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万事由来大全/E时代的少年小百科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专为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学生编写的百科知识图书,多层次、多角度地介绍了世界万事、万物的由来,揭示了大千世界的无穷奥秘。所选内容多是该年龄段青少年最感兴趣、最能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索欲望的知识和问题。在语言上,努力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要使少年读者在阅读后有所收获,学到他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方方面面的矢口识,丰富他们的视野,叉要使他们感到生动有趣,避免无形中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在编写体例上,本书一改以往国内少儿百科知识类图书词典纲目式的编写体例,而代之以知识小品文的形式,并配以精美插图,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

内容推荐

多层次、多角度地介绍了世界万事、万物和万象的由来,揭示了人类社会与宇宙万物的无穷的奥秘。所选内容多是该年龄段青少年最感兴趣、最能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索欲望的、能体现时代特点、反映自然与社会最新面貌和最新变化的知识和问题。《万事由来大全》分为历史大观园、文艺园地、世界之窗、天文地理瞭望台、交通广角等十二个部分。

目录

历史大观园

公元的由来/3

“唐人”名称的由来/3

华表的由来/4

紫禁城东华门72颗门钉的由来/4

“九鼎”的由来/5

“辕门”的由来/5

古代官服颜色的由来/6

“陛下”的由来/6

“太上皇”的由来/7

“皇帝”的由来/7

“驸马”的由来/8

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由来/8

“知县”的由来/9

“老九”的由来/9

“三百六十行”的由来/9

《百家姓》的由来/10

“三纲五常”的由来/10

“九族”的由来/11

“退休”的由来/11

“圈阅”的由来/12

“一字师”的由来/12

“父母官”的由来/12

“紫禁城”名称的由来/13

监狱的由来/13

古代教师别称的由来/14

科举考试的由来/15

学位、学衔的由来/16

“十里洋场”的由来/16

“伊甸园”的由来/17

“和尚”的由来/17

和尚敲木鱼的由来/18

和尚斜披袈裟的由来/18

“寺”的由来/19

十八罗汉的由来/19

五百罗汉的由来/20

“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21

“明十三陵”名称的由来/21

李白美名“谪仙人”的由来/22

“苏东坡”一名的由来/23

陆游自号“放翁”的由来/23

“中国”一词的由来/24

“炎黄子孙”一说的由来/24

“CHINA”的由来/25

中国历史上各种国旗的由来/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由来/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由来/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的由来/27

“中国睡狮论”的由来/28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的由来/28

五一劳动节的由来/29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29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30

