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镜头中的周恩来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本书,一段历史,一百张照片。红镜头摄下的永恒的瞬间和瞬间之外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杜修贤从20世纪60年代起,成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专门摄影记者,拍下了无数精彩而珍贵的历史瞬间。红镜头中的瞬间带给我们的是我们所熟悉的宽厚而严谨的总理;而杜修贤,那个用红镜头捕捉了这些珍贵的瞬间的人,还用他感性的记忆带给了我们瞬间之外的真实。红墙女作家顾保孜用细腻的笔触将杜修贤的回忆变成了优美的文字,让我们用平常人的心去感受,去了解红镜头中的周恩来。

内容推荐

杜修贤从20世纪60年代起,成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专门摄影记者,拍下了无数精彩而珍贵的历史瞬间。红镜头中的瞬间带给我们的是我们所熟悉的宽厚而严谨的总理;而杜修贤,那个用红镜头捕捉了这些珍贵的瞬间的人,还用他感性的记忆带给了我们瞬间之外的真实。红墙女作家顾保孜用细腻的笔触将杜修贤的回忆变成了优美的文字,让我们用平常人的心去感受,去了解红镜头中的周恩来。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情满西花厅

第二章 走近周恩来

第三章 踏遍大庆和大寨

第四章 心里装着百姓苦

第五章 追寻历史的足迹

第六章 大树参天护英才

第七章 “文革”前的辉煌“绝唱”

第八章 战友深情

第九章 最后的欢聚和重托

第十章 落下巨人的帷幕

第十一章 收到马克思的请贴

试读章节

自从周恩来爱上了西花厅,一住就是26年。这里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风格。

自天安门广场往西经过新华门继续向前直到府右街南口(六部口),由此向北转弯沿中南海红墙一直到达近府右街北口处,见到那个有国徽的西北门,往里向左一拐便是西花厅。

西花厅坐落在中南海大院西北角,是清末宣统年间修建的那种京城常见的旧王府式四合院建筑群。因年代久远,青砖灰瓦的屋宇,廊柱暗红陈旧,雕梁画栋亦已褪色斑驳,已不见那昔日王府的豪华气派。

西花厅由前后两个院落组成。前院进门不远处可见一座小假山屏挡住人的视线,茂密而细长的修竹环绕着它。院内自南向北的一条弯曲长廊隔在汽车道西侧,长廊中段设一凉亭,它的南端往西拐到尽头处筑一小巧的水榭,池子里没有放水,也就没有鱼虫水草和莲藕,常年干涸着。如今西花厅院内的房屋、亭子、长廊、水榭等建筑物看来已相当陈旧,但整个院子绿化得很好,树木花草繁茂,修剪整齐,院内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略有一点花草芳香,树上的知了鸣叫不停。

西花厅前院有一个漂亮气派的前厅,建在约一米高的平台上,是周总理接待与宴请外国宾客的地方。平台下边有一椭圆形花坛,被四周栽种的低矮的常青树环绕,中央栽着周总理和邓颖超都喜爱的芍药花和月季花。花坛亦是交通标志,是来往汽车的环形岛,周总理和邓颖超经常来这里散步赏花。

西花厅的海棠花一向为中南海及熟悉总理家的人士所称誉。每年初夏时节,后院里的海棠花盛开,每棵树上开满了红色和白色的花朵,芳香四溢,引来无数彩蝶纷飞,蜜蜂嗡嗡地叫着忙个不停,在此优美而宁静的环境里,蕴含着盎然生机。

后院的面积不大,是周恩来办公与居住区。一片绿地上满院海棠树,有几棵梨树、桃树和白皮松。周恩来办公室在坐北朝南的正房里。红色的廊柱绿色的窗框,下面的窗户镶着大块玻璃,上面是纱窗再加玻璃窗。每当天空晴朗、风和日丽与温度适宜的时候,打开面向院子的玻璃窗,拉开白色的窗幔使阳光直射进来,室内光线充足,顿时亮堂起来。

