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仙人洞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部小说是一部反映农村土地改革题材的长篇小说,讲述了解放初期粤东农村土改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本书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通过一位年轻土改队员的视角及亲身经历,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当年错综复杂的情形,刻画了农村底层被忽视、歧视甚至被打击的农民形象。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采用了生动的口语,让人读得倍感亲切。

目录

肖建国·大刀阔斧与精雕细刻 /1

——序

第一章 众神的花园 /1

第二章 石破天惊 /17

第三章 张十三和韦寡妇 /37

第四章 宋火同志 /48

第五章 斗死张十三 /64

第六章 火线整风 /85

第七章 皇帝万万岁 /98

第八章 有鬼 /112

第九章 疯子之家 /129

第十章 天才的沦落 /147

第十一章 一锅饭和一锅浆糊 /165

第十二章 生命的挽歌 /182

第十三章 美人计 /205

第十四章 潦草的结尾 /220

永恒的记忆琴弦 /230

 ——后记

曾令存·阳光掠过仙人洞 /234

 ——代跋

试读章节

出殡的时候,甜妹挑了八名威猛后生抬楠木棺材,县令执拂,僧尼开路。又停在小门坪里由僧侣诵经,最后超度亡魂。县令与甜妹并排,一人执拂,一人手执灵牌,体面而又威风。

众邻居无不啧啧叹服。他们并非羡慕女主人之娇矜;更不青睐执拂之县令。在康王占据县城时,周县令狗急跳墙,东躲西藏。为躲追兵,周县令经常从狗洞爬进爬出,狼狈如丧家之犬。参加张三葬礼,也是钻个隙儿亮相摆威风的。这个酒色鬼,早就瞄上了甜妹的姿色。如今虽然没有了张三,但值甜妹服丧的大悲日子,恐怕也难下手。众人都夸奖甜妹为人,只此大楠木棺材就使村民开了眼界。虽说是外家父亲店里取来,但那是父亲为自己百年准备的长生板。如此原木的棺材,全县也怕寻不出几副。可知甜妹要得多么不容易。此地只产杉木,楠木乃外省木料,非上福之人,能得这副楠木长生板吗?张三九泉有知,当感激恩爱贤妻。哎!这客家人,就是希望寄托于来世,如今有谁相信,风华正茂的人就想有一副长生板,有一穴好寿坟?其实,贵为九五之尊的历代帝王尚且如此,何怨平民百姓,芸芸众生?

僧侣念完“亡魂经”,抬棺者准备起棺的时候,忽一女人披头散发从村上跑来,在棺柩前跪下号啕。众人一看,那不是咸丰九年被贼人掳去的压寨夫人李玉妹?

披头散发,匆匆从村外奔来的正是李玉妹。她不顾村人和正在诵经的僧人劝阻,一头就伏在披着红洋毯的楠木棺材上号啕:

“夫君啊!我来迟了,我是不忠,不贤不慧的李玉妹,我做了贼人七年的压寨夫人,终于因‘长毛’被消灭使贼巢恐慌,我才逃出山寨,日伏夜行走了十天的路,谁想到连见最后一面的机会也没有?我好苦命哪!”

早有族人拿了麻织孝服跑来,披在玉妹身上。谁料李玉妹一甩膀子,连连说:“我不能穿,我不能穿,我是从贼窟里逃出来的,我身上有血,我杀了人……”一眨眼就奔向屋里。

谁也弄不清是怎么一回事,再说,张三的地坟虽不远,毕竟近了下葬时刻,于是扶灵送葬正式出发,奔向村外乾山,吉时下葬,鞭炮声土铳声不绝于耳,宣告张三隆重葬礼的结束。

回家后,甜妹把整理了头发和换了衣裳的玉妹请到寝室里,并排坐在床沿上谈心。P12-13

序言

  大刀阔斧与精雕细刻

 肖建国

程贤章从他的故乡也是他这一生的生活基地打电话来,像老顽童般地对我说,这几个月他战高温,写出了反映土地改革、生活和斗争题材的长篇《仙人洞》。他在电话里说:我不是写土改,只是把土改作为大背景罢了。他问我:能不能为此书写一篇序?我欣然同意。

