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女人慈禧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独特女人的情感生活实录,一部铁腕女皇的血腥发迹历史,一幅五彩缤纷的宫廷生活画卷。著名清史专家,《正说清朝十二帝》作者阎崇年作序推荐。第一部全面展示慈禧太后女人生活的全新力作,第一部全面复原慈禧太后历史形象的全景实录,“99件慈禧御用之物”首度完全公开。

一个二十多岁就守寡,统治满清王朝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女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年轻的慈禧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又有哪些喜怒哀乐?慈禧与光绪的关系几乎尽人皆知,但是又有多少成份不是后人杜撰添加的呢?真实的情况怎么样?慈禧、光绪和珍妃到底都是怎么死的?那个并不美丽的皇后隆裕又有多少辛酸的往事?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人们在清朝的历代达官显贵中都看不到慈禧家族人的影子。是慈禧与家族的人际关系不好?还是慈禧藏了多少私心?这也是一个难解的谜……

内容推荐

女人慈禧统治中国长达48年。

她将自己的个性发挥到了极致。她的喜怒哀乐融入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影响、改变着历史,并将这段历史打上鲜明的女人烙印。

她进入皇宫时,正是16岁的如花少女,她的百媚千娇让大清皇帝深深迷恋。

26岁时,她由宠妃变成寡妇。具有非凡政治才干的她,举重若轻,从容地收拾了分别以肃顺和恭亲王为首的两大势力,成为手握实权的皇太后,开始垂帘听政。普天之下,莫非后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许多不可一世的男人,都毕恭毕敬地拜伏在她的威权之下。一代名臣曾国藩,之所以能成就显赫功业,离不开她的知人善任。湘军将领密谋拥曾自立,她以柔功巧妙化解。

女人慈禧也曾以强硬姿态面对洋人,也曾实施进步政策。她让盛宣怀修铁路,倡导女学,为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昭雪……

她以十足的女人之身,充满热情地生活在宫中,她注意养颜美容,注重梳妆打扮,喜欢美食,爱好花草,亲自制作精致的化妆品,善于书法、绘画,并爱用真正花草的汁液涂在画作上。

她的一生充满遗憾,在她的身后,是一个风雨飘摇的衰落王朝。作为君临天下的女皇,她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女人慈禧的最后遗言令人震惊:以后,不要再让女人参与国政。这不合本朝家法,必须严防!

目录

引子 先祖神秘誓言

卷一 兰儿身世之谜

卷二 正是新承恩泽时

卷三 长得君王带笑看

卷四 垂帘听政

卷五 柔手遮天的时代

卷六 遗命:女人勿干政

后记

试读章节

1

夕阳在金黄色的彩霞之中流动。

层层叠叠的群山,抹上了一层神秘的紫褐色,一直涂抹到遥远的天际。

森林中的树木、溪中的河水、天空的云彩,都变成了一片片血色,闪射着五光十色的光辉。

峭立的山峰,莽莽苍苍的,高耸入云天之上,从山顶到山脚,从血红到紫红到幽幽暗暗的苍黑色,渐渐模糊。

这就是神圣的多克多尔山。

高山之上,一块巨大的岩石在一片幽暗的森林中闪耀着雪白的光芒。

汉白玉的巨大岩石下,是一大片空旷的草地。深秋时节,到处一片耀眼的金黄。

夜色笼罩了整个山头和草地。

漫山遍野,全是叶赫部族的人,男女老幼,人人都注视着圣山山头。

一枝带着火焰的箭,从圣山山头飞出,闪烁着耀眼的金光,划破了夜空,在幽幽的森林上空炸响。

围绕着圣山山头,九堆篝火,同时点燃。

冲天的火焰,噼噼啪啪,炸出一片火花。

萨满手持神鼓,口唱神词:

尊敬的罕君主啊,

可爱的火母亲啊,

献给你黄油,

献给你黑马!

献给你黄头白羊,

献给你脂肪油类,

献给你马乳奶酒!

