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破碎的痕迹--重读西方艺术史/艺术东西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以现代批评理论和跨学科方法重新读解西方艺术史的著作。书中涉及了西方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重要时期以及诸多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却无意勾勒出一部完整的艺术史。相反,本书的探讨恰恰表明,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艺术史似乎都已不再存在。随着意义本身的不断消解和重构,艺术家、艺术作品连同他们所处的时代,只能呈现为破碎的痕迹。不过,正是在这种散落的迫寻中,或许可以重现艺术史本身的意义。

目录

总序一:东西东西/1

总序二:东来西去/3

德里达的记忆/1

——代前言

视觉、躯体、文本/13

——古希腊艺术问题

神圣的符号学/35

——经院哲学写作与中世纪的文学和艺术

文艺复兴之梦/55

——阐释提香

永恒的忧郁/73

——论北部文艺复兴精神

精神的戏剧/93

——巴洛克艺术的时空结构

欲望的废墟/113

——读巴洛克绘画

艺术、性别、意识形态/131

—一重读古典的和浪漫的

波希米亚人/147

——惠斯勒、先锋派艺术和1 9世纪后期欧洲文化问题

古典主义的现代派/169

——马蒂斯的《蓝色裸体》与《粉色裸体》

机器时代的艺术/179

——《泰坦尼克号》与现代主义艺术

天使的堕落和天堂的乡愁/189

——夏加尔的绘画与伊里亚德的神学

身体、艺术、革命/217

——弗里达·卡洛的绘画

现代主义的歧义/229

——马格利特的词与物

写实主义的现代绘画/247

——斯坦利·斯宾塞的复活

肯定性的艺术/259

——大野洋子的生活和创作

走向现代之后/269

——安迪·沃霍的意义

愤怒与狂喜/295

——从女性主义到后女性主义

试读章节

,我们的视觉可以毫无异感地从形象看(或读)到文字,反之亦然。特别是对于中世纪读者来说,他们会很自然地根据其熟知的圣像学传统去读解每一个形象的含义,而把形象本身撇在一边。因此,这里的形象和文字是统一于书写的。在第二幅题作《死者弥撒》的插图中,一小段文字和一小幅绘画位于书页的中间,并为复杂的装饰性图案所包围。在图案和文字之间我们仍然可以多少感受到我们在第一幅插图中感受到的和谐关系,但一旦我们看到中间的那幅三度空间感的小画,那种和谐感便立即消失了。一种真正的视觉冲击使我们不得不把它视做一幅独立的、与文字完全“割裂”的绘画。而在第三幅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内封面中,一幅“自然主义”的绘画布满了书页,而其真正内容,《形而上学))的第一页被悬挂在画中的凉台上。在书页上尽管有大段的文字存在,我们却只想观赏它们。我们又感到了一种在文字与形象之间的和谐感,但这里显然有了一种反转——文字已然从属于绘画了。当然,这时中世纪也已结束了。

不过,在20世纪,人们突然发现,我们似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中世纪(后现代?)。这是因为,在我们的世纪同中世纪之间有着某些明显相似之处。例如,根据艾柯的看法,“当我们进入[20世纪和中世纪之间的]文化和艺术的平行关系时,情景便表现得更为复杂。一方面,我们发现在两个时代之间有一种完全的对应,以不同的方式,它们都力图以其家长政治式教育的乌托邦和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伪装来控制人的头脑,它们都试图通过视觉交流弥合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的鸿沟。在两个时期中,文化精英们都以文字的心智思考书写的文本,但又都把基本资讯或知识和统治意识形态的根本结构转化为形象。”于是,艾柯在中世纪的哥特式大教堂和20世纪的电视屏幕之间找到了连接点;从恩斯特的拼贴画和穆纳里的废机器装置中看到了与拉斐尔毫无相似之处的中世P53

序言

地球村时代是时空缩略的时代。它令人想到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两个缩略词:在时间上,我们用“春秋”约言“一年四季”,而不用“夏冬”;在空间上,我们用“东西”约言“四方万物”,而不用“南北”。这真是有趣得很。

“艺术这东西”,的确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从“原始”到“古典”到“当代”,它从“架下”到“架上”又到“架下”,从“变生活为艺术”到“变艺术为人生”再到“变人生为艺术”,伴着人类从“群体生存”到“个体生存”又到“类体生存”的螺旋式升华。研究不同艺术在这升华过程中的变异与趋同、“意义与阐释”更是一件饶有兴趣的事。

“东西”,又指东方与西方。近代“西风东渐”以来,视觉艺术形态的变化的确令人目不暇接,然而,比起对中国本土艺术的研究来,我国对西方艺术长期停留在“编译”状态,对其有独特见解和个性的深入研究和比较研究一直是个较薄弱的环节,不过仍有一些以艺术为生命的学者默默地充满乐趣地于此耕耘着、播种着。

这套丛书,是定居西方、留学西方、访问西方、留守东方的几位学子,在新千年之始对东西艺术的研究笔记。比起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两极对立的“东西风压倒论”,他们多了些“双赢多赢”的宽容和自信;比起80年代急切浮躁的“西学热”,他们多了些“静沐西风”的深刻和沉稳。还不敢说他们“学贯东西”,但他们起码不同程度地有着“东寻西找”、“东奔西跑”、“东张西望”、“东涂西抹”的经历。他们的艺术研究,超越了东西方“隔岸远眺”的距离,也超越了旅游者“走马观花”的匆忙,而是住下来、沉下去,从“视觉·躯体·文本”解读西方艺术,以“优选·提升·融创”构建全球文明。

“艺术东西丛书”就这样“说东道西”,告诉你“东西艺术”这“东西”曾经是怎样的“东西”,将成为怎样的“东西”,帮你理清艺术与时俱进的原委,助你提高艺术鉴别欣赏的能力。

“艺术东西丛书”就这样“东环西顾”,以全新的大视野,从东向西,从西向东,将“西风东来”和“东风西去”结合起来,将“本土世界化”和“世界本土化”互动起来。

在经济一体化、文明全球化的今天,这套丛书各有重点地为读者提供了解读“艺术东西”的新模式、新理念、新角度、新方法。

愿读者喜欢它。

主 编

2004年春·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破碎的痕迹--重读西方艺术史/艺术东西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耿幼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65137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7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110.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