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约瑟文录/大科学家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李约瑟先生是世界“化学胚胎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史专家。他还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经全力以赴地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支持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代表性著作,完成了从一种文明向另一种文明的跨越。

本书收集了李约瑟散文、随笔、杂谈多篇。

内容推荐

本书收集了李约瑟散文、随笔、杂谈多篇,通过本书能让读者放松领略到大科学家身上体现的知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和质感的力量。书中具体收录了:《一个名誉道家的成长》、《中国科学传统的贫困与成就》、《一个生物学家的怀特海哲学观》、《从亚洲观点看科学与宗教》等文章。

目录

总序

自传

 剑桥之夏

 怀疑论者的转变

 一个名誉道家的成长

 以广阔的视野思考问题

中国科学与文化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序言

 中国文化的独创

 论儒家与道家

 中国科学传统的贫困与成就

 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孟姜女哭长城民谣

 赠中国友人诗

科学与哲学

 阿那克萨哥拉:科学与目的

 唯心主义者对科学的回应

 对科学家霍尔丹遗言的思考

 一个生物学家的怀特海哲学观

 世界观纵横

 人及其境遇

 对西方反科学的一个东方透视

科学与宗教

 唯物主义与宗教

 宗教在受科学支配的世界上

 基督教的两重性

 从亚洲观点看科学与宗教

 基督教和亚洲文化

附录一 李约瑟生平大事纪年

附录二 李约瑟博士:20世纪杰出的科学家与人文主义着

试读章节

只要想起假期中的大学,就会使人忆及查尔斯·兰姆写的关于这个题材的文章。他从大学取得的乐趣,毫无疑问,部分是由于他在日常生活中,和学校没有什么关系,在他走过英王学院时,可以随心所欲地想像十分钟——想像他是神学博士;在网球场上漫步的当儿,可以想像他是个病理昆虫学的读者。但是对于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属于大学的人来说,在放假期间也同样发现十足的乐趣。学校里没有了大学生,指导老师从百来件小事中解放了出来;科学家可以叫人在他实验室里做点事,不用担心明天九点钟的讲课。晚上,全体师生在师生公共休息室而不是在饭厅里就晚餐,七八人而不是二三十人坐在一起,因此交谈起来更加有趣;多年来在同一学院上课的教师们,平时没有时间彼此多见面,现在终于可以有些接触了。要是暑天在八九月份降临,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大学实际上是空荡荡的,这可以从一种衣冠楚楚的常规已被普遍打破的情景中,让人感到:在三圣街,人们可以看到著名的生理学家们穿着短裤经过,而身着棕榈滩衣装的历史学家也不罕见。

在此期间,人们才意识到剑桥备有可游泳的地方好极了。甚至在市中心,河内或河边也有不少好地方,从拜伦游泳池向上游的那条河,就是一个又长又好的游泳之处。我还是年轻学生时,就是在这个地方,常常体验到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奇妙的强烈感觉。起先想到了河泥里的种种蠕动的东西,水面上腐烂的叶片、虫,使人不想入水;突然之间,几乎是着迷的、认定光秃秃的自身与周围大量有色彩的美丽自然物浑然一体之感,把人像一颗炮弹飞一般地投入河里。很长时间以后,我才认为费尔巴哈或许也曾有过与此同样的感受。因为他写过这样一句话:“在江河沐浴,尽管好处极少,却是一等的。自私的热度在水流中减低。水是和大自然为友最现成的方法。人出水后,便成了再生的新人。”

很幸运,剑桥周围一带,特别是朝东北方向有沼泽的地带,有好几个天然游泳池,真是妙极了。带着两三本书,足足可以在那里待上一整天,也许除了有可能遇到几个农场工人外,保证没有人。其中有一个天然游泳池很难找到,其实它就在一片鲜有人迹的沼泽中。四周芦苇丛生,芦秆几乎全白,秆顶长叶片,一片翠绿,稍有微风,一致向同一方向飘拂。要是你平躺在跳水处的岸上,沿池望去,可以看到一幅最佳的中国式芦苇画。此刻如果跳入水中,你会发现池水映着太阳,色泽微褐,非常清澈,与水面鲜明的蓝色相暌,美不可言。或者在一年中绝无仅有的一个子夜,适逢气温和水温足可游泳时,跳入水中游过在水面闪烁的星星和月亮,多可爱。到处有蓼,故不乏清香之气,而且常常有一阵难以辨别的清新矿泉水之气,扑人游泳者鼻中。池的四周长有布谷鸟剪秋罗、紫色黄连花、山萝卜植物以及苏格兰朋友叫做耗子豆的植物。还有方便的地方,可以让你躺下,看一会儿书,游一会儿泳交替着,让你的细胞加劲工作,制造维生素D,而且如你希望,为你贮存起来,以备即将来到的阴沉寒冷又多雨的剑桥冬天之用。

