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自传体的作品,它详实地记录了作者在华生活的头四十七年中的感受和他所观察到的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作者具有较好的文学素养,有关中外历史、文学经典的引喻随手拈来,书中提到的冷僻人名和地名比比皆是。所以整个翻译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研究中外历史、地理和文学的过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自传体的作品,它内容非常丰富,详实地记录了作者在华生活的头四十七年中的感受和他所观察到的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无疑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整个翻译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研究中外历史、地理和文学的过程。

目录

第一部分 在中国南方的生活

第1章 初识中国

 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香港——广州——缠足——澳门——贩卖苦力——“条款”问题

第2章 沿着海岸的北上航行

 厦门——新教堂的落成——福州——佛教——科举考试——风水一传教使团——地图概览

第3章 学习汉语

 两种形式和众多方言——四声——将方言写成文字——典籍研究——“洋泾浜英语”

第4章 宁波的场景

 新教堂——当地人的招魂——为何对外国人如此友善?——学习官话——久经考验的皈依者——教堂讲经——驱鬼——抬偶像游行——祭神仪式——中国戏剧——不长眼睛的神灵——释放囚徒——滑稽的军事操练

第5章 场景与事件

 开明的佛教徒——狡猾的乞丐——招鬼的咒语——诅咒和谩骂——古怪的祭奠——寺庙中的妇女——雨神的化身——赶走洪魔——鸦片的罪恶

第6章 场景与事件(续)

 一次纪律严明的骚乱——葡萄牙人的暴行和中国人的复仇——斗牛——赌博的嗜好——混杂的婚姻——礼仪的殿堂——桂冠诗人的荣誉——地震造成的影响——道士和道教

第7章 在行省内的游历

 秀丽山水和污浊罪行——死婴塔台——贡院中的讲道——邬镇和异族婚姻——将戏台当作布道坛——乡民的殷勤好客——农村世仇——省会一中国的威尼斯——帝陵——中国的洪涝——愚蠢的榜样——机灵的师爷

第8章 造访舟山群岛

 舟山——奇特的捕鱼方式——普陀——和尚、寺庙和活人祭品——海盗——做囚犯的经历

第9章 太平天国起义

 泛舟长江——现代的穆罕默德——杂牌基督教——外国人的反对——可疑的政策

第10章 “亚罗号”战争

 远征华北——徒劳无益的谈判——大沽失守

第11章 天津和天津条约

 朝廷的全权特使——预备性谈判和签名画押——悲剧性和喜剧性的插曲——全是过眼烟云

第12章 战火又起

 英法联军大沽受阻——华若翰先生访问北京——直隶总督的接待——陆地上的旅行——溯白河而上——卑鄙的对待——拒绝磕头——逐出京师——交换条约——奇异的不祥预感

第13章 对宁波的最后印象

 一艘中国汽轮及其主人——缺煤的汽轮——站在幕布前的演员世族亲王——汉人政治家——汉人学者——满人学者——满人政治家——汉人外交家——汉人教习

第二部分 在中国北方的生活

第1章 移居北京

 京师陷落——西山景色——寺庙与和尚

第2章 初识北京

 战争被化解——国际法的引入——开办学校——自然哲学的奇怪提法——教学与传教——怪异的教徒

第3章 长城与北京的圣地

 天坛——雍和宫——汉白玉桥——清真寺和亭子——黄寺——北京的大钟——明陵——温泉——居庸关和长城——历史梗概——慈禧太后

第4章 探访犹太人居住地

 简陋的交通工具——原始的道路——烽火台——山峦和矿产——破旧不堪的旅店——百姓和城市——穆斯林和犹太人

第5章 朝拜孔墓

 黄河的新河道及其周期性变迁——孔庙和孔墓——儒家概说——国教——三教合一——大运河

第6章 京师同文馆

 出任总教习——翻译学校——介绍电报的试图——对课程改革的阻力——倒霉的教习——有怪癖的德国人

第7章 京师同文馆(续)

 皇后的出生地——同文馆的印书馆——两个观象台和两种天文学——创办同文馆的阻力——高官的迷信——老学生——皇帝学英语——官方的任命——将科学引入科举考试——译书——医学堂与中医——拘于仪式——格兰特将军的来访——宗教印象

第8章 清朝官员与政府——总理衙门

 清朝官员并非种姓制度——他们的等级、训练、美德和缺陷——人民的独立性——帝制的局限性——总理衙门的组成及其性质——奇异的招募

第9章 著名的清朝官员

 世族亲王——汉人政治家——汉人学者——满人学者——满人政治家——汉人外交家——汉人教习

第10章 中国对西方开展的早期外交活动

 斌椿的航行——蒲安臣使团——首次出使法国——首次出使英国——首次出使德国——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在古巴的苦力——崇厚的错误——曾侯爷的成功