我想:当年参加土地改革的作家已不多了,愿写和能写土改的人起码在广东已屈指可数,程贤章参加过土地改革,现在他已进入古稀之年,仍然战高温碰这硬题材,实在难能可贵。

正面反映土地改革,五十年代就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两部“红色经典”问世。誉者称为两块丰碑或两座大山,跨过去显然不可能,也不必去做“徒劳无功”的爬山运动。怎样写成了程贤章创作这部长篇最重要的问题。

无疑,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后遍布中国农村一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数以百万计的土改工作队员,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帮助农民打倒地主,分田分地,从而结束了千年封建统治,第一次得到土地。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农民政治上、经济上翻身做主的承诺,千秋伟业,早已载入史册,这是无可争辩的史实。

半个世纪后,程贤章作回眸观,他以沉深老辣的笔触,把翻天覆地的土地改革作为舞台背景,截取其中一个角落,从容地也随意地把笔尖放到人物身上。他不图解土改,也避免正面书写,而是写一个“土改单元”张家围和陈家围土改中几个主要人物:两个土改组长,两个土改队员,一个贫协组长,几个底层人物——侏儒张十三和疯子陈阿敬。几个人物,几个侧面,几个横面,侧面,横面;横面,侧面,互相交织,有火花,又有色彩,有声音,有画面。文字好读,故事好看,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也很有特色。十几万字,把土地改革伟大的斗争场面,浓缩在程贤章的创作口袋里,就像一碟VCD、DVD,这是深厚的生活功底和娴熟的文字功夫赐给程贤章的“便宜”。

仙人洞的土地改革,前后有过两个单元组长:一个是杨组长;有姓没有名。一个是宋火组长,有名有姓。杨组长好像是过场人物,很快在“春耕整队”中消失。而宋火来仙人洞后,从一而终。手握生杀大权,运筹仙人洞的土改运动。他是“南下大军”,刚刚从扫盲班出来。他自己标榜,他是带两句毛主席语录进仙人洞搞土改的。第一句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第二句是“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这两句语录,我们太熟悉不过了, “红卫兵”运动就是用毛泽东两句语录斗走资派,扫牛鬼蛇神,横行霸道。用毛主席两句语录搞土改,当时便大行其道,今人则视为笑话。毛泽东这两句话当然是真理,但千差万别复杂的社会现象却又令这位宋火同志瞠目结舌。

读小说时我们都感到奇怪。宋火一入村,同样也住进“和平土改思想”严重、杨组长的“三同户”陈冬家里。这陈冬,好厉害哟,后面再谈她。有同志提醒宋火:陈冬有问题,至少是作风不正派。宋火就念毛主席语录“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是否认他们,就是否认革命……”一顶大帽子赠给你,看你还敢不敢提意见?斗争张十三,斗不下去了,工作组进行“火线总结”。会上,以辉同志为代表的工作组,提出: “斗争会就贫协组长一个声音!是不是有点运动群众?”这位大组长笑了: “群众运动和运动群众不都一回事?知识分子就爱咬文嚼字。”初读令人喷饭,再读则感到仙人洞土改的悲哀。我认为,宋火是颇成功的典型。

“辉同志”在全书是一个主要人物。他不是正面人物,也非反面人物。作者不给他贴标签。此人奇怪,韦寡妇投井了他去致哀,侏儒张十三是他的“三同户”。后来又搬到疯子之家陈阿敬那里。更不说他多次进春芳剃头店。张十三是杨组长指定为辉同志的“三同户”,以后叫他搬他一直不搬,一直到张十三被当场斗死,他又坚持要搬到疯子陈阿敬家里。无论张十三还是陈阿敬,都向他交心,揭露出许多对仙人洞有益的材料。但是,他们都不是贫农,他们的揭露,都一一被宋火同志顶回来。辉同志在书中不是正面人物。他是小学教员,有文化,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但说不上立场坚定。他少不更事,事事好奇,张十三的揭发和对疯子陈阿敬才华的发现,只能说是无意中的收获。但他富有一副悲天悯人的同情心。是解放初期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的写照。我怀疑,书中的“我”有相当部分是程贤章的经历。不过说出来了他绝对不承认。

