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长征英雄的史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七十周年,约请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写的画册。书稿以专题的形式、简练的文字,辅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的有关长征的文物、文献、图片、绘画等,生动地再现了七十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四路红军打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到达陕北的壮丽历程;叙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过程;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从实施战略大转移到担负起领导全民族抗日重任的不平凡经历;突出了长征的英雄史诗性质及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影响。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七章。第一章“四曲胜利凯歌,一部英雄史诗”,解释了长征的概念由来;第二章“抗日救亡兴起,红军战略转移”,叙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及各路红军开始长征;第三章“伟大的转折,正确的抉择”,叙述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到遵义会议召开的过程;第四章“压倒一切敌人,踏破千难万险”,叙述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坚苦卓绝的战斗历程;第五章“进入抗日阵地,红军胜利会师”,叙述各路红军胜利会师陕北;第六章“非凡的人格,团结的典范”,总结的红军长征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第七章“深远的影响,永恒的丰碑”,叙述长征的在人类历史上的深远意义。

目录

  第一章

四曲胜利凯歌

一部英雄史诗

“长征”一词的含义 / 002

世界军事史上的几次著名远征都不能和长征相比 / 003

谁最先使用“长征”一词,“长征”是怎样成为一种象征的 / 004

谁最先提出长征走了“二万五千里” / 006

毛泽东说“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是什么意思 / 006

为什么一般都说三大主力会师,不说四支红军会师 / 006

第二章

抗日救亡兴起

红军战略转移

第一节 抗日救亡的兴起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012

全民族抗日救亡活动兴起 / 013

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张与组织抗日 / 013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 014

第二节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左”倾主义者罢了毛泽东的“官” / 016

李德掌握了中央红军的总指挥权 / 018

蒋介石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 / 018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 018

毛泽东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 019

彭德怀痛斥李德等“崽卖爷田心不痛” / 019

“剩下长征一条路了” / 019

第三节 红军长征的序幕

最早离开中央苏区的两支部队 / 022

红7军团北上抗日 / 022

红6军团突围西征 / 024

对红7军团北上与红6军团西征的评价 / 026

第四节 各路红军战略转移

中央红军长征准备是不充分的 / 027

中央红军战略转移预定的出发时间与目标 / 028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 028

红25军开始长征 / 032

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 / 032

红2、6军团开始长征 / 034

四路红军长征出发的不同 / 035

第三章

伟大的转折

正确的抉择

第一节 突破四道封锁线

借道“南天王”,红军通过第一、第二道封锁线 / 040

湘军也打“小算盘”,红军通过第三道封锁线 / 041

红军虽然通过三道封锁线,但也暴露出弱点 / 042

血战湘江,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 / 043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损失最惨重的一仗 / 045

