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失落的文明
内容
编辑推荐

每一页文字都讲述着人类的美丽故事;每一张图片都展现着古代文明的流光溢彩;每一幅图景都会唤起对远古的追忆;每一个文明都蕴藏着人类社会的巨大财富。通过文字、图片和设计的有机结合,生动地把失落的文明重现出来,带你走进一条回归历史的时间隧道。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觅祖寻根、文明溯源、咀嚼天书、古墓探访、王陵考古、废都揭秘、水底钩沉、古迹拾贝、奇观透视、文物撷珍等八个部分,以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的发现,和读者一起追寻失落的古代文明,探索过去的世界。详尽的史料、故事的语言、精美的图片和极具魅力的艺术设计,不仅让读者直观地看到在历史长河中渐渐失落的文明,而且极大地满足读者对追寻人类过去的特殊心理需要和零距离亲近历史的情感需要。就象那首日本脍炙人口的俳句“在盛唐时候,漫步于夜晚的长安市”所描绘的图景那样,在这本书中,你可以漫步于任何古代文明之中……

目录

觅祖寻根

南方古猿鲍氏种——奥都威大峡谷觅踪/9

爪哇人——“欧洲起源说”的克星/12

蓝田人——秦岭幽灵再现/15

北京人——周口店主/18

山顶洞人——智人陷阱揭秘/21

尼安德特人——冰山期斗士/23

克鲁马农人——神秘的岩画艺术家/26

文明溯源

河姆渡文化——农耕文明的源头活水/29

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的经典之作/32

红山文化——牛河梁的“维纳斯女神”/35

良渚文化——惊世绝伦的玉器/38

龙山文化——父权制的历史写真/40

受伤的野牛——欧洲史前岩洞壁画/43

特洛伊遗址——荷马史诗见真章/46

奥梅克文明——奥梅克雕像之谜/49

科潘谷地——神秘的玛雅文明/51

咀嚼天书

纳尔迈的石雕板——方寸之间的历史/57

罗塞达石碑——埃及古文明解密/60

哈拉帕印章文字——印度河文明之源/63

汉谟拉比法典——法治标本/66

神谕龙骨一汉字的起源/68

比里斯顿石刻文——峭壁文章/71

睡虎地秦简——华夏最古老的法律条文/74

死海古卷——以赛亚书/76

古墓探访

安阳殷墟——华夏考古圣地/79

楚墓越王剑——卧薪尝胆图霸业/82

曾侯乙墓编钟——侯府幽钟鸣/84

马王堆女尸蕴传奇——一睡千年,香容未改/87

金缕玉衣话辉煌——巍巍古墓重见天/90

睡美人与万人坑——海波吉姆之谜/94

王陵考古

图坦卡蒙陵墓——神秘的“帝王谷”/97

乌尔城的皇家陵寝——“死亡地窖”/100

秦始皇陵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1O2

象岗南越王陵——青史不名的国王冢/107

“黄肠题凑”——轰动京华的帝王葬制/11O

阳陵葬刑徒——哀哀悲歌动地来/113

抚琴观永陵——帝王露真容/116

定陵玄宫——泰极否来的万历陵寝/119

梦断沃基纳——腓力二世诉说皇室恩怨/122

废都揭秘

津巴布韦——黑非洲的石头城/129

巴比伦——邪恶的城市/132

亚述帝都尼尼微——血腥的狮穴/135

佩特拉——神秘的古城/138

吴哥一庙宇般的城市/142

古希腊的米诺斯王宫——南海迷宫/147

汉梯沙一赫梯文化的见证/150

庞贝——火山湮没的欢愉/152

秘鲁昌昌——世界最大的土砖城/157

水底钩沉

寻觅郑和的航迹——西沙水下探访/161

希腊青铜雕像——坠落意大利海岸的神秘武士/164

挪威乌瑟贝格——北欧海盗船葬/166

“玛丽罗斯号”——沉没的旗舰英雄/170

奇琴伊察——圣井的哀婉倾诉/172

古迹拾贝

涅菲尔提提——古埃及美后/179

盖世三星堆——美轮美奂的青铜文化/182

马踏飞燕——周游世界的经典化身/185

法门寺地宫探奇一佛门秘藏/187

始祖鸟——追寻飞翔的痕迹/190

猛犸象骨小屋——人类最古老的建筑物/193

阿伽门农的黄金面具——英雄时代的千古绝唱/196

奇观透视

沙海楼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旷世奇观/203

卡巴杜西亚——地下修道院揭秘/206

冰人奥茨——冰山上的来客/209

沼泽古尸之谜——希尔克波疑案/212

纳兹卡线条——玛丽亚的梦中情人/214

复活节岛石像之谜——石像眺海伫孤岛/217

梅萨维德悬崖城——重拾失乐园的回忆/221

文物撷珍

司母戊鼎永久的遗憾一鼎王断耳/225

毛公鼎的传奇——炉前救国宝/227

虢季子白盘——马厩现国宝/230

狮子山兵马俑觅主——小人头藏大秘密/233

命运多舛的居延汉简——流沙觅简牍/236

试读章节

1972年,东非奥都威峡谷热浪袭人,骄阳炙烤着这片起伏的谷地。

峡谷形成于数千万年前,有大量古人类遗骸和工具被埋在地层中间。在近50万年时间里,一条溪流穿过堆积的地层,将遗迹暴露了出来,使它成为一个对研究人类起源有重大价值的考古遗址。

