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晚清华洋录(美国传教士满大人和李家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是曾祖父李致祥是林则徐的得力助手.本书中的一百多幅精美的油画和纪实照片除作者家传的外,其余均是作者通过各种渠道花重金购得一次性发表权。许多油画和照片系首次公布于众,是晚清社会、文化、政治的真实记录,不但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收藏价值。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用家族传承的资料铸就而成。作者的祖上是晚清朝廷中人,本书用记事的形式,真实地写出了1838年到1842年间中英两国围绕鸦片贸易所发生的公开和秘密的故事;第一次全景式地介绍了广州十三行的情况,尤其是细致地描绘了美国传教士的有关活动;透露了第一个清朝官员李致祥和美国传教士之女苏珊的恋情与婚事的内幕;揭开了李致祥在美国了解到的华工在美遭受虐待,过着非人生活的情景;详细地讲述了李泉石经历和目睹的义和团事件、发生在中国国土上的日俄战争、清末成都大屠杀以及他悄悄地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并与黄兴、孙中山的交往的情况。书中每篇叙述一个或数个故事,均独立成篇,情节描写细致入微,全书文字平实轻松,读来回味有余。

书中百余幅精美的彩色、黑白插图是晚清社会、文化、政治的真实记录。它们基本上是首次公布,罕见而珍贵。

目录

劝读

弁言

一、林则徐在广州

二、广州十三行

三、最大销烟行动

四、医学传教

五、五羊城

六、鸦片说客

七、农历新年

八、美国人的警讯

九、无奈的屈辱

十、聘礼与婚礼

十一、回到广州

十二、致祥到上海前后

十三、致祥初识华尔与戈登

十四、美国第一任驻华公使蒲安臣

十五、美国华工

十六、中国大戏与马克·吐温

十七、泉石受训保定军校

十八、在义和团事件的日子里

十九、日、俄军队在中国打仗

二十、泉石与孙口山、黄兴

二十一、从成都大屠杀新共和国

试读章节

三月十日,林则徐终于抵达广州。所有广东省的官员,由总督邓廷桢以至致祥,都要出城十里来欢迎。因为按照大清律例,地方官迎接朝廷大官,一般都是出城五里而已;只有皇帝或太子到来,才会出城十里相迎。但因为林则徐是钦差大臣,代表着皇帝,所以能有此待遇。林则徐向迎接他的队伍,道过皇帝龙体无恙之后,便径往越华书院下榻。他希望能以此为其驻广州的总部,而不用比它更大更有地位的珠海书院,是因为珠海书院的领导人是主张鸦片合法化的。而越华书院的领导人则主张要全面禁制鸦片贸易。林则徐跟梁廷柟见过面;他曾上书要把吸食鸦片者吊死,把买卖鸦片者斩头。

第二天一早,致祥便陪同林则徐接见了两广总督邓廷桢、水师提督关天培和他的副手以及致祥的父亲李新华。李新华和林则徐都是一八一一年的进士,同时进入翰林院攻读。致祥很高兴自己的父亲和林则徐曾经共事。因为这种关系,林则徐把致祥看成是他的心腹。

当晚,林则徐便开始草拟新的法例。致祥问他,为什么这些法例没有提及最新的死刑惩罚。林则徐深深吸了一口气,回答道:“春秋左传里说过,古代的君主审理案件时,是会因时制宜的。他们不会定下治罪的法例,以免引起人民的争论。反之,他们会尽力教导百姓要有正义、仁爱和信心。他们奖励正义的行为,严惩不义的行为。今天的情况也是一样。惩罚只是律法的一部分,只是用来吓唬百姓不可犯罪。我们需要教育百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们要使他们明白,他们犯罪的恶果不单只会落在他们自己身上,而且也会连累周围的人,所以他们是不应做坏事。禁烟的第一步,就是要教育百姓。”

致祥明白了,答道:“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若以法律和刑罚来治理人民,他们会因为害怕刑罚而不犯罪,但却没有羞耻之心。但若以德行和正义来治理人民,他们便会知道羞耻,而且会日日向善,改过自新。”

林则徐笑着说:“说得正是!”

