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中西互释中挺立(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新定位)/朗朗书房文化要义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如何发展兼具理性与人性、知识与价值的整体智慧理论?中国文化又如何提供一个人类文明克服冲突、创造全球和谐与和平的理想愿景?作为知识分子,作者将理想提出,求其实现,努力地实践着自己的对社会和文化的双重责任。全书共收录了作者的19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成中英先生分析了中国文化的特性与价值,对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了比较,进而论证了使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与世界化的途径与方法。

内容推荐

中国文化走过了悠悠几千年的历程,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宝藏,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自19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入发掘中国文化中潜在的生机与活力,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在不断探索的问题。    本书共收录了成中英先生的19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成中英先生主要从哲学研究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文化的特性与价值,对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了比较,进而论证了使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与世界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与方法。

目录

自序/(1)

导言/(3)

第一部分理性重建/(1)

中国哲学的特性/(3)

如何重建中国哲学/(30)

中国哲学之再生与挑战/(41)

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51)

再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58)

第二部分诠释定位/(67)

论知识的价值与价值的知识——《知识与价值》自序/(69)

儒家道德的辩证与人的形上学/(89)

怀特海之象征指涉论与《易经》及《道德经》的中心思想/(105)

中国哲学中的因果律模型——一个宇宙论比较的研究/(125)

创生性范畴之分析——论怀特海与宋明儒学之类同与分野/(149)

希腊人与中国人的观点——时间与超时/(174)

从本体诠释学看中西文化异同/(180)

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与本体诠释学/(195)

第三部分文化实践/(223)

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225)

从中国哲学论中国五千年文化独特之价值/(241)

文化传播与中国文化的传播/(255)

文明对话的价值层次:自我批判、理性认知、伦理整合与价值创新/(270)

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中国文化的世界化问题/(287)

附录论高等教育的目标管理:兼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312)

成中英教授学术简历/(328)

试读章节

传播面面观

接着我们来谈文化传播的问题。五四以来,我们已体认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不一样的,而且我们了解我们有我们的贡献,西方有西方的贡献,究竟我们该如何在此错综复杂的现实中,肯定自身的力量呢?(毕竟今天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各种局面与问题,无疑的是中国文化饱受西方文化冲击下的结果。)我们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认清两点。

一、文化之发展,成为一个传统,绝非偶然。文化成为一个传统,必定是有其道理在,所以我们必须肯定中国文化的传统,必定有它的立足之地,必定有它所以源远流长的道理。因此,我们不能单从一个纯粹的传统观点,而要从一个现代人的观点,甚至从一个未来学的观点,或者从一个普遍哲学的观点,来了解中国文化。惟其如此,才能看出中国文化本身的普遍性与持久性。

二、文化不向外发展,就只有退缩。文化就像流水一样,不进则退。如果我们了解到文化本身的普遍性与持久性所在,就必须立基于这普遍性与持久性之上,去做一种推广与发展——而这种推广与发展,就是我所谓的传播。只有透过传播的过程,才能肯定自己,也才能让别人肯定自己。

过去谈中国文化的最大错误,是只相对于西方文化的要求和优势来肯定自己,采取的是一种辩护式的立场。今天我们要一方面从现代观点来肯定普遍性与持久性,另一方面要向外去传播发展。传播当然是双向的,在这交互的过程当中,可以引发我们的自我反省、更新与创造。我们可以在这传播、发展的实践过程当中,建立中国文化的新层次与新境界,而这个新境界不是在世界文化传播过程当中,就无法完全实现。不管是在文学、哲学、艺术、精致文化上头,或者在大文化方面(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道德习俗、管理制度……),都要做一种观念上的革新。我们也必须真正去了解西方文化本身的多元性以及其多元中追求一元的潜力。因此,我们就必须在文化教育上、思想教育上,多下一些推广及传播的工夫。

