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智慧的痛苦(精神病文化史)
内容
编辑推荐

“天才就是疯子”的确说得上是最老的话题了。

悲剧人物因大劫人难而发疯,喜剧人物因异想天开而发疯,两类精神病态的心理和行为都是读者所熟悉的,又不完全熟悉的。

精神病往往出现在天性聪慧、感觉敏锐的人身上,因为他们经受不起沉重的打击,在一次次遭受打击之后长期的压抑,才使他们患上精神病。这就是所谓“智慧的痛苦”!

从医学角度探讨精神病,研究精神病的性质、病因、治疗方法的书,已经出版过多本了。但是,在国内,还未见有一册发掘精神病的文化内涵的著作。本书意在从这一新的角度来描述此病。

内容推荐

作者以前写过多部有关医学与文化的书,受到广泛的好评。本书在历述古代有关精神病的“神魔说”猜想,到中世纪和理性时期的认识上的进展,直至今日近理代研究的同时,详尽描述了人们对精神病人的态度以及从作为“异类”的冷酷严刑的折磨到人道的仁慈的变化过程。

书中在展示歇斯底里、忧郁症、躁狂症等多种精神病症状时,既有医学家的严谨记述,又有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形象描绘。

最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介绍历史上的几位患有精神病的著名天才人物的同时,还对这种人的资质与病理关系作了有趣的探讨。

目录

引言

一、神与魔

1、“魔鬼附体”

2、“驱魔”

二、病症述说(一)

1、古代

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3、理性时期

三、病症述说(二)

1、歇斯底里

2、忧郁症

四、“异类”的遭际

1、背景

2、漂流和拘禁

3、严刑和火刑

五、在作家笔下

1、作为行为的描绘

2、作为个性的刻画

3、鲁迅的作品

六、人道

1、前驱

2、继承者

3、艺术家的贡献

七、天才

1、哲人、大师和疯子

2、精神病人的艺术

八、遗补

1、要事

2、轶事

后记

试读章节

2 “驱魔”

古代的人既然相信人的疾病,特别是原因不明的精神病的发生,是神或魔的作用,那么解除疾病的办法,在他们看来,也只有往神与魔方面去找,即是说,惟一的办法就是以崇拜和献祭的方式向遭到冒犯的神灵祈祷和赔罪,或是设法让魔鬼离开。

有关人类最早时期的医学,由于文字材料缺乏,所有的知识几乎全是建立在推断的基础上的。但是尽管如此,即使新近的研究成果,包括古生物学和人类学、考古学的证据都相信,人类最早从事疾病治疗的是巫师,在那时,医生和巫师几乎是分不开的。考古学家曾在法国沃尔普河地区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一块大约17000年到20000年前的岩石雕刻,上面画着一位医生,也就是原始社会的巫师,他头上戴一副巨大的鹿角面具,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为了吓唬给人带来疾病的魔鬼。自然,这样做的时候,要念几句符咒,还有一定的仪式。这就是最早的“驱魔”。美国画家和作家乔治·卡特林(GeorgeCatlin,1796~1872)从1929年开始采访印第安原始部落,创作了大量的油画和速写,还写出了多部有关著作。查尔斯·达尔文在一部著作中采用了他的一幅画:《印第安人的巫师在众人的注视下大声驱赶想象中的恶梦》,生动地再现了原始人类巫师驱魔的情境。

考古学家经常在古代墓地的遗址见有一些头颅,上面留有一个,有时甚至不止一个圆洞;认为这是死者生前曾施行过一种被称为“环钻术”(trephination)的外科手术的痕迹。

环钻术是一种包括将颅骨割出纽扣似的一片的外科手术,艾奥瓦大学大约1860年的一份文件写道,“手术是用一种叫环钻的器械来完成的。该程序通常是用于治疗某种头部损伤,可以缓减颅骨和大脑间出血引起对大脑的压迫。它还用来清除血凝块和其他外科原因进入脑中的东西。环钻术是最早的外科处理方法。”但这种据信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手术最早是一种驱魔的仪式,后来才用于治病,而这一治病方式,也往往同时附有一种仪式进行。

