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寒夜(摩登文本)/巴金人间三部曲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与《第四病室》和《憩园》这三部小说,被后人称为“人间三部曲”,是中国现代文学泰斗巴金后期小说的扛鼎之作,长篇绝唱。本套书可以说是巴金创作艺术的高峰,整体创作风格陡然一变,由早期的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冷静深刻的人生世相的揭示,其艺术水准远在成名作《家》之上。

内容推荐

巴金可以说是三部曲的专家,他写过“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革命三部曲》;而那部巨作《火》,因书分三册,又被称为《抗战三部曲》。现在他的《憩园》、《第四病室》、《寒夜》合称为《人间三部曲》。

《寒夜》在三部曲中是压轴之作,篇幅最长约近二十万字。巴金在《寒夜》里,卓绝的刻划了人性。女主人公惑于独身上司的追求,抛弃妒恨她的婆婆,懦弱贫病的丈夫,和酷似丈夫的儿子,离开了家;丈夫哀哀的恳求她,被她拒绝了。寒风吹净枝头的败叶,冬天的风雪就要降临了。可是,当她夜晚在街头上无意中撞到酩酐大醉,狂呕大吐的丈夫,立刻抢上前去,人避秽臭,把丈夫送回家,她敌不住丈夫哀怜的眼睛,又自动回到那阴暗局促、穷风炉火的窝里去了。在这里,阴寒的冬雪突然飞散,崭露了阳春的灿烂喜悦。可是,当那吐血痰的日子拖下去,婆婆的冷蔑和刻妒直透心窝,她终于又离开那个家,随着追求她的上司调到兰州去了。当男主人公吐尽最后一口血痰死去的一天,巷里传来胜利的“号外”声。寡母笑得流下眼泪,喊道:“宣,你不会死!你不会死!胜利了,就不应该再有人死了!”这是何等的大手笔!脱除了一切俗套和公式,以清新的目光,写具体的生命,写善恶萌孽、爱恨交织、哀欢流转的人性。巴金在《寒夜》中表现了卓绝的才能,和庄严的艺术精神。

目录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

尾声

后记

附录一

附录二

试读章节

紧急警报发出后快半点钟了,天空时隐隐约约地响着飞机的声音,街上很静,没有一点亮光。他从银行铁门前石级上站起来,走到人行道上,举起头看天空。天色灰黑,像一块褪色的黑布,除了对面高耸的大楼的浓影外,他什么也看不见。他呆呆地把头抬了好一会儿,他并没有专心听什么,也没有专心看什么,他这样做,好像只是为了消磨时间。时间仿佛故意跟他作对,走得特别慢,不仅慢,他甚至觉得它已经停止进行了。夜的寒气却渐渐微微抖了一下。这时他才埋下他的头。他痛苦地吐了一口气。他低声对自己说:“我不能再这样做!”

“那么你要怎样呢?你有胆量么?你这个老好人!”马上就有一个声音在他的耳边反问道。他吃了一惊,掉头往左右一看,他立刻就知道这是他自己在讲话。他气恼地再说:

“为什么没有胆量呢?难道我就永远是个老好人吗?”

他不由自主地向四周看了看,并没有人在他的身边,不会有谁会反驳他。远远地闪起一道手电的白光,像一个熟朋友眼睛的一瞬,他忽然感到一点暖意。但是亮光马上就灭了。在他的周围仍然是那并不十分浓的黑暗。寒气不住地刺他的背脊。他打了一人冷噤。他搓着手在人行道上走了两步,又走了几步。一个黑影从他的身边溜过去了。他忽然警觉地回头去看,仍旧只看到那不很浓密的黑暗。他也不知道他的眼光在找寻什么。手电光又亮了,这次离他比较近,而且接连亮了几次。拿手电的人愈来愈近,终于走过他的身边不见了。那个人穿着灰色大衣,身材不高,是一个极平常的人,他在大街上随处都可以见到。这时他的眼光更不会去注意那张脸,何况又看不清楚。但是他的眼睛仍然朝那个人消失的方向望着。他在望什么呢?他自己还是不知道。但是他忽然站定了。

飞机声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消失了。他到这一刻才想起先前听到过那种声音的事。他注意地听了听。但是他接着又想,也许今晚上根本就没有响过飞机的声音。“我在做梦吧,”他想道,他不仅想并且顺口说了出来。“那么我现在可以回去了,”他马上接下去想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的脚已经朝着回家的路上动了。他不知不觉地走出这一条街。他继续慢慢地走着。他的思想被一张理不清的网裹住了。

……

序言

巴金先生在我的记忆中,首先是一长串的书名。我二十岁时,有个女孩是巴金的崇拜者,喜欢没完没了谈论他。巴金小说并不以故事取胜,为了讨好爱好文学的美丽女孩,我牢牢地记住一些篇目。记得有一阵自己真被搞糊涂了,譬如有两篇小说的名字差不多,一篇《秋天里的春天》,是译作,另一篇《春天里的秋天》,是创作。那个女孩常用巴金小说来为难人,动不动玩点智力测验的小游戏,我不想让她太得意,又不愿意她太失望,在回答问题时故意犯些小错误。

