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时间中的苦索/诗人思想者史作柽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情感总是在彷徨,思想也不断在犹豫。作者以不肯休止的锐利而豪放的心,拼命努力着要找到一点真正属于自身的自我,以寻觅到生命的安慰、生活的美感。时间中的苦索,流淌出成熟的文字,让人执著于信念,在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日子里,获得灵魂的欣慰。

内容推荐

人在世界上之所以能够活下去,还不一直是在寻求那一条惟一可使人超出于现实自身之外的路吗!文学与艺术在使人通过幻想,而直蹈美感与空虚的无可奈何之境。伦理与道德在使人层层上扬,而卓建一立体的存在之域。但是却只有哲学与宗教才使人兀立于现实,并居于决定之地,而将整个的人类拥抱、纯化并提携,以性灵而使整个的世界臻于无瑕之化域。这是真正的人之爱,也是真正的人的梦想。人不是追求到极致,必望不到它;人不是透悟到通彻,也必无法坚持到底;人不是纯一到无他的地步,也必无此信心;人不是锻炼到炉火纯青,也必不能为此而牺牲到底。

目录

卷一 时间中的苦索/1

卷二 世纪的苦索者/89

试读章节

活就是感觉,感觉就是延续。它是时间,它也就是存在。

最后我终于又钻到那一个尽底里去了,是那一个纯粹感觉之存在的领域,甚至我也不再是我了,我便成了宇宙间的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那里,一切事物在吸收、在影射、在回荡、在存在,同时也在永无休止地存在着。甚至最后它也终于形成了一切本质存在之自然的连续体,然后它们活,它们存在,它们延续,它们更在时间之中。

于是我从一切思想之死中重新活了过来,当我一旦又在时间之中了,于是我便可以重新创生地活在我纯粹的感觉之内了。但是第一个出现在我新生命中的感觉,却是“惊奇”与“爱”。

我感觉,我爱,我爱“我爱”。因为世界上真正属于我的,只是“感觉”,所以我只有“我爱”而没有一切,不是物象,也不是目的。在爱中,亦在那纯粹之内,我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者。

只要在爱中,一切都成为一体的存在者了,本质在吸收本质,存在在吸收存在,延续在接成延续,纯粹在蕴涵纯粹,只要是真正爱了的,他便必将获致了世界上存在的一切,因为你不在一切属于思想的表层之中,你却在一切存在之深极的时间之内。时间是延续,你爱,你就是一切。P23

序言

这次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的著作,我当然非常惊喜,尤其是称我为诗人思想者,亦令我高兴不已。因为对我而言,哲学只是一种理论,而诗歌却是生命本身,所以我视诗歌之重要性,远甚于哲学要多,甚至在我七十岁时写的一首诗歌中,有以下两句:

哲学竟是我终生之枷锁,

七十岁的悲哀。

其实说起来,所谓哲学或理论,往往只不过是人类生命存在中之一种思考性之形式派生物而已。如果说,根本没有生命的存在,又那里会有哲学或理论可言。同理,若没有彻底的生命,亦必无彻底的哲学。因之,尼采于19世纪末就主张超越苏格拉底。只是历史往前走,往往并不容我们对诗歌那样彻底原创性之生命有所执意的坚持与看顾。若就整个人类文明而言,它一直朝着追求精确表达之方向在迈进。所谓精确表达,就是一种工具性之技术操作。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发明之最重之表达工具就是文字(约纪元前两千年顷)。从此之后,一种原始自然美学性之神话、诗歌或生命很快已成为过去,哲学登临(约纪元前五百年顷),人类开始其第一次伟大的人文理论之时代,如孔子、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均属此一时代之代表性人物。换言之,一种文字性人文理论或宗教已将原始自然美学性之神话、诗歌或生命代换。但曾几何时,至于文艺复兴末,一种比文字表达更形精确之纯符号表达之科学文明又将文字理论代换,而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之科学时代。至于19世纪,突飞猛进之科技发明,挟“实用”与“精确”之两大优势,几乎又将精确之“理论”科学代换,而成为我们今日所遭遇武器竞争与大卖场挂帅之工商时代之文明。至于此地,人类历史上所曾有过之自然美学性彻底理想化之诗歌与生命真可以说是一败涂地,以至于其前所未有之低潮状况中。面对此情此景,又有所知于生命存在之实质意义,几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之实际状况,果欲在生命与文明之间有所挽回、通达并有所前展之可能,毫无疑问就成为我哲学探讨之终生志愿。总其名曰:

哲学人类学式之形上美学之方法探究。

我二十三岁时确定方向并有志于此,至于五十七岁时方稍有成绩,此即我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印第安纳大学研究期间所完成之以下二书:《形上美学要义》、《文字解放之真义》。

其间近四十年,所经历有关形上学、知识论、科学、方法论,乃至神话、生命、艺术、社会与宗教之探讨及折磨于此无法一一,也许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诗人思想者史作柽系列》中,可稍知其详。

我回到台湾后,又写了以下二书:《哲学、美学与生命之刻痕》、《中国哲学精神溯源》。届时已年逾六十,其后十年中,为21世纪人类理想文明之可能,又写二书:《21世纪人类宗教与文明新探》、《自然、本体与人类生殖器的故事》。

至今我已七十二岁,经其一生之所书,惟二事而已:诗歌、哲学。

哲学是为文明而写,诗歌却为生命而书。但如前所言:若无生命,文明亦必无所痕迹;若无彻底之生命,亦必无彻底之哲学可言。今后我若再有著述,其书名必为《诗中找回自己》。

此亦无他,文明与人类存在中所必有之现象,必也求其生命果能涵盖文明而无所失,并求今后生命更有所精确性之延伸与扩大,方为21世纪理想文明之真基。

2005年4月2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时间中的苦索/诗人思想者史作柽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史作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090251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3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0
147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