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下赵州生活禅
内容
编辑推荐

何为禅心?何为生活禅?马明博居士在这本书里,以个人视角对生活禅及赵州柏林禅寺的发展做了介绍。阅读本书不仅可以管窥禅河代代传灯的祖师风范,还能大致领略生活禅的风采及禅的精神。学禅能帮助我们体会生命的实相、升华心灵、丰富生命。读完此书你一定能得到属于你的东西。

目录

01通往赵州之路

       家就在眼前/10

       生活与禅,镜花互照/13

       通往赵州之路/20

       行云流水有家/23

       黑暗中的灯盏/26

       手指与月亮/30

02赵州,赵州

       石塔东路29号/36

       那塔,那寺,那人/39

       天下赵州/44

       赵州禅风/46

       你心里有桥吗/50

03殿堂楼阁

       建筑之思/54

       阳光下的山门/56

       普光明殿:佛陀的心跳/59

       观音殿:观音菩萨,古柏化身/68

       禅堂:无门关里透春风/73

       万佛楼:万佛庄严,楼蕴法界/77

04净慧法师

       旧时行履处/84

       师承虚云老和尚/91

       生活禅开题/95

       生活禅的四个根本/101

       晋山/l07

       慧灯再传/111

05生活禅夏令营

       到达/116

       诵经/118

       听法/120

       禅坐/124

       普茶/128

       云水/132

       传灯/136

06舌尖上的禅

       禅悦为食/140

       食存五观1/144

       舌尖上的禅/146

       厨房是道场/153

       吃粥了也无?洗钵去/156

       生活禅是一杯茶/160

07禅门一日

       柏林禅寺一日作息/164

       闻钟早起/165

       朝时课诵/166

       触摸大地/169

       出坡/172

       如是我闻/174

       晚钟/177

08明海法师

       在他人眼里/180

       在我眼里/184

       随师学禅/191

09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200

       一花一世界/202

       但取莲花莫取泥/208

       禅者之花/211

       吾人如花/215

1O处理烦恼的方法

       烦恼无边誓愿断/220

       处理烦恼的方法/223

       皈依:安心法门/230

       禅者的财富观/235

       积累财富的方法:布施波罗蜜/239

       佛有灵,还是无灵?/243

11谛观禅者

       此衣不与时人同/248

       僧鞋:低头看得破/252

       照顾脚下/255

       一瓶一钵,可盛的心/257

       木鱼:有声全贵里头空/261

       暗香/263

       禅者的生日/267

12内心的月亮

       禅之月/272

       庭前柏树子/275

       有缘不识张中行/279

       梦与墙/281

       微笑!微笑!/284

       送他一轮明月/288

13禅之心

       问禅赵州/292

       禅之心/297

       禅心三无:对禅之心的校勘/303

       呼唤他,或者呼唤你的名字/307

后记

       身在赵州,七件要做的事/314

试读章节

           禅是一枝花

花与禅,一直有着天然的、神秘的联系。

花一直在无声地讲述着禅的诸多秘密。

比如,花开见佛。

比如,花的美,可以看得见;禅的美,可以体验到。

比如,禅师说: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

比如,花开短暂,花开花落中,警示人们生命无常,一切都在成住坏空的过程中。

比如,花袒露自己于众生眼际,不管看它的人是美是丑、是富是贫、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总依然故我,无宠无辱,从不肯做出媚眼或者使出冷脸来。对禅来说,也是一样的众生平等。禅是什么?禅是一枝花。一天,在灵鹫山的法会上,有人把一枝金色优波罗花敬献给佛陀,请他说法。

佛陀用两指拈起花来,遍示大众,从容不迫,意态安详,一言未发。

僧众都不能领会佛陀的意思,面面相觑。

此时,迦叶尊者会心微笑。

佛陀将花交给迦叶,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

人的诞生,总会伴着痛苦不堪、惴惴不安、哭声震天。拈花微笑,禅的诞生,却是如此悠雅,寂静,祥和。

佛陀拈花示众是传授,迦叶以微笑回应是接受。没有语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两人在默然中完成了心灵的传承。佛陀与迦叶之间的传承,藉由一枝花完成。迦叶睹花而笑,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对禅与花这个秘密的第一次成功破译。

在场的其他僧众默然,是因为难以领悟这一场景中的奥秘。

佛陀说的话,记录下来的,是经典。佛陀拈花,没有说出来的,是禅。

一朵花,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世界。P200-201

序言

每一个人都具有禅心。

读了这句话,也许会有人反问:你说我具有禅心,我怎么不知道?