2

萨满一身圣衣,向圣山泼洒三碗奶酒。

强壮的族中武士,在血色的火光中,挥舞着寒光四射的尖刀,捅向黑光油亮的黑马。

九匹黑马在九堆篝火前疯狂挣扎,血雾喷向天空,漫天纷飞,在草地上洒下了一片血雨。

主祭萨满一声长啸。

天地清宁,四野静寂无声。

只有火光的噼啪声和喷血的滋滋声,在天地之间萦回。

人们跪伏在圣山前,行三跪九叩大礼。

人潮如浪,一浪高过一浪。

紧接着,如流的人群,像旋风一般地围绕九堆篝火,旋转着,尖声惊叫,形成了九个人圈。

人们将血涂抹在自己的身上、脸上、手上、头上!

一只只动物、一包包的奶制品纷纷投向了火堆!

一碗碗的美酒、一桶桶的牛奶,洒向空中,洒向火堆,火苗窜起,如一条飞龙一般在幽暗的天空飞舞。

河边也燃起了九堆篝火,熊熊的火光,将河流照耀得如同白昼。

女萨满身披白鱼鳞皮,穿着白蛤壳神衣,头戴无数雪白珍珠,腰围白哈拉巴腰铃,高唱神歌,声震四野。

女人们也围着篝火狂呼旋转,身上、脸上、手上、头上,也涂抹了许多的鲜血,一片片的,闪着红光!

主祭又一次一声长啸。

天空清宁,大地肃穆,四野只有呼呼的风声。

主祭庄严地说:凡我子孙,虽存一女,也必灭亡满洲!

人群大声叫喊:凡我子孙,虽存一女,也必灭亡满洲!

尖厉的声音,在秋夜的山谷中萦回。

这就是叶赫先祖誓言的传说。

3

据说,每个叶赫首领就职时,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郑重宣读祖先的誓言。

一百年过去了,叶赫先祖的誓言没有应验;

一百年又过去了,叶赫先祖的誓言依旧像秋天的白霜一样,苍白、沉重。

时光验证奇迹。

努尔哈赤建国220年后的清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1835年11月9日),一个奇异的女人降生了。

据说,那一天,空气中飘荡着沁人肺腑的香味。

传说,那一天,羊群上了圣山,一只只像喝醉了酒一样。而山上山下,漫山遍野,开满了赏心悦目的兰花。

这个奇异的女人,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属羊。

◆有关史料

《清光绪帝外传》称:叶赫部长布扬古,临终前愤然留下遗言: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因此,满清祖制规定:宫闱不选叶赫女子!

《悬禧太后演义》称:叶赫金台石,临刑前厉声说:我生前不能存叶赫,死后有知,定不使叶赫绝种!无论传下一子一女,总要报仇雪恨!

《瀛台泣血记》称:他用最后一口气,在烈焰中发出极惨厉的声音来,宣布了他复仇的誓言:有一天,叶赫那拉氏的子孙,一定要向清室始祖的子孙算账!到那个时候,他们就不能不落在我们手掌里了!这个报应,是他们一定要受到的!P1-3

序言

2005年10月19日,我应邀在兰州大学作演讲,题目是“清朝的历史地位”。演讲后照例是答疑,一位女同学问道:“阎老师,作为女人的慈禧,您怎么看待、怎么评价?”我说:“您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位向斯先生,最近写了一部书,书名叫《女人慈禧》,您不妨看一看!”

慈禧,在偌大的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写慈禧的书很多,诸如徐彻先生的《慈禧大传》、陈冷汰和陈诒先生的《慈禧外纪》、英国人濮兰德和白克好司的《慈禧外纪》、德龄的《慈禧后宫实录》、一凡编著的《慈禧的私交》,以及最近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版的丁燕石先生的《这一朝,兴也太后亡也太后【亡·慈禧】》等。