因为有了电影《家》,有那么一批优秀的好演员捧场,上岁数的人提起巴金如数家珍。我的父亲一生以读书多自豪。他总结巴金小说,得出的结论是:能知道几个三部曲就行了,譬如“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譬如“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譬如“抗战三部曲”(即《火》三部曲)。与前面那个坚决不肯放过巴金的女孩不一样,父亲的兴趣是外国小说,他的结论属于删繁就简,该偷懒就偷懒。父亲认为,巴金作品看过一本《家》就足够。这样的观点我后来也经常遇到,听上去十分内行,课堂上老师这么说,论文中这么写,大致意思都是,巴金的代表作是《家》,放大一点再加上《春》《秋》,其他便不重要了,起码不那么著名。曾经听到一位研究专家言之凿凿,说巴金写完《家》以后,再也没有什么重要作品。这位专家的观点是“激流三部曲”一本不如一本,巴金不过是个走下坡路的作家,《家》让他达到了荣誉顶峰,然后一蹶不振,靠吃老本过日子。很长一段时间,我也相信这样的观点,熟悉的巴金只是一些书名和一本《家》。

老实说,我不是特别欣赏《家》,或许名气太大的缘故,或许故事简单而且概念化,说出来颇有些煞风景,我只是为写研究生论文才系统地阅读巴金。要研究这一段文学史,这样的重要作家自然绕不过去。我曾经有过一段认真阅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经历,那是一种地道的板凳功夫,狼吞虎咽了一大堆作品。有个朋友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花功夫阅读,他拿起一本早已发黄的书籍,轻轻拍了一下说,你像一个书虫似的,在这堆旧书上爬来爬去有什么乐趣。真说不清楚乐趣在哪里,如今回想起来,只能说自己不后悔这段经历。我一向读书很杂,有机会集中读些作品也是人生的一种造化,事实上,只有经过认真阅读,通过比较鉴别,才可能纠正以往约定俗成的一些错误观点。在我的阅读印象中,整体的现代文学似乎并不怎么样。这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特色不在于成熟,而在于它的不断成长。前辈业绩并不像我们设想的那么高,一个朋友曾经有过两个尖刻的谬论,他觉得现代文学所以被拔高,一是那些写小说的人,本来不怎么样,一九四九年以后普遍做了文化官僚,掌握了话语权,因此难免自吹自擂和别人抬轿的嫌疑。二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现代文学成了反动作品,于是物极必反,毒草成了香花,受虐待转为资本,很一般的东西都跟着浑水摸鱼。

把中国现代文学说得如何成熟显然不恰当,更不恰当的是忽视了它的不断成长。研究一个作家,研究一个文学时代,忽视这种进步是不对的,也不公平。评价过高或者忽视进步,都是不可取的态度。某些流行观点根本经受不起检验,譬如武断地认定巴金在《家》之后便没有成功的作品。平心而论,仅仅是“激流三部曲”的后两部《春》《秋》,无论思想还是艺术,都明显要比《家》进了一步。为此,我曾和父亲展开讨论,也和读过巴金小说的朋友进行对话,结果发现包括父亲在内的不少人,对《家》之后的很多小说其实都没有认真拜读。大家的结论不谋而合,竟然都相信作者不可能再写出比《家》更出色的作品。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一个作家早期作品的成功,掩盖或损害了其他作品的光辉,因为一些想当然的简单否定而不幸中断阅读。我们自以为是下了结论,轻易相信了这个结论,大家议论某些作品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一定真正熟悉它。

沈从文先生谈起创作经验,曾说过一个人只要努力写作,越写越好很正常。这观点用来形容巴金的小说最恰当不过。巴金早期的作品中,艺术上有些粗糙之外,阶级斗争成了重要元素,社会问题是首要问题。譬如《家》是一部典型的反封建教科书,所有道理都显而易见,高老太爷象征什么,觉新和觉慧代表什么,留下的是一种标准答案。标准答案会把很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甚至庸俗化,既然根源出在封建社会和封建意识上,社会革命便可以轻松解决一切问题。长期以来,巴金越写越好的真相始终处于被忽视状态,文学成就被片面理解,艺术探索被人为割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巴金常被文学之外的话题所包围,小说家巴金代替了巴金的小说。虽然曾经拥有过广泛的读者,巴金的作品并非一直畅销,读者总是有意无意忽视他后期的努力。事实上,巴金从来没有放弃过创作上的追求,他一直在努力写作,在不断探索,而他个人的每前进一步,都与现代文学的发展轨迹相吻合。换句话说,巴金的文学道路,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进步的真实写照。纵观他的创作生涯,《家》是一个不错的起点,《秋》是进步的转折点,从《憩园》开始,他进入了一个崭新境界。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一个主题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小说变得越来越好看,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深刻。

为了让读者更完整更准确认识巴金,浙江文艺出版社决定重新出版《憩园》,出版《第四病室》,出版《寒夜》,并且嘱我写序。我感到非常恐慌,巴金小说如高山大海,用不着后辈跑出来胡说八道。好的艺术作品永远也不可能被埋没,巴金最后的这三部小说,不仅是个人的绝唱,也是一个文学繁荣时期骤然停止的标本,不仅代表着他的最高创作成就,也代表着整体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最高艺术水准。忽视它们,对后来的写作者,对年轻一代的读者,都会是个不小的损失。

2003年5月3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寒夜(摩登文本)/巴金人间三部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巴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17838
开本 32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9
出版时间 2003-10-01
首版时间 2003-10-01
印刷时间 200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6
丛书名
印张 9.6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1
14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