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解构人体--艺术人体解剖(中央美术学院基础教学试用教材)
内容
编辑推荐

造型结构解剖学在中国美术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孙韬同志提出的此项科研项目教研方案是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孙韬同志完全具有承担这项项目研究的基础实力,并有自己的创意和见解。  

孙韬同志的绘画专业基础在我院的青年教师中是比较出色的,特别是他在俄罗斯留学期间在造型结构方面增长了知识具备了一定能力,归国后继续发挥对人体结构方面认识的优势,创作了一系列以人体为主要素材的素描和油画作品,在人体绘画领域显示出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和优势。

目录

对造型结构解剖学教学研究项目的评语………………………1

前言….………………………………………………………………………………………………2

结构的解析………………………………………………………………………………………4

 1.躯干解构………………………………………………………………………………l

 2.上肢解构………………………………………………………………………………35

 3.下肢解构………………………………………………………………………………69

 4.头部(颈部)解构………………………………………………………………105

 5.全身解构………………………………………………………………………………125

用结构理念比较东、西方文化发展…………………………………153

作品赏析……………………………………………………………………………………………155

序言

1990年,我们进入列宾美院绘画系学习时,首先接触到的几个俄语专业单词中有这样一个词被广泛使用在专业教学的各个学科,尤其在素描教学中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它就是——结构。

我们当时是中国和苏联恢复互派留学生后,第一批也是最后一批由国家派出攻读造型艺术硕士学位的留学生,我们由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推荐,并以前一、二名的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和壁画系,应该说,我们已经在国内接受了非常正规的美术专业教育。因此在列宾美院第一年以头像写生为主的教学中,我们没有感到和俄国同学在造型基础上的差距,甚至还时常为自己能抓住对象特殊的性格感觉而洋洋得意,但 二年级全面进入人体教学之后,我们的自信心被彻底打垮了。我们发现无论是在对人体解剖的了解,还是在对人体造型的认识及表现方面,我们的基础和俄罗斯同学之间(尤其是和列宾美院附中的同学之间)差距太大了。二年级的解剖教学开始全面讲解人体,那个军医出身的解剖教员讲解的医学词汇实在太晦涩,我们几乎没一个听得懂,为缩短和俄国同学的差距,我们找来各种书籍,死记硬背全身所有骨骼和肌肉的俄语名词,连说梦话都是这些俄文解剖词汇,终于在俄国同学都谈之色变的解剖口试、笔试中顺利通过了。当时对解剖名词盲目地学习,并不能使我们了解骨骼、肌肉的造型特点,甚至连位置都会张冠李戴,在素描学习中,由于我们找不到机械的解剖知识与对形体认识以及形体表现之间的任何联系,很快这些俄文单词就被我们一个个抛于脑后,在二年级和三年级的上半 期反而使人体造型训练越来越被动、越来越琐碎,我们陷入了极度的苦恼之中。

三年级的第二学期,今天俄罗斯美术最年轻的院士卑斯特罗夫先生成为梅尔尼科夫工作室的素描教员,他在第一堂素描课就用他那铿锵有力的嗓音为我们重复了至少20遍——结构。从此这个在我们的头脑中一直和解剖一词混淆的词语概念被强制性地提炼出来了。

卑斯特罗夫的结构素描教学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我在《俄罗斯素描技法》和《涅瓦回望》两书中都做了详尽的介绍,他利用结构示意图来启发我们如何认识体块的穿插,利用横断面的造型变化讲解形体上高低、深浅、松紧及转折关系,并引导我们减化亮面和暗面自身的局部变化,加强和丰富明暗交界线来表现形体大的转折关系。这些具体的教学法使我逐渐摆脱了对光影调子的依赖,将解剖知识上升到结构意识的高度认识整体。在四、五年级的素描课上,我又找回了自信,那些日子里,梦中再也没有解剖名词,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巨大的用石头雕塑成的躯干、大腿……

