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媒介交流研究/传媒学术前沿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互联网出现、手机短信风靡、数字电视行将风行时,当受众从沉默的羔羊变成媒介的积极参与者甚至主导者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我们曾经忽视的媒介交流功能。本书作者从交流的初始状态说起,一直说到互联网和交互电视,对媒介与交流做了精当而深刻的论述,提出了一些十分精要的观点“媒介既是传播的媒介,也是交流的媒介”,“传播交流化,交流传播化”,“强化媒介的交流互动,可以把传播和交流尽可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值得媒介从业人员借鉴。

序言

一群类人猿从树上爬下来,互相招呼着走出了大森林,从此与动物告别。这是几千万年前发生的事情。这个物种日后之所以成功地演变成地球的主宰,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拥有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交流沟通能力。

他们似乎很明白这一点,也很在意这一点。于是有了烽火台、消息树、活字印刷,有了酒幌、广告、电话机,又有了广播和电视乃至今天的互联网。拿它们干什么呢?交流。

从根本上说,人类有了越来越强烈的交流欲望,才有了越来越丰富的交流媒介,正是需求在鞭策着媒介的进步。反过来,媒介的日新月异,又使交流变得愈发便捷和直观。正是这种良性互动,推动着人类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的信息社会。交流由单向转为双向和多向,交流的载体也由简单粗陋变为复杂而美丽,以至于可以浓缩成佩戴在女孩胸前的漂亮饰物。

说到交流与媒介,很自然会提到电话、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当然,你也可以读报,但你能对着一张纸说话吗?非要绕个圈子找到办报的人才行。打电话交流最直接,论快捷方便,谁也比不上它。可它的最大特色是私密性,你说我听,我说你听,与旁人无干(电话会议另当别论,是小圈子的事情)。广播和电视正好相反,听到看到的人越多越好。而互联网,二者兼而有之,既可二人对谈,也可大家插嘴。从单向传播到双向和多向交流,这个转变的最大意义在于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传播者有了更加宽阔的游动和发挥的空间,受众也从此摆脱了无法选择和参与传播的无奈。好像可以这样说,媒体发展到今天,从其交流功能上看,已经到了想怎样便怎样的境界,只是我们对它的研究和利用尚大大不足。

有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对媒介的交流功能潜心研究,比如本书的作者安思国。他从交流的初始状态说起,一直说到互联网和交互电视。一本书从头到尾,对媒介与交流做了精当而深刻的论述。其中一些观点十分值得玩味。比如,“媒介既是传播的媒介,也是交流的媒介”,“传播交流化,交流传播化”,“强化媒介的交流互动,可以把传播和交流尽可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等等。无论是业内还是业外,都能很容易听懂他的意思,悟出他讲的道理。如果你是广播电视业内人士,看看这本书,再想想每天做的节目,可能会发现以前没去多想的道理;如果你是业外人士,合上这本书再去听广播、看电视或上网聊天的时候,可能会点点头说:“嗯,这个安思国说得还有点道理。”

从交流的角度来审视今天的媒体,安思国走在了前面。有兴趣的不妨读读看,看他到底想跟我们交流什么。

  胡占凡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

  

  2005年4月2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媒介交流研究/传媒学术前沿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安思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855099
开本 16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06.2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7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