今天我们谈文化传播问题,由此引申出很多方面的思考,我们也只能从文化传播这种观点,才能引申出这些问题。文化传播的重要性,由此可知。当然,如何能做到建立新的文化体系、新的文化形态,来真正迎接不止是21世纪的未来,而且是2l世纪以后的未来呢?我觉得这就要从理解与交流的方向来着手去做。今日西方文化不管在思想体系、制度、行为方式、方法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我们必须深入和广泛地去了解。同时我们也要反省自己,作出贡献,要建立与西方文化多向多层面的沟通渠道,使西方与中国能够平等互惠地交往,从而产生一种交流循环的过程。惟其如此,我们才不会被轻视,我们才不会变成世界史的附录或其小章小节。所以我们不要把历史的书留给后人来写,我们要有实际写历史的书的本领和力量——写历史就是创造历史,不是说在后来反省地写,要现在就去写它,实际地写,这就是我们今日要秉持的抱负。

当然实际要去做这些事情,必须从教育、制度、思想等方面去着手去策划。关于文化传播的实际做法,我的看法是:目前我们很需要一个对海外基本的文化传播政策,政府应多支持海外学人做文化传播的实际工作,同时不管从民间或政府,惟有厚植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力,才能争取到政治、经济的支持。这是长远的奠基工作,需要政府、民间与海外侨胞一同努力,要强调中国文化的普遍性,使之在西方社会里发生作用——建立海外文化社团,充实文化活动,实施文化、语言的教育,甚至于配合工商业之拓展,建立移民制度等等,使中国人能够在海外发挥一个强大的影响力量。这些作为不是为了中国自私的立场,而是为了世界大同的理想,这是儒家的精义,也是我们今后应该在文化上努力的方向。P.265-267

序言

1988年我在北京出版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一书,该书是由当时北京中国文化书院的同人基于我较早的两本书(《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及《真理、正义与和谐的探索》,均在台湾出版)的论文整合编辑而成。由于出版时间的迫近,我在海外,未能亲自校对排稿,出版后发现该书错误百出,只好留待以后再版时订正了。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提供了一个再版的机会,我也就能够重新阅读一遍原稿,对各篇明显的错辞进行了订正,对两篇讲演的讲词也进行了些许润饰。《论语》(14.9)中孔子述及当时郑国大夫对外交文件进行草创、讨论、修饰、润色的功夫,显示了孔子对文字记述的重视,令人对“文以载道”的说法有了深刻的体会。

此次重整文稿,除了对原来的十六篇文章调整其次序外,又另新增我的两篇有关文明对话与文明冲突的论文,使这本重编的论文集,更具有时代的含义。此新增两文分别为:《文明对话的价值层次:自我批判、理性认知、伦理整合与价值创新》(曾发表于马来西亚,2002年),《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中国文化的世界化问题》(曾发表于加拿大,1994年)。在两文中,我分别论述了世界重大文明在本质上与功能上的互补性,说明每一文明传统都应从事自我批判的工作以进行文明对话、文明学习与价值创新,克服文明冲突的基因与态度,走向和谐与融合。融合并非消融自我特色,而是基于和谐在差异中分享与互尊。我又说明了中国文化所包含的和谐化逻辑,对世界强权的冲突争斗有重大的启示。

本书虽然是由单篇的论文组成,但它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系,透视出我近二十年来关心的主题——中国哲学如何发展兼具理性与人性、知识与价值的智慧理论,中国文化又如何提供一个人类文明克服冲突、创造全球和谐与和平的理想愿景。本书共收入我于1985年前写的论文十四篇,1985在中国文化书院的演讲记录稿两篇,加上新增论文两篇,共十八篇。十八篇文章共有三个主题,分别属于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主题为中国哲学的现代重建,共五文;第二部分的主题为中国哲学的诠释定位,共八文;第三部分的主题为中国文化的和谐发展,共五文。在此三大主题统合的基础上,本书定名为《从中西互释中挺立: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新定位》。关于这个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新定位的含义,我在本书的导言中将有简要的说明与阐释。

本书又将我的一篇于2003年11月应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之邀,发表于苏州“高等教育论坛”的《论高等教育的目标管理》的文章,列为附录,以见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再生与重建不应只是空谈,而必须化哲学为实践、化文明为教育,才能产生哲学的新活力、文化的新面貌,生生不息地挺立于世界。本书即将出版,简缀数语,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中西互释中挺立(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新定位)/朗朗书房文化要义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成中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65557
开本 32开
页数 3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9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04-53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