梅尔尼科夫先生在一次创作课上对我们讲的一段话,使我对“结构”一词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那天他又在阐述构图的好坏是艺术作品优劣与否最关键的要素。他说道:构图就是平面的结构,他注意到我们对此有些不解,继续说:结构是人的理智创作出来的,人体本来没有结构,有的只是解剖,结构是人认识人体解剖的方式。解剖是向无限细致发展;而结构相反,是向概括和简化发展。结构意识在面对自然时是提炼 与总结,在面对创作时就是主观的组织和布局。伦勃朗、达·芬奇、马蒂斯、毕加索都运用非凡的结构意识在创作。就像爱因斯坦、牛顿用数学总结自然界的规律、圆周律一样,人类又用数学创造出汽车、飞机、飞船,结构意识对艺术的意义和数学对于科学的意义相仿,结构是我们认识自然、创作艺术品的意识基础。梅尔尼科夫的这个观点是我此前此后从没有听任何其他艺术家、批论家提起的,他把结构概念和数学概念 相比,阐述结构在艺术观点方面的意义,不能不说是一个完全崭新的理论,它使我进一步扩展了对结构概念的理解范围。

前年中央美院进行了重大的机构改革,临时借调我到造型艺术基础部从事教学和部分组织工作,基础部和壁画系两个系的教学任务使我没有时间从事创作进修和教研活动,但在美院原解剖课不能适应学术发展,而临时请我代上这个对于造型专业的学生非常重要的课程时,我又重新翻开了在列宾美院的笔记,翻开了我收集的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优秀人体解剖书籍,面对那些解剖名词,我再一次犹豫了,我难道要让美院每年几百个造型专业的学生再走我曾经走过的弯路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我希望尝试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认识结构的概念,再用结构意识认识人体,就像先认识数学理念,再用某一数学公式反映自然物理规律一样,从而达到认识自然和创造艺术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为此书定名为《解构人体)。

1996年回国后,我和叶南先后出版了专著和作品集8本,即《俄罗斯素描技法》、《涅瓦回望》、《镶嵌 壁画材料技法》,之后这本书是第4本全面研究艺术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书籍。还是那句话,我们曾仰望人类艺术之巅的辉煌,那是金字塔之巅的辉煌,而我们愿做一块金字塔的奠基石,为我们的同行、学生托起那艺术之巅,而那些孤立的石笋垒得再高,也终究会被历史风化的。

本书中的解剖分析图为德国巴莫斯教授、美国伯里曼教授、俄罗斯卑斯特罗天教授、俄罗斯科罗廖夫教授和作者孙韬绘制。

书中的要点和重点均用黑体字表示,便于读者领会和认识。感谢人民美术出版社和责任编辑胡建斌对本书的编辑、设计、出版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无休止的探索过程,而探索的本质是希望寻找到宇宙的规律,由此产生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如果有一种能将所有自然科学归纳起来,提炼出自然界共同规律的科学,我认为应该是数学,因为数学研究目的是用逻辑的方式解开自然界所有规律之奥秘。从牛顿三定律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化学元素周期表到圆周率,无不是以数学公式的形式体现的,在寻找和理解这些规律的过程中数学的逻辑是人类思维的根本方式。在自然科学中数学概念的意义从一开始就得到了人类的共识。 而在人文科学中,人类却始终在寻找那个能涵盖所有人文规律的理念,并为此争论得喋喋不休。我们是艺术家,不是哲人,没有妄想创立一个哲学概念,我们只是暂时按照梅尔尼柯夫先生的即兴理论,假设“结构”理念能涵盖文化、艺术、伦理、道德、政治、经济等人文科学的根本规律,并暂且称之为“结论学”。 这样在文学领域就有了语言结构、小说结构、诗歌结构、散文结构,在社会领域就有了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在艺术领域又有了音乐结构、色彩结构、构图结构、线结构、笔墨结构和造型结构等等。在这里结构一词从狭义讲是指各人文学科内部因素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关系,从广义讲这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结构关系正是人类研究人文科学、创造人文文化的根本思维方式。因此在人体艺术研究与表现领域,我们称之为人体结构。这不仅仅是研究人体各组织之间的组合关系,而是运用结构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和表现人体。

