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春小说精品读本(狂欢时节的张望中国当代卷)/青春经典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池莉的《致无尽岁月》,是一篇心绪暧昧又纷乱的作品,它表面上波澜不惊,事实上,是对曾经朦胧的感情不再拥有的感伤祭奠。而严歌苓的《谁家有女初养成》则要残酷得多,社会大转型的时代,使更多的人认识了前现代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巨大差别。方方的《有爱无爱都刻骨铭心》,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须一瓜的《淡绿色的月亮》似乎写了一场意外的抢劫案,但她要追问的是一个爱情伦理的问题。徐坤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是一篇青春的挽歌。

内容推荐

《青春经典文库》——“青春文学经典”、“青春励志经典”、“青春人物经典”,是中国青年出版社以“青春成长”为主题,约请众多学科一流专家学者精心编写而成的大型丛书。入选作品均为感动和影响了好几代人的经典之作,它们宛如天空闪烁的繁星,永远吸引着年轻人高远的目光,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经典的力量在于其持久而深入的艺术熏陶和精神魅力。

《青春经典文库》,用经典引领新的青春阅读风尚。

目录

池莉——致无尽岁月

宋一苇:《致无尽岁月》导读42

严歌苓——谁家有女初养成

宋一苇:《谁家有女初养成》导读110

方方——有爱无爱都铭心刻骨

宋一苇:《有爱无爱都铭心刻骨》导读154

徐坤——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宋一苇:《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导读196

须一瓜——淡绿色的月亮

宋一苇:《淡绿色的月亮》导读232

试读章节

有的时候,闭上眼睛把头晃一晃,就可以感觉到生命的速度是飞——我的二十岁,分明就在一刻之前。

用现在人的眼光来看,那个时候的二十岁很傻:脸蛋又大又红,皮肤上生着一层细细密密的绒毛,绒毛下充盈着饱满的水分,天然得与秋天的水果有着本质上的一致,以至于经常惹起的是人们吃的欲望而不是别的。经常有这样一些中老年妇女,她们趁我不备就揪住我的脸颊,笑眯眯咬牙切齿地说:恨不得吃你一口哇!

那个二十岁,真的就在不远处。就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相交的时刻。距今不到二十年。那一年我在武昌青山区红钢城的一片荒地上栽了十一株樟树苗。我清楚地记得是在泥泞的春雨中栽的,自己挖的树坑,穿着一双新买的黑色长统橡胶雨鞋。

那些樟树现在也只不过碗口粗,还不能算作大树。  

而我的雨靴上至今还牢牢地黏附着黄色的泥土。前几天我们家下决心清除废旧物品,我一眼就看见了我那双沾满黄泥的雨靴。它被他们扔在一堆现在的报纸中,压在一个彩色的性感女郎身上。我不声不响地把雨靴拎了出来,又放回了储藏间。

在储藏问,我关上门小坐了一会儿。我从雨靴注意到了储藏间这个地方。感谢上帝,生活中总有一扇扇门在向我开启:我又在突然间认识到储藏间原来是一个好地方。储藏问存放的都是故事和历史,而且是属于你个人的故事和历史,不是那些充满了噪声的史书。储藏间所有的东西看起来都是那么凌乱和随意。正是这种凌乱和随意的姿态,才告诉了我们什么才可以叫做出世和潇洒。而到处积淀的灰尘,那才是真正的沧桑。储藏间不说话,它把故事和历史,把来龙与去脉都含蓄在它本来的形状里。

你心里想看什么,就可以看得见;你真心地想交谈,它自然与你窃窃私语。尤其让你舒服的是,你不必担心你的眼睛和心旌被照花和扰乱,它已经绝对没有了,或者说已经完全收敛了新东西的耀眼光芒,那种类似于暴发户,新贵,当红明星和刚出厂的家具的光芒。它酷似明朝的瓷器和那些最好的音乐,它们都是没有一点燥光和燥气的,是那么的温润,柔和,宁静,悠远。沐浴这种智慧之光,你便有可能走出迷途,回到你真正的老家。我在储藏间小坐了一会儿。

我想,一个人只要生存空间许可,储藏间应该是必备的。我想,储藏间大约是我将来老了以后常坐的地方了。然后,我会被我的孙子辈在外面阳光下的大声叫唤所惊醒。他们叫道:奶奶在哪里呢?我饿坏了!

