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赵树理文集(共4册)(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赵树理是最受我国农民欢迎的作家之一。他的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报话》体现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成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崛起的新型作家的代表。赵树理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语言驾驭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赵树理的风格,就是民族的、大众的风格。他所创造作品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本书精选了他的优秀小说、戏曲、曲艺和文论作品,包括《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灵泉洞》、《李有才板话》、《下乡集》《三复集》等,是对他一生创作的一些回顾。

目录

第一卷 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灵泉洞》(上部)

第二卷 中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下乡集》集外小说

第三卷 戏剧 曲艺 诗歌

戏  剧

韩玉娘(上党梆子) /3

邺宫图(上党梆子) /28

万象楼(上党梆子) /59

两个世界(多幕话剧) /82

打倒汉奸(有韵小剧) /118

开渠(秧歌剧) /127

三关排宴(上党梆子) /170

十里店(上党梆子) /203

曲  艺

开河渠(鼓词) /275

茂林恨(鼓词) /282

战斗与生产相结合

 ——一等英雄庞如林(鼓词) /289

汉奸阎锡山(快板)  /302

石不烂赶车(鼓词) /306

王家坡(小调) /339

诗  歌

歌生(叙事诗) /349

第四卷 文论:《三复集》 集外文论

三 复 集

下乡杂忆 /3

新食堂里忆故人 /6

万里同心

 ——答瓦连津·奥维奇金 /9

谈六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杂感 /1l

一张临别的照片 /14

群众创作的真繁荣 /18

当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22

从曲艺中吸取养料 /33

彻底面向群众 /42

我爱相声《水兵破迷信》 /45

我们要在思想上跃进 /47

和工人习作者谈写作 /49

要挖断可右之根 /59

“小戏”小谈 /62

和青年作者谈创作

 ——在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上的发言 /64

谈课余和业余的文艺创作问题

 ——答青年文艺爱好者的来信 /71

“才”和“用” /82

愿你决心做一个劳动者 /91

“出路”杂谈 /95

不要这样多的幻想吧?

 ——答长沙地质学校夏可为同学的信 /101

青年与创作

 ——答为夏可为鸣不平者 /104

《三里湾》写作前后 /113

也算经验 /124

后记 /126

集外文论

怎样利用鼓词?  /131

多看看

 ——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五周年 /132

农村剧团的地方性与农村性 /134

艺术与农村  /137

对改革农村戏剧几点建议 /141

在连载、章回小说作者座谈会上的发言 /145

在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146

谈群众创作 /148

北京人写什么?  /152

在戏剧改革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 /156

在诗歌朗诵座谈会上的发言 /158

本书的产生及其特点

 ——《工人文艺创作选集》第一集代序 /160

决心到群众中去 /162

和日本学者仓石武四郎的谈话 /166

我对戏曲艺术改革的看法 /167

我在创作中的一点体会 /173

业余创作漫谈 /176

不要有套子

 ——在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小说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座谈会上的发言 /181

“百花齐放”声中的上党戏 /182

供应群众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言 /184

关于《三里湾》的爱情描写 /186

理想的会演“准备” /188

谈《花好月圆》 /190

谈语文教学 /196

“普及”工作旧话重提 /204

初看蒲剧的时候 /210

在文风座谈会上的发言 /212

谈文艺卫星  /214

语言小谈 /218

谈“久”

 ——下乡的一点体会 /221

曲艺沿着工农兵方向继续前进

 ——在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扩大理事会上的开幕词 /225

在壶关秧歌座谈会上的讲话 /233

对上党戏曲的继承传统与整理改编的看法 /235

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剧作讲习班的讲话 /244

文艺与生活  /253

在大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256

与读者谈《三里湾》 /268

在北京市业余作者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272

与青年谈文学

 ——在旅大市文学爱好者会上的讲话 /276

生活·主题·人物·语言 /281

做生活的主人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艺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291

不要急于写,不要写自己不熟悉的 /296

努力繁荣曲艺创作

 ——十一月十三日晚上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曲艺工作者的谈话 /299

作家要在生活中做主人 /302

戏外话 /305

戏剧为农村服务的几个问题 /313

文艺面向农村问题

 ——在山西省第三次文代会上的讲话 /322

“起码”与“高深” /326

首先要求做一个彻底的革命者

 ——在曲艺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333

在中华函授学校“讲座”第四学期开学式上的讲话338

回忆历史 认识自己(摘录) /342

试读章节

李家庄有座龙王庙,看庙的叫“老宋”。老宋原来也有名字,可是因为他的年纪老,谁也不提他的名字;又因为他的地位低,谁也不加什么称呼,不论自胡老汉,不论才会说话的小孩,大家一致都叫他“老宋”。