既然将结构论称其为“学”问,它作为学科便应该有自己的研究范畴和方法。但是,人文学科不像自然学科那样有着标准的因果关系,可以用一个等号表示它们平衡的规律。因此结构学所总结的规律还得借用那些包容量很大的词语,比如“统一对立”、“整体局部”、“节奏韵律”,而这些结构的和谐与平衡关系是在各人文学科基础要素之间形成的。因此,各学科研究的基础要素是结构学的媒介。拿人体结构学来说,就是要建立在人体解剖的基础上,研究人体局部和整体、对立和统一的关系,研究人体运动的节奏和形体的韵律;而文学又是建立在文字和语言的基础上,组织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依此类推,大到可以用结构学的理论研究社会的政治、经济,小到一个汉字的组合都要符合结构的基本规律。

结构学最根本的原则要求是整体,但没有局部的整体便是空泛的、形而上的,所以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是一切人文学科都无法回避的课题,在艺术领域尤为突出。我们在学习造型艺术的第一天,就会不断听到,例如:“要注意整体关系”、“不要画碎了”,只是我们还没有从“结构学”的高度认识它们。

如果拿人体结构学而论,我们所说的“整体”就是要将支解开的解剖知识重新用结构的理念整合成完整的造型,而这些造型中又包含了所有的解剖知识。我们在研究解剖时,就要首先建立在整体意识的基础上,这样我们就会明确,全身中任何一块骨骼、肌肉自身的起止和形态,都没有它和全身形体、运动之间的关系更重要。因此许多解剖知识在表现人体时需要含而不露。为了协调人体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局部的肌肉、骨骼概括成体块,观察各体块之间的运动规律,同时在观察和表现上取其转折的要点,并舍弃那些对整体不起作用的解剖造型。因此我们常会听到:“抓住转折”这样的理论。当然整体的表现方式没有一定之规,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有的整体是建立在丰富的局部内容基础上,有的整体又是建立在概 括与简练的基础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整体关系”。 确立整体关系的唯一方式是比较,拿一个形体和另一个形体比,从而得出主次,拿小的事物和大的事物比, 从而懂得归纳。比较是掌握结构艺术规律的唯一手段,也是我们研究和表现人体的重要依据。

自然科学追求的完整是平衡,人文科学追求的完美是和谐,但自然科学的平衡是绝对的,不是等于、就是非等于(约等于不是终极目标),人文科学中的和谐却是相对的。完全均衡的和谐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变化之间寻找平衡,从而形成了节奏。结构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和寻找各人文学科内在的与外在的节奏规律。人体的节奏韵律是自然界演化的高级体现,是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世界上绝大多数植物的生存条件是阳光和营养,因此它们发展繁茂的枝干和发达的根系形成了两端繁、中间简的形态节奏。世界上绝大多数陆地动物(除了飞行动物),大部分有四条以上的腿形成了符合平行运动规律的体态节奏。人类为了发展脑而解放了手,为了解放手必须直立行走,直立行走克服重力的方式和四肢吃重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人体形成了许多Z 形、s形的节奏(以后的章节中将详细介绍),形成了脚的拱形形状,形成了四肢尤其是上肢的杠杆结构,这些都在外形节奏上体现出来。因此有了人体运动时重力互补的节奏,有了人体外形的凹与凸之间的节奏,有了肌肉和骨骼之间的软硬变化节奏,而艺术家在观察和表现人体时只有抓住了这些才抓住了人体的趣味,掌握了变化的规律。人体特有的节奏就是艺术家寻找和表现的人体美。

事物总是在对立、统一中发展的,在矛盾中形成一致。辩证法的这个基础理论,也是结构理论的基本思维方法。人体就是一个大的矛盾统一体,形成了各种力的对立统一。比如人体有很大范围的运动能力,却又处处有多种形式的限制,人体的关节运动方式可分成很多种,无论是单向的、双向的,还是多向的,都被骨骼隆突或肌肉、肌腱束缚着,任何一个大的人体运动都不可能靠一个简单的关节来完成,这就分散了 力对局部组织的作用,矛盾被分散化解了。人体的肌肉也是一样,全部都是左右对称,前后对应的,在局部运动时会造成某些对应关系紧密的肌肉,一边紧张另一边就松弛,这就是一种对立,同时各种人体的运动都使全身力量重新调配,从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用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人体,我们还会发现人体的很多规律。比如:大部分粗壮的肌肉相对比较短,像三角肌、臂大肌;大部分细或薄的肌肉却伸展很长, 如指伸肌、脚趾伸肌;骨骼少的部分,肌肉粗壮发达(像大腿、大臂、腰部),骨骼多的部分,肌肉都形成小而薄的肌腱,像手脚和各关节。这在造型中形成了硬与软、松与紧的对立与统一。

