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阿德勒人格哲学/哲人咖啡厅
内容
编辑推荐

哲学是人生观的学问,哲学是心灵的完善,哲学是生命的诗,本书带你走进哲学大师阿德勒的人格哲学世界。本书中,这位哲学先哲将为你讲解个体心理学、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理解这几个哲学概念,让你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

内容推荐

无论我们做什么,每个行为都是我们个人对人类生命的一个答案,而每一个答案,都必须顾及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并聚居在这个地球上。

这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

哲学是人生观的学问,哲学是心灵的完善,哲学是生命的诗。

阿德勒(1876-1937),奥地利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

阿德勒认为,人活在世上,不是孤单的一个人,他是活在一个社会里,他要生存,要面对别人和种族的延续,而如何面对,便是一个个性、人格或说生活风格的问题。阿德勒的理论有几个最基本的观念:一是认为人是一个统一体,人的一切表现,他的思想、情感、行动,以至梦幻,全都接受一个内在一致原则的管辖,也就是人格的管辖。二是人生总在不断的克服缺陷,追求完美,在这追求的过程中,“进化的冲动,完美的理想,在不断拉着我们向前。”第三个观念是自卑感,它与追求完美的观念连在一起,人有三种自卑:面对宇宙的自卑,面对其他动物的自卑和面对他人的自卑,而这自卑感可以是成就的动因,使人奋发向上。第四个也是最重要的观念是社会感或社会兴趣、社会精神。人是社会动物,群居而生,社会感是与生俱来的种子,而这个种子在人生中如何充分发展,便是阿德勒人格心理学的重要课题。

阿德勒也曾担任过心理医师,他在维也纳设立几十所儿童心理辅导诊所,到美国和欧洲各国发表演说和诊治病人,他所谓导的个性发展与社会精神,对现代心理学影响深远,他的思想协助无数个体激发勇气、发挥潜能、克服了自卑感,他说“人不为事物所惑,而是被我们自己对事物的想法所惑。”“每一个个体人格的关键,是看他赋予生命什么意义。”

目录

一、个体心理学

 1.真正的科学

 2.创造生命的力量

 3.个性的倾向

 4.自卑感与社会兴趣

 5.心灵的缺憾

 6.双亲的影响

 7.感觉与梦

 8.排行与早期回忆

 9.结论

二、自卑与生活

 1.生活方式

① 生活的正常方式

② 校正生活

 2.早期的行动路线

① 回忆的方式

② 被纵容与被憎恨的

 3.爱情、婚姻

① 平等的条件

② 准备结婚

③ 婚姻顾问

三、自卑与超越

 1.生活的意义

① 人类的维系

② 与别人共同分享

③ 奉献

④ 童年的经验

 2.灵与肉

① 心与身的互动

② 感情的力量

③ 身体的缺陷

④ 情绪的不同表现

 3.自卑感和优越感

① 自卑情结

② 个人独有的优越

 4.人格的记忆

① 生活故事的秘密

② 六个典型案例

③ 人格的表现

 5.家庭的影响

① 母亲的角色

② 父亲的角色

③ 关注、冷落与教育

④ 在孩子们之间

⑤ 独生子

 6.学校的影响

① 老师的角色

② 人格的训练

③ 智商,一种错误的判决

④ 遗传,不可信的限制

7.青春期

① 青春的证明

② 走向成人的挑战

③ 性的吸引

 8.职业问题

① 人类的合作与分工

② 孩子最初的志愿

③ 天才与兴趣培养

 9.个体与社会

① 人,及其同伴

② 团体最大的障碍

四、人性的理解

1.灵魂

① 心理生命

② 目标透视

③ 群体生活的需要

④ 安全与适应

 2.社会

① 儿童的成长

② 爱的匮乏与过分

③ 人的社会性存在

 3.心理现象

① 游戏的态度

② 专注是一种才能

③ 潜意识与梦

 4.性格特征

① 生存的模式

② 社会感的标准

③ 幼年的心理发展

 5.情感和情绪

① 疏离性表现

② 亲和性表现

五、人类面临的挑战

1.自我与世界

2.生活风格研究

3.人生问题和任务

4.身体的奋斗

5.自卑感

6.追求优越

7.失败类型

8.娇生惯养者

9.社会感发展障碍

10.进入幻想领域

11.宇宙,生命的父亲

试读章节

2.创造生命的力量

个体心理学的科学之所以产生,是由为了了解生命之创造力量的努力而发展出来的。创造生命的力量,表现在发展、争取和成就的欲望上面——甚至一方面补偿失败,一方面争取成功。这个力量是目的论的——它争取目标,而在争取目标时,每一身体上及心理上的活动都要合作帮忙。因此,抽象地研究身体与心理情况,而不和整个个体产生关系,是很荒谬的。比如说,在犯罪心理学当中,我们通常关注犯罪本身更甚于关注犯人,实在说来,重要的应该是犯人而非犯罪本身。如果我们不能将之视为一个整体,而只把它当成一个特殊个体的插曲的话,我们将永远无法了解犯人行动的真正原因。从外在的同一个行动看来,在某一事例上说可能是有罪的,但在另一事例上却可能没有罪。重要的是要了解个体的前后关系——个体生活的目标,这目标说明了他一切行动与行踪的方向。这个目标使我们可以了解在各种分别行动——我们把它们看成整体的一部分——的隐伏意义。相反的,当我们研究部分——假定我们把它们当成整体中的一部分来研究——我们对整体也会有较佳的了解。

