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纪影人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根据北京电视台大型人物记录片《世纪影人》编写,《世纪影人》通过大量首次发现的翔实、珍贵的影像资料,以及当事人独家披露的幕后传奇,讲述了一批上个世纪中国影坛的演员、导演、编剧、音乐人的戏梦人生。全片将着重于史料和档案价值,人物的选取标准是在百年电影史中,对电影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取得突出艺术成就,并在观众心目中留有美好形象的,诸如赵丹、上官云珠、周璇、舒绣文、石辉、阮玲玉、王人美、陶金等著名电影人物。

内容推荐

激情燃烧的年代,难以忘怀的形象,在我们美好的回忆中荡漾,百年光影流转,银幕芳华永驻,跟随《世纪影人》,追随百年中国电影光芒。打开尘封的记忆,他们依旧熠熠生辉,百年中国影坛,他们留下鲜活的片断,浮华背后是他们比剧情更曲折的人生……

目录

一代杰出性格演员舒绣文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蔡楚生

表演奇才石挥

一代话剧名媛、一代影坛巨星张瑞芳

巍巍崔嵬

从女兵到女将军王晓棠

中国的喜剧大师谢添

戏痴黄宗江

“红小鬼”成为“大演员”田华

影坛常青树孙道临

才子、“疯子”凌子风

中国电影“激情大师”于洋

青春与激情永驻谢芳

后记

试读章节

还好在这个时期,上海电影人开始尝试译制片的配音工作。舒绣文受邀参与,和大伙摸索着,为配音表演往前趟出了一条路。用心揣摩角色,细致分析原片演员的表演,舒绣文发挥出深厚的功力,将配音完成得丰满、传神,富有激情。她为上海的译制片立下了汗马功劳,她写的一篇文章迄今为止还是译制片创作艺术领域很有分量的文章。虽然没上过几年学,但舒绣文喜欢写文章,常常认真总结表演心得,撰写随笔。因为苦闷于缺少演出电影的机会,她曾发表一篇名为《请为电影女演员多想想》的文章,呼吁多多启用像自己一样,从过去的年代走进新社会的女演员。但是,这样的呼吁并没有奏效,一个个电影角色打她身边经过,甚至从她手中溜走。伴随着时代与命运的演进,舒绣文磕磕绊绊一路走来,支撑着她生命力的支柱:亲人、事业与爱情,在这时候,都渐渐动摇了。

1957年,四十二岁的舒绣文离开了上海,终于无奈地挥别了银幕,了结了婚姻。在周恩来夫妇等老朋友的安排之下,她进入了北京人艺。那时候的北京人艺,是个朝气蓬勃的大集体,在很多人的眼里,舒绣文是位前辈,是个大姐。舒绣文收起了性格中的泼辣、争强,以隐忍、沉静投入到新的人生角色中去,很快融入了人艺大家庭,也融入了许多人珍贵的回忆里。舒绣文那个时候的工资比较高,享受物质上的照顾,有点黄豆、鸡蛋之类的供应。她总是把这些东西送给更需要的人,送给生病的人。曾饱尝生活艰辛,早早承担起家庭的重责,并没有让她变得自私,而是生出一副侠胆义肠,时常帮人所需,不图回报,这是舒绣文始终保有的品格。

在儿子舒兆元的记忆里,首都剧场充满了欢声笑语,确实有那么几年,舒绣文在这里也享受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她爱舞台,舞台也爱她。仿佛有一种魔力赋予在舒绣文身上,当剧院的钟声敲响,她就不再是自己,她是虎妞,她是愫芳,她是柯丽娅。在舞台上,她是人们心目那个敢爱敢恨、嬉笑怒骂的女人。各种剧种的《骆驼祥子》中,舒绣文演的虎妞是最好的,可惜她的“虎妞”没有影像资料留下来。

然而,与台上的激情澎湃、鲜花掌声相对应,是幕后的寂寞和煎熬。有话没处讲的那样的年代,演戏回来以后,平常就保姆陪着她,那么多年就这么过的。常年动荡的生活,使舒绣文的心脏不时出现问题,现在更越发严重起来。60年代,她的很多时间在与病痛拔河。好在她乐观积极地面对治疗,也充分得到周围人们的关心照顾,对事业的前途她还抱有许多展望。把演戏当作命根子,舒绣文无论如何也忘不了自己十六岁就立下的志愿——演一辈子戏,就是死也要死在舞台上。

但是,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因为外边正酝酿着一场猛烈的暴风雨。

专案组突然有一天就来了,把她关在屋子里审问,抽耳光。那是她第一次挨打。每一次遭受了折磨,舒绣文总是理理头发,只说这是群众运动。她不是不知道事态的严重,她是没有办法。在那个时期,舒绣文和许多人一样,领教了前所未有的世态炎凉,并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批斗她的人责令她写下交代材料,用薄薄的几张纸,舒绣文苍茫回顾一段一段来时路。儿媳曲青云有时候在西单见到一些印着“美蒋特务舒绣文”的小册子,拿回来给她看,看完她也挺乐,她说:”你瞧瞧这个,很多说我的事情,我自己都不知道,这怎么都扣到我脑袋上来了?”

