本书是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列之一,本书作者以语文教案问题为突破口,以更新语文课堂本质为总纲,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教师教研方式到学生学习方式诸方面展开了细腻的论述,从而为实施新课程的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饱满、实在、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新思维。
图书 | 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走向新课程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列之一,本书作者以语文教案问题为突破口,以更新语文课堂本质为总纲,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教师教研方式到学生学习方式诸方面展开了细腻的论述,从而为实施新课程的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饱满、实在、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新思维。 内容推荐 本书认为课程改革的实质是从全预制、全垄断、全封闭的指令型课程转向生成型、开放型和个性化的新课程,正是在这种课程范式转换的背景下,指令型语文课程及其教学自然趋向解体。作者环顾了世界各国母语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纵览了百年以来在外国教育思潮影响下语文教育的价值嬗变,令人信服地预言在语文教学新理论冲击下语文教学必然走向解放的前景。作者以语文教案问题为突破口,以更新语文课堂本质为总纲,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教师教研方式到学生学习方式诸方面展开了细腻的论述,从而为实施新课程的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饱满、实在、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新思维。 目录 序 课程刨新与语文教学走向解放(代导言) 第一章 时空聚焦:中国语文教育的警醒 第一节 全球母语课程与教学的若干特点 一、关于母语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二、关于“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三、关于创造性作文的教学观 四、关于语用与语识教学的平衡 五、关于各国口语交际教学 六、关于语文考评的若干变革 第二节 海外华语教育别有洞天 一、香港:“全人发展”目标下的华语课程 二、台湾:珍视传统文化的语文教育 三、新加坡:双语政策下的华语教育 四、澳门:追求地方特色的华语课程 第三节 百年语文:课程与教学价值的转换 一、《奏定学堂章程》颁发初期 二、“五四”时期至1923年新学制国语国文课程纲要问世 三、新学制国语国文课程纲要问世后至1 949年 四、1949年到历史新时期 第二章 新的界碑:语文课程标准的诞生 第一节 语文课程标准诞生的理论背景 一、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弘扬 二、新教学理论的崛起和后现代课程理论的引进 三、语文学科教育理论的新进展 第二节 语文课程标准:突破与创新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体现的课程新思维 二、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性质比较 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创新 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发展 第三节 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师角色创新 一、语文教师应由课程计划的消极执行者而成为新课程的创造者 二、语文教师应由课程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 三、语文教师应由课程成绩的终裁者而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激励者 第三章 个性化教案: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B 第一节 指令型语文教案的弊端 一、教案目标的既定性 二、教案内容的共性化 三、教案编制的机械化 第二节 语文教案创新的内涵及作用 一、语文教案创新的基本内涵 二、语文教案创新与课堂教学价值转型 第三节 对“非指示性”教案等的述评 一、“非指示性”教案 二、探究性教案 三、相关链接 第四章 创意施教:语文教师走向解放 第一节 创造语文课堂的新本质 一、使语文课堂由格式化的知识王国变为人性化的生命世界 二、使语文课堂由同质思维的产床变为异质思维的摇篮 三、使语文课堂由传经授道的讲堂变为心灵共享的学堂 第二节 走向对话的语文教学 一、语文教学是“倾听”与“倾吐”的组合 二、语文对话教学的实现 三、对话教学与语文教师的话语艺术 第五章 驰骋心智:新课标下的写作教学 第一节 课标精神与写作教学新理念 一、写作教学本源观:从理念本源趋向生活本源 二、写作教学价值观:从“人” “文”分离趋向“人”“文”合一 三、写作教学思维观:从闭锁规束趋向多元创新 四、写作教学语言观:从俗语套话趋向个性表达 五、写作教学评估观:从保守狭隘趋向民主开放 第二节 导与驰: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方法 一、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 二、写作教学的新方法 第三节 “新语文写作”评说 第六章 回归个体: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第一节 阅读教学新理念 一、回归个体 二、重构目标 三、注重课外 第二节 阅读教学新方法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 二、语感型阅读教学 三、探究性阅读教学 第三节 新课标下的现代诗歌教学 一、现代诗歌教学的传统、资源和时代条件 二、现代诗歌的审美教育价值 三、现代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 第七章 直面世界:口语交际教学新概念 第一节 走近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一、静态知识 二、动态能力 三、交际素养 第二节 口语交际教学新视野 一、语用学与口语交际教学 二、口语交际教学方法论 三、对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述评 第八章 体验成长:正在崛起的学习主体 第一节 从学生角色更新到学习方式转变 一、语文接受性学习方式之反思 二、语文学习主体的崛起与新的学习方式的确立 三、新的学习方式与学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语文探究性学习 一、语文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 二、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类型辨析 三、语文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定位 四、语文探究性学习课例设计 第三节 语文自主与合作学习 一、关于语文自主学习的思考 二、关于语文合作学习的探索 第九章 教研新生:组织建设与语文校本教研 第一节 语文教研组走向新生 一、反思语文教研组 二、语文教研组走向新生 第二节 语文教师与校本教学研究 一、反思所谓“科研兴校” 二、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特征 三、语文教师与校本教学研究 第三节 语文教研员的新使命 一、历史地看待语文教研员 二、语文课程的理念蜕变 三、语文教研员的新使命 语文新课程:反思与展望(代跋) 一、刷新:观念与方式 二、反思:病症与诊断 三、展望:瓶颈与前景 本书参考书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走向新课程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潘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065454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8 |
出版时间 | 2004-07-01 |
首版时间 | 2004-07-01 |
印刷时间 | 2004-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33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03 |
宽 | 14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