环钻术作为一种与仪式同时进行的手术,在史前时代是相当普遍的。俄罗斯科学院人类学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玛丽亚·密德尼科娃(MapHa MenHHKOBa)曾研究过3875具古人遗体头颅上的环钻术,她相信,这种古人的“颅骨切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到8000年前的石器时代晚期,到铜器时代就很多了;在中世纪的游牧民族中间,此种手术也相当风行。施行过环钻术的头颅,不但在俄国本土一带的乌克兰和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地区多有发现,还遍及北非、法国东南部、西北部、英国南部、瑞典、丹麦南部、德国中部和上易北河一带。

事实上,像这样实施过环钻术的古人的头颅,不但过去发现得很多,就在2003年,希腊考古学家在爱琴海的琪奥斯岛上也找到这种手术的证据,手术的时间估计在公元前250年。在这个钻过孔的头骨上,位于头骨后部、直径二厘米的孔已经愈合,说明这个人在手术后还活了五、六年。但是在技术相当原始的时代,更多的情况下,手术是不成功的。例如考古学家1986年在玻利维亚的图安纳森部落(Tuanacen tribe)发现的一个年轻女性的头颅。它,据研究,已经存在有1200年了。看得出来,这女子因为长期缠扎头部,以致将头压得形体都变狭长了。考古学家经仔细观察后,发现在给她施行手术时损伤到她的头颅骨骼,连头颅里面的脑子都有一部分露出来了。

P14-15

序言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格里鲍耶维奇(1794~1829)作为俄国的一位剧作家,虽然因在三十五岁,即在流放式的工作岗位——俄国驻德黑兰使馆被波斯人杀害,作品不多,但仅是他的《智慧的痛苦》一部剧作,就可以使他获得永久的地位。该剧描写了以专横、愚昧、因循守旧的莫斯科大贵族法穆索夫为首的一群贵族顽固派和渴望革新、进步的贵族青年恰茨基这么两类人,深刻反映了19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尖锐思想斗争,被认为是俄国文学中仅次于尼古拉·果戈里的《钦差大臣》的最优秀、也是最重要的剧作。

亚历山大“晗茨基是一个引人深思的人物。这不只因为他是作为正面力量出现在剧作之中,得到大批评家维萨里昂·别林斯基的赞赏,说是可以与亚历山大·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同名主人公并称为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最早典范”;更主要的是这个人物本身人格的丰富性。

恰茨基是一个非常聪明而又真诚的年轻人。他热爱祖国,渴求文明和进步;他才智非凡,口齿伶俐、善言善辩,还能写会译;同时,他性格乐观,感情丰富而热烈。可是当他怀着美好的向往从国外回到祖国后,发现几年来俄罗斯社会不但丝毫没有出现变革的征象,反而是更加浑浊不堪了;甚至他原来从小就形影不离一起长大的女伴也已经堕落。“一天过去了。充满我脑际的各种幻想和希望也随之消散……”他对这打了一个比方,说是好像“坐在马车中奔驰在广阔的原野之上,无忧无虑,眼前是无限光明,青绿,绚丽多彩。一小时,两小时,一整天。终于到了休息地,停下来住宿。这时你回望四周,仍然是一片平土,光秃秃的草地,毫无生气。”(李锡胤译,下同)因而使他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我的精神受到一种压抑”。压抑导致恰茨基患了精神病,也就是别人都在说他的:“神经病”,“发神经病了”,“神经得了重病”,“发疯了”,等等。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全是“人迫害人,人诅咒人!一帮害人精!爱情的骗子,仇恨的种子,谣言的贩子;自作聪明的笨蛋,愚不可及的滑头;无事生非、恶语伤人的老头老太太。”他解释自己精神受挫的理由:“你们大伙儿说我神经病,不错!——谁要是和你们相处一天,呼吸同样的空气,而竟然神志清醒,那他一定有金刚不坏之身!……”

剧作家叙述恰茨基的病症,用的都是以YM为词根的词,说明此病与yM有关。yM的意思是“头脑”、“智力”、“智慧”:(没有或丧失)智力,或者(失却)智力、智慧,就是会发精神病、发疯、癫狂,这也就是剧作家通过法穆索夫说的,“学问——这才是祸根,智慧——这才是原因。”

