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与马可·波罗同行
内容
编辑推荐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堪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象征和标志性人物。13世纪70年代,他抵达中国元大都,曾在元朝为官17载,遍游中国各地,回到意大利后将见闻写成《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引起轰动。本书作者沿着马可·波罗当年进入中国的路线,足迹遍及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内蒙古、河北、北京等省市区,对各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及百姓生活的原生状态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考察和描述。

目录

前言

马可·波罗的中国之旅

从帕米尔高原东行

商业古镇喀什

佛国于阗纵古今

朝圣塔克拉玛干

楼兰文明消失地

丝路敦煌

重游西夏古国

幽隐的天地——居延

成吉思汗的长眠地

抵达元都——北京

试读章节

这天下午,我们来到一家地毯厂。虽然是国营的工厂,但一切工序都还保持着传统的手工操作。在宽敞的车间里,高大的织毯架排成一行。维吾尔族姑娘和少妇们穿着艳丽的艾的丽斯绸裙,头上包着大红大绿的纱巾,每人都手持大刀,用力地将纬线嵌入经线的夹缝里。在每一位女工身后的地面上,都摆放着一张图纸。她们不时回身俯看,再转过身配线,猛嵌一阵,再回身看图……各色纬线团,悬挂在她们的头上,大的如西瓜,小的像葫芦,恍惚中以为来到瓜棚下。一位六十岁左右的阿婆,操纵了一架老纺车,在一旁络纬线。她神色安详、恬静,好像是在自家的长满葡萄的庭院中干活,身旁玩泥巴的小孙子只好和小花狗作伴。我即刻转身到营业厅,挑选了一张火红带金色图案的地毯。因为眼前的情景让我不由得倾心于这传统手艺的地道,这恐怕也有马可·波罗对和田手工业的肯定给我的“心理暗示”吧。

和田的玉石同样天下闻名。在巴扎设有专门卖玉石的区域。卖玉者手中捏着几块“石头”,或抛起,或揉搓,发出“咔咔”的响声,借以招徕买主。更有用心良苦者,摆出一副自我陶醉的样子欣赏自己手中的玉石,以此吸引买主。

和田玉虽然有名,但也分三六九等,珍贵的的确难求,而品质一般的得来似乎并不费功夫。夏日昆仑山冰雪融化,汇流成河,将大大小小的玉石从高山峻岭中冲刷出来,撒落在长长的河床上。由于一路上千翻万转,玉石都磨得光滑圆润,惹人喜欢。

清早,我们来到和田市郊的河岸,只见河滩上到处是此起彼伏的拾玉人。一位老者吃力地抱着一大块墨玉,走向河岸,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小伙子捧着一把半透明的绿色小石头,随身一转便摆在河岸的沙地上卖给收购者了。

在回城的途中,一位精瘦的维吾尔族老汉,悄悄地迂迥着拦住了我们的去路。他神秘地伸出右手,猛地张开:一颗像狼牙也如狼牙般长短的白石头斜躺在黝黑又纹理纵横的掌心。随即他用生硬的汉话问:“要吗?真正的羊脂玉。”对于羊脂玉,我们早有耳闻,那可是和田玉中的极品。同行的一位业内人士取玉到手中,只见他将玉反复搓揉了几下,又举起,对着阳光眯眼“透视”了一会儿,然后回过头告诉我们,是真的,可以买的。“多少钱?”。那老汉伸出一掌:“五百。”“三百最多了。”我们还价,他听了使劲摇头。可我们转身刚要走,他一把将“狼牙”递过来。

离开了热闹的“巴扎”,我们来到一户专织艾的丽斯绸的维吾尔族农家。一进门,只见雾气腾腾,原来那是从一口口锅里冒出来的热气。呵!我们有幸见到了现时中国最原始的缫丝方法。两位妇女用手将蚕茧上的丝头从沸水中抽出来,然后将丝用大木轮纺在一个轴上。轮轴转动嘤嘤作响,斜阳透过窗户,穿过腾起的水雾,化成一股股白色的光柱。在另一间屋子里,人们正在做将单丝合并成纱的程序,就相当于现代纱厂的“并筒车间”。再进一间屋,我看见两个男人将染好的丝纱装上古老的织机。在内地,除了极偏僻的农村,恐怕已很难见到这种鲁班发明的最古老的纺织机械了。

主人是织造艾的丽斯绸世家的传人。他告诉我们,和田的艾的丽斯绸的制作,基本上都是家庭作坊式的,从缫丝、纺纱、画图案、染色、织绸、上浆到捶平,一整套全是最原始的工艺。一匹绸子,从上机到完工,要用十多天时间。一家几代人齐上手,几台织机开动,一年可织百匹以上。他还告诉我们,当年,他的父亲和祖父经营此业时,纯粹是家族成员的事情。到了他这一代,开始雇佣工人了。他对工人实行定产承包。他指着那两个缫丝的女孩,说她们一天的活儿,抓紧干,5个小时就完工了。两个织绸的男工,织一匹丝绸只用两天时间。一匹绸的工钱是九块钱。要比自家人随意做工作效率高得多。但艾的丽斯绸裙的缝纫加工,仍由家里的女人担当.P.63-66