以作者本身来说,对心理学的兴趣是由行医发展而来的。行医提供了目的上或目标上的观点,这对于了解心理事实是必需的。在医学上面,我们看到所有的器官都奋力向一个特定的目标发展。它们具有特定的形式,臻于成熟。甚至当有器官损坏的情形发生时,我们会发现大自然总会特别努力来克服这个缺陷,或者取代损坏的器官。生命定要尽力持续下去,而生命力量绝不会不经过挣扎就向外在的挫折认输的。

现在心理活动与器官生命的活动是类似的了。在每一个心灵中,都藏有目的或理想的概念,以期超越目前的情况,并指示出一个将来的目标来克服目前的挫折或困难。借着这个目标或目的,个体可以认定并感觉出自己超越了目前的困难,因为他对未来的成就早已成竹在胸。若没有目标个体活动便不具任何意义。一切的证据都指示出这个目标——给它一个固定的形式——必须在生命的早期孩童的形成时期就产生,一种成熟人格的原型或形态在这个时候就开始发展。我们可以想像得出这个过程是如何发展的。一个孱弱的小孩子,感觉自卑,并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无法忍受的情况之下,因此,他奋力发展,他奋力朝着自己选择的固定目标前进。在此时期用以发展的材料较决定方向的目标并不重要,这个目标如何固定很难说,但是这种目标的存在是很明显的,并且它主掌着孩子的每一活动。在这早期,对于力量、冲动、理性、能力或无能的了解实在很少,也没有方法可以了解,因为这个方向,唯有在小孩子固定了他的目标之后才建立起来。唯有当我们看见生命有了某种倾向,我们才能猜出将来会发生什么事。当一提到“目标”这个字时,读者就容易有一种朦胧的印象。这个意念需要予以固定。

P2-3

序言

阿德勒(1876—1937),奥地利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早年师承弗洛伊德,是弗氏心理分析学会的重要人物,后因不赞同弗氏的性理论,与弗毅然决裂。阿德勒反对“性冲动是个体精神与生活的基础”。认为真正的个体生活决定于他如何面对外在世界带给他的问题和他个人的努力方式。随后他成立“个体心理学会”,以倡导和传播他的人格理论。

阿德勒认为,人活在世上,不是孤单的一个人,他是活在一个社会里,他要生存,要面对别人和种族的延续,而如何面对,便是一个个性、人格或说生活风格的问题。阿德勒的理论有几个最基本的观念:二是认为人是一个统一体,人的一切表现,他的思想、情感、行动,以至梦幻,全都接受一个内在一致原则的管辖,也就是人格的管辖。二是人生总在不断的克服缺陷,追求完美,在这追求的过程中,“进化的冲动,完美的理想,在不断拉着我们向前。”第三个观念是自卑感,它与追求完美的观念连在一起,人有三种自卑:面对宇宙的自卑,面对其他生物的自卑和面对他人的自卑,而这自卑感可以是成就的动因,使人奋发向上。第四个也是最重要的观念是社会感或社会兴趣、社会精神。人是社会动物,群居而生,社会感是与生俱来的种子,而这个种子在人生中如何充分发展,便是阿德勒人格心理学的重要课题。

阿德勒也曾担任过心理医师,他在维也纳设立几十所儿童心理辅导诊所,到美国和欧洲各国发表演说和诊治病人,他所谓导的个性发展与社会精神,对现代心理学影响深远,他的思想协助无数个体激发勇气、发挥潜能、克服了自卑感,他说“人不为事物所惑,而是被我们自己对事物的想法所惑。”“每一个个体人格的关键,是看他赋予生命什么意义。”

阿德勒充满创意的个体心理学人格理论,让我们了解到人生的所有问题,都是社会问题,他对生命的解答就是“社会感”,这是一个跟全体人类相联结的感觉,“生命遭遇的最大困难,以及造成他人最大伤害的,是那些对人类没有兴趣的个体,就是这类个体导致了人类所有的失败。”

让我们遵循阿德勒的指导,经常思考一下“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不要“似乎只有为某些挫折所苦的时候,才会提出这样的发问”,你的所有行为,都隐含着你这个个体对社会与世界的结论,就像判决一样,“我就是这样”,就是一个你给自己或你所认为的“生命的意义”。

此书译者有罗玉林、王建国、刘志文等。

                        九州出版社

                        二00四年六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阿德勒人格哲学/哲人咖啡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阿德勒著//罗玉林等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51311
开本 32开
页数 4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4-09-01
首版时间 2004-09-01
印刷时间 200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21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3: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