贫协组长不是阶级异己分子。在书中,她是一个“滥情主义者”。连矮仔张十三都上过她的床。她在两任土改组长包庇下,玩仙人洞的土改于股掌之中,从东北打到海南身经百战的宋火,最后也栽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陈冬在运动中没有丧失立场,相反,她是以“立场坚定”的姿态出现。张远冲、张远锋都是她的旧情人,但都以阶级敌人面目死在她手里。张远香是“工商业”,抗日胜利后便去汕头做生意。她认为张远香有油水,鼓动宋火把他视为恶霸地主从汕头押解回仙人洞,不断追缴他的“胜利果实”,差点押到河边竹林里毙了。张十三知道她的内幕太多,在批斗中叫他脑袋开花。韦寡妇是“冷香美人”,她妒忌韦寡妇,把张十三灌醉后又把他装在睡篮里挂到韦寡妇小厅里,迫得她无地自容投井自杀。她是一个代表,一个典型,一个符号。陈冬的存在,显示了当时土地改革的尖锐、复杂与艰难。这样的人在现实社会中依然阴魂不散,受到不少领导的赏识与宠爱,是一个警世之钟。

宋火同志的出现和陈冬的存在,把一场暴风骤雨的土地改革勾画得既简约又淋漓尽致。程贤章这本书还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他写底层,写张十三与疯子阿敬,写春芳递头店,写得惟妙惟肖。即使天翻地覆的土改运动,也有“灰色地带”,也有阳光照射不到的小角落,作者对底层的芸芸众生,抱有深厚的好奇和悲悯的同情心,成为本书一个不可忽视的“亮点”。

《仙人洞》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例如“夹生饭”,形容“和平土改”小林在辉同志风灯架上煮稀饭夜点,一边吃,一边赞: “真香,真香!如果现在让我评选,全世界最好吃的是白米饭。”疯子阿敬的咏叹调: “皇帝万万岁,不如阿爷日日醉”一边用中文,一边还用英文在回家路上反复咏叹。

对话口语化,更是本文的语言特点。宋火对阿辉说:“要说教训,你辉同志还少吗?韦寡妇死了你去默哀,张十三死了你耿耿于怀,抓张远香回来你不同意……这要调上几个月前的‘春耕整队’,那你就像南蛇过篱笆——不死也得脱层皮……”小林对阿辉说:“……你和陈冬从来都论赢输,她要你撞墙,你要她钻洞,就算你看莉莉有好脸蛋好身材,相好也有个时间,怎么就光着屁股上床?”类似这样口语化的对白俯拾皆是。

如果要谈缺点,那就是群像比较单薄,如土改工作队,印象鲜明的只有三个人:宋火、小林、阿辉。其他连姓名也模糊。作为仙人洞土改正面人物,兵兵的形象也不够丰厚。作为反映土改或土改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有点遗憾也正常的,提点苛刻的要求老程也会欢迎的。

后记

永恒的记忆琴弦

这是我第九部长篇小说。

今年,三十八度的高温袭击大江南北。我室外也被三十七度高温包围,但我仍像一位老顽童恶战今年的高温。在深不可测的历史长河中找寻我半世纪前生命的记忆之弦。

一九五一年春,我从小学教师的岗位上抽调到土改队里的宣传队,任务是写些“赶任务”的小演唱宣传土地改革,有时候自己也参加演出,每次演出都得到观众的掌声。我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有了一支生花妙笔。其实,那些剧本幼稚得很,真正的原因是刚刚解放的人民群众对文化强烈的渴望与要求。真是初生之犊不怕虎。

一九五二年春,组织分配我做一个小乡的调统员。土改也转入评定阶级阶段,我和其他工作队员一样,住贫吃苦,扎根串联。划分阶级和没收分配,是土地改革和核心环节,许多你死我活,极为悲壮的故事便在村农会、村中心小学的斗争会上上演。我当时刚满二十,是一个典型的小知识分子,虽少不更事,却也追求进步,我非常珍惜能有机会参加这次运动。一个年轻的知识分子能参加遍及全国农村的土改运动可谓终生难忘,三生有幸。