序言

今天的人,可能难以想像,在不过数百年前的中世纪,我们祖先脑袋中的地理概念,犹如一团混沌的迷雾,千里之外的事,不知所以然,万里之外的人,一被传说扭曲成长着狗头的精怪,而“南、北美洲”的名字,还不存在。起码,在欧亚之间,或者说在罗马和中国之间,人们还只能靠使者、商人、传教士、僧人、远征军骑着马和骆驼、甚至徒步,将各自拥有的特产、工艺和生存技巧,逐步地双向传递。因为,在欧亚之间横卧了一道地球的“脊梁”,还有漫无边际的沙漠戈壁。当时的人们要逾越它们,难比登天。用“九死一生”一来形容这类壮举,一点儿也不为过。凡攀越成功又有幸看到“脊梁”另一面情景的,都应该被称为“超人”。

在历史上,有张骞、法显、玄奘、卡尔班一吕布鲁克等等,还有许多没有留下名字的“超人”,都曾攀越过这地球的脊梁。但真正全程贯穿欧亚大陆,并深入中国各地,而且留下详细而生动的“见闻录”的旅行者,应首推七百年前的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

中国的玄奘,曾留下了一部《大唐西域记》,书中详尽描述了沿途各国的见闻,但他最终没有走出亚洲。

罗马教会的使者卡乐班和吕布鲁克也都曾穿越喀喇昆仑山,到过蒙古汗国的都城和林,也各自写下一部游记。但他们都没有进入真正意义的中国。” 而那部产生于狱中,由马可·波罗口述,由他的狱友鲁思梯谦笔录的奇书(《环宇记》(中译本多被称为《马可·波罗游记》),一经问世,便震动了十字军东征时期的意大利和罗马。原来遥不可及的盛产丝绸、瓷器的中国,突然间从飘渺的传说中凸现得如此具体,比如,从皇帝到凡问百姓的日常生活,从各民族的风俗到税收的比例,从燃烧的石头到各种中草药,从辉煌的大都到偏远的州县、海港及人迹罕至的秘境……

可以说,自从有了《马可·波罗游记》这部奇书,西方才开始真正了解中国。而当这本书的手抄本广泛传播于欧洲各国之后,更掀起了探索东方神奇大国的热潮。葡萄牙人哥伦布,就是在这部奇书的诱惑下,在走海道探寻中国的迷航中,历经艰险,终于登上了古巴岛——他以为到了中国,却意外地发现了美洲大陆。

中世纪的世界的确如此。而今天,当人们拥有了快捷而无所不至的交通工具,拥有了几乎能同步追踪现实的传媒,拥有了无所不包的英特网,拥有了随身携带的移动电话……如此现代化,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和了器的中国,突然间从飘渺的传说中凸现得如此具体,比如,从皇帝到凡问百姓的日常生活,从各民族的风俗到税收的比例,从燃烧的石头到各种中草药,从辉煌的大都到偏远的州县、海港及人迹罕至的秘境……

可以说,自从有了《马可·波罗游记》这部奇书,西方才开始真正了解中国。而当这本书的手抄本广泛传播于欧洲各国之后,更掀起了探索东方神奇大国的热潮。葡萄牙人哥伦布,就是在这部奇书的诱惑下,在走海道探寻中国的迷航中,历经艰险,终于登上了古巴岛——他以为到了中国,却意外地发现了美洲大陆。

中世纪的世界的确如此。而今天,当人们拥有了快捷而无所不至的交通工具,拥有了几乎能同步追踪现实的传媒,拥有了无所不包的英特网,拥有了随身携带的移动电话……如此现代化,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和了代(1206—1368)国情、民情、民风、物产和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有生动详尽的描述。但遗憾的是,由于这部《游记》并不是一般的导游书,所以根本没有提及具体准确的行程路线;而这一点却偏偏又是我们所急切需要了解的。

多亏武汉大学李涵教授,除了提供我们所需的一些资料外,她还热心推荐南开大学研究元代历史的专家杨志玖教授。又承蒙杨教授不厌其烦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有关马可·波罗进入中国的许多疑问,使我们从毫无头绪的状态中理出了一条清晰的脉络,促成了我们与马可-波罗同行的旅程。

尽管如此,想要完全与马可·波罗进人中国的足迹相吻合地完成这次旅行,也已经不可能了——七百年来,沙漠蔓延,河流改道原先的道路消失,新的道路出现而历经七百年仍未毁的建筑物几乎是凤毛麟角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好依照大体方向,乘驾今日的越野车,试着追寻昔日马可·波罗策动骏马和骆驼走过的足迹。我们从帕米尔高原的红其拉甫山口出发,穿越了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北,到达他中国之行的终点北京时,已从仲夏走到了秋天。

这长长的一万二千公里的行程,从海拔四千多米的帕米尔高原转辗到海拔不足百米的华北平原,八十个日日夜夜,我们不仅领略了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裕固族、土族、回族、蒙古族和汉族居民的风土民情;体验了山川、草木、日月、寒暑的变化;最大的收获,就是实实在在地踏勘了一位伟大的国际旅行家的足迹,并确切地印证了《游记》中许多曾让当时人认为是谎言和妄语的发现的确是事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与马可·波罗同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苗等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505435
开本 16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4-09-01
首版时间 2004-09-01
印刷时间 200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