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溪(西湖全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未来的西溪将建成江南著名的城市湿地公园。公园内共分七个区块:蒋村旅游休闲园、生态农业观光景区、民族文化与植物游览区、度假野营景区、西溪水乡文化区、生态保护培育区。规划总面积14平方公里。开发后的景区将保留当地的原始风貌、民俗风情、森林湿地,具仃水乡独特的风景。那时的西溪将是“声名卓著的田园水乡,怀旧思占的梦幻旅游地,健康、明媚、充满活力的森林湿地,长江三角洲的绿洲”。现在就随着本书,去欣赏那里迷人的风景吧!

内容推荐

《西湖全书》收辑的一册册小书,则是为人们呈上的一杯怀芳香浓溢的醉醪。邀来各界专家,用精雕细镂和蒙太奇的手法,对西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写和定格切换。这种特写的定格,对人们更深入、更真切、更全面地了解西湖是不可或缺的。本书是《西湖全书》之一,读者将吟味到西溪无究无尽的魅力。

目录

前言/1

西溪地理/1

西溪兴衰/7

西溪梵韵/21

秋雪庵月下观芦花/22

曲水庵云起面前峰/33

交芦庵参透交芦义/49

烟水庵老柏话沧桑/54

大善读书福胜庵/58

鸟窠来去是一同/64

昙翼诵经法华寺/68

千年古刹说永兴/76

花坞山深心地凉/82

佛慧晚钟韵偏幽/88

大苏林原是旧将台/94

西溪雅韵/99

高宗口敕教留下/100

苟子读书在西溪/106

吴药师钓游蒹葭里/110

周庆云重振秋雪庵/118

词客圣地“两浙祠”/126

风雅名士“二公祠”/130

王樨登西溪听“无生”/135

南漳子相逢两“晴川”/140

御笔“竹窗”道士奇/145

梅竹山庄怀次白/148

横山草堂吊元祚/156

雪庄渔唱忆文述/163

功成身退话杨圩/168

汪庄曾驻水云踪/172

河渚芦花胜似雪/181

丁氏兄弟守孝风木庵/188

邹家弟兄泊庵谱深情/196

冯梦祯缘结永兴寺/202

大观园原型可能是洪园/206

秦亭山到底姓哪秦/211

鲜于枢终老于西溪/214

卫匡国埋骨西溪地/222

后记/226

试读章节

两溪梅墅不是名人别墅,而是梅农居住的小村落。《两湖志》称西溪“独盛于梅花,盖居民以梅为业,种植处不事杂植,且勤加修护,又多临水,早春花时,舟从梅树下入,弥漫如雪”。许承祖《西溪》诗云:“好山多在圣湖西,绕屋梅花映水低。过客探幽休问径,雪香深处是两溪。”鲍诊诗:“密竹障远天,梅花拥村聚。花时如白雪,人家隐香雾。”胡介“西溪竹枝词》:“有屋尽从梅里出。”柯一腾《雪后过西溪》:“腊月溪山行处独,梅花世界入来深。”曹雩俭《西溪看梅》:“山雨逶迤沉暮钟,梅花此去几千重。”吴春焘《怀西溪》:“西溪近存秦亭西,一十八曲雪色迷。”凡此等等,皆可见当时盛况。“西溪探梅”为钱塘十八景之一。

吴梅村还以此题为内容作过一幅画送友人。他的诗《题河渚图送胡彦远南归》中说:“我为作此图,仿佛梅花墅。”故此图亦可为《西溪梅墅图》。

西溪悔墅引来许多游客,朱梦彪有《河渚探梅》诗:

独放西溪棹,因寻曲水梅。

品高香早透,性逸色偏皑。

境僻民风古,花深雨露培。

春游聊自适,对月且衔杯。

释大绮亦有《西溪梅墅》寺,诗曰:

孤山狼藉后,此地香未已。

花开十万家,一半傍流水。

从上可见,这个村落内梅农很多,房屋都傍溪而筑,孤山梅花落尽之时,此地的梅花仍芳香如故。

当历史的风云一页页随风而去,曲水庵连同它的香火法席亦被卷走了。如今,庵废人亡,徒存一方墟丘,默默地诉说着它的过往盛事。人们不远千里,赶来坐在舟千里泊岸听绛的场景再亦不复了。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曲水庵又会在西溪湿地再建起来,让人们住恍惚之余,又能听到曲水庵不落言诠的梵呗钟声。

交芦庵参透交芦义

交芦庵原名止等庵、芦庵,位十秋雪庵之东。据《成淳临安志》记载,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侍卫马军司创建。至明万历初年(1573),如觉法师从龙归坞移锡于此。宗伯董其昌题名为“茭芦”。据说此题名为“交芦”之误。因为“交芦”是取佛经“根、尘、识三都无实性,同丁‘交芦’之义”。亦以庵构建在芦荡之中,故直名“芦庵”。自此之后正等庵就改名交芦庵了。

明崇祯初年(1628),如觉法师的后嗣性法师逝世,瑞法师接任住持之职。瑞法师能出色地继承了先师的遗业,拓庵成院。四周以竹篱为围墙,篱门虽设而不关。大学士钱士升为它题额“复古正等院”。拓建后的正等院,前面为忏堂三间,大学士张瑞图替忏堂题名为“圆应”。堂中设如来佛祖释迦牟尼和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圣像。圆应堂后面为二间观堂,两侧厢屋,“蜂房燕寝”,住着很多僧众,又简陋又拥挤。同应堂前种植多种名花,其中有一种叫千叶杜鹃者十分珍奇名贵。后面天井中种有桃花、茶花,还有藤本打结树。其中有两块太湖石碑,大小形状与保俶塔的石碑一模一样。大约在清朝咸丰、道光年问,庵中还有匾额“河渚名蓝”,题写者不详。

首任住持如觉,字照空,钱塘人,姓徐,原拜正等庵奎公为师,剃度出家。出家后当行足僧,剑处游历,遍访名山大师。他到过的地方有清凉山、峨眉山、洛伽山、鸡足山,以及湖南、广东等处。其访问的对象,除得道高僧外,还有颇具名望的辅宰大臣,这种游历,增加了他的学识,提高了他的觉悟,归来后,在法华坞遗址上扎一茅庵住下来。十六年中诵《法华经》5000余部,又历经五年,专修佛教忏法。奎公圆寂后,如觉法师移锡交芦庵,接替奎公为住持。明万历丙辰年(1616)六月,很恬静地坐化了。

交芦庵香火很盛,环境清幽。庵中香烟缭绕,连云带雾,四周水波荡漾,光摇影碎,渔鸥戏水,令人忘机得趣。

P48-50

序言

前段时间,我一直游走在西溪的历史里:与西溪的风云对话:与两溪的梵宇对话;与西溪的过往人物对话;与西溪的山山水水对话,几乎忘了令夕是何夕了。

我对西溪的历史作了短暂的重温,这种重温让我感动与欣慰。我想我是热爱西溪的,否则,我不会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湿润了双眼。对历史卜那些为西溪文化作出再要贡献的人,我都会在写他们之前,沐于焚香,默默鞠躬。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又怎能知道西溪的旧事佚闻;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又怎能知道曾经的西溪是如何的迷人;如果没有他们,我又凭什么来撰写这本书呢!我想在我鞠躬时轻声地告诉他们:两溪将不再是原来那个两溪了,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我怕他们的英魂找不剑熟悉的地方,就借此文告诉他们,愿他们能够顺利地找剑他们曾经的家同。

