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纪录的魔方(纪录片叙事艺术研究)/世纪文潮学术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更新理念,拓展纪录片理论研究空间是当前纪录片研究的首要任务。本书对纪录片叙述形式展开的研究,就是在上述对纪录片研究现状的认识基础上展开的尝试。它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纪录片的理论,是纪录片叙事形式研究的最大意义。本书全文高屋建瓴,理论探讨与文本分析相结合,论说深刻到位,时有新见,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文章。

目录

序 朱栋霖/001

导论作为叙事艺术的纪录片/001

 第一节纪录片是什么/003

 第二节研究的内容、框架与原则/o09

 第三节研究的意义/020

上编叙事理念

第一章真实理念/029

 第一节文本层面的真实性理解/033

 第二节文本真实的含义及意义/055

第二章纪录“过程”与讲述“故事”/067

第一节纪录“过程”/069

第二节讲述“故事”/100

第三章文化理念与道德伦理/127

 第一节文化理念/129

 第二节道德伦理/169

第四章纪录手法与创作模式/197

 第一节纪录手法/199

 第二节创作模式/238

下编叙事形式

第五章叙事情境/263

 第一节纪录片叙述的参与者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266

 第二节叙事情境之一:叙述人称和叙述视点/274

 第三节叙事情境之二:叙述方式、叙述态度及

叙述行为的时况/291

 第四节叙述情境的效果及趋势/301

第六章叙事的时间与空间/313

 第一节纪录片叙事的时间/316

 第二节纪录片叙事的空间/340

第七章故事结构的研究/387

 第一节纪录片的故事特点与类型/381

 第二节故事结构研究之一:功能理论与纪录片/395

 第三节故事结构研究之二:序列理论与纪录片/408

 第四节故事结构研究之三:故事线理论与纪录片/427

 第五节故事结构研究之四:角色模式理论与纪录片/435

主要参考文献/445

后记/458

序言

景秀明做起学问来,有一股“倔”劲与韧劲。他认定了目标,就会鼓足劲全力以赴。他出生自浙江乡村,就像那些创业的浙江乡村企业家一样,有一股牛劲。1999年,他初到苏州大学师从我攻读博士学位,原是打算研究现代散文流派的。我认为,散文研究他既已有所积累,摸进了门道,不妨将来慢慢做,但攻读博士学位不宜守成,应有所开拓,如果三年攻读,那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交出了一篇散文论文,那只是数量的增加。今日高校有许多新的专业领域需要拓展。一个青年学者应该不断开拓新的知识领域,更上一层高楼。我建议他不妨研究电视纪录片,这是一个新的领域,在电视学那里正需要更多的有才华的青年人介入。我曾有几位博士生肖平、杨新敏、郑淑梅,他们最初都是研究文学的,但都以电视纪录片、电视剧为题撰写博士论文,出版专著。再说电视纪录片的文体、形式又与散文有许多相通。景秀明欣然采纳。当然他后来为此付的选择、化用,他运用叙事学解读纪录片而涌现的新思维、新思考、新见解,我们分明感觉到他在现代叙事学理论、方法论与电视纪录片研究之间的频繁对话、往返沟通。当然,他在两者的对话、沟通中,有时也未免生硬,这在初次尝试中是难免的,不足为奇。而当这种对话获得思维的沟通时,他对纪录片叙事的言论就不落俗套,说来头头是道,新见层出不穷。

他研究纪录片的叙述情境,将其细分为叙述层次、叙述人物、叙述视点、叙述方式、叙述态度、叙述行为的时况等六个方面论述。在研究叙述视点时,又指出,必须和语态相结合,才能从全面来确定视点。也就是说,主要从叙述而不是从观察角度来判定视点人物。他认为,兼顾“语态”的叙述情境有五种类型:异故事叙述者+全知视角的视点;异故事叙述者+外视角的视点;异故事叙述者+内视角的视点;目击者叙述者+内视角的视点;主人公叙述者+内视角的视点。每一种视点都有自己的叙事效果与文化审美意义。叙述视点可以始终固定不变,也可以在两个起主导作用的聚集之间转换。目前以“异故事叙述者全知视角”视点转换为“异故事叙述者内视角”视点为最常见。文中还对纪录片的两种叙述态度(客观叙述者和干预叙述者)、纪录片叙述主体的三种时况(同步的、事先的、事后的)等等进行细致地分析。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学院派研究的特点。当叙事学理论被化用于电视学研究时,无疑为电视纪录片的研究开拓了一片新的视野,从一种理论与方法论中看纪录片叙述中的许多新的情况,过去那些感性的经验被新的理性眼光重新透视了,呈现出新的面貌,但这又确是纪录片叙述中应有之义。

景秀明在这本《纪录的魔方》中要做的事,就是要将现代叙述学熔铸、贯通于电视纪录片研究,他意在建构一个观察与剖析纪录片的新的理论体系。所以全书虽然自称只研究纪录片的叙事理念与叙事形式两大问题,却也关照到全局的。景秀明的理论努力在于以一个新的系统理论考虑全局性问题,而不是零敲碎打地东一榔头西一棒地逐个摆弄,那是分散的,可能是实际的,但都是缺少学术品位的。景秀明《纪录的魔方》所做的,正是我对博士论文的学术追求所期望的。虽然他在《纪录的魔方》这一专著中未必解决了全部问题,但是这个理论追求显然是一种新的思维,不是停滞于感性经验与现成理论的新思维。《纪录的魔方》显示出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学术架构。这本《纪录的魔方》的学术层次与理论特色是鲜明的,它给电视研究带来的新思维会引起电视学界的思考。

