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词语溯源/历史之魅
内容
编辑推荐

文史天地杂志社编写的《词语溯源》为读者展现了细碎的、丰富的、多样的历史知识,不仅具有趣味性,可以赢得读者,也为读者进一步认识、研读历史提供了一些帮助。

“弹指”有多快?为何称新婚卧室为“洞房”?皇帝的女儿缘何称为“公主”?“有眼不识泰山”的来历?“小姐”一词在古代是什么意思?为何将小偷称为“三只手”?为什么第二次娶妻叫“续弦”?“畅销书”一词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猫腻”与猫有关吗?“黄花闺女”专指未嫁女子吗?“白色恐怖”为什么姓“白”?……这些历史故事、掌故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可以毫不费力地轻松阅读。

内容推荐

“弹指”有多快?为何称新婚卧室为“洞房”?皇帝的女儿缘何称为“公主”?“有眼不识泰山”的来历?“小姐”一词在古代是什么意思?为何将小偷称为“三只手”?“乱七八糟”来源于什么?“老表”的称呼有何来历?为什么第二次娶妻叫“续弦”?“畅销书”一词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猫腻”与猫有关吗?“黄花闺女”专指未嫁女子吗?“牛鬼蛇神”指坏人吗?“招摇”怎样算“过市”?“成规”为何要“墨守”?“白色恐怖”为什么姓“白”?

文史天地杂志社编写的《词语溯源》按类别地讲解历史知识,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了解更多的历史常识,能够查阅很多易混淆的知识点,是大中学生最佳的课外读物,也是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及广大历史爱好者的良师益友。《词语溯源》文章短小精干,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可读性强。

目录

“弹指”有多快

“感冒”最早出自官场

“吹牛”原只为渡河

为什么将创始人称为“鼻祖”

为何称新婚卧室为“洞房”

皇帝的女儿缘何称为“公主”

“溜须”一词的来历

“有眼不识泰山”的来历

“小姐”一词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敲竹杠”的来历

“替罪羊”的说法因何而起

“黎民”与“百姓”的渊源

“五花八门”小考

“和尚”一词是怎么来的

“衙门”的由来

“衣冠禽兽”的前世今生

“千里送鹅毛”的来历

来源于官场的成语——“狗尾续貂”

“胡说”一词的由来

“杏林”是什么意思

为何将小偷称为“三只手”

“穿小鞋”的来历

“打牙祭”的由来

“郎中”名称的来源

为何将妓院称为“青楼”

“上当”一词是怎么来的

“弄璋”“弄瓦”是什么意思

“薪水”一词的来历

“磨洋工”一词的由来

“拍拖”一词是怎么来的

“使节”一词的来历

“荒诞”原来是一种动物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来历

大有来历的“五官”

“五毒”原来是良药

古代军营确有“定心丸”

“呆若木鸡”境界高

“傻瓜”词是怎么来的

“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乱七八糟”来源于什么

“老表”的称呼有何来历

“三教九流”——古代的职业划分

“拍马”原是一种礼节

“岳父”一词的来历

“驸马”的来历

“吃豆腐”的幽默来历

“商人”一词是怎么来的

“楷模”原是两种树

为什么第二次娶妻叫“续弦”

“破天荒”是什么意思

“畅销书”一词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

趣说“小道消息”

“白领”、“蓝领”、“粉领”诞生记

“钞票”一词是怎么来的

“罗汉钱”的由来

话说“裙带”

从古到今说“六甲”

“三姑”“六婆”是些什么人

“元宵”为何又叫“汤圆”

“猫腻”与猫有关吗

“黄花闺女”专指未嫁女子吗

大伤风雅的“哇塞”

被滥用的“胴体”

何谓“七荤八素”

“鸿雁传书”一词是怎么来的

“混账”为何成为骂人的话

“眼中钉”的由来

从“人浮于食”到“人浮于事”

“杀青”是什么意思

我国古代为何将“桑梓”指代故乡

办事失败为何叫“砸锅”

