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美国著名摄影家里斯名作《五分钱一个床位》中的惨状。在一个名叫张新民的中国摄影家的照片里,我们发现了变本加厉的翻版。在张新民的照片里,我们更其悲哀地发现,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一个住满了20个人。其中好几个家庭是一家占用一个床位。就是这种现状,使张新民这样的摄影家寝食难安,以他的影像展开了对于中国城市化过程的全程追踪。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他以他特有的敏锐与执着,向我们揭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另一半人”的生活。
图书 | 包围城市(中国农民向城市的远征精选珍藏本)/黑镜头 |
内容 | 编辑推荐 20世纪初,美国著名摄影家里斯名作《五分钱一个床位》中的惨状。在一个名叫张新民的中国摄影家的照片里,我们发现了变本加厉的翻版。在张新民的照片里,我们更其悲哀地发现,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一个住满了20个人。其中好几个家庭是一家占用一个床位。就是这种现状,使张新民这样的摄影家寝食难安,以他的影像展开了对于中国城市化过程的全程追踪。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他以他特有的敏锐与执着,向我们揭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另一半人”的生活。 内容推荐 本书是对上个世纪90年代农民进城之原生态的生动再现,是比较系统的,长时期的关注农民进城这一社会变革的视觉记录。关注农民,关注农民向城市流动的历程,关注进城的农民给城市的冲击,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生存状态的变化。数以千万计的人,为生存,为出路,离乡背井,颠沛流离,年复一年。视觉记录相对于文字的抽象化描述,因其独特的价值而更彰显珍贵。摄影师在20世纪90年代,用整整十年时间,记录这一流动着的庞大群体。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宿愿,他们的诉求,他们的处境,尽在本书一幅幅影像中。 目录 序 为底层的视觉代言与社会进步 第一章 遥远的“黄金海岸” 1. 数据 2. “山坳上的中国” 3. 那个没人敢流动的年代 4. “你不出去打工,怎么维持一个家庭的开销?” 5. 傍着牛腿才得以进入特区 第二章 给我碗水喝 1. 四海 2. 流水线 3. 还说四海 4. 九十三家房客 第三章 进城 1. 招工 2. 山城“棒棒军” 3. 荡悠在高楼之间 4. “我们打工挣钱,供儿子念书” 第四章 何处是家园 1. 家在何方 2. 的士佬朱国干 3. 伤心家事 第五章 同一片蓝天下 1. 都市里的乡村学校 2. 同一片蓝天下 3. 振兴小学 第六章 人间“喜剧” 1. 深圳股潮 2. 别墅养猪牛 3. “传销让我输个精光” 第七章 “农转非” 1. “我家住在北光小区” 2. 深圳百村 3. “农转非”何以人不旺 4. 关键词 视觉记录与影像选择 我和《包围城市》 包围城市——中国农民向城市的远征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包围城市(中国农民向城市的远征精选珍藏本)/黑镜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新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33014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2004-11-01 |
首版时间 | 2004-11-01 |
印刷时间 | 2004-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42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陕西 |
长 | 240 |
宽 | 172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