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文艺风云书系”中的一册,“文艺风云书系”是河南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的一套大型现当代文艺研究丛书。丛书以五四以来的文艺风云人物和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艺运动、思潮、流派、社团、期刊、事件等为研究对象;形式有研究专著、传记、回忆录、访谈录、论文集等;作者或为有关事件的当事人、见证者,或为在有关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丛书第一批共11种,内容涉及“十七年”左翼文艺思潮、“文革”诗歌、“样板戏”、“新时期”文坛的拨乱反正,以及世纪之交的“主旋律”文学等。
图书 | 风雨送春归(新时期文坛思想解放运动记事)/文艺风云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文艺风云书系”中的一册,“文艺风云书系”是河南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的一套大型现当代文艺研究丛书。丛书以五四以来的文艺风云人物和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艺运动、思潮、流派、社团、期刊、事件等为研究对象;形式有研究专著、传记、回忆录、访谈录、论文集等;作者或为有关事件的当事人、见证者,或为在有关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丛书第一批共11种,内容涉及“十七年”左翼文艺思潮、“文革”诗歌、“样板戏”、“新时期”文坛的拨乱反正,以及世纪之交的“主旋律”文学等。 目录 自序 上篇:新时期“两个口号”论争评价大争论 一 “两个口号”论争评价的几个阶段 二 周扬就“两个口号”争论给中央上书 三 带着枷锁的舞蹈 四 周扬倡导正确评价30年代文艺的历史 五 为“国防文学”正名 六 冯雪峰交代材料:一石激起千层浪 七 “西鲁”李何林为冯雪峰辩护 八 夏衍说“不能忘却的往事”,鲁研界再起波澜 九 楼适夷、吴奚如为冯雪峰、胡风争曲直 十 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结论 十一 周扬与冯雪峰:“两只锦鸡”故事 中篇:周扬第四次文代会报告起草过程述实 一 胡耀邦改变大会筹备设想,决定周扬作主题报告 二 文艺界领导认识上的分歧,使文代会报告主题迟迟难以确定 三 林默涵主持起草的“报告草稿” 四 周扬的思考提纲 五 起草小组内的修改意见 六 各界人士提出的修改意见 七 辽宁和上海文联及黄钢的意见书 八 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报告的修改意见 九 根据与会代表的意见,报告再次修改 十 对政治与文艺的关系表述方式的争论 十一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口号的提出与争论 下篇:《苦恋》风波的前前后后 一 最初的争论| 二 《解放军报》与《时代的报告》遥相呼应 三 震惊国内外的轩然大波 四 “文艺骨干座谈会”上两军对垒 五 《人民日报》、《文艺报》和《新观察》发出不同的声音 六 胡耀邦、邓小平的谈话 七 从“思想战线座谈会”到“首都部分文艺家学习小平同志、耀邦同志关于思想战线问题重要指示的座谈会” 八 《文艺报》批《苦恋》文章 的写作过程 九 与这场风波相关的几个材料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风雨送春归(新时期文坛思想解放运动记事)/文艺风云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庆全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091418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3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99000 |
出版时间 | 2005-12-01 |
首版时间 | 2005-12-01 |
印刷时间 | 2005-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0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9.7 |
丛书名 | |
印张 | 2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228 |
宽 | 154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