慈禧,可以从五个层面去观看、去了解、去剖析、去体味、去欣赏:第一个层面的慈禧是女人。向斯先生的新著《女人慈禧》,从女人看慈禧,找到了一个既特殊又平民的视角。第二个层面的慈禧是后妃。慈禧不是普通的女人,而是皇帝的后妃。据《星源吉庆》记载,清朝12位皇帝共纳有192位后妃,其中册封或追尊为皇后的,《清史稿·后妃传》记载仅有太祖努尔哈赤的孝慈高皇后,太宗皇太极的孝端和孝庄二后,世祖顺治的孝惠、孝康、孝献三后,圣祖康熙的孝诚、孝昭、孝懿、孝恭四后,世宗雍正的孝敬、孝圣二后,高宗乾隆的孝贤、乌拉纳拉氏、孝仪三后,仁宗嘉庆的孝淑、孝和二后,宣宗道光的孝穆、孝慎、孝全、孝静四后,文宗咸丰的孝德、孝贞、孝钦三后,穆宗同治的孝哲毅皇后,德宗光绪的孝定景皇后,以上共计26位。第三个层面的慈禧是皇太后。在上述的26位皇后中,她们生前被称为皇太后的仅有10位,慈禧则是其中之一。第四个层面的慈禧是掌权的太后。大清的太后多不掌皇权,慈禧是掌握皇权的太后。第五个层面的慈禧是台前执政的太后。清代掌握朝政实权的女人,前有孝庄太后,后有慈禧太后。孝庄太后掌权在幕后,慈禧太后掌权在台前。因此,慈禧是有清296年间最掌朝廷实权、最精于权术的女人。

慈禧,实际执掌清朝中央大权长达48年之久。大清皇朝的孝庄太后辅佐顺治和康熙,顺治年长后亲政,康熙年长后也亲政。慈禧却在同治、光绪两朝,眷恋权力,三次执政,实际独操朝纲近半个世纪。

慈禧是一个历史之谜。慈禧何以掌控朝政达半个世纪之久?慈禧的心理性格到底如何?慈禧的起居饮食怎样(7慈禧年轻守寡,感情生活如何?慈禧的家庭身世是怎么回事(7慈禧怎样由一个16岁的少女,一步一步地爬上女人的顶峰——皇太后?慈禧在男权主义时代如何同宗室贵族、八旗高官、蒙古王公、汉人大臣周旋?

本书作者长期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学力深厚,著述颇丰。他查阅大量的清宫档案与宫廷文献,熟悉宫廷生活与内府掌故。因此,要了解作为女人的慈禧,看向斯先生新著《女人慈禧》,会有所裨益,因为这本书:

其一,史料详实。书里比较全面地叙述了慈禧太后的一生。慈禧由一个生在北京西城辟才胡同那拉氏家四合院里的小女孩,从16岁的少女,走进皇宫深院后,由争宠到贵妃、到太后,进而成为朝纲专断的皇太后。慈禧御政的四十八年间,风云变幻、不动声色、暗藏玄机、稳操胜券,作者对女人慈禧的描述,运用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细致入微,笔触轻松,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其二,场景广阔。书里生动地再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场景。慈禧先后在皇宫的储秀宫、长春宫、宁寿宫以及圆明园、西苑生活,这里的每一座宫院,从门窗装饰、屋檐彩画到饮食起居,都留下了她鲜明的个人印记。从生子、北狩、祺祥政变,到训子、恋权、同治大婚,从太监违制、平定东南,到钳制恭亲王、平反小白菜案,从曾国藩的发迹、编练湘军,到总督东南战事、传闻湘军政变,从万寿庆典到囚禁光绪,从珍妃之死到出逃西安,重大历史场景,生动人物故事,细腻叙述,熠熠生辉。

其三,视角独特。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慈禧作为女人所特有的个性、心理和生活。她对政务十分敏锐,“心欲细而胆欲大”。她奉行的人生哲学是: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要让他一生不痛快。她面对东南危局,却始终陪伴在咸丰皇帝身边,帮助他渡过难关。时局逆转,她随丈夫出逃北京,前往热河行宫。她26岁就做了寡妇,在悲痛中面对八大臣向孤儿寡母的欺凌与挑战时,表现出了非凡的胆魄、超人的机智、坚韧的毅力和高明的手腕。回到北京后,她三次与恭亲王权力较量,使恭亲王俯首称臣。儿子长大成人、结婚、执政以及凄惨去世,她再次垂帘听政、再次出逃北京等等,一一再现了一个女人十分独特的个性和生活。

