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克格勃X档案(一个老牌间谍对国家最高机秘的披露)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介绍克格勃机密档案的书。作者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手处理的情报,以严肃认真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介绍了在反侦察掩护下苏联改革的深层内幕,首次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资料。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老牌间谍对国家最高机秘的披露!在反侦察的掩护下,苏联改革的深层内幕;一个老牌间谍告诉你,苏联会解体的主要原因!

目录

译者前言

序言

侦察的历史:从圣经到今天

在反侦察的尖端

“世界新秩序”——学说和现实

是谁搞垮苏联的

阿富汗战争的真相

为什么牺牲了戈尔巴乔夫?

同波罗的海沿岸“离异”

在外高加索的“作战实验”

国家的盾与剑

是谁搞垮了国家安全委员会

闪电战毕竟失败了

试读章节

舒林贝格在那时期建立德国在外高加索宗祖权的计划没实现,并非他的失算。伟大十月革命事件的过程使这一地区的历史按另一轨道发展:外高加索和北高加索违反德国的利益,变为苏联的一部分。

而1934年舒林贝格作为德国大使来到苏联。作为有经验的侦察员,在莫斯科安排好之后,他过了几个月便到外高加索走一趟。确切一些说,不是走一趟,而是带着自己女儿,以及使团秘书和妻子,英国使团一名秘书进行为时3周的旅行。舒林贝格当然设想苏联反侦察机关可能对他跟踪。这样一个情况是令人好奇的。在高加索,在从恰克瓦到巴图密途中,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大使座车突然刹车失灵。工作人员并未惊慌失措,而把自己的汽车置于冲撞之下,并从而使得滚向深渊的汽车停下来。吓得面色苍白的大使感谢警卫人员并和他们握手。

我们的反侦察机关当然对这一非常事件进行了调查,看是否有挑衅性事故的可能,如舒林贝格伯爵所暗示那样,是不是盖世太保策划的。而只在后来才弄明白,旅行乃是所谓“组织的偶然”,其目的是把苏联反侦察机关的注意力引开。舒林贝格的把戏没完全得逞。我们得以发觉这位伯爵恢复了同德国侦察机关某些间谍的联系。至于说非常事件本身,大使发生了不可饶恕的疏忽。在向一名打入高加索德国人圈子里的苏联反侦察机关的特工人员显示在高加索拍的照片时,舒林贝格说:

“1935年我们派几个人去第比利斯拍照这个地方,但是他们谁也没能做到这一点,可是你看,我拍照了这个对我方说来很重要的地方”。

对于职业家来说,当他们得知这些话之后,就不难弄清非常事件的真正原因,尤其是恢复伯爵之后旅行的细节。

除格鲁吉亚以外,德国侦察机关也得以在波罗的海沿岸各共和国扎根。舒林贝格伯爵有一名极相称和聪明的追随者——冯·多恩贝格,德国驻第比利斯大使馆武官,在爱沙尼亚对苏联领土进行侦察活动的后备间谍头目。

应该说,德国人在战前收集了关于世界许多国家的全面情报。他们通过海军武官、武官领导下工作的侦察部门积累了港口、主要城市,炮兵将从那里射击的山丘、桥梁、铁路、道路和河套、沟渠和运河、关于所有障碍物,当然还有筑垒地域、海湾、干船坞和武器库的情报资料。这些侦察资料对闪击战总是极为有利的。但是还有个因素:在德国活动的德国侦察机关有名的特务奥托·阿别吉声称,他得以收买12位法国议会的著名议员,他们执行希特勒提出的任务。

P8-9

序言

命该如此,我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在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在莫斯科市鲁边卡广场坐落着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中央大楼。33年!在此期间国家安全委员会四易其名,七易其主。对其中一些人,像常言所说那样,我跟随左右,曾置身于部门活动的一些主要方向,因此我能清晰地想像整个国家安全系统。

我在反侦察机关工作许多年,担任一系列负责职务。由于职责的关系,我很了解西方特工部门的破坏活动,这些是作为一个组成部分而加入“冷战”的概念。我这一代肃反人员把自己的主要目的看做是成功地对抗这些破坏行动。

我到鲁边卡工作时25岁。看来,在这里起了不小作用的是这样一个情况:在莫斯科大学学习年间我曾是共青团志愿支队队长——我们大学生晚上在街上巡逻,保护公民们免受小流氓行为的袭扰。记得那是1964年,我正准备莫大新闻系的毕业考试。我们坐在莫哈瓦亚街的一间教室里憧憬着谁的记者生涯将如何。突然门开了,于是不知道是谁的洪亮声音喊道:“什罗宁到系主任那去!”

在系主任办公室我看见两位生人,他们自我介绍说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并在简短的交谈之后,向我建议服从分配去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同时指出一个对我来说重要的情况。

第一,从交谈中立刻弄清了,国家安全机关了解我家庭历史的一些情节:我的一个哥哥在战争年代失踪。当时这一切还被认为似乎是“疑点”——至少我的许多熟人这么说。但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两位工作人员在交谈中对我说,这没任何意义。坦率地说,这种态度对我产生了很好的印象,令人信任。

第二,向我建议搞专业工作,就是记者的工作。说的是允许接触所谓封闭的题材,例如撰写有关杜伯纳核能工作,在契卡洛夫斯卡亚宇航员训练的材料……当然,我那时对于我以后要从事的工作没有概念,但是在系主任办公室的谈话也激起了对记者职业的兴趣。

总之,分配时我被派往代号为……部队。

是的,当时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设想,与封闭题材的材料同时,我还得深入研究那样一些人的文章和书籍,他们晚些时候被称为“持不同政见者”或“异端分子”。我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手抄版手稿,这是“冷战”时代同完全具体的破坏行动斗争方面反宣传工作的方向之一。关于这一相互联系我将在本书中详细叙述,可能从而在我们的书刊中第一次披露系统本身,我甚至可以说,在前苏联领土上外国特工部门活动“执行的垂直系统”本身。

除了这类出版物以外,我当然得了解完全是封闭性质的材料,例如,拍成微缩胶卷的西方特工部门和同它们密切相联的“社会团体”等组织的文件。如我所提过那样,我的文职专业是新闻,所以我许多年都在认识另外一个,已是“军事”职业——反侦察员的职业,其基本任务是对抗那些竭力想渗透到我国领土并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进行间谍活动的外国侦察机关。

一位最有经验的苏联谍报之一乔治·勃莱克曾经许多年工作在“冷战”的热锅之中,后来含着痛苦和悲观意味深长地说:“谍报活动对我是一种悲哀的必需。当存在着对抗和竞争,当有军队和战争威胁,谍报就将是必需的。当然如果可能,最好是站在舰桥上当舰长,而不是在船舱里当司炉工。但是为了使军舰前进,两者都需要。谍报类似于司炉工……”

反侦察机关首先猎捕“司炉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克格勃X档案(一个老牌间谍对国家最高机秘的披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罗斯)维·什罗宁著//赵云平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62468
开本 32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3-08-01
首版时间 2003-08-01
印刷时间 200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26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51
丛书名
印张 8.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2
13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