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一直承袭开始的策划,不是各位博导研究的大块论文,而是把他们十几年的文章、专著进行检索,把其中有思想深度、又有文采的段落、章节甚至三言两语截取下来,再重新按内容编排。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便捷阅读成为时尚,以精英文化来滋润广大读者。
图书 | 京北十年/当代博士生导师思辩集粹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一直承袭开始的策划,不是各位博导研究的大块论文,而是把他们十几年的文章、专著进行检索,把其中有思想深度、又有文采的段落、章节甚至三言两语截取下来,再重新按内容编排。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便捷阅读成为时尚,以精英文化来滋润广大读者。 内容推荐 博士生导师是我国当代学术界的一批精英,他们之中的佼佼者,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天赋才能,静守书斋,破读典籍,“焚膏油以继晷,独兀兀而穷年”,在各自从事的领域里卓有建树,其造诣渐臻纯青,在学坛颇有影响,甚至名及海外。但是,他们的成就却少为普通读者所知晓。所以,让高雅的学术走出殿堂,甚为必要。然而,博士生导师的专著和大块文章,多以思辩的深刻、逻辑的严密和旁征博引而著显,难为一般读者所理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自由的阅读渐成时尚,让学者的思想、智慧与读者的需求近距离链接,成为我们策划本书系的初衷。与其他学术著作不同的是,本书系多由博士生导师们将自己几十年的文章、专著予以检索,把其中那些虽时过境迁但仍有思想洞见、亦富辞采的文字截取而成。这些文字经过了岁月的淘洗,实乃石中之玉、川底之珠。所截取的文字有章节、有斤段、有三五语句,重新编排,再成系列。其长者如随笔,短者如小札,如散文诗、箴言录。……读者随意翻读,必有启示心智、陶冶性情之益。 这是本书系的第三辑。 目录 卷一 文化的变迁 卷二 以“人”为中心 卷三 历史与怀旧 卷四 经典点击 卷五 文学与现代中国 卷六 大众·时尚 卷七 诗、诗人与诗思 试读章节 转眼之间,五四新文化运动已过去80年。人去事非,尘埃落定,再去研究鲁迅和周作人在五四之后的文化心态是颇有意思的。 人们知道,在五四运动之初,鲁迅、周作人都是以激进的思想界战士的形象出现的,周作人的个人声望甚至还在鲁迅之上。他以翻译家、评论家的身份直接参与了轰毁旧文学、塑造文化新人的工作,发表在《新青年》第五卷第六号上的《人的文学》,第一次用系统的理论划清了文学革命论争双方的界限,把中国新文学理论的水平提高了一大步。1919年3月,他又在《每周评论》第十一号上发表了《思想革命》一文,把文学革命与思想革命联系起来,从而把新文学推向了更深邃的历史空间。鲁迅则是以小说家的面目参加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来的。他的小说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风波》等,观察深刻,讽刺犀利,立意沉痛,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尤为彻底。这些带有时代病态的人物形象,对传统和现代的中国人的灵魂都做了无人能比的命名。周氏兄弟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影响了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很难说以后几代文人的思想生活。乃至20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史与他们毫无干系。 从1949年到1976年,最引人注目的历史大事件是新中国成立和“文革”的终结。在“五四文化”与“解放区文化”两大文化的接缝处,新诗史在“当代”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时期:它不仅成为文化调整政策的对象,更承担了在这一调整中歌唱与礼赞的使命。政治与文学的关系从没有如此的密切过,文学也从没有如此得心应手地配合着政治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对当代中国这一政治、经济和文化现状的深入考察,就不能说进入到了当代文学之中;如果脱离开对与“运动”相关切的思想准则和价值观念,很难说透彻了解了这个时期诗的主题、题材、艺术形式、审美情趣,以及它完整的历史发展面貌。 文化似乎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水乳交融的,但其实文化的真正含义正是对今天、当下生活的否定。 近年来,文化白领这个新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据说这是文化生产民主化的一个标志。有人会问:既然已经开始培育、或正在出现一个社会的“公共领域”,那么你有什么权利限制别人写风花雪月,在那儿板着面孔装模作样地写取悦大众的“文化散文”,或以“批判”某些作家和现象为名,骨子里进行商业性的操作?在今天,的确是批判易,认真一点的反省和自省却难。 怀旧和愤怒又是社会发展中的两个极端的表现,它是社会进化到一定阶段、一定水平时必然会出现的结果。在极其野蛮的时代,是没有怀旧的愤怒可言的,即使有愤怒那也是神的而非人的旨意。机制趋于成熟的社会,更没有怀旧和愤怒存在的余地,这是因为,高度的理性和秩序排斥这两种情态的生存,它所建立的是用理智严密编织的王国。所以,在我看来,怀旧和愤怒的情绪里充满了农业文明的诗意,乡村时代的牧歌,留下的是蹒跚地走向现代化社会门槛时还不规矩和方正的履印。当然,愤怒里有嘈杂,有社会良知和小农心态良莠难分的问题,这正像怀旧也可能会导向停滞不前、出现倒退一样。在千篇一律的时代,人们渴望变革、鼓吹急进;在变革的时代,人们又希望安定、缅怀一成不变的生活。这就是矛盾时代里的矛盾的人生,一种令你辗转不安的真实的生活。P1-2 序言 博士生导师是我国当代学术界的一批精英,他们之中的佼佼者,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天赋才能,静守书斋,破读典籍,“焚膏油以继晷,独兀兀而穷年”,在各自从事的领域里卓有建树,其造诣渐臻纯青,在学坛颇有影响,甚至名及海外。但是,他们的成就却少为普通读者所知晓。所以,让高雅的学术走出殿堂,甚为必要。然而,博士生导师的专著和大块文章,多以思辩的深刻、逻辑的严密和旁征博引而著显,难为一般读者所理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自由的阅读渐成时尚,让学者的思想、智慧与读者的需求近距离链接,成为我们策划本书系的初衷。与其他学术著作不同的是,本书系多由博士生导师们将自己几十年的文章、专著予以检索,把其中那些虽时过境迁但仍有思想洞见、亦富辞采的文字截取而成。这些文字经过了岁月的淘洗,实乃石中之玉、川底之珠。所截取的文字有章节、有斤段、有三五语句,重新编排,再成系列。其长者如随笔,短者如小札,如散文诗、箴言录。……读者随意翻读,必有启示心智、陶冶性情之益。 这是本书系的第三辑。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京北十年/当代博士生导师思辩集粹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程光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友谊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37003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5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1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5 |
丛书名 | |
印张 | 1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29 |
宽 | 15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