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柳青文集(共4册)(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柳青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一生潜心于创作,曾创作出了《创业史》这样一部表现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的经典巨著,他的创作特点是爱文学之心与爱人民之心水乳交融在一起,他以文学来为他热爱的人民服务。本书对他的所有创作作了一个回顾,并精选了他的几部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充分昭示了柳青雄浑而劲健的艺术风格。他的语言质朴而凝重;恰到好处的抒情段落,好似警句格言一般留在读者的记忆中。

目录

第一卷 《种谷记》《铜墙铁壁》

第二卷 《创业史》 (第一部)

第三卷 《创业史》 (第二部)

第四卷 《地雷》 《皇甫村的三年》 集外文

地  雷

误会 /1

牺牲者

——记一个副班长的谈话 /10

地雷 /77

一天的伙伴 /46

废物 /59

在故乡 /65

喜事 /77

土地的儿子 /91

皇甫村的三年

新事物的诞生 /109

灯塔,照耀着我们吧! /113

第一个秋天 /127

王家斌 /132

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 /140

中国热火朝天

——为苏联《文学报》作 /148

王家父子 /154

苏联人民是真正幸福的人 /165

集 外 文

待车 /175

狠透铁

(一九五七年纪事) /178

肖克将军会见记 /231

一个女英雄  /239

冰雪中悼大化 /248

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史沫特莱

——纪念史沫特莱女士逝世一周年 /252

邻居琐事 /255

重访马场村 /262

二十年的信仰和体会 /266

美学笔记 /277

延安精神 /304

建议改变陕北的土地经营方针 /31l

在陕西省出版局召开的业余作者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317

对文艺创作的几点看法 /326

生活是创作的基础

——在《延河》编辑部召开的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录音) /329

试读章节

晌午一过,受苦人放下饭碗,松一松腰带,不管变工的不变工的,吃上一两锅烟,都上地去了;婆姨们洗完家什,有的到纺织组长那里去比赛,别的便在自己窑里坐下来纺线子。无论谁都似乎无牵无挂,一心一意做着自己的活。王家沟村里一片嗡嗡的纺车声,布架吱吱呀呀地叫唤,再加上小学校的学生娃们尽嗓子高声念书,把一个偏僻的山村喧嚷得生气勃勃。但从外表看来却依然寂寞,耕了一上午地的毛驴吃过草料,精疲力竭地在拴它的阳场子里丢盹,狗伸展了脖子和四条腿,在暖烘烘的太阳底下睡觉,老母猪则率领着一群猪娃子在村道上漫游。此外,你在外面几乎见不到什么人影,只有这村里的行政主任王克俭的老婆,每天一到这个时候,便在她窑里坐不稳了。

这老婆隔不一会儿便甩着胳膊,颠着一双古时小脚,用细碎而迅速的步子,到大门外来望一回。随着时间的愈来愈晚,她出来的次数也就愈多了。要是夏天,人们很容易了解,那是因为她们住宅下边那块土坪上的两卜苹果快要红了,她时刻提防着什么不三不四的过路人或者村内嘴馋的顽童“糟踏”,甚至有时把那只凶恶的黑狗拴在树根上,她也是放不下心。但现在距那个时节还早,这才阴历三月中旬,果树刚准备开花,大部分人家的谷地都翻过了,却还没有开始安种,受苦人正耕着高粱。老婆每回出来都焦急地看看愈来愈偏向西边的太阳,转回去的时候沉着脸,皱着眉头,唉声叹气地唠叨个不休。

不知是她第几回走出大门的时候,拿着儿童团的木刀的两个学生娃又来了。看见她出来,他们在半坡上停住了。

“大婶子,”其中的一个彬彬有礼地说,“我大叔还没回来吗?”

“回来了!”她说着反话,气愤地拐过头去,不知是讨厌他们,还是有意不给他们听见,背转脸恨恨地说,“三回九转!又不是个什么东西,回来我还把他藏了!?”

“先生说他们等不上,他和农会头前走了,叫他回来赶紧到乡政府开会去哩。”两个学生娃背诵一样完成了任务,便蹦蹦跳跳地跑回学校去了。

她朝前沟里的大路上望了一阵,又长长地叹了口气,转了回去。

“就像是地里钉了橛子,把他们拴住了。”她回到窑里对正在纺线子的媳妇愁苦地说,“父子两个都不是娃娃,又不是不晓得迟早。村里不管谁家,都吃了饭,快半后晌了,咱还等受苦人回来,真像是同人家不是一个皇历过日子……”

“嗡嗡嗡……”媳妇无精打采地摇着纺车,很守本分地不加评论,也不附和。

媳妇在初过门的一二年,为了表示对婆婆的尊敬,曾像应付生客一样应付过她;随后她摸清了她的脾气,经常发现她一个人的时候也在说话——批评老汉和儿子们,咒骂鸡和狗,抱怨衣裳和家具……当感到应付不暇的时候,在得到娘家妈妈的同意之后,她才对她改变了这种态度。改变以后,婆媳间像现在一样,仍然和谐。现在,媳妇摇她的纺车,婆婆坐在炕沿上,用木拐子缠线子。她不时冷然哼一声,停一会儿又叹一口气,显示她脑子里不停地在发愁。忽然,外边又有了响动,她一溜下地,便匆匆忙忙出去了。P3-4(卷一)

序言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吴堡人,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文学生涯。探索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是他也创作的基本主题和艺术追求的目标。他恪守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作品里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丰富的民俗色彩相结合,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成就非凡。长篇巨著《创业史》结构宏伟,气势磅礴,显示出雄浑劲健的艺术风格。

《柳青文集》收入作者的三部长篇小说、两部作品集,编为四卷:

第一卷 《种谷记》《铜墙铁壁》

第二卷《创业史》 (第一部)

第三卷 《创业史》 (第二部)

第四卷 《地雷》 《皇甫村的三年》 集外文

《柳青文集》卷次的编排,长篇作品在前,作品集在后;集外文按体裁分类,以作品发表或写作时间先后为序。为保持作品的原貌、怍者的文风及时代特色,除对文字上明显的讹误及不规范处进行编辑加工,其余皆不做改动。

《柳青文集》编辑出版过程中,作者亲属曾给予大力支持,在此谨表谢忱。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2005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柳青文集(共4册)(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柳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49875
开本 32开
页数 149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0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2.0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47.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2
158
8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4: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