六一儿童节的由来/30

八一建军节的由来/30

国际护士节的由来/31

教师节的由来/31

世界环境日的由来/32

幼儿园的由来/32

文艺园地

双簧的由来/35

相声的由来/35

“红学”的由来/36

“导演”的由来/36

“丹青”的由来/37

油画的由来/37

“沙龙”的由来/38

“图书”的由来/38

中国漫画的由来/39

书店的由来/39

标点符号的由来/39

“新年音乐会”的由来/40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由来/41

交响乐的由来/41

木偶戏的由来/42

京剧“四大名旦”的由来/43

“跑龙套”的由来/43

京剧“票友”的由来/44

“梨园弟子”称呼的由来/44

“米老鼠”和“唐老鸭”的由来/44

“电影明星”的由来/45

《诗经》名称的由来/46

《史记》名称的由来/46

《四库全书》的由来/47

中国民间四大传说的由来/47

甲骨文的由来/48

“二十四史”的由来/49

电影的由来/49

“蒙太奇”的由来/50

电影画外音的由来/50

剪影的由来/51

张恨水名字的由来/51

徐悲鸿名字的由来/52

世界之窗

联合国名称的由来/55

欧洲共同体的由来/55

“北约”的由来/56

国际笔会的由来/56

西方八国首脑会议的由来/57

世界各大洲名称的由来/58

亚洲一些国家名称的由来/58

《国际歌》的由来/59

法国国歌《马赛曲》的由来/59

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的由来/60

圆桌会议的由来/60

道一琼斯指数的由来/61

宪法的由来/61

诺贝尔奖的由来/61

打白旗作为投降的标志的由来/62

“狮城”美名的由来/63

袖珍国家梵蒂冈的由来/63

英国王宫白金汉宫的由来/64

“唐宁街10号”的由来/64

“世界语”的由来/65

“山姆大叔”的由来/65

“驴象之争”的由来/66

阿拉斯加成为美国第49个州的由来/67

《华尔街日报》的由来/67

纳粹党标记的由来/67

天文地理瞭望台

地球的由来/71

月球的由来/71

大气层中氧气的由来/72

陨石的由来/73

世界七大洲大陆的由来/74

化石的由来/75

海洋的由来/76

天气预报的由来/77

台风命名和编号的由来/77

一星期七天的由来/78

公历2月28天的由来/78

“天涯海角”的由来/79

“南天一柱”的由来/79

“姑苏”一名的由来/80

“上海”名称的由来/80

“北京”名称的由来/81

“王府井大街”名称的由来/81

“澳门”名称的由来/82

“香港”名称的由来/82

广州别称的由来/83

“哈尔滨”一名的由来/83

“大庆”的由来/84

雁门关的由来/84

“天府之国”名称的由来/85

“普陀山”名称的由来/85

南京胜棋楼的由来/86

地下森林的由来/86

“红海”名称的由来/87

科学探索

“科学家”称谓的由来/91

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的由来/91

电子计算机的由来/92

“绿色电脑”的由来/93

“信息高速公路”的由来/94

光纤通信的由来/94

克隆技术的由来/95

“生物钢”的由来/96

虚拟现实技术的由来/96

数字图书馆的由来/97

伦琴射线的由来/98

手机的由来/98

人造雪的由来/99

电视机的由来/100

火箭发射倒数计时的由来/100

卫星云图的由来/101

国际空间站的由来/102

美国航天飞机名称的由来/102

交通广角

公路生命线的由来/107

高速公路的由来/107

左侧通行交通规则的由来/108

人行横道线的由来/108

我国国道编号的由来/109

汽车的由来/109

汽车牌照的由来/110

中国铁路路徽的由来/110

出租车的由来/111

自行车的由来/111

载人飞行器的由来/112

飞机的由来/112

军事博物馆

信息战的由来/117

仿生战争的由来/118

“数字化部队”概念的由来/118

绿色军服的由来/119

冲锋枪的由来/120

机枪的由来/121

手枪的由来/122

手枪子弹呈圆头的由来/123

手榴弹的由来/123

单兵燃烧弹的由来/124

火焰喷射器的由来/124

火箭筒的由来/125

现代火炮的由来/126

枪炮身上“发蓝”的由来/127

枪筒、炮筒里螺旋线的由来/128

榴弹炮的由来/128

加农炮的由来/129

高射炮的由来/129

“卡秋莎”火箭炮的由来/130

反坦克炮的由来/131

迫击炮的由来/132

火炮消焰器的由来/133

战斗机的由来/133

轰炸机的由来/134

垂直起落飞机的由来/136

强击机的由来/137

反潜巡逻机的由来/137

侦察机的由来/138

水上飞机的由来/139

单翼飞机的由来/140

预警机的由来/141

预警机身上大圆盘的由来/142

航空炸弹的由来/142

航空火箭的由来/143

新型塑料坦克的由来/144

航空母舰的由来/144

航空母舰上飞机弹射器的由来/146

战列舰的由来/146

巡洋舰的由来/147

驱逐舰的由来/149

登陆舰的由来/150

潜望镜的由来/150

火箭的由来/151

导弹的由来/152

原子弹的由来/153

反卫星武器的由来/153

体育大看台

“体育”一词的由来/157

古代奥运会的由来/157

奥运会火炬和“圣火”的由来/15

奥运会会旗的由来/159

马拉松赛跑的由来/159

桂冠与奖牌的由来/160

奖杯的由来/161

“锦标”的由来/161

体育徽章的由来/162

亚运会的由来/163

足球运动的由来/163

足球比赛中罚点球的由来/164

足球大门的由来/164

篮球运动的由来/165

