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七月派』诗人彭燕郊历年来所写有关书和读书人的随笔集,分为蹇斋书话、蹇斋书缘记、蹇斋存书题识、蹇斋读书记、蹇斋见闻录等五辑。融史料性、趣味性、书卷气于一炉,读来令人难以释卷。
图书 | 纸墨飘香/开卷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七月派』诗人彭燕郊历年来所写有关书和读书人的随笔集,分为蹇斋书话、蹇斋书缘记、蹇斋存书题识、蹇斋读书记、蹇斋见闻录等五辑。融史料性、趣味性、书卷气于一炉,读来令人难以释卷。 序言 把历年写的有关书和读书的文字编选成这本小书,取了个《纸墨飘香》的书名,好像太雅了点,但却是事实。因为从小就爱读、爱买、爱保存书。总觉得书有一种对我来说特别迷人的香气,纸的香、墨的香,以及从中飘荡出来的精神的香。 这么多年只写了这一些,没有认真地专心地去写,总是被这样那样的事岔开,虽然想写的还有不少。只好看看以后有没有可能写下去。毕竟,写有关书的文字,是很愉快的。一写,书就出现在面前,如对旧友,如对新交,彼此间有说不完的话。 写的时候都曾经有些设想,但也往往免不了有所变更,内容也就杂了些,现在大体上分成这几辑: 蹇斋书话。应编报纸副刊朋友之约写的,较短,适应副刊文字要求,尽可能用聊天、闲谈的笔调。 蹇斋书缘记。本拟叫《书痴自述》,好像有些自夸,因为自知还痴得很不够。写起来的只有这两篇,还有两篇,一篇写在桂林时期(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一篇写在北京时期(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至今未写成。 蹇斋存书题识。不叫“藏书”,只叫“存书”,因为第一不够格,第二没条件。几经丧乱,幸存的只有这么一些。题记一般都只三言两语,虽力求短小,但又往往信笔写来,甚至类似书评,实不足取,识者谅之。 蹇斋读书记。这一辑数量特多,写到的书也很杂,每读一书,都想把印象写下来。有时为了让印象充实些、清晰些、在记忆里存在得长久些,还不能不读别的有关的书,写起来就长多了。但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评论,仍是读书札记一类,也有些很短的,只是读后感一类。 蹇斋见闻录。当初也有些想法,写出版家、书店、书市、大藏书家,真太不自量力。出版家如张元济,很想写,也力不从心;如郑振铎,也想写,总觉得所知不多,且不容易定性。他既是作家、文学活动家,又是大学者、百科全书型大编辑、大出版家。上海的书店街也想写,但又想,最好让真正的知情人去写。还曾想写“译诗考”、“散文译考”,结果只能写成这么一点“读者的回忆”。说实在的,写来写去,无非是一个读者所知道的那么一点点。因为只知道那么一点点,只能写成这个样子。 衷心感谢张验、旭东、文通、放鸣、国梁、成勇,这本小书大部分是在他们的勉励和帮助下写出来的。感谢蔡玉洗先生、董宁文先生,承他们关注,这本小书得以出版,让我能够得到更多朋友的勉励和帮助。 二○○四年六月.长沙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纸墨飘香/开卷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彭燕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岳麓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65563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3 |
出版时间 | 2005-03-01 |
首版时间 | 2005-03-01 |
印刷时间 | 2005-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1 |
丛书名 | |
印张 | 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南 |
长 | 183 |
宽 | 140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