事实上,《纪录的魔方》一书在新的理论思维下检视电视文本,道出了许多过去未说清的问题,毕竟电视创作作为艺术创造尚有许多奥秘未能揭示,理论研究是完全可以指导创作的。例如第六章研究纪录片的叙事时间、叙事空间,研究纪录片的声像组合与纪录片的镜头画面空间的组合,第七章研究纪录片的故事结构,都有种种精细而独到的见解。他借助布雷蒙的理论,分析纪录片的序列叙事循环,揭示其中的深层结构。一个纪录片必须有一个序列,但更多是多个序列。但不管是核心序列,还是卫星序列,它们之间的连接都是有可续性的依据,才能进入情节。这些连接方式有时间连接、空间连接、因果连接、联想式连接和中心句的连接等,而在每一种连接方式中又有多种方式,如空间连接中就有同一地点有若干序列汇合点、不同地点的序列组合,按照平行、对照、循环、交错乃至序列本身的重复等相互参考表现。这些分析都将纪录片的创作经验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论来剖析,虽然理论表述似近繁琐,会使有些忙碌的“电视人”不易看,其实是有启发的。《纪录的魔方》所做的理论探索与努力,对于提高我国电视纪录片制作的文化品位与学术品格是有益的。正如当年博士论文答辩会上,答辩委员会专家的评价所说:

本论文将现代叙事学理论引入电视纪录片研究,又吸收了符号学等新理论,从纪录片叙事理念与叙事形式两个层面探讨了作为叙事艺术的纪录片的本质及其复杂的艺术构成,做出了建构独特的纪录片叙事理论体系的尝试,因而使本文具有突出的理论创新意义。全文高屋建瓴,理论探讨与文本分析相结合,论说深刻到位,时有新见。其中特别对于叙事诸问题,给予了相当周到、圆满的阐说,不但拓展了纪录片理论研究的空间,而且所提出的许多“形式”问题在创作实践中都具有可操作性,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在这里,我要把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后记》抄录于下,以此来怀念论文写作过程中那段难忘的岁月。  理论的意义是有限的,毕竟不能代替实践。本论文对纪录片叙事理念与叙事形式研究的最大意义可能就在于,为纪录片创作准备了一些理念与形式的“武器”而已。  我的博士论文,终于在无可奈何中收尾。我知道,在论文里,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虽然我一直把导师“要构架自己的理论体系”的论文理念①,作为毕业论文写作的努力“标的”,但论文离此目标的差距是明显的。尽管如此,我还是 珍惜自己的劳动,因为这三年来,我为此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我的博士论文写作能够完成,与我的两位导师对我的关爱与无私地付出是密不可分的。王嘉良老师作为我在浙江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导师,一直来都十分关注我的成长,他从学识、精神等方面极力支持我。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对我热心的帮助与支持,我就不可能走上我所喜欢的学术道路。朱栋霖老师作为我博士阶段的导师,在许多方面都曾给我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他的“原点”理论的理念,深刻地影响我做研究的方式。我体会到“站”着做学问的乐趣。  当时有关学位论文方向的转换,现在回想起来犹如在梦里,让我有些害怕。回头想想,我很惊讶自己当时的“勇气”。原来我的博士论文选题是中国现代散文流派研究。可后来我竟鬼使神差地做起对我来说缺乏理论基础与学识修养的电视研究。也许是我当时一个想法在作怪吧:在当时,我觉得文学离现买太远,想换一个离现实比较近的论题做做,电视就不自觉进入我的视线。现在想想,此想法的确幼稚。其实不管是什么课题,只要你把它当作研究来做,都势必与现实“隔”了一层。当初我要转变选题时,导师朱栋霖很慎重地要我说明理由。虽·然我要改变选题的理由并不充分,但我的导师拗不过我,“被迫”答应。他告诫说:你是要付出代价的。回首三年时光,的确如此。毕竟我对电视认知,是一穷二白的,这要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做出毕业论文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朱栋霖导师也考虑到我的实际情况,在我研究电视伊始,就让我用叙述学理论来研究纪录片。他说,这个研究选题,可以与我师兄杨新敏的电视剧叙事研究构成系列,从而完成他对电视叙述研究的设想。说起师兄杨新敏博士,我得谢谢他在电视与叙述学方面对我的启蒙。  我在论文写作之前,在影视和纪录片方面的确是一个门外汉,所以这次论文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如果我的论文对别人有些许帮助的话,那就是意外的收获。我的论文是在他人见解的基础上写就的,如果没有他人的研究成果,我断难以完成我的学位论文。在这里,请允许我对你们说声:谢谢。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师长:骆寒超、胡尹强、方卫平、黄云生、周瑞法等老师,我还要感谢我的同事范家进、王侃先生等。正是由于他们的关心与帮助,才使我走出精神困境,才使我身心疲惫的时候,没有懈怠下去。我也从他们对我的关爱中深刻体会到:人的相互关爱是多么重要,哪怕是一眼神、一投足、一句安慰的话,都能使陷入精神(生存)困境中的人有振作的可能,有勇气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和艰难的人生。  2002年12月,于苏州大学  这篇博士论文的写作,对于我而言,的确是凝聚了我相当多的心血,消耗了我生命中很宝贵的一部分,因此总有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今天当我较为顺畅地改完全稿时,脑海中浮现出的依然是那些鲜活的记忆,所以只能把当时的感觉复述一遍。毕竟由于我入此道不久,对于影视艺术、传播学理论尚在摸索之中,探索纪录片叙事艺术也是难如人意。本书已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做了不少修正,但是错误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本书稿的出版,得到浙江师范大学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和文化艺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表达衷心的谢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纪录的魔方(纪录片叙事艺术研究)/世纪文潮学术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景秀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27294
开本 32开
页数 4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4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52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