“黑马”一词的由来

“陛下”专指皇帝吗

“泰斗”是对什么人的称呼

“红尘”一词的由来

“牛鬼蛇神”指坏人吗

“杏林”“杏坛”大不同

“门当户对”的来历

“老佛爷”是对慈禧的专称吗

何谓“社稷”

“瓜葛”为何指远亲

“跑龙套”的由来

“高抬贵手”的来历

“三人成虎”是误传

“血气方刚”指中年

“面首”为何专指男宠

说话不算数为何叫“食言”

“百货商店”的由来

古代的服务员为何叫“店小二”

“吝啬”一词的幽默来历

“海外赤子”的由来

“贰臣”是什么“臣”

“分道”为何“扬镳”

“招摇”怎样算“过市”

“成规”为何要“墨守”

“破镜重圆”一词是如何来的

“领袖”一词的来源

话说“合同”的由来

古今大不同的“空手套白狼”

“买春”本指去买酒

为何将“旁门左道”比喻为邪道

“干部”一词的起源

“马路”是专供马走的路吗

连续取胜为何叫“蝉联”

“空穴来风”有根据

“汉子”本是骂人话

“白色恐怖”为什么姓“白”

“陛下”、“殿下”、“阁下”的区别

“难兄难弟”是同病相怜吗

夫妻成为“两口子”的由来

趣说“花架子”

“草根”的由来

趣说“青睐”与“白眼”的来历

“大使”的历史渊源

“主席”一词是怎么来的

“留后路”一词的来历

“信口雌黄”的原意是什么

“万岁”一词自古就是皇帝的专利吗

“朋”“友”原来各是各

“爪牙”自古就是贬义词吗

“足下”一词来源于何处

话说“洗钱”的由来

“狗仔队”的来历

“敲门砖”是什么意思

“市侩”原非骂人话

“笨蛋”原来并不笨

“雕虫小技”中的虫是什么

“风骚”古来非放荡

“五服”并非指五件衣服

“膏粱子弟”指什么人

“新婚燕尔”原是弃妇的血泪控诉

“天之骄子”指匈奴

“梅开二度”太冤枉

“肮脏”本来并不脏

“滑稽”竟然是一种酒器

古人为何把旅费称为“盘缠”

“唐人”一词的由来

趣说“一亩三分地”

“齐人之福”不是福

“鸳鸯”最初并非指情侣

“先辈”起初非前辈

为何用“不三不四”来形容不正经的言行

为什么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叫“牺牲”

“小康”一词的由来

“豆蔻年华”是特指

“瓜田李下”有嫌疑

“大人”指什么样的人

“官人”是什么人

“两面三刀”原是古代的建筑术语

趣说“无事不登三宝殿”

“胜券”为何物

“谣言”曾经是古代的大众传媒

“靠山”一词的由来

“金龟婿”一词的由来

“扯皮”的由来

为什么把受欢迎称为“吃香”

“时髦”原来不时髦

“淑女”“美女”大不同

何人才吃“闭门羹”

“镀金”一词是怎么来的

“飞黄腾达”指何物

“乡党”一词的由来

“后来居上”是讽刺

“相公”如何从尊称变为男妓的代名词

索取财物为何叫“打秋风”

“笑纳”是否笑着纳

“金兰之交”是什么样的交往

“身无长物”表清贫

“走后门”始于哪个朝代

“胡说八道”的来龙去脉

“炙手可热”怎么热

“红得发紫”受艳羡

“房东”词的由来

“座右铭”的由来

“摆架子”的由来

话说“同志”的来历

褒贬不论“风流”

“二更半夜”源自两个人

“器重”为何表示重视

“两面派”原是“两面牌”

“帽子戏法”的由来

“浪子”一词的由来

“耳旁风”刮的是什么风

为何把闹笑话和出丑称为“出洋相”

歌女为什么被称作“商女”