一九五二年,粤东地区进行了一次所谓“春耕整队”。原来的土改工作队据说由于队伍不纯和严重的“和平土改思想”,被大量清洗。降职开除,甚至坐牢等极左手段,使原来的地方干部纷纷落马。大清洗实际是大换血,纯洁土改队伍实际上是“南下大军挂帅”。从省、专署土改委到乡的土改单元组长,几乎全部由南下大军担纲。大概因为我是新吸收的土改队员,又没有任何职务,尚无资格参加“春耕整队”。但我们的区长、乡长和区委好几位领导,都纷纷中箭落马。区长进了看守所,乡长解甲归农。尽管我仍是乡的调统员,但“春耕整队”内部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却使我对政治运动产生害怕与恐惧。

地方干部和南下大军在土改中表现了截然不同的作风。地方干部动作迟缓,工作细致,口号是“细火烤鱿鱼”。南下大军则雷厉风行,声势浩大,对抗交“胜利果实”的不法地主坚决镇压。他们提出向地主老财“要土地,要果实,分浮财挖底财”的斗争方针很受部分贫农的欢迎。但工作也相对比较粗糙,高成份户扩大了,打击面自然扩大了。粤东是华侨之乡,华侨户、工商业户被错划成地主,因而误伤了好些人。华侨房产的落实,直至九十年代才告一段落,大大伤害了海外华侨对祖国的感情。无论是当地的土改干部还是南下大军,我认为他们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都想打倒封建地主,都想帮助穷人翻身。他们各有优势,也各有他们的不足甚至缺点。我一直认为:就广大土改基层干部而言(不包括高层的思想分歧)。这不是谁的错,不是谁高谁低,谁好谁坏。关键是我们的共和国才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干部的成长远远赶不上形势的要求,大家都缺乏经验,工作比较幼稚。我们进行的土地改革是前无古人,当今仍是全世界全人类规模最宏伟、浩大、最壮烈的土地革命,土改干部缺乏思想准备是自然的。我们最终取得了土改的全面胜利,却又带着许多遗留问题,带着不少遗憾和无奈。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寸土寸金,仍然无法形容土地乃无价之宝。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不关注脚下踩着的哺育人类和万物生灵的大地。战争,几乎百分之百都从土地问题引发的。试观中东以巴冲突,血战了几十年,就是为了约旦河西岸那一小片土地。提出“以土地换和平”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可谓大智大慧,但最终却被自己的同胞暗枪击倒在群众集会上。至今,以巴的土地之争依然以人肉炸弹对抗最先进的“阿帕奇”直升飞机扔来的导弹。这种以最原始对抗最先进科学为主要剧情的人类伟大悲剧,几乎仍天天在电视荧屏播出。土地啊土地,你广阔无边,山不能比,海不能容,我们可以为一寸土地血洒沙场,也可为某一寸土地没有回归祖国而夜夜梦魂萦绕,你是上帝对人类对万物最大的恩赐,却也是生灵涂炭的罪恶之源。

正面歌颂中国的土地改革的伟大胜利,我们已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两部红色经典。这是两座大山,后人难以跨越也无须去跨越。我这本书只是写一个年轻、少不更事的知识分子眼中的土改。在他看来,他所在的“仙人洞”的土地改革既充满激情和魅力,却又离奇、变形,甚至荒诞。我参加土改深深体会到,即使风卷残云的土地改革,依然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依然存在一块“灰色地带”,依然有人兴味索然,精神麻木。生活在底层的芸芸众生,他们心灵的创伤是那样不可理解,那样可恨、可悲、可叹!不要把我的小说当作什么“土改题材”的小说来读。这样必然会使读者失望,那也不是我的初衷。我只是为当时生活在最底层的另类人作点无力的呻吟。

二00四年七月二十二日

 于客都新村百砚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仙人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贤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45514
开本 32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8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04
143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