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际战略资源调查
内容
编辑推荐

战略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本书针对战略资源产储与消费地域失衡,市场争夺激烈等情况进行了阐述,为加强国际关系调整,摸清国际战略资源“家底”,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序言

战略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不可再生,一国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不可或缺。资源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而且涉及政治和军事安全。因此,资源安全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是国家大安全——政治、军事和经济安全的核心。

战略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金属资源、非金属资源)和粮食资源等。世界95%的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和70%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矿产资源。全球已知矿产多达3000余种,其中非金属矿产达300余种,能源是最重要的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主要指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据英国石油公司(BP)“2005年世界能源数据回顾”(BP Statistical Review 0f World Energy June 2005)统计,2004年,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36.8%、27.2%和23.7%。然而,石油是能源安全的核心。这是因为:1.世界煤炭储量相对丰富,2004年全球煤炭储采比(年生产量/探明储量)达164年,其中哈萨克斯坦、美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则分别高达360年、245年、229年和215年;天然气市场更具区域性,而且为买方市场,储采比为66.7年,其中俄罗斯、伊朗和卡达尔三国占全球天然气资源的56.4%(分别为26.7%、15.3%和14.4%);世界已探明常规石油储量有限,储采比仅为40.5年。2.石油是战略资源。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石油依然是军事、民用和航空航天等高技术行业难以替代的主要燃料来源,直接影响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3.全球石油资源争夺激烈。世界上只要有石油的地方,就会有发达国家的跨国石油公司存在,全球80%优质石油资源已被跨国公司占有。两次海湾战争爆发、中亚地区局势不稳等等,背后均潜藏着石油资源争夺因素。国际关系因石油资源争夺而紧张。4.石油资源分布失衡:一是消费国往往是石油资源较少或贫乏国。据BP公司统计,2004年,北美、欧盟和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占世界29.8%、19.9%和28.9%,但探明储量只占5.1%、1.3%和3.5%;二是全球石油供应日益依赖欧佩克。从中长期看,欧佩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石油供应者。2004年,欧佩克11个成员国已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74.9%,储采比达73.9年,产量占世界41.1%,到2030年将增到50%强。5.供应安全问题突出。首先,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如战争与冲突,资源国与消费国关系恶化,资源国政局动荡等;其次,市场风险,包括供求失衡、需求旺盛、游资炒作,价格波动和供应中断等;最后,海上运输安全,主要涉及油轮、水域、海峡等安全。国际能源机构《2004世界能源展望》报告认为,贸易量的扩大,将使石油物流的关键点(chokepoints)发生中断的风险增加。每天有2.600万桶石油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未来30年通过上述海峡的石油还将翻番。无论哪一关键点出现供应中断,都会对油市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维护国际航道和管线安全问题日益紧迫。

世界金属和非金属资源储量相对丰富。铁、铝、钾、铬、钛、钒、磷、稀土的储采比分别高达120年、180年、600年、160年、146年、150年、330年和137年;铜、铅、锌、锡、汞等低于40年;金、银、金刚石只有20年、16年和12年。

然而,上述储采比仅仅是已探明资源储量,如果按基础储量和资源量计算,各类矿产资源量将大幅增加,如铜已探明储量32年,但基础储量和资源量分别为48年和170年。也就是说,随着科技进步,各类矿产的储采比均将增加。以石油为例,1971年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6120亿桶,1971—2004年全球共生产石油7965亿桶。然而,到2004年底,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不减反增,达到11886亿桶。这仅仅是常规资源储量,世界上还有巨大的非常规资源储量。如加拿大和委内瑞拉的油砂中有3.5万亿桶石油储量。如果以全球每年生产300亿桶石油计算,世界石油资源尚能开采百余年。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金属和非金属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消费国往往资源少或匮乏,生产国则多为发展中国家。从需求看,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3年,美国、日本和中国的钢、铜和铝的消费量分别占世界46.4%、42.5%和46.7%。从储量看,俄罗斯、波兰、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储量占世界的57%;智利、秘鲁、波兰、澳大利亚的铜矿石占世界的57%;南非、津巴布韦、哈萨克斯坦的镍矿占世界95%;加拿大、俄罗斯的钾盐占世界的70%。我国周边地区一东南亚、南亚、中亚、蒙古、俄罗斯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且品种多,质量高,其中铁、铜、钾、金的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34%、22.6%、27.6%和29%。

从供应面看,世界金属和非金属资源供应充足,供大于求态势会持续。近年来,铁、铜、铝等供应趋紧,价格上涨,属于生产性短缺和恢复性反弹,是供应商低估全球矿产资源需求增长势头,并非资源性危机,与油价飙升有所不同。因为,世界金属和非金属资源生产区(拉美、非洲、亚太等)地缘政治风险相对小于中东等富油区。这些国家政局虽有起伏,但总体形势稳定,资源争夺程度也不如油气激烈。也就是说,金属和非金属资源的市场供应相对稳定,供求关系基本平衡。

