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东京审判/犯罪学大百科全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东京审判是60年前的一桩往事。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来认真回味它,不仅是因为人类正义的钢钉早把东条英机人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提醒善良的人们对于战争狂们的倒行逆施要充分保持警惕,而且也是因为时至今日还有人在为战争贩子招魂,甚至有人公开否认东京审判的合法性,我们不能不认真考虑以史为鉴。

目录

一 东条英机终于被送上了绞刑台/(1)

二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组成/(6)

 (一)该是审判战犯的时候了/(8)

 (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16)

 (三)法官/(18)

 (四)检察官/(24)

 (五)辩护人员/(28)

三 被告——二十八名日本战犯/(32)

 (一)刽子手成为阶下囚/(32)

 (二)被告是如何挑选出来的/(37)

 (三)各个被告罪恶的“履历”/(38)

 (四)未被审判的人/(56)

四 二千万亡灵的控诉/(65)

 (一)起诉前的侦查/(68)

 (二)起诉书的内容与结构/(70)

五 罪恶累累铁证如山/(75)

 (一)幸存者的控诉/(75)

 (二)文件证据/(78)

 (三)证人证言/(80)

 (四)被告口供/(83)

六 “马拉松”式的审理过程/(86)

 (一)漫长的审理期限_/(86)

 (二)宣读起诉书和讯问被告/(89)

 (三)出示证据/(93)

七 检察方面的立证/(104)

 (一)首席检察官发表始讼词/(104)

 (二)军国主义和军阀控制了日本/(106)

 (三)就侵略中国满洲的举证/(115)

 (四)中国遭受全面浩劫的开端:卢沟桥事变/(130)

 (五)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132)

 (六)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鸦片贸易及毒品走私/(137)

 (七)德日意外交:从防共协定到军事同盟/(141)

 (八)对苏联的侵略/(144)

 (九)偷袭珍珠港/(147)

 (十)对法属印度支那和荷属领地的侵略/(156)

 (十一)在菲律宾的暴行/(158)

 (十二)虐待战俘与其他劳工/(162)

八 反证阶段/(171)

 (一)辩护方的反证/(171)

 (二)被告个人的辩护/(177)

 (三)检察官和辩护人的辩驳/(184)

 (四)东京审判中涉及的法律争议/(187)

九 历史的判决/(194)

 (一)判决书的制作和宣布/(194)

 (二)判决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196)

十 还想抓一根救命稻草/(210)

 (一)被告的“上诉”/(210)

 (二)美国最高法院的“重审”/(212)

 (三)判决的执行/(216)

十一 东京审判的继续/(219)

 (一)伯力审判/(219)

 (二)沈阳和太原审判/(230)

 (三)马尼拉审判/(243)

十二 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248)

 (一)从纽伦堡审判到东京审判/(248)

 (二)东京审判的历史意义/(251)

附录

 附录一: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摘录)/(254)

 附录二:美英中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摘录)/(255)

 附录三:日本无条件投降书(摘录)/(256)

 附录四: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257)

 附录五:东条英机自杀未遂及被捕经过/(263)

 附录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摘录)/(264)

 附录七:东京法庭的中国法官/(298)

 附录八:东京审判年表/(311)

 附录九:东京审判关系年表(1927年—1941年)/(314)

插图来源/(323)

试读章节

194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轴心国的三位首脑中的两位到了这一年的年中已经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4月28日,意大利法西斯魁首墨索里尼在逃跑时被意大利游击队抓获,后被吊死在米兰广场。5月1日,希特勒在柏林总理府地下室自焚身亡,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上的盟军已经大获全胜,而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也已经到了彻底崩溃的边缘。盟军在对日本政府发出最后通牒之后,见日本政府仍未采取任何行动,于是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彻底动摇了政府和天皇最后的决心,他们终于决定向盟军投降。

世人对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仪式都十分熟悉,却很少有人知道日本高层在作出最后投降决定时的内部斗争和挣扎。从那时起,天皇和他的内阁及最高军事指挥会议的长官们已经知道,如果日本投降,他们将面临一场世纪性的大审判。

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三国联合发表了《波茨坦公告》,它声明会给予日本结束战争的机会。如果不投降,日本将会被彻底的摧毁。盟军的投降条款涉及四个方面:解除日本武装;盟军占领日本;永远消除那些欺骗和误导日本人民的人;由盟军的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第十段这样写道:所有的战犯都将受到正义的制裁,包括那些观看我方俘虏遭受虐待的人。①《波茨坦公告》暗示不仅要惩罚虐待、杀害俘虏和平民的传统犯罪,还要惩罚政府的最高决策者,这无疑对政府首脑,乃至天皇是一种威胁。最高军事指挥会议中,分裂成两派:主和派包括首相铃木贯太郎、外相东乡茂德、海相米内光政;主战派包括陆相阿南唯几、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以及军令部总长丰田贞次郎。他们为是否投降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虽然分歧很深,但他们都害怕盟军把天皇押上战犯的审判台。他们认为天皇的地位是不可侵犯的,如果盟军坚持审判天皇,他们宁愿做最后的决战,即使付出任何代价也在所不惜。就在这种不确定和观望的态度中,美军先后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此时的形势已经容不得日本政府迟疑下去了,虽然两派仍不能达成一致,但是天皇最终决定了投降。根据内大臣木户幸一的日记,当时天皇说:“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必须向无可避免的命运低头,不管对于我个人的安全产生如何后果,都必须尽快结束战争,以免此种悲剧再重演。”①