第11章 中国及其邻邦

 与俄国的关系——与英国的关系——与法国的关系——德国的目标——四大列强

第12章 中国及其邻邦(续)

 与日本的关系——自古以来的敌意——甲午战争——日本的明治维新——它的扩张领域——中美关系——美国的影响——美国的贸易

第13章 罗伯特·赫德爵士与海关

 其影响并不局限于海关——如何使法国讲和——如何在中国倡导改进——海关的国际背景——其高尚特征——其影响绝非短暂——诞生于一次意外事件——廉政使之长久不变——赫德爵士谢绝出任英国驻华公使——从许多国家获得荣誉——其文学修养——麦科什博士的回忆

第14章 威妥玛爵士与觐见问题

 其职业生涯——其学术研究——其性情——其外交活动——跟清廷进行友好对话的尝试——觐见仪式——僵局尚未打破

第15章 传教问题

 回顾——受迫害的时代——皇帝下诏书开禁——条约规定宗教自由——在内地居住的权利——法国对罗马天主教传教使团的庇护——新近的教案:起因和对策——展望未来

附录

索引

花甲之终结(新版序)

译者说明

译后记

试读章节

俯瞰全城,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建筑,但目光所及之处倒是有一座建筑反映了中国文明中最好的一面。这就是举行科举考试的贡院。那一排排低矮的小屋足以容纳一万名考生,还有考官们住的大房子,以及高耸的、用以监考的多层嘹望塔——所有这一切都被高墙团团围住,墙上还长满了刺人的荆棘。每个城市,无论大小,都有一个类似的贡院。这不仅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教育制度的特征,而且除此之外,中国实际上没有别的公共教育。因为从理论上来说,中国政府鼓励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自己提供有能力的官员。出于这个目的,公共学校就被认为没有存在的必要,尽管政府也出钱办了一些学校,并将这些学校置于官方的监督和管理之下。这儿最重要的是学习的动机——所有能够达到规定成绩标准的人都可以获得荣誉和报酬。可惜这个标准是有缺陷的,因为它只涉及文学,而把科学排斥在外,而且文学也只是指中国文学,任何外国文学都不包括在内。更有甚者,它引导学生完全模仿古代的范本,从而为进步设置了障碍。这个教育体系是在几千年的时间里缓慢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特征值得赞赏,但它也需要(而且将来必定会)用西方的思想加以接种,以便使它能适应现代生活已经改变了的状况。正在英国、法国和美国站稳脚跟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借鉴了中华帝国的经验。寇仁勋爵以如下的方式承认了这一点:“从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征兆就可以预示我们自己的国家,这个不情愿的天朝思想皈依者,正在开始受到其损害。”

英国肯定还没有因它的印度文官制度而受到损害,或是因它令人钦佩的驻华领事机构而受到消极的影响,这后两者的人员都是通过激烈竞争得到提拔的。假如它曾有过什么损害,那不是因为有竞争的机制,而是对该机制没有明智地加以利用。在采用竞争机制上显得更为迟缓的美国现在已经确信竞争机制是抵制政党分赃制度这一腐败行为的良药。这个竞争机制的不断推广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我仍不认为美国的军方领袖和内阁部长很快也要通过这种竞争机制来进行选拔。美国人的考试题目专业性很强,而中国科举考试的缺点就在于缺乏专门的适应性。虽然有种种的缺点,但科举考试在维持中国统一和将中国的文明保持在一个像样的水平上所起的作用超过了任何其他一种事务。

科举考试中的风险如此之大,以致它们成为大规模博彩的主题。环境使它们被视为天意赏罚的特殊竞技场。随着会试日期的临近,那些怀疑自身智力资质的考生对自己的行为举止尤为谨慎。然而他们所关注的并非诸如是否触犯法律那些重要的方面,取而代之的是那些诸如拯救在烂泥中挣扎的蚂。蚁、放走被夹住的老鼠,以及从市场上买回活鱼放生等微不足道的慈善行为。任何一种慈善行为在此关键时刻都会使人产生巨大的信心,而谁能说这种信心对竞争的结果会丝毫没有影响呢?

作为统治阶层卫戍部队的八旗兵军营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重镇的特征。它证明一个在二百五十年前用刀剑赢得宝座的皇帝至少还要靠炫耀武力来维持其政权。从视觉上来说,这种军营并不能引起人们的特别兴趣,而福州城及其郊区的全景图中包括了在清朝任何一个大城市都能看到的东西——随处可见的灰色瓦片、无数低矮房屋的屋顶,那长长的一排排民居被称之为尊道的砖铺小路所隔开。如果要寻找风景如画的地方,就得把目光移向远处高耸的蓝色山峦,或是一条弯弯曲曲地流经肥沃山谷的银色小河。

