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论语体认
内容
编辑推荐

文涉及为人、为政、施教、时评、人评、仁、礼、天命观,道德规范和修养。本书为求探索《论语》的本意,精文,深入浅出,全书通俗易懂,文笔流畅易读,多一点情趣,其有很浓的可读性。人手一册,既可增长才识又能发人深思,迪人智慧,在重视个人德养方面起一点催化作用。

目录

自 序

凡 例 

第一章 为 人

  一、少也贱

  二、好 学

  三、志于道

  四、贫富观

  五、自 谦

  六、从善如流

  七、疾恶如仇

  八、言行一致

  九、过则勿惮改

  十、日常生活

  (一)行君臣上下之礼

  (二)饮食、衣着

  (三)日常生活

  (四)礼待乡朋

  (五)时哉之叹

第二章 为 政

 一、政治理想

(一)宪章文武

(二)祖述尧舜

 二、为政以德

 三、治国之道

 四、何为则民服

 五、政者,正也

 六、正 名

 七、庶富教

 八、尚德不尚力

 九、慨叹天下无道

 十、孔子的从政态度

第三章施教

 一、教育思想

 二、教育目的

 三、教育内容

 四、教学态度

 五、教育方法

(一)学思结合

(二)因材施教

(三)侍坐之教

(四)举一反三

(五)教学相长

六、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

第四章 时评、人评

 一、评时政、论古今人物

 二、评弟子(知人、育人)

(一)知人的方法

  (二)评弟子

第五章 思想核心:仁

  一、仁的涵义

  二、仁者不忧

  三、为仁由己

  四、不轻易许人以仁

第六章 行为准则:礼

  一、吾从众

  二、礼之用

  三、礼之本

  四、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五、反对僭礼

第七章 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

  一、道德规范

  (一)孝 悌

  (二)忠 信

  (三)知 勇

  (四)义 耻

  二、道德修养

  (一)崇德辨惑

  (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三)中庸之为德也

第八章 君子、圣人、贤者、成人、善人、有恒者、士

  一、君子——道德完人

  (一)问君子

  (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四)君子病无能焉

  (五)君子义以为质

  (六)君子不以言举人

  (七)君子忧道不忧贫

  (八)君子有九思、三戒

  (九)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十)君子与小人

 二、圣人、贤者

 三、成人、善人、有恒者

 四、士

第九章 天命观

 一、知天命

 二、问事鬼神

第十章 对孔子的评论

 一、社会人士和隐者的评论

 二、弟子的评论

[附录一] 孔子弟子简介

[附录二] 《论语》原文与本书章节对照表

后 记

试读章节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七.一一)[译文] 孔子说:“富贵如果可以用正当合理的方法求得,那么,即使是替人执鞭的贱职,我亦愿意去干。如果不能用正当合理的方法求得,那么,还是干我所爱好的事情。”[按] 富有可求而得,有不可求而得。前者合乎道义,是指用正当合理的方法去求得的财富。孔子认为这样,纵使“执鞭”那样卑微的贱职,亦愿意去干。因为它是以自己的勤劳和汗水去求取相应的酬报,光明磊落,理直气壮,没有什么可以感到丢脸,或羞耻的,更不应受到冷眼和鄙视。这蕴涵着:即使卑贱的职业、技艺,也绝不是低人一等,也绝不应该自卑的;如果由此而勤劳、节俭致富,那么,它远比“不义而富且贵”要高尚、要光荣得多。

后者不合乎道义,是指用不正当合理的手段去谋取财富:如经商则投机倒把,以劣充优,损人利己;如从政则依仗权势,鱼肉人民,假公济私;如承办工程,则偷工减料,克扣盘剥,坑人害人,无所不为等等。孔子认为这都是见利不思义,属不可求而得的不义财富,在孔子来说是“如浮云”一样,根本无缘,因而理直气壮地说:还是“从吾所好”为是。

这亦正是孔子高尚情操的所在。

P28

序言

姚式川先生已年逾八旬,和许多极其爱国的老知识分子一样,虽在极左年代饱经苦难,却始终关怀国家命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对孔子学说,更是由衷景仰,思有以弘扬光昌之。因此,纵在十分艰苦情况下,犹孜孜探索《论语》真谛,并默默地终于历八年的不懈努力而写成《论语体认》,曾于1993年11月在台湾出版。为应读者需求,又以“原文、译文和[按]”三部分于1999年11月在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普及本,为世人的重新认识孔子原始儒学思想和提高人们道德素质作出了贡献!