其四,文笔流畅。书里的故事引人入胜,文字叙述精彩生动。展示了一个执掌最高权力的女人,一生的强悍与柔弱、犹豫与果断、开畅与孤寂、幸福和不幸。作者从一个君临天下的皇太后的人生,帝王后妃几十年的悲欢离合,复原了当年的鲜活的皇宫生活,再现了半个世纪大清王朝风雨飘摇的血泪历史。

最后,留下悬念。书里留下了一串历史悬念:慈禧的出生地在哪里?荣禄为何扶摇直上,官至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清宫四大冤案之首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慈禧太后为何又翻案?还有迷雾迭起的同治之死、慈安之死、珍妃之死、光绪之死、慈禧之死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和挖掘。

读者自会从中品味慈禧,领略风采,欣赏宫廷,饱受益处。

最后,有人问:如何用一句话来概括慈禧?一位外国驻华大使夫人说:“慈禧是一条母龙。”这句话颇耐人寻味。

是为序。

阎崇年

于北京四合书屋2005年10目

后记

深秋时节,黄叶飘零,淡淡秋风中的北京,满眼是一片金灿灿的亮色。

在这天高云淡、落叶缤纷的季节,我如约来到著名学者、史学家阎崇年先生家里,和我一起来的是华艺出版社副总编郑治清先生、业内知名的磨铁(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漆峻泓先生。

穿过一条长走廊,来到铺着地毯的宽敞客厅,眼光所及之处,全是书籍。这就是阎老的家,真正是坐拥书城。

问阎老:怎么看中国历史上的3位女皇?

阎老略一沉思,笑着回答:吕后是狠,武则天是霸,慈禧太后是柔。

狠、霸、柔,一人一字,概括得很简练,很准确,也很符合她们的个性。

吕后如果不狠,她就不会取得一系列成功:楚汉战争时,她不幸被俘,项羽忘不了她那双恶狠狠的眼睛,她巧妙地躲过了杀身之祸:大难不死,她顺利地登上了皇后的宝座,用她那双独特的眼睛扫视众人,大将都为之畏服:能征善战的陈豨谋反,善于用兵的大将韩信积极策应,形势危急,她却从容不迫,联合谋士萧何将韩信骗入未央宫,立即处死:刘邦召大将彭越协同攻击陈豨,彭氏不从,刘邦一怒之下,将彭氏废为庶人,把他迁居蜀地,可吕后不答应,她认为不可以留下后患,就秘密派人杀了彭越,灭了他的全家;刘邦宠爱美丽动人的戚夫人,戚夫人知道吕后之狠,夺宠之后,意欲夺嫡,吕后千方百计地保住了儿子的太子之位;接着,儿子顺利地登上了皇帝宝座,吕太后手握大权,第一件大事,就是收拾戚夫人,先毒死她的儿子赵王如意,然后砍断戚夫人的双脚、双手,挖去她的眼睛,熏聋她的耳朵,用药将她变成哑巴,再活生生地将她放在臭气熏天的厕所之中,戏称为人彘:吕后紧接着控制皇权,执掌朝政,并大胆地违背“刘氏不王”的盟誓,大封诸吕为王!如果不狠,吕后就不是吕后了!