那时分两派,一派打,一派保。保她的还给她住同仁医院,而打她的就不许医院给她治疗。在医院里的时候,有一对母女特别穷,就钉扣子挣钱。舒绣文天天帮她们钉扣子,早上比她们起得还早,晚上母女俩都睡了,她还不睡,给人家钉扣子。她说:“你说不给她们帮忙,她们怎么活啊?”

P10-11

序言

把感怀留住

在我们那个年代,看电影永远是最爱。

想象一下:在暑假的夜晚,约上三五知己,夹着一领草席或几张马扎,横躺竖卧在大操场上,仰面近得几乎贴在脸上的银幕,喝着用糖精和柠檬酸勾兑的自制汽水,磕着自炒的西瓜子,在广地阔天繁星暗月中与剧情悲欢与共。当大家一同喊出熟得不能再熟的对白时,那是何等的淋漓畅快!

这种和呼吸空气一般廉价的娱乐,几乎是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里少男少女向往追求的全部!正因为如此,像赵丹、舒绣文、崔嵬、于洋、田华、张瑞芳、谢芳等等在银幕上演绎的众多英雄形象,几乎成了真实的化身,久久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使我们这些充满幻想的少年们,永远都存着一个梦、一种向往,一种对一个更美好世界的存在确实的依据、期待和信心,也使我们对电影和电影人有了一种莫名的亲近的感觉。

这种亲近感伴随着我们长大成人。

如今,随着电视、电脑、网络的出现,热爱电影的时代似乎也随之结束。直到中国电影百年之际,尘封的黑胶片中烁烁闪闪的身影,竟成为这电影世纪末挥之不去的梦魇,当然是夹着惘然的一种。

久违的电影情怀再度燃起。

重新回味,犹如一把珍珠,散在时代影片各个角落,扫去陈灰,突然发现光芒竞仍然如此温润!

寻寻觅觅,声光影之外,原来自有甩不掉的渊源。

不由得想起舒绣文的话——“就是死也要死在舞台上!”这句令人感到些许心酸的话特别沉重,因为它代表一种无上尊严,这是那个时代电影人的气质。

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记得有哲人说过:想到和做到同样重要,于是……

孙利华

2006年3月3日

(本文作者是北京电视台影视节目中心主任《世纪影人》总策划)

后记

那是一个懒洋洋的下午,孙利华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做老电影人怎么样?”一个星期以后,她便带着我踏上南下的飞机,开始实质性的调研和采访工作。我是在她的引领和督促下糊里糊涂闯入《世纪影人》的。

在大型人物系列片《世纪影人》长达两年的拍摄过程中,我开始慢慢地亲近和理解老一代电影人。一个世纪以来,他们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动荡起伏成长的。纵观中国电影百年历史,正逢中国新旧文化、中外文明相互冲撞、渗透、扬弃、融合的变革时代,中华文化的复兴赖此萌生,且方兴未艾。在这样的一个动荡、激昂的时代大潮之中,电影人的颠簸,坎坷与摔打可想而知,沉沦与崛起命运多舛,悲欢离合难以尽述。

他们那种荣辱不惊的镇定,那种顽强的生命力,那种面对挫折的从容和大度,是我们这代人所不及的。那是一个特殊的群落,他们得到的殊荣和磨难同样充满戏剧性。他们的艺术品格是我们敬仰的,他们所构建的时代文化是令几代人忘怀的。有机会去触摸大师的心灵,从他们身上吸取精神力量是幸运的,这种莫名的冲动和眷恋始终伴随我的创作。

由于电视节目受时间所限,怎样在1个小时里把一个人的一生真实个性化地呈现出来?创作方向选择以点带面,把历史淡化到大的讲述背景里面,凸现故事或事件,强调性格决定命运,增加戏剧性和悬念感。节目创作从人物个体特质出发,挖掘他们的个性特点和精彩故事,以平易的角度叙述,刻画他们独特鲜明的性情和品格,呈现他们曲折的电影创作和人生命运。

在这个浮躁的电视时代,做纪录片是要用寂寞和清苦作代价的,相比灵魂的滋养和感动,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是富有和高贵的。杰出电影人即不朽的文化人。珍重文化,就是珍重文明,珍重文明就是珍重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拍摄工作刚刚开始而不是结束。

感谢我供职的北京电视台给我这样一个与电影大师对话的机会,感谢中国电影家协会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感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特别要感谢的是明达而优雅的梁刚建社长,没有他的坚持就不会有此书的出版,感谢聂珊珊主任、陈丹桦和李潇潇编辑,是她们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才有此处的完美呈现在你面前,最后要感谢片中的电影艺术家们,你们的人格魅力和精彩人生是本书成立的理由。再一次向你们致敬!(本文作者是北京电视台导演《世纪影人》制片人、总导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纪影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淳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49613
开本 16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8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