抗战以前的八九年,这龙王庙也办祭祀,也算村公所;修德堂东家李如珍也是村长也是社首,因此老宋也有两份差——是村警也是庙管。

庙里挂着一口钟,老宋最喜欢听见钟响。打这钟也有两种意思:若是只打三声——往往是老宋亲自打,就是有人敬神;若是不住乱打,就是有人说理。有人敬神,老宋可以吃上一份献供;有人说理,老宋可以吃一份烙饼。

一天,老宋正做早饭,听见庙门响了一声,接着就听见那口钟当当当地响起来。隔着竹帘子看,打钟的是本村的教书先生春喜。

春喜,就是本村人,官名李耀唐,是修德堂东家的本家侄儿。前几年老宋叫春喜就是“春喜”,这会儿春喜已经二十好几岁了,又在中学毕过业,又在本村教小学,因此也叫不得“春喜”了。可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汉,把他亲眼看着长大了的年轻后生硬叫成“先生”,也有点不好意思。老宋看见打钟的是他,一时虽想不起该叫他什么,可是也急忙迎出来,等他打罢了钟,向他招呼道:“屋里坐吧!你跟谁有什么事了?”

春喜对他这招待好像没有看见,一声不哼走进屋里向他下命令道:“你去报告村长,就说铁锁把我的桑树砍了,看几时给我说!”老宋去了。等了一会儿,老宋回来说:“村长还没有起来。村长说今天晌午开会。”春喜说:“好!”说了站起来,头也不回就走了。

老宋把饭做成,盛在一个串门大碗里,端在手里,走出庙来,回手锁住庙门,去通知各项办公人员和事主。他一边吃饭一边找人,饭吃完了人也找遍了,最后走到福顺昌杂货铺,通知了掌柜王安福,又取了二十斤白面回庙里去。这二十斤面,是准备开会时候做烙饼用的。从前没有村公所的时候,村里人有了事是请社首说理。说的时候不论是社首、原被事主、证人、庙管、帮忙,每人吃一斤面烙饼,赶到说完了,原被事主,有理的摊四成,没理的摊六成。民国以来,又成立了村公所;后来阎锡山巧立名目,又成立了息讼会。不论怎样改,在李家庄只是旧规添上新规,在说理方面,只是烙饼增加了几份——除社首、事主、证人、帮忙以外,再加上村长副、闾邻长、调解员等每人一份。

到了晌午,饼也烙成了,人也都来了,有个社首叫小毛的,先给大家派烙饼——修德堂东家李如珍是村长又是社首,李春喜是教员又是事主,照例是两份,其余凡是顶两个名目的也都照例是两份,只有一个名目的照例是一份。不过也有不同,像老宋,他虽然也是村警兼庙管,却照例又只能得一份。小毛自己虽是一份,可是村长照例只吃一碗鸡蛋炒过的,其余照例是小毛拿回去了。照例还得余三两份,因为怕半路来了什么照例该吃空份子的人。

吃过了饼,桌子并起来了,村长坐在正位上,调解员是福顺昌掌柜王安福,靠着村长坐下,其余的人也都依次坐下。小毛说:“开腔吧,先生!你的原告,你先说!”

春喜说:“好,我就先说!”说着把椅子往前一挪,两只手互相把袖口往上一捋,把脊梁骨挺得直撅撅地说道:“张铁锁的南墙外有我一个破茅厕……”P1-2(卷一)

序言

赵树理(1906—1970),是我国现、当代小说家,戏曲作家,一代文学大师。他对文学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有卓越贡献。

《赵树理文集》收入作者三部长篇小说,三部专集,及部分未曾编入专集的作品。文集按体裁分类,编为四卷:

第一卷 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灵泉洞》(上部)

第二卷 中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下乡集》集外小说

第三卷 戏剧 曲艺 诗歌

第四卷 文论:《三复集》 集外文论

每卷中,如有专集,则专集在前,集外作品在后;专集的编排顺序保持原貌,集外作品则以发表或写作时间先后为序。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卷中部分文章是他人据赵树理在不同场合的发言、谈话记录整理而成,部分文字未经作者本人核实;《回忆历史 认识自己》一文是赵树理在“文化大革命”中(约1966年末)写的第一份检查材料的摘录,除去那个时代难免的烙印外,总体内容还是比较客观、坦诚的。

作者亲属对《赵树理文集》的出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谢忱。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2005年4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赵树理文集(共4册)(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树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50154
开本 32开
页数 166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0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2.1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49.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2
157
8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