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藏宗教
内容
编辑推荐

从整体上认识西藏宗教,应该从了解苯波教开始,因为苯波教是青藏高原固有的一种古老宗教,它带有浓郁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同时,苯波教又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传佛教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又与印度佛教的历史进程及其文化演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藏传佛教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现象,不仅对西藏和其他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着巨大影响,而且对周边民族地区也有一定影响。除了藏传佛教和苯波教以外,西藏还有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它们不但有自己的宗教活动场所和专职的神职人员,而且还拥有一定数量的信徒。

内容推荐

从整体上认识西藏宗教,应该从了解苯波教开始,因为苯波教是青藏高原固有的一种古老宗教。而藏传佛教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现象,不仅对西藏和其他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着巨大影响,而且对周边民族地区也有一定影响。就国内而言,诸如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门巴族、珞巴族等许多少数民族,至今依然十分虔诚地信奉着藏传佛教。可以说,藏传佛教不仅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中国国内有广泛性和影响力的宗教之一。除了藏传佛教和苯波教以外,西藏还有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它们不但有自己的宗教活动场所和专职的神职人员,而且还拥有一定数量的信徒。

目录

前言

苯波教

一、多苯时期

二、恰苯时期

三、居苯时期

四、苯波教的发展及其现状

藏传佛教

一、藏传佛教的起源

二、藏传佛教的形成

1、赤松德赞的兴佛业绩

2、赤祖德赞时期的弘法措施

3、朗达玛赞普的灭法事件

三、藏传佛教的发展

1、下路复兴

2、上路复兴

四、藏传佛教的教派

1、宁玛派

2、噶当派

3、萨迦派

4、噶举派

5、觉囊派

6、格鲁派

7、希解派

8、觉域派

9、布鲁派

伊斯兰教

天主教

试读章节

二、藏传佛教的形成

如上所述,佛教在吐蕃的传播,自从公元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时期算起至赤松德赞登基王位前,已经经过了一个世纪,但是佛教在这一百年间未能在吐蕃立足,更谈不上藏传佛教的形成。所以,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之为佛教在吐蕃的传播时期较为妥切。从严格意义上讲,藏传佛教的形成,是在公元8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开始,佛教传人并最终立足于吐蕃,从而拉开了藏传佛教形成的序幕。1、赤松德赞的兴佛业绩

赤松德赞是吐蕃王朝史上出现的一位名副其实的法王,他在位期间(755—797年)积极扶持佛教,使佛教最终在吐蕃立足,为佛教得以在吐蕃弘扬作出了巨大贡献,故在藏文史籍中称赤松德赞为圣文殊菩萨之化身,并同寂护与莲花生一起尊称为“师君三尊”,成为藏传佛教史上最著名的法王,也是吐蕃时期的三位法王之一(其他二位即松赞干布法王,为观世音菩萨之化身;赤热巴坚法王,为持金刚之化身),其塑像常同寂护与莲花生一起供奉在藏传佛教寺院。

赤松德赞是赤德祖赞之子,公元742年生于札玛地方,至13岁即公元755年继承王位,执政达43年之久,于公元797年逝世,享年57岁。赤松德赞幼年即位,虽怀有扶持佛教的宏愿,但当时吐蕃臣民对佛教还持有一定的敌视心理,特别是一些大臣极力反对在吐蕃传播佛教,如独揽大权的大臣玛尚仲巴杰是一位当时阻止佛教在吐蕃传播的代表人物。著名藏族学者东噶·洛桑赤列说:“开初由于赤松德赞年幼,由父王在位时的大臣玛尚仲巴杰掌握全部大权。玛尚仲巴杰信奉苯波教,不喜佛法,故颁布法令:‘宣扬来世报应之说均为虚假,不可信,而今生避免鬼神之迫害,只有求助于苯波教。倘若谁信奉佛教,不仅没收所有财产,而且流放到偏远地区。今后只准信奉苯波教,不可信仰佛教。人死后不许举办佛事活动,小昭寺内的汉地佛像送回原地。’另外,拉萨喀札的佛殿和札玛郑桑的佛殿被拆毁,大昭寺内的不动金刚佛像,由于三百人也没能迁移到远处,便就地埋在沙土里。同时又把大昭寺和小昭寺内的佛祖像运往阿里的吉仲地方,还把住在拉萨的所有汉族和尚送回汉地,将大昭寺和小昭寺分别改成作坊和屠宰场,甚至把被宰杀牲畜的肠子等内脏挂到佛像身卜,刚剥下来的皮子披在佛像上晾干。”

P33-34

序言

从整体上认识西藏宗教,应该从了解苯波教开始,因为苯波教是青藏高原固有的一种古老宗教,它带有浓郁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同时,苯波教又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未传入青藏高原之前,苯波教文化乃是藏族地区唯我独尊的正统宗教文化。生根于远古时代的苯波教,经历了藏族古代社会所经过的一切历史和演变过程,对早期藏族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样,在后期藏传佛教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苯波教,也充当了不可替代的主要角色。比如,藏传佛教在宗教仪轨和护法神等方面从苯波教里吸收了不少东西。当然,应该承认的是,藏传佛教对苯波教的冲击,则是更为强劲而有力,甚至是毁灭性的。“随着佛教源源不断地传入藏族地区,苯波教在藏族人心目中的崇高威望受到强大冲击,并日趋下降,最后佛教终于取代了苯波教在藏区的正统地位。从此,苯波教一蹶不振,不得不退避到边远偏僻地区,以便保存自己的微薄势力。因此,目前在整个藏族地区,除了个别僻壤之外,几乎看不到纯粹的苯波教的存在了。”但是,苯波教作为青藏高原最古老的宗教文化传承,目前仍然以顽强的生命力在生存或延续。

藏传佛教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又与印度佛教的历史进程及其文化演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夸大其词地讲,藏传佛教是印度佛教直接移植到青藏高原的宗教文化“复制品”;同时,藏传佛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曾受到藏族传统文化尤其是苯波教的巨大影响,甚至在某些方面采取了以苯波教文化的理论构架和思维方式,来接受或消化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因此,藏传佛教具有鲜明的不同于其它佛教支派的高原特色。这一特色说得透彻点就是佛教与苯波教之间的异同点。

藏传佛教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现象,不仅对西藏和其他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着巨大影响,而且对周边民族地区也有一定影响。就国内而言,诸如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门巴族、珞巴族等许多少数民族,至今依然十分虔诚地信奉着藏传佛教。可以说,藏传佛教不仅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中国国内有广泛性和影响力的宗教之一。

1951年两藏和平解放,尤其是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以后,随着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废除以及藏族地区科学文化的普及,从总体上讲,藏传佛教的作用大大地减弱了,但直到目前,藏传佛教存藏族地区仍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不仅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且更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藏传佛教和苯波教以外,西藏还有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它们不但有自己的宗教活动场所和专职的神职人员,而且还拥有一定数量的信徒,这也是一般读者不太了解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藏宗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尕藏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503950
开本 32开
页数 1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4-01-01
首版时间 2004-01-01
印刷时间 200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17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29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9: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