同时,无论你向哪里望去,总是赏心悦目。凭眺风景的远处,一排排白杨兀立,整个天空一望无际。有人说,风景无山不成趣;在他们看来,得从一个角度看地平线才能使他们满意,平坦坦单调无味;而另有一些人——我就是其中之一——发觉,群山压抑,平原自由;而且,你若对天上云感兴趣,如同对其他别的东西一样,那么只有平坦地带才能任你观察。山群使你分心,使你不注意四周环境的细小而美丽的事物。陡度约10度之一的市场高地,对我来说,是够陡的了。

奎池并非是剑桥附近惟一的游泳场所。朝福德姆方向那面,有一废弃的砖坑,给人的印象是深不可测,有人在那里装了一块高高的跳板。一些破败的高烟囱映在坑里的水中。1919年在豪克斯顿附近的粪化石矿区,有一个很好的游泳之地,白土蓝水,鲜艳夺目,可是几年后的一个夏天,一片快速生长的红芦苇突然侵占了这个地方,淤塞了水池,它就此被毁了。另外值得好好歌颂的水池、溪流还有不少,可惜至今尚未有适当的诗人吟诗赞美。P1-3

序言

英国的C.P.斯诺(Charles Percy Snow,1905--1980)是个奇才,他早年是学化学的,就读于莱斯特大学化学系,25岁时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成了一位分子物理学家。两年后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另一部反映科学家道德和情感的长篇小说《探索》引起轰动。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他一直担任英国政府的科学顾问,专门负责科学人才的选拔与组织工作。20世纪50年代末,他在剑桥大学里德讲座发表了题为《两种文化和科学革命》的演说,引起强烈的反响。他认为,在我们这个时代,实际存在着两种文化,一极是人文知识分子代表的人文文化。男一极是科学家所代表的科学文化。两者之间,很难沟通,有着很深的鸿沟,特别是在青年人中间,有时甚至到了互相敌视和厌恶的地步,他们荒谬地歪曲对方的形象,在情感方面也很难找到很多共同的基础。这种分裂和对立,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斯诺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尖锐地指出科学与人文的两极分化倾向,是很发人深省的。我们知道,专业研究并不是科学探索的全部内容,在真正意义上,科学探索是对真善美三位一体的追求。但是由于人类生命和智力的严峻局限以及社会的迫切需求,我们只能把研究领域圈得愈来愈窄,把专业学科分得愈来愈细。这种学科分家、单科独进的局面,在20世纪最为明显。就物理学而言,如果19世纪还有通才的话,那么20世纪就只有专家了,难怪有人说费米是“最后一个全能物理学家”。在所有的由专业分工带来的隔阂中,人文与科技的隔阂是最深的。搞理工的不知道莎士比亚,搞文的不知道牛顿,在当今之世,并非无稽之谈。

成为某一方面的专才,并不是我们教育的全部目标。马克思特别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分化具有受历史制约的暂时性,并且预言:“自然科学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同样,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他提出的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至今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打破人文与科技的畛域,强调文理交融,在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今天,不但有针对性,而且有紧迫性。1995年,国家教委开始组织专家学者,制定《面向2l世纪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计划》,我从当代科技发展的角度谈了一些看法。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日益求助于多学科融合的战略,例如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需要从人文社会科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化学、生物学等多角度综合研究。大家知道,现代教育思想一个主要的思路就是摒弃过去那种把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的做法,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革,各时期对专业人才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在20世纪50年代,当斯诺在谈两种文化的时候,我们正在学习苏联模式,提出五‘六年就培养出工程师、科学家。这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有过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这种模式应该有所突破了,那种理工分家、专业设置过窄、本科教育目标定得过高过专的弊端必须有很大的改观。1995年底,国家教委就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组织有关试点院校进行了座谈,明确指出:理工科学生要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文科学生要加强理工科的教育。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

目前,在国内出版界,专业分工是非常明确的,科技出版社只关心科技,文艺出版社只关心文艺,“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当然有集中的优势,但如果能做一些联姻的工作也是可喜的。浙江文艺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中国作协通力合作,出版了第一部反映我国一流科学家风采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院士》,在科学界和文艺界都获得了好评。最近,他们又要推出《大科学家文丛》系列,系统整理本世纪海内外科学大师们的人文思想,搜集这些大科学家自己专业以外的文章,结集出版。这些大科学家是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探索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探索对20世纪人类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相信,通过这一套丛书,读者诸君能够领略到这些大科学家身上所体现的知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和情感的力量。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约瑟文录/大科学家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李约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17616
开本 32开
页数 3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4-01-01
首版时间 2004-01-01
印刷时间 200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
丛书名
印张 10.3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04
14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