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938-1943--重庆大轰炸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力图真实地再现重庆大轰炸的全貌,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表述,以揭露60年前日本侵略者在重庆犯下的滔天罪行。全书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大部分是介绍重庆大轰炸的背景,第二大部分讨论整个轰炸过程及其各阶段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第三大部分则是对几年的轰炸进行实录式展示。

目录

前 言/l

一 重庆大轰炸背景/1

日本侵华由来已久/2

战争转入相持阶段/4

重庆成为首要目标/7

二 重庆大轰炸概况/22

1938年:试探性轰炸/24

1939年:重点区域轰炸/28

1940年:全方位密集轰炸/34

1941年:全面疲劳轰炸/40

“重庆作战”被迫取消/47

三 重庆大轰炸纪实/5 1

1938年、1939年轰炸纪实/52

1940年轰炸纪实/99

1941年轰炸纪实/143

后 记/214

试读章节

日本侵华由来以久

19世纪中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由于明治维新是在中下级武士领导下,通过倒幕运动夺取政权,而在新成立的政府中,中下级武士又占居主导地位,所以,以杀伐为荣、崇尚武力的武士道精神浸透了日本政府上下,导致日本迅速成为对外推行侵略扩张的国家。一衣带水、广袤富饶而又政治腐败、积弱不振的中国成为了日本侵略的首要目标。

明治政府成立不久,1874年,日本以冲绳渔民事件为借口,派兵入侵中国台湾,向清政府勒取了50万两白银的“赔偿费”。这是近代日本首次对中国的侵略,也是日本首次向国外派兵。

1894年,日本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次年4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强行割去了中国的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勒索战争赔款3.45亿日元,还抢在欧美国家之前,获得了向中国资本输出,在中国主要的开放商埠建设工厂的权利。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吞并中国的叫嚷声在日本不绝于耳。尾崎行雄公开宣称:“并吞中国符合日本帝国之利益,亦为中华民族之幸福也。”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在3.2万人的“八国联军”中,日本军队占了1.2万人。日本军队在中国大肆抢掠,仅在天津一地就抢掠了200万两白银。次年,根据《辛丑条约》,日本与各列强共同获得了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驻兵权。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勾结沙皇俄国,夺取了中国东北南部的特权。后来,又把中国东北北部及内蒙古东部划为日本的势力范围。日本把这一地区称为“满蒙地区”,视为日本自己的领土。1919年,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了“关东军司令部”,统一指挥驻东北的日军,加强了对东北的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

1927年前后,日本资本主义危机空前加剧。为适应以通过加强镇压国内反对势力和对外侵略扩张来摆脱危机的需要,日本成立了代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暴发起来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田中内阁,并制订了旨在侵占整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进而称霸世界的《对华政策纲领》。《纲领》中写道:“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亚、西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即是说,要称霸世界,必须先要征服中国东北,并以东北为基地,征服全中国。田中内阁的《对华政策纲领》成为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指路星辰。

在田中内阁《对华政策纲领》的指引下,日本在1931年9月18日蓄意制造了柳条沟事件,借此发动了对中国守军的进攻。到11月,日军占领了整个东北三省。

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东北建立“满洲国”,而“满洲国”的一切大权则完全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溥仪只不过是由日本人任意摆布的一个玩偶。从此,中国东北成为了日本全面推行侵华政策的大本营。

在经过几年精心的扩军备战和谋划之后,1937年7月7日,日军策划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铁的事实表明,日本以武力侵略中国由来已久,是日本推行军国主义的必由之路。P2-3

序言

今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60年前,日本侵略者被正义的人们彻底打败,侵略者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永远成为了历史。60年,弹指一挥问。今天的一般民众,思想上已经很难找到60年前那场战争的痕迹,当时的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今天的世界也已经从60年前的征服和杀戮时代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然而60年前的悲惨情景又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残酷战争的创伤,好像从来没有从人们心中消失,并不时地让人感到隐隐作痛。

日本侵华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其中的一项罪行就是对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长达五年多的无差别轰炸,即“重庆大轰炸”。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2月18日到1943年8月23日,日军共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弹21593枚,炸死11889人,炸伤14100人,炸毁房屋2万余栋。可以说,日军对重庆的轰炸,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手段之毒,造成的损失之重,举世罕见。由于轰炸,鲜活的生命成为万千冤魂死鬼;由于轰炸,繁华之都顿时夷为瓦砾之场;由于轰炸,亿万财富顷刻化为灰烬。

当今,我们固然应该顺应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然而如何维护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却是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这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不忘日本侵略中国所带来的苦难,并促使包括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对过去的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以此从根本上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后记

为了真实地再现60多年前日本侵略者在重庆犯下的大轰炸暴行,我们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搜集资料和进行研究工作。经过几年的艰苦工作,终于在80年代末完成《重庆大轰炸》一书。然而该书的出版却遇到了障碍,最后好不容易才在1992年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其后,相关的研究工作也不得不处于停顿状态,直到90年代后期才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得以重新启动。在上个世纪的最后两三年中,我们对研究队伍进行了重新的组织,并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资料搜集和研究工作,完成了一本包括反轰炸内容在内的较为系统的重庆大轰炸论著。但该书在出版上也是一波三折,直到两三年后才得以正式出版。

这本《1938—1943:重庆大轰炸》是应湖北人民出版社的约请编写的。本书的编写是在我们先前所编写的两本有关重庆大轰炸的著作的基础上并结合新近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的。本书的宗旨是:力图真实地再现重庆大轰炸的全貌,并尽量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表述,以揭露60年前日本侵略者在重庆犯下的滔天罪行。全书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大部分是介绍重庆大轰炸的背景,第二大部分讨论整个轰炸过程及其各阶段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第三大部分则是对几年的轰炸进行实录式展示。写作的分工是:第一大部分由王孝询执笔,第二大部分、第三大部分中1938年、1939年部分由彭前胜执笔,1940年至1943年部分由曾小勇执笔。全书由曾小勇统稿。

作者

2005年5月于西南师范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938-1943--重庆大轰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小勇//彭前胜//王孝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42864
开本 16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1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5.606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29
16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1: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