佛陀在禅坐证道时,发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即每一个人都有禅心)。我们之所以不能觉知这一点,是因为心被遮蔽着。

遮蔽心灵的,我们可以称其为无明。

这些遮蔽,来源众多:与我们成长的环境有关,与我们接受的教育有关,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凡是会让我们在认知事物上有所执著的,都属无明。

无明是心灵上的黑暗,这与科学上的发现、发展、发明无关。

也许会有人反问:我的心被遮蔽着没关系啊,你看,我不生活得很好吗?

生活的好与不好,要看一个人当下有没有烦恼,是不是为某些问题所困惑。

曾有人为“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时间的起点在哪里”等众多问题所困惑,于是,他去请教佛陀。

佛陀举了一个例子表明自己的看法。

假如一个人被毒箭所伤,医生想治疗他。中箭的人却说:“先不要治疗我,我想先了解这是什么毒、是谁射的箭、他为什么要射我?”这样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呢?

来人答道:也许在未得到治疗之前,此人的命就保不住了。

佛陀说,所以,你的问题,我不予回答。

如果有人的确被烦恼束缚着,他想从中挣脱出来,于是又问:如何开启被遮蔽的心,去除烦恼呢?

被遮蔽的心,是有所执著的心。学会放下执著,体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够帮助我们认知世界的整体性。

比如,有的人高考没考好,就好像一辈子没有希望了。事实上,这种“一试定终身”的想法是不对的,如果把某一阶段的成败,作为整个生命的成败,那不过是一种借口而已。

生命是完整的,或许某一处的失败,正好是另一处反省的机会,借此能够有所改善。因此对任何事情成败得失的判断,都不能只看某一点,而要考量整体生命。如此一来,才能够在面临挫折时,很快地重新振作、重新出发。

这或许就是学禅的人总是快乐的原因之一。

也许会有人继续反问:学禅能够当饭吃吗?

禅有两大特色:完整性与根本性。吃饭问题,是生活的根本问题之一。学禅固然不能当饭吃,但是能使你吃饭更有滋味。

家师净慧老和尚在中兴赵州柏林禅寺的过程中,倡导“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的生活禅理念、“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教法,让人“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在生活中透禅机,在保任中证解脱”;自1993年起,举办生活禅夏令营,至今已历十二届。相对于禅宗祖师当头棒喝等严厉的教学方法,生活禅因应时代,温和、友爱而富有理性。

学禅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地体会生命的实相,不只是心灵的宣泄与净化,而是升华,使人的生命丰富而活泼。

学禅,并不代表我们就拥有禅心。有一位北京来的居士曾对我说:身在赵州,他不会想念北京;身在北京,却时常想起赵州。

我告诉他,这是因为他的禅心未被开启。若能将禅落到实处,身在北京与身在赵州是一样的。

学禅毕竟不是悠闲、消遣地享受下午茶。

当我们试图通过禅坐来调整身体时,双腿僵硬,身体沉重,关节疼痛,呼吸急促,思绪散乱,使得我们只想早早结束禅坐。身体成为我们所要面对的敌人。我们原本认为坚定的心其实很软弱。有许多人会因为舍不得花力气、花时间,害怕吃苦,懒得行动,败下阵来。

人生面对着不断地选择,也要面对选择之后所出现的结果。禅心不是“已做成”之物,而是不断在“选择”的过程中。  上面提到的那些不适,是我们选择学禅后出现的最初结果。如果我们“选择”坚持下去,就能够逐渐克服掉身体的惰性,培养出高度的觉照能力,从而对生命的快乐有更深刻的体会。

人的快乐分为很多层次。如果把快乐定位在身体的、本能的需要,那只是较低层次的。因为感官的满足来得快、去得快,这种快乐的背后,其实是更深的痛苦。

禅悦是比较高境界的快乐,虽然它不容易获得,但得到以后能够长久保持。禅悦是内求于己,不倚赖外在的因素和条件。凡是倚赖外在的条件来满足的快乐,都没有保障。

学禅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校勘。否则,如果只学到一些禅的知识,却不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上,就算学得再多,又有何意义?

比如说,学禅之初,我们所背诵的“四弘愿”中的“众生无边誓愿渡”吧。如果在满载的公共汽车上,有一位老太太上车,这时,你正好有位子坐,并且坐得很舒服,“到底让不让座位呢?”如果不让座,“众生无边誓愿渡”对于你,只是一句空话;站起来让座给那位老人家,“众生无边誓愿渡”对你的考试才算通过。

马明博居士曾在柏林禅寺生活近一年。《(天下赵州生活禅)》以他的个人视角,对生活禅及赵州柏林禅寺的发展做了介绍。阅读这本书,可以管窥不尽禅河代代传灯的祖师风范,可以大致领略生活禅的风采以及禅的精神。这本书充满了他对生活禅的体悟及对禅的“个人发现”,是他报佛恩、报师恩的倾心之作,也是引领人们了解、接触生活禅的一种善巧方便。

