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借鉴中国考古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实际出土的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文物照片为主,并配有若干介绍时代背景的解说式叙述。可以说,这是一部汉字写真集。探明每个时代使用汉字的实际状况,即可重现以文字为中心而不断发展的文化形态。也就是说,文字研究不仅限于文字本身,还应包括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可供读者参考研究并以最大限度地学习汉字,为使用汉字的人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
图书 | 图说汉字的历史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在借鉴中国考古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实际出土的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文物照片为主,并配有若干介绍时代背景的解说式叙述。可以说,这是一部汉字写真集。探明每个时代使用汉字的实际状况,即可重现以文字为中心而不断发展的文化形态。也就是说,文字研究不仅限于文字本身,还应包括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可供读者参考研究并以最大限度地学习汉字,为使用汉字的人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 内容推荐 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历史最悠久的文字。 距今约四千年前,汉字诞生于欧亚大陆的东端。当时,生活在其他地区的人,如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使用文字的时间更早些。但是,这些文字很快随着当地文明的衰亡而消失,或者被其他文字体系所代替。然而,汉字自诞生以来,始终没有改变体系,直到今天仍然继续使用着。长期以来,中国的邻国记录本民族语言时,使用的主要是汉字。汉字对曾经受中国文化浸润的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世界上惟有汉字使用的时间最长,也最广泛。 目前,人们围绕汉字未来的命运,讨论得异常热烈,尤其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推进,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微机处理、记录语言。那么,将来汉字怎么办?人们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不过,只有正确认识过去,才能预见到它的未来。要想准确地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有必要回顾一下汉字所走过的历程,由此预见它的未来。汉字的未来在历史的延长线上。或许,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例外。 本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汉字史通论。主要考察新石器时代直至现代的汉字发展史,探明它在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及其历史地位。第二部重点叙述汉字的书写史。介绍前印刷时代,汉字是怎样书写的,写在什么上面?也就是说,叙述汉字的书写工具及其书写材料。现代人享有各种书写工具以及印刷品,所以很少有人去思考在没有纸的时代,文字是怎样被大量地记录下来的?毫无疑问,探明每个时代使用汉字的实际状况,即可重现以文字为中心而不断发展的文化形态。也就是说,文字研究不仅限于文字本身,还应包括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本书在借鉴中国考古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实际出土的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文物照片为主,并配有若干介绍时代背景的解说式叙述。可以说,这是一部汉字写真集。在编写时,我尽量做到让读者通过文物照片,就可以大体掌握汉字发展的历史。因此在选用图片时,我尽可能地挑选清晰度高的、有代表性的照片。但是,由于发掘的年代早,对遗址发掘现场不可能重新拍照等,致使入选的部分照片仍然不太清晰,敬请读者原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图说汉字的历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日)阿辻哲次 |
译者 | 高文汉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13078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05-07-01 |
首版时间 | 2005-07-01 |
印刷时间 | 2005-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2-64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50 |
宽 | 202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15-2003-113号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