该书以其独具特色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1.体例新颖:将《论语》原有二十篇五百章按不同义理重予结构,分为十章,每章又分若干节:前者以类相从;后者同类相从,作了系统而有层次的编列,为《论语》面世两千余年来所仅见。

2.[按]语形式的表述视野出新,又贴近生活,富亲切感。

3.文字精练流畅、深入浅出。

姚先生如此积极用世的为人态度和献身精神难能可贵。我不仅感动,也很敬佩。

近百年来,我们历经全盘西化论者的偏激批判,如“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文革”时期的“批林批孔”闹剧如是粗暴无知的诋毁。孔子及其原始儒学思想(指未经后儒改造、扭曲的《论语》本义),不但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认真的梳理,新的阐释,,反被多种轻薄狂言恣意践踏,而且以为真的已经把他打倒在地,永远不得翻身了!其实,蚍蜉撼树谈何易!一方面,这也正是孔子及其原始儒学先贤们本身固有的优秀成分之学术生命力捍卫着自己;另一方面,孔子的不少合理思想已深深扎根在人们内心里长达两千多年,很多人依旧喜读《论语》,就因为其中很多深刻思想,是谁也诋毁不了的!

今天,我们不必再提倡狭隘的民族主义,但应该,也必须清除对优秀文化遗产的粗暴批判遗毒,以便在新的历史文化环境下开展真正的科学研究。作为新文化建设的珍贵资料,认真探索《论语》的本义和蕴涵,取其精、用其宏、融会中西、兼容并蓄,共同努力创造出对全人类都能起积极、进步、发展作用的世界性新文化。

我深信:一、《论语》这部孔子所遗留的文化瑰宝,不仅是我们伟大祖国文化的珍贵资源,也是全人类文化的一大宝库!它应走向世界,也能走向世界。

二、展现出了原始儒学思想的《论语》,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历史价值,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精品:平易又深刻,具体又生动,亲切又感人;文字接近当时白话,是精练的语体,比后来的大多数文言文还易懂。其中,既有广阔丰富的生活知识,人际关系的指导,高尚品格的熏陶,素质教育的材料等等;还有许多表现教育学生过程中关于师生间的座谈、问答,因材施教等富有情趣的描写,有的三五字,或三五句,就把过程、细节等表达出来了!因此两千多年来,《论语》是历代青少年读书开始就要熟读成诵的启蒙书。虽说孩子们小小年纪不可能明白、感知,但熟读成诵之后,加上渐渐有了生活经验,可能会比同龄学生要成熟一些——这不是说今天的小学生资质不如过去,而是指启蒙书内容的选择,是否可以从《论语》中汲取有关教师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以及做人的基本准则等设法介绍给教书育人者参考,这是值得好好研究,有大益于青少年的成长的。

现在,《论语》已经被当局定为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2 论语体认

之一,这是高瞻远瞩,百年树人,对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很有帮助,深有意义和影响的重要举措,是需要和及时的。

三、历代封建帝王及其御用文人极力推崇《论语》,那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一味依附权势者,为封建帝王的专制,暴虐寻找根据造势,却将孔子坚持的仁政原则和有条件的“忠”,改造成为他们所需要的“愚忠”,用力淡化或故意隐蔽孔子的“民本思想”。这是不符合,违背原始儒学思想的本义,被改造和扭曲了。

事实上,中国广大的读书人(士,即当时知识分子)的敬重孔子,喜读《论语》,主要是他们理性思考和生活实践体验的结果;受苦而又善良的老百姓,虽然很少或没有文化,但他们欢迎仁政,反对暴政,最尊重读书人,因也敬孔,特别是历史上有很多可称之为我们民族之脊梁的志士仁人,他们大多是受孔子的思想影响,诸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等格言的熏陶、哺育升华而成的有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值得自豪的民族气节、高尚情操和岸然屹立的硬骨头精神的人!

若不看到原始儒学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对中国人民所起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会很难明白:何以社会重灾之后,我们已能如此快速崛起!

姚先生重新修订出版这本《论语体认》可为中学老师,同学和广大读者提供一本很有积极意义与价值的参考读物。故乐为写这些话,姑以为序。

                徐中玉

              2002年5月14日

后记

本著作是我在极端艰困情况下,以苦行僧的生活态度和以孜孜探索《论语》真谛为乐的精神状态,以及“人十之,我百之”的意志和毅力,默默地耕耘在这园地上,历八个春秋的不懈努力而写成的。其间的艰难和由此付出比常人多几十倍的努力,该是可以想象和理解的,也真可说是“八年辛苦不寻常”!