排球运动的由来/166

羽毛球运动的由来/166

乒乓球运动的由来/167

网球运动的由来/168

曲棍球运动的由来/168

保龄球运动的由来/169

橄榄球运动的由来/169

门球运动的由来/170

冲浪运动的由来/170

游泳比赛的由来/171

溜旱冰的由来/172

拔河运动的由来/172

“飞碟”的由来/173

武术运动的由来/173

桥牌的由来/174

中国象棋的由来/175

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由来/175

国际象棋的由来/176

生活万花筒

“大夫”的由来/179

“坐堂”的由来/179

把行医称为“悬壶”的由来/180

“杏林”一名的由来/180

欧洲药店标记的由来/180

“红十字”的由来/181

云南白药的由来/181

维生素编号的由来/182

青霉素的由来/183

卡介苗的由来/183

信封的由来/184

邮筒的由来/185

邮戳的由来/185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的由来/186

邮票齿孔的由来/187

首日封的由来/187

小本票的由来/188

航空信与航空邮政的由来/188

邮政编码的由来/189

中国邮政的由来/189

中国邮政绿色标志的由来/190

我国信函起重20克的由来/190

烫发的由来/191

理发店门前立三色灯柱的由来/192

电报的由来/192

救难信号“SOS”的由来/193

珠算的由来/193

广告的由来/194

收音机报时声的由来/194

标准时间的由来/195

日历的由来/195

“V”字形手势的由来/196

“数学奥林匹克”的由来/196

英文26个字母的由来/197

“孔方兄”的由来/198

“钞票”的由来/198

“钱”的由来/199

我国货币单位“元”的由来/199

“$”符号的由来/200

“薪水”的由来/201

“润笔”的由来/201

银行的由来/201

“省”的由来/202

我国各省的省名和简称的由来/203

学校的由来/203

数字简谱的由来/204

口令的由来/205

剪彩仪式的由来/205

计票画“正”字的由来/206

“杂志”的由来/206

乌纱帽的由来/207

扑克牌中几大人物的由来/207

涮羊肉的由来/208

杭州名菜“东坡肉”的由来/209

油条的由来/209

名菜“醉鸡”的由来/210

名茶“碧螺春”的由来/211

炼乳的由来/212

“三丝敲鱼”的由来/213

“全家福”的由来/214

锅巴菜的由来/214

“五粮液”的由来/215

可口可乐的由来/216

红薯的由来/216

黄瓜的由来/217

汉堡包的由来/217

冰淇淋的由来/217

器物天地

高压锅的由来/221

筷子的由来/221

牛仔裤的由来/222

西服的由来/222

中山装的由来/223

领带的由来/223

皮靴的由来/224

信用卡的由来/225

圆珠笔的由来/225

钢笔的由来/226

遥控器的由来/226

年画的由来/227

伞的由来/228

电话的由来/228

拉锁的由来/229

胸罩的由来/230

比基尼泳装的由来/230

体温表的由来/231

吉他的由来/232

钢琴的由来/232

小提琴的由来/233

望远镜的由来/234

牙刷的由来/234

电冰箱的由来/235

“绿色冰箱”的由来/235

抽屉的由来/236

钢筋混凝土的由来/237

民俗大观

春节的由来/241

腊月的由来/241

正月的由来/241

“扫年”习俗的由来/242

“腊八吃粥”的由来/243

过年贴春联的由来/243

春节贴“福”字的由来/244

新年贴门神的由来/245

“祭灶”的由来/246

春节期间放爆竹的由来/246

拜年习俗的由来/247

元宵节的由来/247

“乞巧节”的由来/248

我国植树节的由来/249

春游习俗的由来/250

清明节的由来/250

母亲节的由来/251

父亲节的由来/251

端午节的由来/252

中秋节的由来/252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253

重阳节的由来/254

达努节的由来/254

刀竿节的由来/255

泼水节的由来/255

愚人节的由来/256

圣诞节及节日习俗的由来/256

复活节的由来/257

情人节的由来/258

感恩节的由来/258

节庆日舞狮的由来/259

舞龙的由来/260

过生日吹蜡烛的由来/260

结婚拜天地的由来/261

“老婆”称呼的由来/262

年轻姑娘又称“黄花”的由来/263

十二生肖的由来/263

戴耳坠儿习俗的由来/264

下半旗志哀仪式的由来/264

日本和服后面的“小包袱”的由来/265

法国水兵帽上红色小绒球的由来/265

鸣礼炮的由来/266

遮羞布和蒙头布的由来/266

阿肯弹唱会的由来/267

“踏药渣”习俗的由来/268

寄送贺年片习俗的由来/269

瓶邮的由来/269

词语电击

“胡说”一词的由来/273

“磨洋工”一词的由来/273

“秘书”一词的由来/273

“东床”的由来/274

“有眼不识泰山”的由来/274

“乘龙快婿”一词的由来/275

“青梅竹马”一词的由来/275

“两袖清风”一词的由来/275

“一字千金”的由来/276

“留学生”一词的由来/276

“泰斗”一词的由来/277

“第一”的各种雅称的由来/277

“五花八门”的由来/278

“点心”一词的由来/278

“金屋藏娇”的由来/279

“学富五车”与“才高八斗”的由来/279

“十恶不赦”的由来/280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由来/280

“衣冠禽兽”的由来/281