武则天长得很周正,有着一张世上较少有的长方脸,眉清目秀,看上去,慈眉善目的,像个菩萨。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温柔如菩萨般的女人,这样一个明敏机智的女人,竟然骨子里、血液里流淌着杀机,一身霸气:14岁之时,一进皇宫,她就表现得极不平常,眉眼之间,透着一股英武,成为唐太宗喜欢的嫔御之一:才人,太宗喜欢她,特别喜欢她那双风情万种的眼睛,赐名武媚;她个性鲜明,一身豪气,献计唐太宗制服烈马,清秀之中隐含刚强,刚强之内洋溢着女性的柔情,让太宗为之惊叹,更让柔弱的太子李治为之倾倒;李治登上皇帝宝座,日夜思念着这位充满霸气的父皇的妃子武媚,并不顾纲常伦理,毅然决然地从感业寺中将武媚接回皇宫,纳入嫔妃之列,封为昭仪;从此,一身霸气的武媚,成为宫中的主人,进而君临天下——她以小女儿的生命为代价,从昭仪晋升为皇后;上《建言十二事》,第一次公开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组建属于自己的御用文人集团,称为北门学士集团;按照官品划分等级,彻底打破了森严的土族制度;改革科举,实行糊名制,并创立殿试制度,由皇帝、太后亲自面试取士,还创立武举制、自荐制、试官制,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大胆地取用狄仁杰为宰相,狄氏选用贤人,桃李满天下,一时之间,朝堂人才济济,王朝蒸蒸日上!

如果不霸气,武后就不是武后了。

武后在历史上最大的杰作,就是垂帘听政。

武后36岁那年,唐高宗李治患风疾,头痛欲裂,目不能视,政务一概决于武则天。武后40岁时,每当高宗李治视朝,她就垂帘于御座之后,事无大小共决之,实际生杀大权落在一身霸气的武后手里。皇帝、皇后临政,人称二圣。

皇帝坐在宝座上,皇后、太后临朝听政,前面悬挂着帘子,称为垂帘听政。

中国历史上的垂帘听政始于武则天,后来,宋真宗刘后、宋英宗高后、清咸丰懿妃也就是慈禧太后,先后依照此例,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不仅仅是柔,而是兼容了吕后的狠和武后的霸,既有柔的一面,也有狠的一面,是一位柔中有刚、刚中含柔的双重个性的女人。

女人慈禧普通身材,大约一米五几的小个子,长着一张鸭蛋形的脸,瘦削之中透着精明。五官看似没有特色,极为普通,然而,这普通的五官组合在她那张鸭蛋形的脸上,就显得十分精致,富于质感,似乎一年四季都光彩夺目,让人一见了就永远别想忘记。特别是那双如深潭一般的眼睛,灿烂秋波之中充盈着精光,让人为之痴迷,为之沉醉,为之疯狂,甚至为之颤栗。

慈禧是一个精致的女人,喜欢美,喜欢丰富的色彩,喜欢淡淡兰香的清新气味。她生活的寝宫,不允许有一点异味,终日飘逸着水果味的清香。她喜欢自己细腻的肌肤,相信自己的体内散发着一股清香。据说,女性体内雌二醇丰富的时候,随着青春发育的旺盛,会产生一种性香,浓郁诱人。这就是体香。历代宫廷之中的女子,视幽幽体香为贵:杨贵妃沐浴香汤,酷爱吃清香的荔枝和香榧子;武则天爱喝香茶,特别喜欢饮用著名正直大臣狄仁杰进献的龙香汤;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特别爱美,每天用桃花香露调制乌鸡血煎饮,让她面白如雪,肌肤光洁,充满异香。慈禧兼用这些美丽女性的良方,喜欢喝杏仁露,每天喝清香的茶叶,特别喜爱饮用一种特制的香品,称为驻香露,使她“面肤去黑素,媚好溢香气”。慈禧很得意,她相信自己就有一种令人迷醉的体香!

慈禧柔的时候,千娇百媚,令人沉醉。她善于唱南方四季小曲,声音非常圆润,娇柔百状,妩媚动人。她通晓《诗经》、《论语》,看了不少书籍,能生动地讲解《燕燕》、《式微》、《简兮》诸篇,引人入胜,直讲到咸丰皇帝面红耳赤。侍女每天照例是一道道养颜美容的进献,精心呵护着她的皮肤。她细心制作各种各样自己喜爱的化妆品和美容品,特别喜爱武则天喜用的益母草,喜欢喝人乳,喜欢写一人高的字幅,喜欢画用花草原汁涂色的画。直到70多岁,慈禧依旧风姿绰约,皮肤白嫩,光鲜润滑,富于弹性。她每天都要花费两三个小时坐在窗前梳妆打扮,描眉刷鬓,敷粉擦红,直到衣服鞋袜周正之后,这才光光鲜鲜地出来,蹬着高约七八寸的盆底鞋,迈着轻盈盈的步子,满面春风,容光焕发。

