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是公元5世纪中叶至6世纪初中国石窟壮丽辉煌、璀璨夺目的艺术篇章,它不仅体现了强烈的中国皇家政治色彩,也反映了佛教艺术中国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时代特征,自1949年以来,国家、省、市各级政府投入巨资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保护维修;多次组织专家对云冈石窟进行勘察、研究;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在云冈石窟的维修保护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本书记录了这些过程。
图书 | 云冈保护五十年(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云冈石窟是公元5世纪中叶至6世纪初中国石窟壮丽辉煌、璀璨夺目的艺术篇章,它不仅体现了强烈的中国皇家政治色彩,也反映了佛教艺术中国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时代特征,自1949年以来,国家、省、市各级政府投入巨资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保护维修;多次组织专家对云冈石窟进行勘察、研究;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在云冈石窟的维修保护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本书记录了这些过程。 序言 始建于公元460年的云冈石窟以规模宏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内涵丰富而驰名中外;以典型的皇家造像风范而异于其他早期石窟;以融汇东西、贯通南北的鲜明的民族化进程为特色而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l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是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具有其他早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遗产名录》。 北魏以后的各个朝代曾对石窟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整。随着时光的流逝,朝代的更迭,石窟也时常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对石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石窟开凿1500年以来,在自然界各种营力的作用下,上世纪中叶的云冈石窟洞窟裂隙纵横交错,坍塌现象比比皆是,石雕风化剥落随处可见,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一派凄惨荒凉景象。 1949年以来,国家、省、市各级政府投入巨资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保护维修;多次组织专家对云冈石窟进行勘察、研究;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在云冈石窟的维修保护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国初期的研究拉开了科学保护的序幕;持续不断的研究解决了石窟保护中的许多技术难题;国际合作的开展提升了石窟保护的水平和技术含量。“三年保护工程”的完成,基本上解决了洞窟的稳定性问题;“八五维修工程”的实施,为石窟风化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0九”国道云冈段的改线,从根本上解决了石窟周边环境的严重污染;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云冈石窟走向世界;防水保护工程的完成,将从根本上解决水对石雕的影响;《云冈石窟规划》的制定,为云冈石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云冈石窟保护管理条例》的颁布,为《云冈石窟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 石窟的保护工作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石窟雕刻还会出现新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手段的出现,云冈石窟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李治国 2005年6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云冈保护五十年(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治国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01775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21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5-07-01 |
首版时间 | 2005-07-01 |
印刷时间 | 2005-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9.22 |
丛书名 | |
印张 | 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94 |
宽 | 224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