世界粮食生产与消费严重失衡。生产地主要集中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如南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亚洲,美国、加拿大、欧盟和澳大利亚均为粮食富产区和主要出口地。美国和欧盟每年生产粮食3亿多吨和4亿多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分别生产7000万吨和3000万吨粮食。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尚有8.4亿人口营养不良,35个国家粮食严重短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欠发达国家,其中非洲24个,亚洲5个,拉美5个。非洲是世界上缺粮最严重的地区,人口多达8亿,年产粮食仅为1亿吨,人均产粮仅为125公斤,特别是撒哈拉以南地区缺粮情况十分严重,该地区有的国家营养不良者占总人口的50%强。

此外,全球粮食需求与供应缺口呈扩大趋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自1999/2000年度以来,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出现缺口。当年度世界粮食产量18.49亿吨,消费量18.9亿吨,缺口为4100万吨,到2002/2003年度,世界粮食缺口扩大到9810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占当年消费量的5%,2003/2004年度,粮食缺口虽然有所缩小,但依然达到7320万吨。需求扩大使全球粮食库存急剧下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003/2004年度世界粮食库存由2000/2001年度的5.99亿吨降到4.07亿吨,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仅能维持59天的供应量,低于最低安全线70天的标准,库存率(库存量/消费量)降到20.8%,接近安全警戒线18%。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消费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92%以上的一次能源、80%工业原材料、70%以上农业生产资料来自矿产资源。据国务院2003年底发表的《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统计,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资源,查明资源储量158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矿产10种,铁、锰、铜、铝、铅、锌等金属矿产54种,磷、硫、钾盐等非金属矿产91种。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储量大、质量差、地域失衡、形势堪忧。

从资源储量看,我国是世界上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作为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能源生产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能源消费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3.6%(2004年)。然而,我国又是一个能源资源匮乏的国家,且消费结构极不合理。据BP统计,2004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9%,石油占22.3%,天然气只占2.5%,水电与核能分别占5.3%和O.8%。我国能源消费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13.6%,其中煤炭消费占世界的34.4%,石油消费占8.2%,天然气消费只占1.5%。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7%,探明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1.4%,储采比只有13.4年,天然气储量占1.2%。我国人均石油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7.1%,人均天然气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3.2%。我国一直自称为煤炭大国,但事实上我国煤炭探明储量只占世界的12.6%,储采比只有59年,世界则为164年,人均煤炭资源只有世界平均值的42.5%。也就是说,我国不但油气资源贫乏,而且煤炭资源也不丰富。

我国金属和非金属资源形势同样不乐观。铁、铜、铝、钾等资源的基础储量只占世界7%、3.1%、2.2%和0.9%,人均储量仅为世界32%、13%、10%和4.5%。上世纪90年代,上述资源已经出现供不应求。我们面临的形势是:1.资源禀赋差,地域失衡。中小型矿、贫矿、难矿和综合矿多,开采效率低,全国矿床综合利用率不足20%,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比国际平均水平低20—30个百分点。在地域问题上,我国需要“南磷北送”、“西矿东发”、“北煤南运”、“西气东输”等等。2.资源需求增长快。上世纪90年代,我国钢、铜、铝的平均消费弹性系数(资源消费增长/GDP增长)已大于1,2003年钢和铝的消费弹性系数达到3.14和1.72。关键是,一方面,我国工业化步伐加快。2004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上升到53%(世界平均为31%),重化工业占工业产值的比重增至67.6%。历史上,英国、美国、日本在工业化发展时期,人均钢消费量分别增加9倍、5倍和7倍;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2004年,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1.8%,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未来数年,如果城镇人口增至50%(以静态推算),有1.3亿农民将进城,如果增至60%,有2.56亿农民将进城。城市化将带动建筑、交通等行业迅猛发展,钢铁等矿产资源消费会急剧增长。美国、日本在城市化期间,人均钢材消费增长6倍和8倍。3.供需缺口扩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3年我国钢材消费占世界26.5%,铜占19.8%,铝占19%,已经成为世界战略资源的消费和进口大国。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2010年能保证需求的只有24种,2020年将减为6种。特别是铁、铜、铝等供应将严重不足。2003年上述三种矿产品的自给率已降为51%、34.8%和52.3%。到2020年,我国铁、铜、铝的对外依存度(进口量/消费量)将达到60%—80%。

如何克服经济翻两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资源瓶颈?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用自身资源满足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资源。事实上,我国急需的矿产资源海外储量总体充足,供应基本稳定。我们必须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资源。成功经验是,通过国际合作、市场博弈、价格避险,营造起共赢的国际环境,以保障战略资源的供应安全。

基于上述考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编写了《国际战略资源调查》一书。全书共分五章:分别是能源、粮食、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及贵金属和非金属,文中还插入122张图表,便于读者查阅或收集。我们从国际主要战略资源的储量、产量、消费量、贸易量、价格和未来趋势入手,由外涉内,进行历史回顾、现状评估、前景展望。在编写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大量最新的官方和国际经济组织的权威性资料,力求做到材料翔实,行文简洁。我们希望此书的出版,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世界主要战略资源的基本情况,摸清“家底”,做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由于战略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种类繁多,无法在书中一一纳入。难免.挂一漏万,敬请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际战略资源调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098925
开本 16开
页数 2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13.3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5: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