慈禧狠的时候柔中带刚,其狠劲较之柔媚来毫不逊色。她欣赏康熙皇帝的名言:心欲细而胆欲大。她的人生第一原则是: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要让他~生都不痛快!她16岁入宫,以柔媚夺宠,紧接着收拾了皇帝宠爱的美女四春;她大胆提出重用汉人,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犯了咸丰之大忌,将她打入冷宫咸福宫;她柔中带刚的个性充分显现出来,精心地布置咸福宫,深信皇帝会自己认错,果然,皇帝来了,并不再离开,把咸福宫变成了皇帝的寝宫j慈禧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赢得了皇帝的爱情,怀孕、生子、正式参政理政;力主重用曾国藩、李鸿章,以柔功克服了湘军将领的叛乱,顺利地平定了太平军;反对北逃热河,反对议和,主张抗击洋人;巧妙地发动了祺祥政变,联合王公大臣,清除了顾命八大臣;控制儿子同治皇帝,清理太监内乱,第二次垂帘听政,谈笑间收拾了自以为手握大权的光绪皇帝,囚禁了他,并溺死了他的爱妃珍妃!

这就是柔中带刚的慈禧,这就是刚柔兼济、无往不胜的女人慈禧。

正是她的狠和柔,才构成了一个完全的、真实的、全新的女人慈禧,她是一个活生生的威震天下的女人,一个柔弱身材下跳动着一颗臣服四海之雄心的女人,一个收放自如、恩威并用,令所有男人为之颤抖的女皇。

阎老很有兴致,对作为一个女人的慈禧的饮食起居和日常生活饶有兴趣,对《女人慈禧》多有鼓励,并充满期待。

窗外天色渐晚,已到了晚餐时刻,而大家谈兴正浓,便一起到北极寺宽敞明亮的朝鲜烧烤店用餐。陪同在阎老身边的,是他的夫人解副院长。  大家喝了点酒,心情甚好,谈兴更高。

问阎老:你学问如此深厚,应称为学者还是清史学家?

阎老笑着说:到外面讲学,他们介绍我——著名清史专家,其实,哪里敢称清史专家?不说别的,就说清乾隆一朝吧,穷尽毕生之精力,能够看完一半的史料,就算了不起了!清代的史料都没有看完,能称为清史专家吗?当然不能,起码我是不能。天命一朝的史料,我基本看完了,要说我是天命一朝的学者,还说得过去,不过,学者嘛,就是学习者也!

阎老很谦虚,也很幽默。

的确,清朝史料,浩如烟海,根本就看不完。就说乾隆时期吧,《十三经注疏》,就有348卷,《通志堂经解》,有1845卷!《清高宗御制诗集》,近400卷,大约50000余首!还有《清实录》、《清圣训》、《清起居注》等长卷,更是长得惊人,令人惊叹,哪里看得完!

问阎老:对咸丰一朝有何观感?对慈禧有何印象?

阎老沉吟片刻,从容地说:慈禧太后执掌朝政,大约半个世纪,内忧外患,风云变幻,宫中府中,有多少精彩的故事上演?你是这方面的专家,你这本《女人慈禧》,一定好看。说到慈禧和咸丰一朝,前不久,我和夫人一起还真的认真讨论过,列举了6条错误,一是位即锗了,不该由咸丰登上皇帝宝座,应该由恭亲王即位;二是老婆娶错了,不该娶慈禧,导致亡家亡国;三是逃往热河逃错了,离开京师,离开宗庙,是一生一世的耻辱;四是顾命大臣选错了,不该由八大臣执政……讲课的时候,只说了3条,位即错了,北逃错了,顾命大臣选错了。