峡谷里。一个自人青年顾不上当头的烈日,贴着滚烫的地面在仔细地寻找着什么。此时他已经闷热得都快要喘不过气来,浑身粘乎乎的,_还得不停地驱赶着大群令人厌恶的苍蝇。

“该死!真不该来这种鬼地方做什么古人类研究!”他不禁心生怨气,这时候要是能够躲进阴凉的树阴下,该有多好。

这位嘟嘟囔囔的小伙子名叫理查德·利基。

说起“利基”这个姓氏,不能叫人不联想到著名考古学家路易斯·利基。这位自负且固执的英国人在早年就决心在东非寻找早期人类化石遗存,并于1931年首次在奥都威峡谷发现了原始手斧。他认为这些工具是大约100万年前由一个早期人类种属制造的。

尽管他粗枝大叶的工作作风被许多专家批评并视为蛮干,但自1959年夏天起,利基家族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却足以让“利基”这个姓氏在考古界闪闪发光。

那年,他的妻子玛丽·利基在峡谷找到了400多块头骨化石碎片。经钾氩法年代测定,该头骨属于一个生活在179万年前大致与人相似的动物。由于它硕大的牙齿像夹子一样,报界称之为“胡桃夹子人”。可惜后来证实,“胡桃夹子人”并不是人类的直系祖先,它其实是人类进化路线上的一个已灭绝的旁支,因此后来被改属南方古猿,称为“南方古猿鲍氏种”。

一年后,在距离“胡桃夹子人”不远的地方,他们的长子乔纳森发现了一个大约生活在170万年前的灵长目动物头骨遗存。与“胡桃夹子人”不同,它的脑容量更大,更接近人类。1964年。路易斯·利基和他的同事经过研究后,认为它才足当时业已发现的奥却威工具的制造者,因此把它命名为“能人”,即“有才能的人”。

利基家族的一系列发现不仅为进化论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也有力地支持了人类的“非洲起源说”。

理查德·利基是利基家最小的儿子。尽管从未上过大学,但理查德继承了父亲独立的性格,他加入了一家帮助旅游者徒步穿越东非的探险公司,足迹踏遍了整个东非大地。

面对家族其他成员辉煌的成就,理查德坐不住了,于1968年组织了一支探险队进入东非大裂谷。他选择了奥都威峡谷北端的库比福勒进行考古发掘。那段时间虽然有所收获,但发现的化石影响都不太大。

1972年,也就是老利基生命的最后一年,理查德终于取得了一项惊人的成就。在特卡那湖附近,他找到了一个属于能人的头盖骨碎片。这一头盖骨比其兄长发现的那个更加完整,也更加古老。在那里,理查德还发现了一些简单的石制工具。

该化石的头盖骨比以往发现的类似化石的头盖骨要大,而且不像其他颅骨化石那样有明显的眉嵴骨。尤其令人感兴趣的是,其脑容量要比“能人”多出100毫升。经审慎分析,认定该头骨化石的年代为190万年前,并且“他”已能制造工具。最后,“他”被正式划定为人类的一个新属,即“卢多尔夫人”。

这一成就对老利基而言真是一个莫大的安慰,他的儿子仅用了4年时间,就将人类进化的时间表向更古老的年代推进了一大步!

除了辉煌的发现,利基家族的贡献还包括一种科学的探索精神:他们勇于发现,同时也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当自己的成就被超过时,他们更乐于保持一种开放性的态度。

与此相反,尽管“露西”的发现者——唐纳德·约翰逊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但科学精神的缺乏却几乎将他引向歧途:他深知“最古老”一词的价值,因而特别热衷于宣称自己找到了最古老的人类。尽管新的考古发现源源不断,人类历史在今天已经延长到了600万年,他仍沉浸在当年的光辉中。直到1996年,约翰逊在一篇文章中还企图顽固地坚持:“露西也许不是我们最古老的祖先,但她仍是我们了解得最多的先人。”这真是一个莫大的悲哀!(P9-12)

序言

文明是人类在不断适应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总和。世界各个民族在历史发展嬗递的进程中,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创造出了璀璨的文明:光辉灿烂的古巴比伦文明,博大精深的古中国文明,色彩斑斓的古印度文明,玄妙神秘的古埃及文明……它们犹如浩瀚夜空中的繁星一样,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演变、战争的破坏、人类生存的需要等诸多原因,一些灿烂的文明逐渐失落了。它们或尘封在荒城古冢的残垣断壁中,或埋藏在故垒废墟的碎石残瓦间,在历史的尘埃中凝固成干涸的谜底。

为了揭开尘封千年的文明之谜,找回失落已久的人类文明,唤醒现代人对未来的忧患意识,我们组织出版了这部图文并茂的《失落的文明》。全书依地域、时间梳理人类文明史,细分为八个部分:觅祖寻根、文明溯源、咀嚼天书、古墓探访、王陵考古、废都揭秘、水底钩沉、古迹拾贝、奇观透视、文物撷珍。带领读者一起揭开海波吉姆的奥秘,走近吴哥神秘的笑靥,倾听阿伽门农演绎英雄时代的千古绝唱,静听司母戍鼎讲述一个永久的遗憾……

一本好书不仅能给人以知识,而且能启迪人的智慧。为使本书成为读者喜爱的理想读本,全书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读者讲述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遴选四百余幅弥足珍贵的图片,以图释文。图文珠联璧合,全方位、多视角展示人类古文明的历史原貌,使读者零距离触摸失落的古文明胴体上的斑斑伤痕。此外,书中开辟专题,增设知识点击等栏目,凸显了本书强大的功能性,努力打造一部集知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多维彩色图书。

故事娓艉道来,秘密层层揭开。文明一一再现。我们真心希望与你一起徜徉于彩色的阅读世界,重拾失落的文明碎片。也希望聪慧的人类在寻找失落的文明过程中,对未来多一些思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失落的文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熊志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459596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3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03-49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4: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