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涌现了无数英雄,演义了多少朝代。为将中国历史一一说清,历史学家用毕身精力著书立说,周谷城先生编著的《中国通史》便是其中之一。本书摆脱了体例庞大的烦扰,但仍不失考证严谨、史料丰富的优点,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是一本较好的文科教材。
图书 | 中国通史(下)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涌现了无数英雄,演义了多少朝代。为将中国历史一一说清,历史学家用毕身精力著书立说,周谷城先生编著的《中国通史》便是其中之一。本书摆脱了体例庞大的烦扰,但仍不失考证严谨、史料丰富的优点,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是一本较好的文科教材。 目录 第三篇 中世后期 第一章 宋帝国的建立 第一节 由唐的分崩到宋的统一 第二节 北宋帝国的巩固政策 第三节 统一帝国下的地主阶级 第二章 宋与辽夏金间的斗争 第一节 辽之进逼 第二节 夏之进逼 第三节 宋之变法图强 第四节 因变法引出党争 第五节 金对宋的压迫 第六节 宋之南渡与金宋间的傀儡 第三章 种族战争中的人民生活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下贫富悬殊 第二节 种族战争中人民生活的恶化 第三节 人民因不堪苦累起而暴动 第四章 宋对金的妥协策 第一节 进行妥协之先 第二节 宋与金的和议 第三节 义理派与时势派的斗争 第五章 蒙古势力的大发展 第一节 十二世纪亚洲发展 第二节 成吉思汗的统一各部 第三节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人的远征 第四节 忽必烈的灭宋兴元策 第六章 由蒙古统治的瓦解到大明帝国的树立 第一节 蒙古统治的乘误 第二节 反抗运动的爆发 第三节 大明帝国的统治 第四节 大明帝国与海外诸国的经济关系 第七章 再由社会冲突转入种族战争 第一节 农村生活的崩溃 第二节 统治势力的腐化 第三节 人民暴动的四起 第四节 满族的入关 第八章 满洲族之树立大清帝国 第一节 消来大明宗室的最后挣扎 第二节 削平吴三桂等的反抗运动 第三节 统一郑成功的台湾据地 第四节 大清帝国的扩大与巩固策 第九章 巩固统治的理学 第十章 各种反抗运动 第四篇 近代史 第一章 由英国的对外侵略到中英鸦片战争 第二章 太平天国的反抗运动 第三章 各国继续以武力逼订不平等的条约 第四章 在不平等条约下中国的殖民地化 第五章 中国的图强御侮——经济方面的图强御侮 第六章 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 第七章 教育学术及思想的变革 第八章 封建势力的挣扎 第九章 帝国主义的深入 结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通史(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谷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00331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1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73 |
出版时间 | 1957-08-01 |
首版时间 | 1957-08-01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0 |
丛书名 | |
印张 | 16.25 |
印次 | 27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4 |
宽 | 14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466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