我前不久的二十岁就在那里。在还没有买那双雨靴的前个把月。那是冬天最冷的日子。我把一双胳膊袖进袖笼里,靠在洪湖县县委招待所的大门口,看大街上纷纷跌跤的人们。结着厚厚冰凌的柏油路在这里有一个优美的坡度,骑自行车的人们有百分之九十在这里落马。更好笑的是洪湖的人民似乎都很蔑视冰凌,他们一个个满不在乎地骑过来。当他们猝不及防一屁股坐到地上的时候,满不在乎的表情还没有来得及从他们的脸上逃遁,紧接着,他们就不好意思地笑了。这就是使二十岁的我被紧紧吸引在县委招待所门口的惟一原因,也就是惹得我不时地开心大笑的惟一原因。二十岁的人不需要太多的原因。就是这样,我认识了大毛。大毛也是知青,也是在县委招待所住着,等候招生学校来接人,我们先天就具备了相同的血缘。

大毛也是来看人跌跤的。他比我高出一个头,站在我的身后不断大笑。他一笑,我的头顶上就刮过一阵风。在那滴水成冰的季节,我的头顶冷得就像要被刀子刮掉。于是,我就不得不回过了头,并且,朝着他,把自己的脸蛋慢慢地扬了起来。

我说:喂喂,请你把你的嘴巴拿开好不好?

大毛说:你说什么?

我摘下朋友从医院里搞出来送给我的大口罩,重复了一遍我的话。  大毛的眼睛像电压正常了的灯泡一样的慢慢地明亮起来。顽皮的笑容含在他的眼角,他故意地说:请问,我的嘴巴应该拿到哪里去?

大毛露出了他整齐的白牙齿。

我的二十岁非常简单幼稚,坚信具有整齐雪白牙齿的男青年就是清洁的,聪明的,有理想的好青年。后来,我在知青住宿登记簿上看到了大毛的学名,他叫共党生。他的学名更加支持了我的信念:共产党生的哪有坏人?

奇怪的是,从认识大毛的那一天起直到后来的许多年,我就从来没有叫过他的学名。P8-9

序言

编选这一卷小说,最后我才发现作者全是女性。这个结果不免使我大吃一惊:关乎情感问题的难道仅仅是女性?只有女性才敏感这类和内心相关的事务?男性都大叙事去了,还是对情感问题不屑谈论?当然事情没这么简单,也不完全是这样。这一结果实属不经意的偶然。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对于情感问题女性终还是比男性敏感和看重。在传统文学那里,始乱终弃的形象几乎概莫能外地是男性,而女性多是贞节烈妇。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像莎菲那样的女性虽然也可以像男性对待女性一样地对待男性,但大都被认为是女性解放的表征。因此,在情感问题上,女性的形象大多好于男性。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这本来就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90年代以后,女性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潮流在中国兴起。这股文学潮流尽管也涉及女性情感问题,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要通过这一文学类型表达女性主体性的确立和心灵、身体的解放。因不懂女性文学,所以我对这一文学潮流总是持观望态度。但后来我慢慢发现,很多著名的女性文学中,在表达了女性的主体性和解放要求的同时,男性的主体性不见了。一种“逆向的性别歧视”在很多女性文学的作品中不断出现。男性的卑微、愚蠢、肮脏、下贱,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如果女性解放的要求就是这样的话,那可太可怕了。我相信这样的女性文学首先摧毁的就是自己的丈夫和家庭。这种女性文学观决定了它坚持不了多久。事实上,进入21世纪以后,类似的写作几乎不存在了。当然,关于这个问题仍然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这里编选的虽然都是女作家的作品,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不是上面描述的那种女性文学。这些作品当然都是女性视角,这是因作家都是女性所致。读这些作品,我一个鲜明的感受是,无论女性多么渴望独立、渴望解放、渴望自由,她们内心深处一个挥之不去的情感要求仍然是异性之爱,仍然是对异性理解和温暖的要求。这个要求确实传统,确实保守。但似乎又不这么简单,她们的复杂性在于,那里还有许多欲言又止、言不尽意、欲说还休的意味。是这些女作家进入中年了,一方面渴望安定生活,一方面又对以往乃至当下的情感生活心有不甘呢?还是生活本身就是个说不清楚的事情?我也不免惶惑:我们曾对情感“一体化”或单一化、简单化的时代怀有深切的不满,认为那种生活是对人性的戕害,是非人性的。从五四时代开始,每一次文学观念的变化几乎都是从情感领域开始的,这也确实验证了文学是人学的理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有对爱情、情感的理想主义想像。“新时期”最有影响的小说,几乎没有不和情爱相关的。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就在于它要改变情感秩序,要在真实的爱情生活中体验人的情感。从这个时代开始,情感问题在小说中的反映就没有终止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不自由的时代,我们呼唤自由,但当自由部分地实现了之后,情感领域的问题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复杂更说不清楚了。这究竟是为什么?

