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是柔石的一部代表作,但本书所呈现的不只是这么一部作品,而是,它以其这部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题目为名,还收录了柔石的许多其他作品,既有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也有诗歌和散文。其作品多以革命为时代背景,反映当时的一些进步思想,值得我们一读。
图书 | 二月 |
内容 | 编辑推荐 《二月》是柔石的一部代表作,但本书所呈现的不只是这么一部作品,而是,它以其这部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题目为名,还收录了柔石的许多其他作品,既有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也有诗歌和散文。其作品多以革命为时代背景,反映当时的一些进步思想,值得我们一读。 目录 前言 杨东标 1 中篇小说 《二月》小引 鲁迅3 二月 9 三姊妹 147 短篇小说 疯人 207 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 218 没有人听完她底哀诉 238 死猫 243 夜底怪眼 247 别 251 摧残 258 希望 264 为奴隶的母亲 271 诗歌散文 秋风从西方来了 299 战! 301 血在沸 303 诅咒 310 人间杂记 312 偷果子的小孩 312 死所的选择 314 就诊 318 卖笔的少年 319 上当 322 一个白色的梦 324 六月的赐惠者 327 一个伟大的印象 329 还乡记 339 试读章节 就 诊 今天喉咙的咳痛更厉害,好似有一只大爬虫正伏在喉咙边吃肉。白喉么?我自己想,一边倒害怕起来。死呢,本不值得什么。但生病,实在有些苦恼了。一回,更想起少时母亲吩咐我的话——有病要在一起就医。何况我的病到今天已四天了。心想是不得已,就带了一大包铜子,雇洋车向一家诊察所去。因为朋友说,诊察所比医院看得仔细,它是私人办的,有招徕的性质。 但医生看过了。这位医生很像一位审判官,他动起他白胖的脸孔中所嵌着的高傲轻视的眼球,对我诊病,恰似裁判犯人一般。不过审问得毫不详细,有如赃证显明,难于辩护和抵赖似的。他的视线,似X光线一般,能透入我肌肉,而且还能卷曲射到我的喉咙里。 这位医生的开药方也很快,不费思考,同公司的经理先生签字一样。这大概以我的病是一种时髦的流行症,但既然如此,他为什么不到印刷公司去印了一千张来,放在桌上,同商店的货价单一样,来一个人,就给他一张呢?那同我这样喉咙痛咳的.只消半分钟就可赚落半元钱的挂号费了;又何必对我好像一只死马呢? 一位助手拿这药方去配药。——是从我手里夺去的。板着脸说:“药配去!” 我胆怯,站在廊下,看看天井里的花草:缸中的荷花已谢了,石榴云,月季正鲜艳;满阶有秩序的草,还有各样小树,总之天井P318里是有美丽的颜色。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小孩,一样白胖的小脸孔中所嵌着的高傲轻视的小眼球,对我仔细地动了几动。但我不知道他小小的心里对我怀着什么,——一个病人,一个要死的病人;大概不错的。我突然觉得难受,好似惭愧,全身的血都奔到脸上来,幸这小孩子转过头,背拌着手,向花间盘桓去了。虽脸热,也只有冷静的空气觉得。 我疑心天要下雨。 “药配好了!先生.”那位助手从一间药房里出来。 “啊,多少钱?”我问。 “一块二毫。”他十分轻便地说出。 我吓住了,简直不知所措。当然因为钱带得太少。但药既不能少价。更不能不买,怎样好呢?一边,我没有露出惊惶的脸色来,仍和平常一样,看了一看两样药:一样是白粉,盛在一个小盒子里,盒子的圆周和铜子的差不多大;上面有钢笔写的二个大字“鼻闻”。一样是盛在400C.C.药瓶里的浅黄色的药水。瓶旁贴着一张有“漱喉用”三个同笔法的字的小纸。一边我数了三百三十六枚铜子给他。数到最后的一二枚,我真运气还好,背脊汗吓透了,而那时这助手的眼睛,却极奇异惊怪地盯住我。 我一路回来,心里极气闷。劳着两条酸腿,在灰色的天空下走,我恨不得将药瓶抛在地上,将药粉撒满空中;使患我这同样的病的人,可不致受这同样的医。P319 序言 柔石最出色的作品是《二月》。可以说,《二月》是柔石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写于1929年的《二月》,反映了大革命失败以后青年知识分子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和彷徨。作为主人公的萧涧秋,“他极想有为,怀着热爱”,到了芙蓉镇以后。面对陶岚和文嫂两个女性,他卷入了痛苦的漩涡之中。现实如四布的陷阱和黑洞,使他寸步难行,甚至无法立身。他同情文嫂的悲惨遭遇,竭尽全力救助她的一家,然而流言四起。孩子病死,文嫂自尽,使他人道的愿望如幻影破灭。聪明而美丽的陶岚爱他,他本可接受这上天的安排,而纨绔子弟钱正兴因看中陶岚而与他死皮赖脸百般纠缠,脆弱的他便落入了悲哀的迷茫之中。他既没有“冲锋的战士”的热血和勇气,又不愿与“新式公子们”沆瀣一气,于是,只好落荒而逃。一个并不新鲜的爱情故事,承载的却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黑暗社会的大背景,爱情超越了本身的意义,读者读到的是社会和时代的压抑和沉闷。故事因此而深邃而充满张力。萧涧秋的形象,糅合了柔石自身风萍浪迹、痛苦求索的感受,他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南北上下跑了一圈,求学不成,求职也难,几次与友人欲筹办中学都成了泡影,他信奉的“教育救国”的愿望也变成镜花水月。