周恩来办公室西隔壁有一个稍大些的房间称作“活动室”。室内有一张乒乓球桌子,北侧与西墙根处立着书橱,里边藏书主要是属于文、史、哲类的图书。西花厅的工作人员将“活动室”习惯地称之为“乒乓球房”,或干脆就叫“球房”。打乒乓球是周恩来在办公间隙惟一喜爱的活动腿脚的方式。常有警卫、秘书、医生陪他打球。周恩来右臂肘关节伤残屈曲,活动不方便,加上他已年近古稀,不可能挥拍抽杀,就像董必武说的,是打“卫生球”。

西厢房为工作人员办公处,东厢房为临时“客房”,来客作短暂住宿用。工作人员在西花厅10年只见过周恩来的亲侄女在这里短期住过几次外,未见过别人来住过。

办公室往东是客厅,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可称之为“多功能厅”。这儿是周恩来、邓颖超用餐、休息的地方,也是两位主人在此会客、与亲属团聚所在地。邓颖超间或亦在此看电视。

由客厅往里(朝东)便是邓颖超的办公室兼卧室。邓大姐卧室隔壁是周恩来的卧室,周恩来卧室的东墙外是一条内走廊,这里有书架,存放一些旧书刊和文史资料类图书。当初设计这条内走廊的人,想必考虑冬季保温、夏季隔热以及隔音作用。

周恩来卧室内家具陈设极其简单,因为他一进卧室就上床,身后用枕头垫着斜靠在床头继续办公。他睡的是一张普通木床,下面用的是南方人喜爱的棕绷床垫。这很可能同他祖籍是浙江绍兴,生长于江苏淮安,依然保留某些南方人的生活习惯有关。

各房间和卫生间都由内走廊连接出入。走廊出口处是夜间警卫值班室,周恩来进卧室休息后,通向周恩来卧室走廊的门就锁上了,钥匙由警卫员保管。

周恩来居住在西花厅,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这从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可以看得出来。自他住进来以后,不许装修与翻新房屋及庭院。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到广东从化组织阅读、讨论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机会,为了保护和加固建筑物,抢时间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周恩来回来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这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

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章中说:“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这里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开国总理风格。  正如陈毅元帅所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总理也。”

周恩来是党内做工作最多的人,也是最忙的人。为了争分夺秒,他开辟了“第二办公室”和“第三办公室”。

周恩来是一个真正的忠实、高效、廉洁的人民公仆,他一生都在实践着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担任政府总理的26年多的时间里,在处理内政、外交和大小公务活动中,他那自觉的强烈的公仆意识是无所不在的,正像他自己说的:“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像春蚕那样吐完最后一根丝。”

可以说,周恩来是党内做工作最多的人,也是最忙的人。他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呕心沥血,日夜操劳,“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12小时,有时在16小时以上,一生如此”。被外国人称为“全天候周恩来”。

P4-8

序言

当我们看到这一张张栩栩如生的照片时,仿佛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又回到了人民中间。他脸上那绽放的笑容是告诉世界。中国人民自豪地站起来了,中国人民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那蹙起的浓眉和沉思的神情伤佛又在告诫国人:中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要赶上世界强国,我们要只争朝夕,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他那永远不知疲倦的精神和风度翩翩的身影,好像回到了彻夜通明的西花厅,回到了总理的岗位上。

我们要感谢摄影师,是他们用历史的巨笔——“红镇头”书写了这一个个动人和永恒的瞬间。

打开“瞬间”背后的故事,我们发现一个真实立体的周恩来向我们走来。

书评(媒体评论)

对于读者来说,这些用镜头记录下来的瞬间就是历史,而对于历史来说,这些精彩瞬间则是永恒。

——《中国图书商报》

就这套图书和特点而论,它们就“隐藏在作为毛泽东和周恩来专门摄影记者杜修贤对于两位领袖人物的近距离接触之中。”

——《中华读书报》

这些“充满感情的回忆,既满足了人们对于老一辈领袖工作和生活细节的好奇,也给了读者一个全新视角……”

——《中华读书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镜头中的周恩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杜修贤等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55042
开本 其他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4-05-01
首版时间 2004-05-01
印刷时间 200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0
173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