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指导,立足于现代教学的基本理念,系统研究了建国以来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历史演变、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此基础上从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尊重差异、联系生活、体验成功和鼓励创新等六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本书整理了关于课程教学的新观点新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并附有大量案例以及阅读与思考材料,理论针对性强,材料丰富生动,可操作性强。

内容推荐

为了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帮助广大教育行政领导干部、教研员和科研人员、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长期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一些中青年学者撰写了这套《新课程改革研究丛书》,分别就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涉及新课程改革中理念、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管理等各个主要方面。丛书力求站在理论前沿,贴近改革实践,以科学的务实的态度反映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尤其是针对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和教师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符合教育实践工作者的需要。

本书为其中一册。

目录

第一章 建国以来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历史回顾

 一、偏重“双基”(1949年至改革开放以前)

 二、培养智力(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三、强调非智力因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 

 四、注重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以后)

第二章 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一、课堂教学的静态化与统一化:学生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失

 二、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生活世界的“殖民地化” 

 三、课堂教学的孤立化:集体生活中的“单干户”与“孤独的个体”

第三章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一、课堂教学: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三、主体性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四、主体性教学的基本理念

 五、学生主体性发展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第四章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的重建(上)

 一、主动参与 

 二、合作学习 

 三、尊重差异

第五章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的重建(下)

 四、联系生活 

 五、体验成功

 六、鼓励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关于智力的内涵

人们认为,人的智力应该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

(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否具有同步关系或正比关系

人们认为,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具有“同步关系”“正比关系”的看法,是偏重知识技能传授、忽视发展智力甚至以前者代替后者的主要思想根源。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可能同步,也可能不同步,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看,科学知识积累越多、发展越复杂,人类智力发展水平就越快,创造性也越大;反之亦然,智力发展水平越高,知识增长速度就越快,两者确有同步关系。但是,从个体的发展看,两者却不一定是同步的,也并不总是相互促进的,它们之间容易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具体说来,在课堂教学中,知识掌握和智力发展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具有统一性;有区别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知识和智力在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次,知识与智力各自发展的规律不同;再次,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影响知识掌握的也不仅仅是智力发展,它们虽然互为必要因素,但都不是惟一因素。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式,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趋向同步发展。

(三)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哪个更重要

一种观点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主,掌握知识不应当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更不应当是惟一目的,我们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学生的智力上。在知识掌握和智力发展这一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智力的发展,因为智力的发展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应有意识地把发展学生的智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的,而把传授知识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同等重要。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内容和基础,智力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统一实现。如果掌握的知识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智力发展也无法达到较高的水平。掌握基础知识和发展智力,两者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都应充分重视,而不应有所偏废,我们应该把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严格基本技能训练和发展智力辩证地统一起来。

P7-8

序言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蓝图,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1999年6月,改革开放后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因此,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研制了义务教育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计划从2001年秋季开始,用大约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推行义务教育新的课程体系。2003年4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又正式出版了教育部制订的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15科课程标准(实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课程的理念、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以往的课程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对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如何,将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为了保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教育部提出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师资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求必须切实抓好教育行政人员、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工作。

为了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帮助广大教育行政领导干部、教研员和科研人员、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长期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一些中青年学者撰写了这套《新课程改革研究丛书》,分别就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涉及新课程改革中理念、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管理等各个主要方面。丛书力求站在理论前沿,贴近改革实践,以科学的务实的态度反映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尤其是针对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和教师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符合教育实践工作者的需要。

丛书在撰写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各位作者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放弃休息,辛勤耕耘,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审和出版人员又进一步做了精益求精的工作。在此谨一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我们殷切期望广大读者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团结起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为建立、健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课程改革研究丛书》编委会

2003年1月

后记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长、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吕达先生以及课程研究室主任张廷凯老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全国知名的课程专家,吕达先生以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宽厚的人格、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以及对晚学后辈的关爱和扶持,强烈而深刻地感染着我,是我一生学习的楷模。责任编辑邹海燕老师对本书作了精心细致的修改。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王攀峰撰写了本书的部分内容。

为了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更好地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本书从一些公开出版的书籍、报刊中摘选了一些课堂教学实例,并注明了出处。在此谨向他们致谢!由于时间以及联系不便等原因,未能与有些作者及时取得联系,特此致歉。

作者

2003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天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7166822
开本 32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3
出版时间 2003-06-01
首版时间 2003-06-01
印刷时间 200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