用未经琢磨的花岗岩筑成庞大基座的“万寿桥”堪称是一个原始工程的奇迹。我们特别赞赏那粗犷而坚固的桥身,但没想到这座已经经受了好几百年风吹雨打的古桥竟在不久以后被一次洪水所冲垮。这座桥上的走道两旁都摆满了商贩的货摊,就像人们在佛罗伦萨的阿尔诺桥上所看到的情景一样。

有四个新教的传教使团在福州开展活动,它们分别是美部会、美以美会、安立甘会和瑞典路德会。前三个传教使团的基地现在已经将它们的分支深入到了内地,并且已经聚集起大批新皈依的教徒。当初我们访问福州时的教徒人数只有几十名,现在却有了几万名。而且这些教徒并不都是贫穷和被人看不起的。美以美会教学的一名教徒几年前捐了一万元来创办一个学院,而且这同一个教会的中国教徒还自行组织并资助了一个赴朝鲜的传教使团。(P20-22)

序言

从中英首次交战之序曲到如今大约为六十年——这恰好是中国个甲子轮回的周期,尽管我想丁尼生(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最著名的英国诗人)也许更愿意把千禧年看作一个轮回。本书所要讲述的事情主要就发生在这六十年之间。在将近四十五年的时间里,我生活在中国,一半时间在南方,另一半时间在北方。除了当传教士外,还当过清政府的雇员,并在为期两年的历史转折关头里为祖国效劳,参加了美中条约的谈判,该谈判终于导致北京对外国人开放。

在总理事务衙门下设同文馆的职务使我有一个极好的机会来观察京师近三十年间外交活动的发展进程。然而我写此书的目的,并非意在做一个历史年表,而是要描写我所见到的中国人以及他们的社会政治生活。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私人因素也许会增加他们的兴趣;对全体读者而言,我希望这样的做法会使本书的描写更加可信。

假如我从前的中国学生读到此书,我相信,他们会从中产生共鸣,并看到对他们国家富有同情心的描述以及同样坦诚的比评。至于后者,我确信他们已经学会该如何对待。

后记

丁韪良的《花甲忆记》是一部自传体的作品,它详实地记录了作者在华生活的头四十七年中的感受和他所观察到的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其独特的在华生活经历,丁韪良在漫长的岁月里扮演了各种身份不同的角色,接触到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成员,亲自参与或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尤其是他长期担任同文馆总教习的职务,跟总理衙门大臣们毗斜而居,朝夕相处,从内部观察到了中国的官场,因此对于大清王朝的腐朽和中国社会的落后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批判。但正如丁韪良自己在原书序言中所强调的那样,他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和历史,尤其是勤劳善良的普通老百姓的描述还是富有同情心的。他的回忆录无疑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作为外国传教士、清廷的外国顾问和美国公民,丁韪良对于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观点和看法跟我们传统教科书中的说法出入很大,其中也不负有严重的偏见。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为了保持历史文献本身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我们将其按原文忠实地译出,这并不表明我们完全赞成他在书中表述的观点和看法。“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本是中国的一句老话,也是历史研究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

丁韪良的这部自传体作品最早是于1896年在美国纽约(Fleming H.Revell Company)、英国爱丁堡和伦敦(Oliphant Anderson and Ferrier)同时出版的。纽约的弗莱明·H. 雷维尔出版公司此后分别于1897年和1900年推出了该书的第二版和第三版。之后,台北的成文社(Ch'eng Wen Pub. Co.)又于19665出版了该书的英文第三版重印本。该书问世一百多年以来,曾经有好几个人尝试过翻译此书。早在1910年,上海的基督教文献学会就出版过该书的一个中文节译本,题为《花甲忆记》(译者为Chao Shu—heng)。如今在国内已经很难找到这个本子,但根据美国学者科维尔(Ralph covell)在其未经出版的博士论文中介绍,该书总共只有寥寥五十页。当时丁韪良尚在北京,很可能这个中译本的书名得到了他的首肯,因为后来丁韪良在提到自己所写的书时也常使用这个中文题目。在20世纪30年代中,傅任敢译出了丁韪良原书中第二部分第六和第七这两个讲述同文馆历史的章节,刊登在《教育杂志》第二十七卷第四号上。沈弘在翻译本书第二部分第六、七章时,曾经参考了傅任敢的部分译文。1981年,台湾中华书局又出版了刘伯骥所翻译的《丁韪良遗著选粹》,其中包括了《花甲忆记》中第二部分的第四、六、七等三个章节。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全译本的出现。我们这次重新翻译此书,正是为了努力试图填补这一空白。

《花甲忆记》一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作者具有较好的文学素养,有关中外历史、文学经典的引喻随手拈来,书中提到的冷僻人名和地名比比皆是。所以整个翻译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研究中外历史、地理和文学的过程。译者们常常因遇到难题而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但最终也为通过翻译此书学到了不少东西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国)丁韪良著//沈弘等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46097
开本 16开
页数 3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4-05-01
首版时间 2004-05-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79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2
出版地 广西
231
171
3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