近五百年前,安德烈·维萨列恩就完成了他的那本不朽的人体解剖学专著《人体结构》,此书在医学界的影响远大于艺术界,它被公认为是打开人体奥秘的一扇大门。由于此书和提香合作,提香把他头脑中的艺术结构意识通过解剖图的形式传达给读者,使其对艺术家也有了很大的帮助。今天世界各国的许多艺用入体解剖著作,多以结构来命名,这是因为结构一词从狭义讲就是事物内部构造方式。维萨列恩的人体结 构也着重在狭义的范围上。对人体来说,狭义的结构比解剖更进了一步,因为它研究的是人体组织的衔接关系,这确实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的。但我认为广义的结构观考虑的是人文科学领域,宏观的抽象结构关系才是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也只有用这样一个宏观的结构概念去看待人体,我们才能在学习人体解剖的第一天就认识到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符合宇宙节奏规律的整体,而在造型艺术领域,人体只是离我们最近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一个符号,人体是艺术作品的一个媒介。因此在本书中不是单纯研究和学习人体的内部组织,希望借对繁杂人体的研究过程,也就是从繁到简的研究过程,建立宏观的、整体的结构观,而这种结构的思维方式将在未来各艺术学科的学习创作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书评(媒体评论)

人类为了发展脑而解放了手,为了解放手必须直立行走,直立行走克服重力的方式和四肢吃重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人体形成了许多Z形、S形的节奏,形成了脚的拱形形状,形成了四肢尤其是上肢的杠杆结构,这些都在外形节奏上体现出来。因此有了人体运动时重力互补的节奏,有了人体外形的凹与凸之间的节奏,有了肌肉和骨骼之间的软硬化变化节奏,而艺术家在观察和表现人体时只有抓住了人体的趣味,掌握了变化的规律。人体特有的节奏就是艺术家寻找和表现的人体美。        ——孙韬   造型结构解剖学在中国美术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造型艺术所表现的重要对象是人,和由人组成的社会生活,要表现人类自身离开了对人体内部结构解剖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因此,从文艺复兴之后,造型结构解剖学就成为现实主义艺术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我国对造型结构解剖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当时对结构概念的认识是非常粗浅的。到了“文革”之后美术界普遍出现了不重视基础学科的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许多现代思潮严重冲击了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造型结构解剖学也受到了冲击,逐渐衰落了。  此项教研科目正是针对当今美术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提出的,其教研方案是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研究者完全具有承担这项研究项目的基础实力,并且有自己的创见,所以我推荐孙韬承担造型结构解剖学的教研工作,相信他一定可以胜任。  ——靳尚谊  中国的美术和美术教育在今天和相当长远的未来,都离不开现实主义造型艺术的根基,西方的现实主义艺术发展了几百年,已经非常完善,而我国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才几十年,还有大量的事要做,特别是很多被我们忽视的基础性学科相当薄弱,其中造型结构解剖学又是现实主义造型艺术的核心,它的研究和发展是完善我国现实主义艺术的关键。  现实主义艺术中许多基础学科的发展都讲求科学性和理性,并在这样的治学精神指引下逐层深入。造型结构解剖学研究的目的就是用科学和理性的思维去了解人的形态共性,从而最终突出表现不同人的形象特点和性格个性。因此对整个现实主义艺术体系来说,造型结构解剖学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是造型艺术基础中的基础。  ——孙为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解构人体--艺术人体解剖(中央美术学院基础教学试用教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韬//叶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2032832
开本 16开
页数 277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3-01
首版时间 2005-03-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8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064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8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4: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