他们继续工作。到了早上便写好了几张通告,给当地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给中国人的通告包括:

一、重申中国人的道德观念,警告世人吸食鸦片危害身体健康,并会破坏他们的家庭。限令吸烟者于两个月内交出鸦片、烟枪、油灯及其他工具。

二、下令各书院负责人,检举院内吸食鸦片的学生。至于没有吸食者,则要每五个人一组,互相发誓不会吸食鸦片;而且互相监视,务求恪守承诺,为首的人则要确保其余四人行为良好,并要对此负责。类似的组织在广州军队及水师中也要有。

三、召集约七百名准备应考的士子,撰文倡议如何禁绝鸦片的方案。若他们认识任何人贩卖鸦片,亦应向官员举报。

四、动员所有百姓检举瘾君子。

五、向广州城内的商人、士兵、农民以及绅商名流,宣传吸食鸦片能置人于死地的害处。他说当他还是湖广总督时,有个人每天吸食一钱鸦片,如是维持了很多年,之后他终于决定戒掉。自此,他的面颊开始变得饱满,面色也慢慢转红,四肢也恢复力量了。这些例子屡见不鲜。他不断鼓励那些瘾君子,说他们的烟瘾是可以戒掉的。美丽的日子就在前面,所以不可轻易放弃。

六、责备那些商行,呈报虚假保证书,说英国商人如威廉·查顿等不是鸦片贩子。

七、命令烟馆商人和中间商去告诉外国贩子,把他们手上所有的鸦片都交出来,并具甘结(承诺书)应允以后不再贩卖鸦片。他限他们于三天之内交出鸦片。与此同时,他还派出六十个士兵,去点收中国烟商交出的鸦片和工具。一时之间,越华书院的后院堆满了充公回来的三万五千磅鸦片和四万三干支烟枪。

P6-8

序言

这是一部弥足珍贵的图书,作者是用家族传承的资料铸就而成,反映的是晚清中国社会的大命运,记述的内容和描写的历史细节是以往人们难以知晓的,并配有百余幅罕见而珍贵的彩色和黑白图片。本书原作是英文,中文译本亦由作者本人翻译。原书名是《晚清华洋录·美国传教士、晚清官员和鸦片战争前后》,根据实际内容,改为现名。

作者是美籍华人,抗战时期生于香港,现定居美国阿拉斯加。他的英文名是Dominic Shi Fong Lee,中文名叫李士风。他是李致祥的曾孙,李致祥的父亲李新华与林则徐是同科进士,又同入翰林院攻读,凭藉这层关系,李致祥成了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得力助手;他也是李泉石的孙子,李泉石是清末六品武官,同盟会元老,是黄兴的挚友。

作为名门望族的后代,作者从小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学毕业后,到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攻读工程学学位。如今在安克利治市拥有一家备受业内人士推崇的建筑大公司,所负责的工程由美国的东海岸到西海岸,甚至夏威夷。但他也是一位能通晓中西文化的学者,他凭藉家族先人百年前留下的笔记、事录、图片以及其他资料,写就了此书,这是受人称道的事。

作者的祖上是晚清朝廷中人,所经历的人和事,与中外政情密切相联,《晚清华洋录》一书,用晚清官员的目光,以记事的形式,让读者穿越时光的隧道,去感受昔日中国发生的惊天动地的大事:真实地道出了1838年到1842年间中英两国围绕鸦片贸易所发生的公开和秘密的故事;第一次全景式地介绍了广州十三行的情况,尤其是细致地描绘了美国行传教士的有关活动;透露了第一例晚清官员和美国传教士之女苏珊的恋情与婚事的内幕;揭开了李致祥在美国了解到的华工在美遭受虐待,过着非人生活的情景;详细地讲述了李泉石经历和目睹的义和团事件、发生在中国国土上的日俄战争、清末成都大屠杀以及他悄悄地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并与黄兴、孙中山的交往的情况,很多情节都是他书所没有的。书中每篇叙述一个或数个故事,均独立成篇,情节描写细致入微,似乎把读者带入到那个时代。全书文字平实轻松,娓娓道出,读来回味有余。

如果说本书的文字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脉搏的话,那么书中百余幅精美的彩色、黑白插图却使你“亲历”到那个时代的气息;让你一睹禁烟大臣林则徐当年的风采;看清楚外国传教士、鸦片贩子以及晚清其他官员的真实面貌;欣赏到闻名于晚清历史的广州十三行的景观;领略到中国五口通商前后广州、上海、澳门等地的沿江城市现代化的雏形和街头巷尾中国传统的市井风情。书中插图由油画和照片组成,是晚清社会、文化、政治的真实记录。它们大多是首次公布于众。

书中的插图,除作者家传的外,其余均是作者通过各种渠道,花重金购得的一次性使用权。这些插图不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此,本书可以说还是一本具有收藏价值的图书。

本书是作者凭藉祖上遗存的材料撰写而成,所述或与他书有诸多不同,这将会引来读者的兴趣。难得一本这样的书,想必会受到读者的青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晚清华洋录(美国传教士满大人和李家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国)多米尼克·士风·李著//李士风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50853
开本 16开
页数 1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6
出版时间 2004-06-01
首版时间 2004-06-01
印刷时间 200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6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2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