第二节 毛泽东力主转兵

通道会议,关于红军战略方向的争论 / 046

黎平会议,采纳毛泽东的意见 / 048

强渡乌江,攻占遵义 / 051

第三节 遵义会议 挽救红军挽救党

遵义会议的召开,是毛泽东正确主张的一个胜利 / 053

遵义会议的经过 / 054

遵义会议的主要决定 / 057

遵义会议的直接意义 / 057

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 / 057

第四章

压倒一切敌人

踏破千难万险

第一节 四渡赤水出奇兵

情报有误,土城战斗失利 / 062

一渡赤水,轻装向西 / 063

二渡赤水,取得长征以来最大胜利 / 064

三渡赤水,虚晃一枪 / 068

四渡赤水,威逼贵阳,跳出敌人包围圈 / 070

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 / 073

第二节 巧渡金沙江

调虎离山,红军直趋金沙江 / 073

智取三县 / 075

薛岳为红军“送行” / 076

第三节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结盟 / 079

蒋介石要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 080

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 / 081

飞夺泸定桥 / 081

第四节 红25军血战突围

独树镇——生死攸关的战斗 / 087

激战庾家河 / 089

伏击袁家沟口 / 089

血战四坡村 / 090

第五节 嘉陵江战役

战役缘起和准备 / 093

精兵强渡嘉陵江 / 095

扩大战果,胜利攻占剑门关 / 096

嘉陵江战役的意义 / 098

第六节 土门战役

打破包围,策应中央红军 / 098

土门大捷 / 099

千佛山阻击战 / 101

徐向前评述红四方面军征战川西 / 101

第七节 包座歼敌 打开北上通道

草地尽头的拦路虎 / 103

徐向前主动请缨 / 104

围点打援,以弱胜强 / 104

包座战斗的意义 / 106

第八节 突破天险腊子口

腊子口的重要与险固 / 106

“云贵川”献妙计 / 109

上下夹攻夺险关 / 110

腊子口之战的意义 / 110

“云贵川”连个姓名也未能留下 / 110

第九节 回旋乌蒙山 抢渡普渡河

千里回旋乌蒙山 / 112

毛泽东评价乌蒙山回旋战 / 114

六甲阻敌,佯逼昆明,红2、6军团巧渡普渡河 / 116

第十节 北渡金沙 挺进陇南

国民党军预计,红2、6军团在梓里渡江 / 118

将计就计,红军出兵石鼓渡口 / 118

夜渡金沙江天险,红军未损一兵一卒 / 118

长联送客 / 120

发动成徽两康战役 / 120

让机枪子弹拐弯,一举占领成县城 / 120

胜利成果 / 121

第十一节 爬雪山 过草地

为什么说过雪山草地是红军最艰苦、最危险的历程 / 122

红军为什么要爬雪山、过草地 / 124

红一、二、四方面军过雪山草地的异同 / 124

红军穿越草地,既是险着,也是妙棋 / 125

第五章

进入抗日阵地

红军胜利会师

第一节 红25军与陕甘红军会师

陕甘根据地的创建 / 130

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部队 / 130

红25军与陕甘红军合编为红15军团 / 132

劳山、榆林桥战斗 / 132

毛泽东说:红25军是“中央红军的向导” / 133

第二节 两大主力会师 北上还是南下

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 133

两河口会议,决定北上的战略方针 / 134

沙窝、毛儿盖会议确定红军分两路北上 / 135

张国焘电令南下,企图分裂中央 / 136

毛泽东率红1、3军先行北上 / 136

北上与南下之争的实质 / 137

第三节 奠基陕北

陕北有个刘志丹 / 139

党中央决定,以陕北为长征的落脚点 / 139

中央红军到陕北 / 140

直罗镇战役,开启新局面的奠基礼 / 142

第四节 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张国焘另立“中央”,南下受挫 / 146

分裂不得人心,张国焘被迫取消第二“中央” / 146

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 148

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 151

第六章

非凡的人格

团结的典范

第一节 坚定的信念

张闻天说: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 / 158

党中央是信念的灯塔 / 159

思想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 / 160

党员的表率作用是标杆 / 161

第二节 艰苦奋斗的精神

人类求生存的凯歌 / 162

挖野菜,吃皮带 / 162

打草鞋,穿陋衣 / 165

缺医少药,手术无麻醉 / 166

险阻艰难何足畏 / 167

第三节 坚持团结的典范

全党团结的光辉篇章 / 168

全军团结的辉煌典范 / 168

革命队伍团结友爱的集中体现 / 169

军民团结的壮丽画卷 / 170

第四节 长征中的老战士、女战士、小战士

长征“四老” / 176

有多少女红军参加了长征 / 178

女红军的战斗生活 / 179

红军小战士 / 181

第五节 漫漫征途路 英烈万万千

长征每走一公里,就有一个兴国籍战士倒下 / 182

大义凛然的方志敏 / 183

血沃疆场的军职指挥员邓萍 / 184

红25军的“军魂”——吴焕先 / 184

宁死不屈的英雄 / 185

基层指挥员冲锋在前 / 185

更多的烈士牺牲于疲惫、饥饿 / 185

第七章

深远的影响

永恒的丰碑

中华民族光明战胜黑暗的命运搏斗 / 190

党走向成熟的开始 / 191

锻造出党和军队的精华 / 192

实现了军事战略的转折 / 194

成为民族的希望 / 195

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 196

试读章节

“云贵川”献妙计

1935年9月16日,刚刚由红一方面军改编的陕甘支队连续几次向腊子口发起攻击,均因地形不利未能奏效。于是,担任主攻的红4团不得不停下来,重新研究战斗方案。研究的重点是能否组织一支迂回部队,爬上腊子沟口侧面的悬崖峭壁,实施包抄夹击。正当大家苦于找不到办法时,有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小战士毛遂自荐,很有把握地说:“在家采药、打柴,经常爬大山、攀陡壁,眼下这悬崖绝壁,只要用一根长竿子,竿头绑上结实的钩子,用它钩住悬崖上的树根、崖缝、石嘴,一段一段地往上爬,就能爬到山顶上去。”顿时,大家用惊奇的眼神望着他。,大家都知道,只要有一个人能上去,1个连、1个营就可以上去。由于事关重大,红4团领导在征得军首长的批准后,决心大胆试验。这时,红4团把能否尽快攻取腊子口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云贵川”的身上。

天将黄昏时,团长王开湘率领迂回部队把“云贵川”护送过腊子河,悄悄地向腊子口侧面的绝壁处移动。“云贵川”赤着双脚,腰间缠满了战士们用绑腿带拧成的长绳,手握长竿,迅速到达绝壁下。只见他仰头朝上看了看,把长竿向上一伸,铁钩便紧紧地钩住树根,身子灵巧地攀爬上去,轻盈得像猿猴一样,忽而攀登,忽而停下。越往上,“云贵川”的身影就越小了。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每个指战员的心。不一会儿,只见一条长长的绳子划着美丽的弧线从天而降,“云贵川”成功了!铆足了劲的红军战士们顺着“云贵川”放下的长绳一个一个迅速地爬了上去。敌人在绝壁处根本没有设防,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红军会从似刀劈的悬崖边爬上来。红4团迂回部队的行动取得了成功。

上下夹攻夺险关

拂晓,一红一绿两颗信号弹先后升起,总攻开始了。攀上悬崖高处的迂回部队,看准下面敌人没有顶盖的炮楼和阵地,一个接一个地扔下手榴弹。所有轻机枪和冲锋枪一齐开火,打得敌人鬼哭狼嚎。正面部队担任强攻的突击队员们身背马枪,抡起雪亮的大刀,乘势冲向木桥,向敌人左砍右杀。没用一会儿功夫,红军就攻占了隘口的两座炮楼,并向峡谷纵深扩大战果。经过近三个小时激战,腊子口两道防御阵地均被攻破。敌人全部溃散,红军占领天险腊子口。

腊子口之战的意义

当年指挥腊子口战斗的红1军团政委聂荣臻回忆说:“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打开,全盘棋都走活了。”

P109-11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长征英雄的史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41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4.4-64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2
出版地 江苏
247
19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