当时,一方面,通过反复精读、深研,我笃信:《论语》所展现的孔于思想,其精华部分,对提高人们道德素质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作用的。

另一方面,直面社会现实:很多青年不知德养为何事,而见利忘义,见义不为,却被认为是习所当然!因此,深信作点阐释、启蒙,会有助于青年重视德养;而且,使之重新认识孔子的伟大,本身亦就是提高民族自尊和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的一个教育过程。

再,在极左年代,我曾两次经历“准死而未死”(一次是病危,一次是意外事故),均因奇迹般的巧遇得救而活了下来。因此,我必须,也应该以自己在这方面的所好和所长,发奋写一本弘扬孔学的书——既能迪人智慧,具一定的深度和水平,又能引人人胜、具可读性的通俗读本,借以为世人的重新认识孔子思想,作一点菲薄贡献。

所幸,在多位老学友的热情帮助和互相切磋下,有几点具创新意义的写作特色,是聊可奉献给读者作为参读的。

一是研究方法上的重予结构:既能有条理、有系统、有层次地展现孔子的伟大思想和崇高形象,又能清晰地辨识出至今闪耀智慧光辉,可以古为今用的精华。

二是以按语形式表述体认:不但更能贴近生活,富有亲切感;而且,也更开阔视野,能作为运用于时世的借鉴。同时,在列举事例作正面评论,或据史实作侧面生发时,力求深入浅出,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晓以情,喻于义,尽量“使读者诵其文,思其义,有以知事理之当然,见道义之全体,而身体力行之,以人圣之域也”。(朱熹语)

三是也力求文笔流畅,通俗易懂,多一点情趣、启迪,少一些刻板、说教,具较强的可读性。

总之,兢兢业业,竭尽心力,我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但,限于才识和水平,仍不免会有不成熟、片面、错误之处,恳切希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幸甚!感甚!

本著作于1993年11月由台湾东大图书公司/三民书局出版,出版后获1994年图书著作金鼎奖。为应读者需求,特将其中的“原文、译文和[按厂三部分作为普及本出版——这是我的写作初衷和心愿。

最后,就陈立夫先生题签,作一说明:

由于本著作的研究方法,与台湾孔孟学会理事长陈立夫先生著《四书道贯》不期而同,同为“通经致用,以类相从,重予结构”,为《论语》面世二千余年来所仅见,实为难能至极。因特作为学术交流,于1994年5月寄奉一本,请求教益,并祈惠赐墨宝,以便日后出版普及本时,作为内页题签。

多承陈公于通览一过后,以九十五岁高龄亲书“弘道同心”条幅乙帧,并惠函诸多慰勉:“大著深入浅出,通俗普及,颇见新意。除深感用功之勤,精神毅力可嘉外,兹书条幅乙帧,随函附奉。”

陈公为著名书法家,晚年又致力于弘扬、光昌圣学,著书立说,颇多建树。作为一个素昧平生的后学,得蒙惠予题签,深感有幸,特致衷心谢忱!陈公今年已是百岁寿星,更致由衷祝贺!

上面是我于1999年6月1日所书。

现就重新出版经修订并增添“原文与本书章节对照表”作一补充说明:

由于本著作不但是在极端艰困情况,而且还是处“批林批孔”流毒依然严重存在,并被讥为是“孔老二的孝子贤孙,一个不识时务的书呆子”这一社会环境下,完全是凭着对孔子为人的无限崇敬和对孔子思想的执着信仰,这才得以克服种种艰难而终于写成。

因此,在我已八十岁,垂垂老矣之时,犹有幸得见国家教育部指定《论语》为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我是多么高兴、感动和振奋!

也因此,犹如梦寐以求的夙愿终将展现那样的激情,我是多么希望能为世人的重新认识孔子及其原始儒学思想,为提高人们道德素质,多作一些奉献;特别是,能为老师们培养崇高师德和辅导同学课外阅读《论语》,提供一本具特色、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可读性的通俗读本。这不但是我这老人当年的写作初衷,也是今天重新出版的拳拳心意!

承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三个全国性一级学会的名誉会长,原上海作家协会主席,现已八十七岁高龄的徐中玉教授为本书作序:不但语多赞勉,且抒发了他对孔子学说、原始儒学思想的具根本性的卓识和评价。特敬致由衷的谢忱,并衷心祝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

              2002年5月20日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论语体认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姚式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167076
开本 32开
页数 6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0
出版时间 1999-11-01
首版时间 1999-11-01
印刷时间 200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25
丛书名
印张 19.375
印次 3
出版地 上海
201
139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1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9: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