学禅能够帮助我们开启智慧,观照内心,认识自我。但是,智慧必须经由自己觉悟而生,无法由他人递交到你手上。他人所能给你的,只是可以表述的禅的知识,如果不能落实于生活的话,徒增谈资而已。

西方哲学家怀特海说:“一定要等到你课本弄丢了,笔记都烧了,为了准备考试而记在心里的各种细目全部忘记时,剩下的东西,才是你所学到的。”  学禅不用参加考试。但是,我期望每一位读者读完这本书之后,都有一些“剩下的东西”。

后记

          身在赵州,七件要做的事

柏林禅寺是一个生活着的道场,而不是一片仅供参观的建筑群。在世俗人看来,在这片建筑群里,生活着一群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人,过着与这个时代迥然不同的生活。

禅宗生活的古老和宁静,对城市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人们满怀心事,或许听说了这里佛像的灵验,有求而来;或许只是为了消遣一下。也有的人来到这里,脚便迈不动了,想住下来,找僧人聊天,请教人生的问题;也有的人静静地坐在回廊的抄手上,读一本书或者痴痴地看寺院里游走的人;也有的人不远万里,辗转来到这里,这是虔诚的朝圣者。

站在殿外,虽然看不懂、听不懂僧人诵经、做法事,来这里的人还是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往里看。

赵州很小。在赵州,打车不用打表,五元钱,可以拉着你绕着县城转一圈。

柏林禅寺也很小,被包围在赵州县城高高矮矮的民居中。在地图上,如果赵州是个巴掌的话,柏林禅寺只在这只巴掌上占针尖大小的地儿。

然而,柏林禅寺又很大。有多大呢?走进那扇洞开的寺门,这个陌生的世界,大得让你已知的世界一下子苍白无力了。

站在云水楼的长廊里,看窗外,古柏探过墙来的树权,飞来飞去的鸟儿,潮来潮去的游客,健步如飞的僧人,……人间动静之中,柏林禅寺气定神闲。

如果你对照着这本书行走在柏林禅寺,我想提醒你,不要急着拚命地按下手中相机的快门,趁身在赵州,看一看下面提到的这七件事,你还有没有感兴趣的?第一件事绕一绕赵州塔

赵州禅师主持赵州观音院的四十年间,各地的僧俗纷纷前来一睹古佛的丰采,一聆和尚的纶音。读《(赵州禅师语录》,听老僧谈禅,如同与自家的老人谈论家常,让人在平易中不知不觉地感悟到禅意的深奥。

如果你是旅行者,来到柏林禅寺,一定要绕一绕寺里的塔。绕塔时,以顺时针的方向绕三圈,会有很大的福报。何况我们绕的是赵州禅师的塔!第二件事拜一拜殿里的佛

赵州柏林禅寺普光明殿里的佛极为灵验。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入乡随俗吗?既然入得佛门,拜一拜佛,也是有益无害的。再说,这里不收门票,把准备好的门票钱,十元也好,五元也好,悄悄地投入功德箱里。这样做,比把买些泛滥的纪念品搬回家以资证明你到过柏林禅寺强过百倍。拜一拜佛吧,也许,我们跪拜之间许下的一个善愿,在未来的某一天,就真得和我们相遇了……第三件事在寺院里住一晚

你以前在寺院里住过吗?如果没有,一定要想办法在柏林禅寺住一个晚上。很简单,不知道怎么办不要紧,到客堂问一下禅师们,他们是非常慈悲的。在寺院里住一晚。那样,你就有机会听一听关闭山门后,寂静中殿角的风铃声;可以听一听夜深处的钟声,停泊一下我们烦乱漂泊的心;可以在清晨跟着禅师们上殿——要起个大早,四点半就得起来,怕起不来,没有关系,虽然没有Mornling CaU,但禅寺里的打板比那个更准时——如果不是这个机会,我们错过了多少个美好的清晨?