“千里送鹅毛”的由来/281

“明镜高悬”一词的由来/282

“消息”一词的由来/282

“入伍”一词的由来/283

“纸老虎”一词的由来/283

“斧正”一词的由来/283

“三只手”的由来/284

“破天荒”的由来/284

“借光”一词的由来/284

“露马脚”一词的由来/285

“法西斯”一词的由来/285

“傻瓜”一词的由来/286

“黑马”一词的由来/286

“马力”一词的由来/286

“原子”一词的由来/287

“桃李”一词的由来/287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由来/288

“一问三不知”的由来/288

“拍马”一词的由来/289

“替罪羊”的由来/289

“敲竹杠”的由来/289

“东西”一词的由来/290

“孺子牛”一词的由来/290

“马虎”一词的由来/29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由来/291

“男子汉”一词的由来/291

“东道主”一词的由来/292

“不倒翁”一词的由来/292

“溜须”一词的由来/292

“先生”一词的由来/293

“她”字的由来/294

“二百五”一词的由来/294

试读章节

古代官服颜色的由来

我国古代官服的颜色从唐朝开始就已经有了区别:三品以上为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为绯袍,佩银龟袋;六品以下为绿袍,佩五鱼袋。如果官吏职务高而品级低,仍按照品级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的字样;州的长官刺史,则不拘品级,都穿绯袍。清代官服原则上都是蓝色,只在庆典时可用绛色;外褂在平时都是红青色,素服时改用黑色。

清朝的官服上绣有各种鸟兽图案,代表了官阶的高低。

文官官服上绣鸟类:一品绣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鸿鹄,八品绣鹌鹑,九品绣练鹊。

武官官服上绣兽类:一品绣麒麟,二品绣狮,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品绣彪,七品和八品绣犀牛,九品绣海马。

“陛下”的由来

人们在文艺作品中,经常会看到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的情况。为什么把皇帝称为“陛下”呢?

“陛下”是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以示皇权的崇高。“陛下”这一称呼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后来,人们就用“陛下”作为对皇帝的直接称呼,表示自己虽然是在对皇帝说话,但在礼仪上不敢忘记自己本来无此资格。

“太上皇”的由来

秦朝末年,楚汉争霸,汉高祖刘邦最终取得了胜利。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刘邦十面埋伏,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项羽突围不成,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每天都去参拜自己的老父亲。谁知有一天当他又去参拜父亲刘太公时,却见父亲穿着一件旧袄,手拿扫帚,毕恭毕敬地迎接他。刘邦大吃一惊,急忙上前搀扶父亲,而刘太公却连连后退。刘太公说:“您贵为天子,谁敢不敬?我虽然是您的父亲,也只是一个平头百姓,平头百姓不敬皇帝,是要被杀头的。我也不想为这事坏了天下的法纪。”

汉高祖犯了愁,对于怎样才能不失礼度地对待自己的父亲,他一直想不出个好办法。后来,有个大臣说秦始皇曾尊去世的父亲为太上皇,建议封刘太公为“太上皇”。刘邦听了这话大喜过望,马上举行大典,将刘太公扶上太上皇位。皇帝的父亲从此就被称为“太上皇”,这一叫法历代沿袭下来。

“皇帝”的由来

历史上把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也自称为王,如秦王、楚王、齐王、赵王、燕王等。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掉六国,平定天下。赢政自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么才能改变自己的称号,以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李斯等人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秦王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以显示自己的尊贵。P6-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万事由来大全/E时代的少年小百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永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636927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85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228.1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2
出版地 山东
237
166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