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改革开放兴未艾,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中国思想界面临的境遇与韦析当年面对19世纪未德意志民族国家的情境有几分类似,韦伯自称在国家利益上是“经济的民族主义者”,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自我期许‘以政治为志业“,依照责任伦理去行动,韦伯这一特立独行的见解以及他对作为一种理性的劳动组织之现代资本主义的论述,对中国人的思考或许有某些启发。
图书 | 韦伯作品集(Ⅴ) |
内容 | 编辑推荐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改革开放兴未艾,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中国思想界面临的境遇与韦析当年面对19世纪未德意志民族国家的情境有几分类似,韦伯自称在国家利益上是“经济的民族主义者”,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自我期许‘以政治为志业“,依照责任伦理去行动,韦伯这一特立独行的见解以及他对作为一种理性的劳动组织之现代资本主义的论述,对中国人的思考或许有某些启发。 内容推荐 《中国的宗教》虽以“宗教”为名,实集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与思想等诸层面的问题于一炉而治之,称之为一部“整体史”的著作似亦不为过。但韦伯所描绘的是一幅大不同于我们惯常所见的中国的“历史图像”。 《宗教与世界》所集论文是韦伯为基督新教、儒教与道教、印度教与佛教以及古犹太教等研究所写的序言。他分析了近代西方文明“理性化”的现象、神义论与世界诸大宗教担纲者的“心态”、宗教拒世的阶段与方向。换言之,《宗教与世界》实乃理解韦伯之宗教社会学不可或缺的基本读物。 目录 序言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译序 导言 韦伯与《中国的宗教》 第一章 社会学的基础之一:城市、君侯与神祗 1.货币制度 2.城市与行会 3.诸侯的行政与神的观念:与中东相比较 4.中央君主的卡理斯玛祭司地位 第二章 社会学的基础之二:封建国家与俸禄国家 1.采邑制的世袭性卡理斯玛性格 2.统一的官僚体制国家之复兴 3.中央政府与地方官吏 4.公共的负担:徭役国家与租税国家 5.官吏阶层与赋税征收的配额化 第三章 社会学的基础之三:行政与农业制度 1.封建制度与财政制度 2.军事制度与王安石的改革尝试 3.国库对农民的保护,及其对农业制度所造成的结果 第四章 社会学的基础之四:自治、法律与资本主义 1.资本主义依存关系之阙如 2.氏族组织 3.村落的自治 4.氏族对经济的羁绊 5.家产制法律结构 第五章 士人阶层 1.中国的人文主义之礼仪的、以行政技术为取向的性格;和平主义的转化 2.孔子 3.考试制度的发展 4.儒家教育在社会学教育类型里的定位 5.士人阶层的身份性格;封建荣誉与学生荣誉 6.君子理想 7.官吏的威望 8.经济政策的见解 9.士人的政敌——苏丹制与宦官 第六章 儒教的生活取向 第七章 正统与异端(道教) 第八章 结论:儒教与清教 附录 译名对照表 索引 宗教与世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韦伯作品集(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国)韦伯著//康乐等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334530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6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40 |
出版时间 | 2004-05-01 |
首版时间 | 2004-05-01 |
印刷时间 | 2008-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8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28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3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20-2004-070号 |
版权提供者 | 远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