寺内住宿分10、20元两个档次,包三餐素食。便宜得你都不敢相信吧?第四件事跟随禅师坐一回禅

只有住在寺院里,才有机会坐一回禅。虽说禅不在坐,但不坐一回,真不知道禅到底是什么。也许,在腰酸腿痛之际,听到一声轻脆的引磬声,我们会与禅打个照面。但是据禅师们说,越是抱着求索之心,越是容易与禅擦肩而过。那可就苦了。第五件事尝一尝赵州茶

柏林禅寺像一杯清茶,袅袅茶香,醇醇茶味。这是一盏名垂古今、响誉海外的“赵州茶”,没有因为外界的注视或熏染而变味,值得吃一回。

如果你有缘,你住下的那个晚上,寺院里普茶,你就可以喝一喝古今闻名的赵州茶了。不管你曾经来到也好,第一次来也好,赵州茶一定要喝一喝的。记住,要小口喝,喝得太快了,就会像贪吃人参果的二师兄猪八戒一样,没有品出解脱的滋味,就已经滑进胃里去了。第六件事看一看赵州桥

天下闻名的赵州桥,说什么也不要错过。告诉你,赵州有两座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名单的石桥。大的叫安济桥,在城南五里处,即是我们在小学课本学到的“赵州桥”;小的叫永通桥,在大桥北五里处,位于县城之中。

传说中,大石桥是鲁班修的,小石桥是鲁班的妹妹修的。他们比赛,要在一夜之间一人造一座桥。妹妹造了个小的,造好之后,模拟公鸡打鸣,天就亮了。此时,哥哥还差一块石头没垒上,一听鸡鸣,便停下手来。刚好,柴王爷推着柴车来,车上有三山五岳,大桥眼看就支撑不住了,鲁班只好用一只手撑在桥底,用力托着。据说,现在仔细看,还能从桥底下看到鲁班留下的手印!

忘了说了,柴王爷的小推车刚过去,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骑着驴过来了。鲁班只好又托了一回儿,张果老的驴在桥上留下了几个蹄印,至今尚在。

当然是笑谈了。我们都知道,这桥是隋时的李春设计修的。但是这个美丽的传说,我们也愿意相信一回。

在赵州桥,一定要在桥面的最高处,找找两样遗迹:一是柴王爷的车辙印;二是张果老倒骑在驴背上过赵州桥时踩下的驴蹄印。

看赵州桥的路上,不要忘了让出租车司机拐个弯,你到县城中心看看著名的“石塔”——那被误读了近千年的陀罗尼经幢。记住,凡是佛教的建筑,如果有时间,一定要右绕三圈,那样会有很大的福报等着你。第七件事会一会舌尖上的赵州

到一个地方,不吃点那里的特产,就少了到此一游的快乐。

赵州最好吃的,有雪梨和酥饼。

先说雪梨,这名字好听吧!雪梨金黄色,大到须双手捧着,吃到嘴里甘甜清爽,实在美味。想象一下我的样子,手擎着大梨啃着,走在古老的千年石桥上,还要钻到桥洞下面去乘凉,是何等样的悠闲自在啊。

不过,雪梨是秋天的果实,冬天和春天,街上都有卖。吃梨要去皮,去皮要用水果刀,用水果刀,我就要提醒你小心手了。反正,有一回,我的一位朋友削梨皮时,被此梨流出来的汁水诱惑,竟然想快刀削皮,然后赶快尝尝梨味。结果,……,我不说了。

赵州传统风味小吃“石塔烧饼”,俗称油酥烧饼,因打烧饼的主人居住在赵州陀罗尼经幢(俗称石塔)脚下而得名。这款小吃是以精粉、黄米粉、驴油等配料精制而成,分成、甜两种。咸的将芝麻撒粘于外皮之上;甜的则在饼心拌以红、白糖。其外观金黄,外酥内软,层薄如纸,香甜可口,吃时得用手捧,否则酥散难持。

最正宗的,是石塔村薛家烧饼,据说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

如果你和这个地方有了很深的缘分,可以写写日记把那份陌生、美好的心情纪念下来。如果你有朋友也想来体验一下,别忘了,把这些告诉他/她。

因为我们终究还是要走的。所以,身在赵州,在领略了生活禅的魅力之余,一定不要忘了尽心尽性。

当然,离开赵州时,也别忘了提醒他们,一定要把“禅之心”也一起带走。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没有觉悟的人,他生活中的心境常常是烦恼的,生活中的心往往是困惑的,尤其是现代的人享受现代文明之余,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一下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灯,清净一下自己的心路,这对消除烦恼,减少困惑,会有得益、会有受用的。  ——赵朴初  我们说的生活禅,如果就生活本身来说,从迷失的生活到觉醒的生活,这个过程是生活禅,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从生活的觉醒到生活的超越是生活禅。如果在生活中不能运用禅,禅与生活脱节,那不是生活禅,也不是一个修禅者应有的态度。  ——净慧老和尚  学禅不能当饭吃,但能使吃饭更有滋味。学禅能够帮助我们开启智慧。但是,智慧必须经由自己觉悟而生,无法由他人递交到你手上。他人所能给你的,只是可以表述的禅的知识,如果不能落实于生活的话,徒增谈资而已。   ——明海法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下赵州生活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明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62990
开本 32开
页数 3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49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5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