咸丰一生确买很热闹,犯了许多错,不过,最突出的一个错,恐怕要算是儿子生错了:咸丰鬼使神差地来到冷宫咸福宫,以此为家,懿妃怀孕、生子,参与和干预朝政,进而控制了皇权,从此,不再撒手权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连儿子都能够舍弃,还有什么做不了的?这一系列错误,都是由儿子载淳引起的,岂不是儿子生错了?可是,古往今来,谁能责怪儿子生错了?生儿子,是女人慈禧的造化,只能说是天意。

阎老高兴地说:咸丰去世后,一直讲,有两股势力,一是以恭亲王为首的王公大臣集团,称为北京集团,一是以顾命八大臣为核心的大臣集团,称为热河集团,两大集团,勾心斗角,互相倾轧。说到这一点时,我那不到20岁的儿子突然插言,说应该有三股势力,即在这两股之外,还有以小皇帝为中心的两宫太后集团!一听,嗯,有道理啊,正是有这三股势力,才构成了当时复杂多变的政局,最后,两宫太后联合王公集团,收拾了顾命大臣集团!  阎老说到历史,说到他的家人,兴致勃勃,看上去很知足,也很幸福。他是学历史的,数学也学得很好。他说,研究数学比研究历史容易多了,数学有规律可循,可是,历史却是没有规律的l阎老研究历史,至今,刚好是50周年,真是不容易。他夫人是研究经济学的,他儿子是学法律的,一家人,对历史充满兴趣,一起研究历史,可谓其乐融融。

阎老说到太和殿的门匾,又是一番感叹。

太和殿殿门上,有很雄劲的3字竖匾:太和殿。这是康熙皇帝的御笔。

太和殿大殿之内,高悬着一幅大的横匾:建极绥猷。两边柱子上是有名的对联: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天心佑夫一德,于时保之,遥求厥宁。这横匾和对联,可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袁世凯叱咤风云,不可一世!当年拜见慈禧太后,他吓得浑身哆嗦,他的内心深处最大的愿望,恐怕是有一天在太和殿登基。天从人愿,他真的坐上了皇帝宝座。袁世凯称帝,破坏了太和殿大殿内的匾联,殿内的横匾换上了二字匾:礼堂。太和殿也改换了门匾:承运殿。明代皇帝是奉天承运,袁世凯的意思是直承明朝的帝统。

张勋复辟时,太和殿门匾又改了回来,不过,原来是满汉对照的匾额,换成了全是汉文的3字匾额:太和殿。

阎老说:给你们故宫博物院郑欣淼院长写了一封信,提出恢复旧匾。郑院长很快正式答复:考虑恢复,请专家论证。郑院长是大学者,心胸很宽阔啊。

记得郑院长曾说,故宫博物院这么大,应该有养“士”的心胸。

心胸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境界,一个人有多大的心胸,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不知不觉间,聊了约6个小时。夜色已深,大家却还意犹未尽,看着秋风中人影渐稀的街道,相约找时间再叙。

书评(媒体评论)

2005年10月1日,我应邀在兰州大学作演讲,题目是“清朝的历史地位”。演讲后照例是答疑,一位女同学问道:“阎老师,作为女人的慈禧,您怎么看待、怎么评价?”我说:“您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位向斯先生,最近写了一部书,书名叫《女人慈禧》,您不妨看一看!”

慈禧是一个历史之谜。慈禧何以掌控朝政达半个世纪之久?慈禧的心理性格到底如何?慈禧的起居饮食怎样?慈禧年轻守寡,感情生活如何?慈禧的家庭身世是怎么回事?慈禧怎样由一个16岁的少女,一步步地爬上女人的顶峰——皇太后?慈禧在男权主义时代如何同宗室贵族、八旗高官、蒙古王公、汉人大臣周旋?

本书作者长期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学力深厚,著述颇丰。他查阅大量的清官档案与宫廷文献,熟悉宫廷生活与内府掌故。因此经,要了解作为女人的慈禧,看向斯先生新著《女人慈禧》会有所裨益……

——阎崇年 北京满学会会长,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所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女人慈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向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426932
开本 16开
页数 3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2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7
167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