池莉的《致无尽岁月》,是一篇心绪暧昧又纷乱的作品,它表面上波澜不惊,似乎只是忙于空间的挪移和穿梭,事实上,那是对曾经朦胧的感情不再拥有的感伤祭奠。一个时代就是一种心情,那个时代永远成为过去以至成为“无尽岁月”。因此,这篇小说特别适于怀旧女性阅读,在一个没有浪漫可言的时代,“无尽岁月”的一泳三叹缠绵婉约,是很合乎一种心境的;严歌苓的《谁家有女初养成》则要残酷得多,社会大转型的时代,使更多的人认识了前现代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巨大差别,主人公巧巧没有别的心愿,就是要到明星城市深圳。但她不知道现代城市也隐藏着欲望和罪恶,她在试图实现个人愿望的过程中,自己已经沦为欲望对象。她不得不举起仇恨的刀砍向两个男人;方方的《有爱无爱都刻骨铭心》,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人公瑶琴美貌漂亮,也实现了“郎才女貌”的爱情和婚姻。但好景不长,先是丈夫车祸身亡,然后是自己下岗,她一无所有,成了爱情与生活的双重守望者;与瑶琴构成比较的是俗人陈福民,他守了植物人妻子十年,他没有瑶琴对爱的理想,世俗生活对他永远是个不能超越的诱惑。瑶琴最后对陈福民的一击意味深长:她还是试图将一个世俗的人幻化为理想爱情的对象:要么爱他十年,要么伺候他十年。这就是不要庸碌的爱情,只要“有爱无爱都刻骨铭心;须一瓜的《淡绿色的月亮》似乎写了一场意外的抢劫案,但她要追问的是一个爱情伦理的问题。在那场抢劫案中,爱人桥北究竟做了什么,或者为什么他要那样做,是女主人公芥子一直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女性对男性的拷问或对男性的信任,就是在这样的疑惑中展开和崩溃的;徐坤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是一篇青春的挽歌。那个曾被无数次赞美和歌颂的青春,在精神上已经人老珠黄不堪一顾了。二十年后的青春聚会,居然是一场难以忍受的世俗闹剧。再也没有了浪漫和激情,没有了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现实和功利的炫耀或焦虑,使青春一去不复返。

这是一个没有方位的文化时代,每个人可以自以为是,但又心无依托。于是,在狂欢中张望,在缅怀中流连,在有爱无爱中刻骨铭心,就是当下青春的某种写照。但这是文学,文学的力量也来自于它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在这个意义上,它因超越了过去而属于这个时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春小说精品读本(狂欢时节的张望中国当代卷)/青春经典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繁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66806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1: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