未来的西溪将建成江南著名的城市湿地公园。公园内共分七个区块:蒋村旅游休闲园、生态农业观光景区、民族文化与植物游览区、度假野营景区、西溪水乡文化区、生态保护培育区。规划总面积14平方公里。开发后的景区将保留当地的原始风貌、民俗风情、森林湿地,具仃水乡独特的风景。那时的西溪将是“声名卓著的田园水乡,怀旧思占的梦幻旅游地,健康、明媚、充满活力的森林湿地,长江三角洲的绿洲”。  杭州市政府投入40亿元人民币拯救有“杭州之肺”美称的西溪湿地,全力打造第二个“西湖”。《西溪湿地旅游总体规划》中西溪的总体格局框架为“三区一廊三带”。“三区”指的是: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巾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其中东部、两部以全封闭的形式保护和培育现有的生态环境,使之成为鱼类、鸟类等多种生物自然生长的天常,不对外开放。中部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比较丰富,水乡小镇也集中在这一带,故将对外开放的景点设在这一块。“一廊”指的是:在保护区外建一条椭网形的林木绿色长廊,便于游客散步观赏周围的景色;“三带”指的是:紫金港路、沿山河与五常港将建造一条隔离景观带,用来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

未来的西溪还将以南漳湖、秋雪庵、曲水庵为巾心,恢复“秋雪八景”、“曲水庵”、“交芦庵”等景点。可以想象,那时候的西溪,将会重现“一曲溪流一曲烟”的美好景观。另外,在西溪开设民俗文化博物馆的同时,还将开设水乡集市与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如在游览区内,每天都有划龙舟和武术表演。

旧时的西溪曾是许多文人的向往之地啊!古代的就不用说了,即便像梁启超、郁达大、徐志摩等这样的近代文人名士也非常留恋西溪。郁达夫的那篇《晴雨的西溪》已成了后人写西溪时必引的章节;梁启超的《写西溪联句碑》曾经轰动一时,后来不知去向,近日已在西溪被人发现。最有意思的要数徐忐摩的那首在异乡客地作的关于两溪的诗了,题目叫做《两伯利亚道中忆西湖秋雪庵芦色作歌》,前面儿行写道:

我捡起一枝肥圆的芦梗,

在这秋月下的芦田;

我试一试芦笛的新声,

在月下的秋雪庵前。

这秋月是纷飞的碎玉,

芦田是神仙的别殿;

我弄一弄芦管的幽乐——

我映倒在秋雪庵前。

我先吹我心中的欢喜——

清风吹露芦雪的酥胸;

我再弄我欢喜的心机——

芦田中见万点的飞莹。多美的回忆啊!惜乎他话锋一转,说:

我记起了人生的惆怅,

中怀不禁一阵的凄迷;

韵笛中也听出了新来凄凉——

近水问有断续的蛙声。

这时候芦雪在明月下翻舞,

我暗地里思量人生的奥妙;

我正想谱一折人生的新歌,

呵,那芦笛(碎了)再不成音调!

如果徐志摩还在人世的话,他人生的新歌一定已谱有曲了。那管芦笛定能吹出更好听的曲子。现今的西溪正在谱写新曲,待到西溪重光的时候,徐先生若能看到,他住泉下不知会有多少怀念呢!重光了的西溪非常诱人。那时候的西溪将辟有水陆两路,任凭游客自己挑选。如若选择陆路,可以骑着车了,慢悠悠地环游西溪,饱览西溪风光;如是选择了水路,那么完全可以悠闲地坐存船中赏景。暮冬初春时节观赏梅花;夏末初秋时节观赏芦花。初夏时节游西溪,白天可以坐在船中赏花观景,或悬线垂钓,徜徉在水乡泽围,中午去吃农家菜。夜幕降临之时,夜戏开场,看完戏文之后,在一片蛙声之中荡舟同城,要有多少诗意就有多少诗意!要有多惬意就多惬意!历史曾经有过的“河渚芦化”、“西溪探梅”等景点的恢复,将大大地唤醒沉潜在人们心底的自然情愫。届时,人们可以在西溪采桑叶,学养蚕,摘柿子,采杨梅,挖竹笋,钓鱼,赏月,还可以悠闲地躺在休闲椅上观云淡天高。