格里鲍耶维奇不是医生,更不是精神病学家。但他确实无愧为是一位真正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他只是通过自己敏锐的眼光对现实生活中的人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患精神病,原因是因智慧造成的痛苦,最后导致精神错乱、发疯和癫狂,并十分科学、又十分艺术地把剧作的名字叫做《智慧的痛苦》(——由于智慧而引起的痛苦。这是很了不起的。并且他还特别强调,只有像恰茨基那样极度敏感的、非凡的天才人物,而不是平庸麻木的、无思想无感觉的人,才最容易在不良的环境中心灵遭受严重挫折,陷入极大的痛苦后而导致精神疾患、导致发疯和癫狂。这的确揭示出了造成精神疾病的一个合乎科学的发病机理。不过人类对精神病达到这样正确的认识,却是经历了一段相当漫长的历史。《智慧的痛苦》叙述的就是这一段人类认识精神疾病的历史。

后记

这本东西,从开始动笔到结束,先后经历了3年的时间。倒不是这3年里都不停地在做这项工作,而是不断地被搁置。

一是我近年写东西有个非常不好的习性,就是完全凭兴趣,非常情绪化。退休之后,因为不再考虑职称和工作量,我就再也没有坚持不懈地写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直至完成;而总是忽而想到什么便写什么,往往是正在写这一篇,突然想到另一个题目,于是就将原来写的丢下,去写这另一篇了。在我的电脑里,写了一半或三分之一,甚至只是开了个头的东西很多。因此,不少已经写出过半的文章,我甚至都已经忘记,而不得不经常巡视自己的储存,看有什么要接下去完成的。这本《智慧的痛苦——精神病文化史》便这样一拖再拖到今天。

最主要的是在这几年里,我头痛的病经常发作。

还在年轻的时候,我就常常头痛。那时多数是在夏天。从如今经常因吃过含动物油的食物或过时的食物引发头痛来看,怀疑可能是夏天食物不容易保鲜,影响我的胃,以致胃肠道紊乱引发脑神经。这是我自己的猜想,也许根本不对。

自从近年头痛加重之后,我试过各种治疗方法:在CT、眼底膜、视网膜等检查都未发现异常后,我服过不少于七种合成药物,我还喝过中药、打过针灸、做过推拿、挂过加有几种药物的生理盐水,但什么效果都没有,只是不断地吞服止痛片。就我的体验来说,觉得头痛是一切肉体痛苦中最厉害的;吴承恩一定也有过体会,才描写孙悟空什么都不怕,惟一怕的就是能够引发他头痛的紧箍咒。我完全相信国外的一项报道,说在所有自杀者中,因疾病而自杀的比例最高。

正是这头痛病,给我的身体和精神带来很大的影响。

不止一位朋友坚持说我的头痛病,既然查不出,又治不好,可能是心理因素的关系,是一种精神疾患。

不错,既然生活在社会上,每个人的心灵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因而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我16岁丧父,4年后小妹妹含冤自溺,母亲在长年的忧郁中患上癌症,在我36岁那年去世。我在联合中学/杭州六中工作时,仅是因为家庭成分的关系,而不是因为我犯了错误,使我就像祥林嫂,无论怎么努力,都被当成“异类”。

精神病往往出现在天性聪慧、感觉敏锐的人身上,因为他们经受不起沉重的打击,在一次次遭受打击之后长期的压抑,才使他患上精神病。这就是所谓“智慧的痛苦”。我也一次次受到沉重的打击,也长期压抑自己的心灵,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但没有成为精神病,始终很清醒,证明我没有聪慧天性和敏锐的感觉,而是一个十十足足的蠢人。惟一的后遗症是,本来我还算是会说话的,后来因为总是害怕自己说错话,在众人面前就不敢说了,到了最后,我甚至经常说了几句,就出现思维中断的现象,什么也说不出来了。这一后遗症到今天还没有纠正过来。

新时期以来,一切都不一样了,我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成为专业研究人员之后,如刘再复在为我的《“心理分析”与中国现代小说》所写的“序”中说的,从我的“精神”上“感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身境、心境都在发生变化”。领导不再把我看作“异类”。这十多年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时期。

本书的写作受到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资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余凤高2005年10月于红枫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智慧的痛苦(精神病文化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凤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37145
开本 32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749-091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4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6: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