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去远方(一个人类学者的朝圣之旅)/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西部田野书系》中的一册,作者是一个人类学者、记录片拍摄者,也是一个在荒漠里寻找秘境的朝圣者。多年来,他一直在云南、西藏、四川以及内地旅行,探索乡土文化的精神。为此,他曾在电子空间里建立了以旅行为主题的网页《去远方》,作为自己的“天空之城”,本书便是这个天空之城投在人间的影子。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双脚的行走,是作者旅行故事的汇集;思想的行走,是民间文化考察的汇集;诗歌的行走,是漂泊中灵感的汇集。其中100多幅图片,则浓缩了旅途中山川和人的美丽。

内容推荐

本书采用随笔的写法,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传达来自田野的文化信息。在注重细节真实和情节生动的同时讲求文字简洁流畅;对图片的处理,力求用有形的设计来表现无形的语言,使图片和文字有机地结合,相得益彰,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统一。本书讲述的是在田野考察中发生的故事与感受,记录的是在田野考察中采访的人和事。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让田野中的人与物活起来,让田野中的景和情动起来,读者听到的不仅是调查者个人的独白,还能听到来自访谈对象的声音;读者了解到的不仅是调查者考察的结果,而且能看到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在考察中的互动与交流,并带给读者许许多多来自田野的文化信息以及强烈的心灵共鸣,从而使读者能够跟随作者一起行走在文化的田野上。

目录

总序

引言

第一种方式 双脚的行走

1 自己的地图

2 走,还是不走

3 吸血医生

4 往左还是往右

5 野兽之美

6 从稻城亚丁回来的旅伴

第二种方式 思想的行走

1 山的名字

2 西部的山、树、路

3 康巴行记

4 纸的朝圣之旅

第三种方式 诗歌的行走

1 出海

2 沙

3 卓玛,你的眼睛

4 走路的西藏

5 看山

试读章节

“亚丁”,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太阳一升起就照到的地方”。该地区虽然长期对外界封闭,在康巴藏族的心目中,却是声名远扬的圣地。在这片方圆500多平方公里的净土内,矗立着威严的“三怙主雪山”,藏语叫“念青贡嘎日松贡布”。它们分别是:海拔6032米的“仙乃日”,西藏话叫“杰乃西”,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海拔5958米的“央迈勇”,西藏话叫“江白央”,为文殊菩萨的化身;海拔5958米的夏诺多吉,西藏话叫…恰那多吉”,为金刚手菩萨的化身。这三位神灵的组合就称做“日松贡布”,是佛教和众生最值得依赖的大护法。

藏族及其先民,一直生息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山地在他们的文化中,是一个基本的空间因素,深刻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引导着他们以自己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来度量观念中的神圣世界。这一切早在前佛教时代,便凝结为对神山的信仰。不管在本教还是在佛教的宇宙图景中,连接和贯通各个层次或世界的中介物,都是耸立的高山。早在吐蕃文明的早期,山就是人和神的沟通者,它们被当作神灵和天王上下的“天梯”,藏语称做“穆塔”。按照史籍的说法,从涅赤赞普开始的七位赞普,是吐蕃最早的君王,他们都自天界下凡,所以被称做“天界七王”。因为世界的形状在纵向分做天、地、人间三个部分,所以这些天神要通过天梯下来,这天梯就是神山,它被看成是连接天地的木梯。据说西藏的第一位王者(藏语叫赞普)墀聂墀赞就是白天空降世到神山江妥的。在敦煌发现的吐蕃古文书中,有一段颂歌如此唱道:

“在天之中央、大地之中心,世界之心脏,雪山围绕一切河流之源头,山高土洁,地域美好,人知为善,新生英勇,风俗纯良,在快马可以奔驰之辽阔大地之上,(他)化为人身降世。

“……在众多树木之中,以松树最为高大,在大江大河之中,以雅鲁藏布江碧水最为流长,而雅拉香波神山乃最高之神也。”

上面赞颂的雅拉香波,是吐蕃最大的神山。从那时到以后漫长的历史中,西藏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山神体系,有为全体藏族信仰的神山,如雅拉香波、念青唐拉,也有为某一地区乃至一个村庄信仰的神山。亚丁的日松贡布便是云南和四川交界地区康巴藏人共同敬仰的圣地。亚丁的特异之处,在于日松贡布由三座呈“品”字形状分布的雪山所代表,这在整个藏区都极为罕见。所以藏文典籍《圣地咱日山秘籍》把它们列为世界佛教24座神山中的第11个圣地。P66

序言

行走在文化的田野上

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回答出“田野”的含义,但学术界所常用的“田野研究”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田地、荒野”研究,而更充满着独特的文化意蕴,正如台湾著名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所指出的:“广义而言,所有的实地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研究’,包括社会调查访问、各种问卷测验的施行、考古学实地发掘、民族学调查考察等都属之。”因此,所谓的“文化田野”,主要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过程和结果。

文化乃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虽然成为一个“地球村”,但文化上的隔膜却依然存在。因此,文化的多样性和各民族文化之间所存在的碰撞和整合,使得对于文化特别是底层文化的关注。跨文化生存和跨文化思考成为当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主题。不少学人多年来一直坚持进行以文化为主题的田野考察研究,并希望能有机会把自己在田野考察研究过程中的文化思考和生命感悟表达出来,恰好广西人民出版社亦有同样的出版意向,于是,经过交流和讨论,一套《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就得以问世了。

《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采用随笔的写法,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传达来自田野的文化信息。在注重细节真实和情节生动的同时讲求文字简洁流畅;对图片的处理,力求用有形的设计来表现无形的语言,使图片和文字有机地结合,相得益彰,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统一。本丛书讲述的是在田野考察中发生的故事与感受,记录的是在田野考察中采访的人和事。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让田野中的人与物活起来,让田野中的景和情动起来,读者听到的不仅是调查者个人的独白,还能听到来自访谈对象的声音;读者了解到的不仅是调查者考察的结果,而且能看到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在考察中的互动与交流,并带给读者许许多多来自田野的文化信息以及强烈的心灵共鸣,从而使读者能够跟随作者一起行走在文化的田野上。 鉴于内容的丰富多彩,根据丛书的具体情况,我们把其分为国内及海外两大部分,其中,国内部分又分为“东部”和“西部”,这样,就形成了相互呼应的《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西部田野书系》、《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东部田野书系》和《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海外镜像书系》。

用我的脚你的眼,用你的心我的心,走进田野,感触文化。(廖明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去远方(一个人类学者的朝圣之旅)/文化田野图文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9047286
开本 24开
页数 1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4-01-01
首版时间 2004-01-01
印刷时间 200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
丛书名 西部田野书系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2
17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