不忍轻易地送走往日的西溪,那曾是我心底里如缕不绝的牵挂。闭上眼,我就能感觉到占时候的西溪那副清幽模样;闭上眼,我就能感觉到曾经在西溪待过的所有占人知足与宁静的表情,就连如今垂钓于西溪的现代人,他们的脸上也充满了少有的宁静与安详。有一次我去西溪采风,途中见有两人静静地垂钓,那副逸出尘外的悠闲状态让我顿生艳羡之心,信手写下了《游西溪观垂钓者有感》一诗:

西溪自古广传闻,隐逸尤宜握管人。

我本前生西溪客,如今犹望伴垂纶。

其实,这种向隐之心,古今文人都有。令人曾有才先生的《青玉案·西溪地》一词日:

西湖游罢西溪去,沐香雪,轻灵絮。自古谁知花解语,

清流九曲,绿洲棋布,梦绕魂牵处。  众香国里梅花著,

环抱群山借舟路。何处闲情添野趣,八方芦荡,四时白鹭,

凤竹千千树。

谁不想“岸上寻诗踏桂香,船中摄影对梅庄”呢?可以说,这种比起往日的西溪更具幽情诗意的日子不远了,数一数指头便能盼到。那时候的西溪,无沦在你的梦里还是梦外,都会有梅花芦雪般的美景。清风明月,尽在蒹葭深处。

后记

2004年2月8日,西溪文化研究会在西溪烟水庵成立!会上,研究会会长钱明锵先生作了精彩的发言,说到保护西溪文化时,有三句话非常感人:我们要对得起前人;我们要对得起今人;我们更要对得起后人!

文化靠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扬下去。只要我们耐心,热心,有良心,只要我们有信心、诚心、恒心,那么,无论面对前人、今人还是后人,我们都会俯仰无愧了!

会后,钱明锵先生多次与我说起,他曾收集了大量的西溪资料,也写过《西溪史话》、《厉鹗咏西溪》等书,本想再写一本全面介绍西溪方面的图书,无奈忙得抽不出身,问我是否能写,他可以为我提供文字资料与图片。正好我手头也有不少的西溪资料,在去年完成《千年灵隐》之后,正准备动笔写有关西溪的文章。虽说我不是杭州人,但杭州毕竟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生活工作在杭州的时间比呆在家乡的时间还长,应该说对杭州也有“一半勾留是此湖(此溪)”的情结了。我与钱明锵先生商定之后,就动手查阅资料并着手写作了。

写这本书时,正值酷暑,但西溪的阵阵凉意让我感觉到了写此书时的适意。钱明锵先生曾写过《两溪史话》,对秋雩庵、交芦庵、曲水庵、梅竹山庄作过很多调查研究,我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他收集的一些资料,使写作过程为之加快,而得以赶在今年的西博会之前出书。

本书的图片除了我本人收藏的五十张外,其余不少的均由钱明锵先生张岁,他从李云雷、戚晓光、单金发、沈庆漾等先生处收集了大量的照片,收录到书里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杨芳菲女士听说我在写西溪的文字,忙里偷闲地赶剑西溪去拍了好几次照片,并把照片毫不保留地贡献了出来。对于李云雷、戚晓光、单金发、沈庆漾等先生与杨芳菲女士的热忱帮助,我深表感谢。他们对丁西溪文化的热心与诚心,更使我深为感动。另有部分照片由董瑜、韩盛、潘建忠、汪雪溪、俞忠民、李蓓敏、蒋可人、王巽庠等先生、女十热诚提供,在此也一并致以谢意。

由于时间匆促,书中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诸君凉解并能提出宝贵意见,非常感谢!

秋天到了,让我们一起到西溪观赏芦花吧。若有雅兴,还可定一两个晚上住在西溪,说不定还能钓到一轮秋月呢。

祝愿天底下所有热爱西溪热爱杭州的朋友,都能钓到自己心中的一轮明月!

赵福莲于杭州比竹居

2004年9月1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溪(西湖全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福莲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337318
开本 32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4-10-01
首版时间 2004-10-01
印刷时间 200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
丛书名
印张 7.6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2: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