社会黑暗,前程迷茫,该往何处去?他一直处于痛苦的寻找之中。这种痛苦,也是当时大部分觉醒了的知识分子无路可走的痛苦。在当时女作家庐隐的小说《或人的悲哀》中,通过一个颓落的青年形象亚侠,提出对社会的疑问:“我心彷徨得很呵!往哪条路走?”这个为当时知识青年普遍苦闷和思考的问题,被柔石的《二月》表现得非常艺术和深刻。萧涧秋的形象具有典型性,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正义而矜持、善良而软弱的形象。后人指责他站得还不够高,是后人的隔岸观火,隔靴搔痒。处在那个大夜弥天的黑暗年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可以是多种的。萧涧秋具有那个时代知识分子阶层中既是受难者又是反抗者的双重性格。在艺术手法上,柔石对于萧涧秋,不是作简单的好人坏人之分,也没有如同当时一些左翼作家的作品一样,为注释某一个观点,去拔高萧涧秋的形象——把他写成投奔革命,或勇于斗争之类的人物,因而使萧涧秋具有特别真实的意义。其实,一篇鲁迅先生的《(二月)小引》早将其典型意义概括得入木三分。文学是人学。高明的作家不在于编织一个什么动人的故事,而在于人物形象的创造。萧涧秋就是一个成功的创造,他应该进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物画廊。当然,《二月》还有其他一些好处,凄婉的故事,诗化的语言,其他人物形象鲜明的塑造等等,都使这部小说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 《为奴隶的母亲》当然是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1930年初,作者开始接近革命,参加革命,他的世界观正在发生质的变化。这一变化同时也反映在他的创作上,他决定“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把关注知识分子的视觉转换到关注更广泛的劳苦大众上来,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而且,柔石是自觉的。这个转变还反映在他的另一个短篇小说集《希望》上。《希望》共收进二十八篇作品,除《生日》是旧作之外,均是1928年夏至1929秋在上海所写。这些作品有的精巧,有的粗疏,让人看到了作品的题材正在从知识分子向劳动人民的扩展,表现了柔石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历程,也可视作《为奴隶的母亲》之前的积累和递增。《为奴隶的母亲》则以其圆熟的现实主义手法。细致朴素的人物描写,使柔石的创作达到新的高度。他对受苦受难的农民妇女悲惨命运的关注,显示了他的那颗宏大的博爱之心。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谈,或者说,我们站在历史的高点上,从创作规律上去思考一下“转换形式”又如何? 社会生活是无限丰富的,每个角落都会折射出时代和人生的光芒。文学作品的价值,或者说作家的价值,不在于写什么,而是在于如何写,这个曾经被模糊了的基本道理,如今不再会有“异端邪说”之嫌了。作家的所闻所见毕竟有限,去熟识原先不熟识的事物和人物,也不是一蹴可就的。从本质意义上说,作家最好是在一个非常自由(也许轻松,也许沉重,甚至痛苦,但必须是自由的)的心态下,去写自己非常熟悉,并对之有深切的情感体验的人和事,这才是不朽之作产生的前提,也是为古今中外的文学史所证实的真理。 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柔石的这个转变,是无可厚非的,甚至还让人投以深深的敬佩;但是,对他来说,更熟悉的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二月》,是萧涧秋。 《为奴隶的母亲》揭示的是劳动人民生存的苦难,《二月》诉说的是知识分子心灵的苦难。只有熟识了,才能深入.才能洞幽烛微。对于柔石,直抵人物心灵深处的恐怕是萧涧秋,而不是春宝娘。虽然,两者都寄托了他的悲悯的人道情怀和苦难意识。 作为作家,1930年的柔石已经成熟了。他热爱文学,不甘搁笔。他完全可以写出更优秀更宏阔的作品来。刚起头的长篇小说《长工阿和》该是一番什么样的面貌呢?想来他会有所超越的,达到他转换内容和形式的另一座高峰。可惜,他的青春年华连同他的不凡才艺被罪恶的势力杀害了。中国失掉了一位很有才华很有希望的作家,成为历史的深深遗憾。 (该文为作者所著的《柔石二十章》中之一章,题为《作家的柔石》,现作为本书的前言,有所删节。)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二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柔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92151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000 |
出版时间 | 2005-07-01 |
首版时间 | 2005-07-01 |
印刷时间 | 2005-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06 |
宽 | 147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