顽固的好战分子认为天皇身边的投降分子误导天皇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保守派也害怕天皇的投降声明,于是他们决定发动一场政变。1945年8月15日凌晨,叛军冲人皇宫,企图找到天皇发布投降声明的录音,并消灭他身边的投降分子。但是这群人的行动处于混乱的无组织、无计划状态中,后来在田中静一将军的命令下他们不得不缴械投降。

1945年8月15日,天皇宣布投降的声明通过广播传达给了日本的人民。8月16日盟军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但是一直到8月28日,美军的第一批空降部队才开始在东京着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利用这一空隙,销毁了大量犯罪证据。在陆军省办公室里,火焰日夜不熄,成吨的记录被烧掉,在其他政府大楼里也同样在销毁罪证,几乎整个国家的陆军、海军机构,神风特工队总部和其他一些秘密警察机构中也是如此。这些被销毁的文件中包括所有帝国会议的文件,所有最高军事指挥会议的记录,所有内阁和秘密会议的决议,所有关于战俘的档案,所有关于攻击菲律宾和东南亚的命令和计划,所有关于在满洲和中国行动的文件。②

在这段时间内,东京所有的政府大楼上空都是浓烟滚滚,这都是由于烧毁大量文件而造成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不仅在东京销毁秘密文件,在东京以外,凡是有日本陆海军兵团与部队司令部的地方都在销毁文件。各战俘营、监狱、省府、警察厅、宪兵厅都把秘密文件烧毁了。①8月21日,东京发布一项新命令,说政府发现一些机构未能销毁所有有罪的证据,“因为有许多大意而犯下的错误,对这些事应当仔细加以检查……命令你们一定要销毁秘密文件,一张纸也不许留下。”②

这一时期销毁的大量文件,为以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寻找定罪证据造成很大的麻烦。盟军检察方面的律师霍赫斯特针对这种现象说:实际上,日本除了京都以外的每个城市百分之八十都被炸弹摧毁,许多记录被销毁。当占领之前的投降是不可避免时,许多保留的重要记录都被烧掉了。③(P6-8)

序言

社会的需要、科学的繁荣与犯罪的特质,促成了犯罪学的崛起。

犯罪学是从整体上、全方位地研究犯罪之产生原因、运行表现与防治措施的学问。犯罪学的任务是认识犯罪,控制犯罪。通俗地说,犯罪学的使命是认识至假至恶至丑,塑造至真至善至美。

人类社会对付犯罪及其研究犯罪的历史源远流长。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18世纪的古典学派、意大利人贝卡利亚的名著《论犯罪与刑罚》(1764),拉开了犯罪学的序幕,奠定了犯罪学的基础;19世纪的人类学派、意大利人龙勃罗梭的名著《犯罪人论》(1876)以及菲利的《犯罪社会学》、加诺伏洛的《犯罪学》,宣告犯罪学的形成;20世纪的社会学派、美国人萨瑟兰的名著《白领犯罪》(1939),标志犯罪学走向成熟。

在重视人与人关系的中国传统社会,自然不乏对研究人与人关系的犯罪学的关注,中国法制史很大程度上是关于与犯罪作斗争的历史。然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模糊性思维方式,致使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一直没有将犯罪研究形成犯罪学。新中国成立后,犯罪学的名称在中国大陆消失了30年之久,“左”的一套使中国的犯罪学成为无人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学的春天到来,犯罪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晚,至目前研究水平还较低。迄今为止,犯罪学在中国,也包括在西方,对其作微观的、分散的、表面的研究较为普遍,然而对其作宏观的、系统的、深层的探讨却寥若晨星,百科全书式的研究更未形成。

就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即犯罪问题的性质而言,犯罪是一种社会综含一症,所以犯罪学涉及国际、境外、国内,涉及历史、现实、未来,涉及社会、自然、人文,确实是一个“大百科”。因此,对犯罪原因、犯罪表现、犯罪防治,必须从整体上、全方位地、大百科的角度进行研究才能解决问题。

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将大量存在,长期存在。全国连年社会调查结果显示,腐败、物价、治安都困扰着社会发展、经济安全、百姓生存。而三个问题的实质都是犯罪问题:腐败问题的实质是职务犯罪,物价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犯罪,治安问题的实质是刑事犯罪。现时期,涉及高科技的跨国犯罪、恐怖犯罪、黑社会犯罪、金融犯罪、网络犯罪、生物犯罪以及非典型性犯罪,已经接踵而来,甚嚣尘上。编著《犯罪学大百科全书》,整体地、专门地、深入地剖析犯罪,是社会和谐发展、创立先进文化的迫切需要。

《犯罪学大百科全书》集犯罪研究之大成,百部专著将关于犯罪问题的百科论著拓展到最大值,并整体形成最优化的有机系统。百科全书的编著与出版是国家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百科全书源出于古希腊文enkyklios(各方面的)和paideia(教育),合成为“全面教育”。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伏尔泰、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卢梭等,以《百科全书》为工具宣传新思想、新理论,深受恩格斯的褒奖。①编著与出版《犯罪学大百科全书》,必将对于中国犯罪学的发展,乃至对于国际犯罪学的发展,产生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对于防治犯罪的实践,作出真正而重要的贡献。

犯罪学博大精深,编著《犯罪学大百科全书》这种前人尚未涉足的鸿文巨著,绝非一人能为,一日能为,需要众多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苦心求索,皓首穷经。华东政法学院的相关专家、学者,愿与国内外的学人一起共图大事,共成大业。我们翘首以待,希冀诸多贤达关爱,期待众位同仁参与。

何勤华

于上海·华东政法学院

2004年5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东京审判/犯罪学大百科全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先予//何勤华//蔡东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60064
开本 32开
页数 3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5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外国及港澳台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95
丛书名
印张 10.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