试读章节

“弹指”有多快

形容时光短暂时常用“弹指一挥间”这个比喻。这里的“指”就是手指,“弹指”就是捻弹手指作声的意思。佛家常用“弹指”来比喻时光的短暂。

“弹指”也是佛教中的一个时间量词,出自于印度的梵语。《僧祗律》上解释说:“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另外,“弹指”,是捻弹手指作声的动作,它原本是印度的一种风俗,用以表示欢喜、赞叹、警告、许诺、觉悟、召唤、敬礼、咒语等。如智文旬:“弹指者,随喜也。”《吉藏义疏》则说:“弹指者,表觉悟众生。”这个手势后来也被中华文化所吸收。难怪武侠小说里也有“弹指神功”的武林绝学,现在看来,这门功夫还颇有些禅意。

“感冒”最早出自官场

感冒也叫伤风,是现代人很熟悉的一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可你也许没想到,“感冒”这个现代流行词,最早却出自官场。

这事儿还得从宋代说起。宋代的最高学府是太学,隶属国子监,负责招收官民子弟学习经典。太学有严格的考核、升等制度和管理规定,凡是太学生有特殊情况需要外宿的,都要在请假簿上登记。这个请假簿的封皮上,常按惯例写上“感风”二字,因此被称为感风簿。

感风一词与医学理论有关。宋代医理学家陈无择首先把引致百病的原因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大类,其中“外因”又分为“六淫”。“六淫”也称“六邪”,即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反常的气候变化对人的身体会产生不利影响。感风的意思就是感受到了风寒,意思是说受到了六淫之首的“风”的侵袭,身体不适,故需要外宿。

太学生在毕业后通常会成为学者或者官员,因此“感风”这个请假的理由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官场。例如,宋时馆阁有规定要求每天晚上安排一名官员值宿,也就是上夜班,这是个辛苦的差事,因此官员们常常以“肠肚不安”为借口逃避。经过“感风”的启发之后,不值宿的理由很快五花八门起来,其中尤以写“感风”、“感冒”、“伤风”的居多。到了清代,“感冒”成了官员们请假时最常用的托词。再后来,“感冒”被大众广泛认可,成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

“吹牛”原只为渡河

“吹牛”现在有夸口、说大话等意思,可它最早的意思,却与浮夸无关。

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在《史林杂识初编·吹牛、拍马》一文中作过考证:吹牛一词最早是西北方言,源于陕甘宁和内蒙古一带。西北河流湍急,难以行舟,本地人遂就地取材,用若干牛皮或羊皮袋吹成气囊,做成皮筏子,扎好口后连接成筏,作为渡河的工具。牛皮筏子相连,可以承载数千斤的重物过河。据说,元世祖忽必烈就曾把它用于战争,并获大捷。他曾率军到达金沙江西岸,命令将士杀死牛羊,塞其肛门,“令革囊以济”,渡汀进入丽江地区,并大败大理守军。现在昆明著名的大观楼长联中提到的“元跨革囊”,指的就是这个典故。

关于吹牛,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认为它与游牧民族的生活有关。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最看重的财产就是牛马。因此,人们聚在一起时总喜欢谈论自己的牛马,其中就难免有夸大的成分。日久天长,“吹牛”之说流传开来,有了说大话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在某些地方方言中,“吹牛”还有其他的意思。如在云南方言里,“吹牛”是聊天、拉家常的意思,与说大话完全无关。

为什么将创始人称为“鼻祖”

要解释“鼻祖”的来历,首先还得从“鼻”字说起。“鼻”的本字是“自”。在上古时代,“自”就是鼻子的意思。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自”的写法都很像人的鼻子的模样,那时候,“自”的读音和“鼻”的读音是一样的,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自,读若鼻。”

应该说,“自”的本义就是鼻子,人们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常常指着自己的鼻子,因此“自”又有了“自己”的意思,成了第_人称代词。“自”的这个意思后来被广泛运用,结果反而不方便指它的本义——鼻子了。因此人们另外造了一个形声字:在“自”之下加卜个声符“畀”,形成了一个新字“鼻”,从此,“自”和“鼻”就有了分工,各指各的意思。因为“自”的引申义有“从”的意思,再引申为“开始”的意思,所以“鼻”也继承了创始、开始的意思。《汉制考·说文》里有“今以始生子为鼻子”的说法,意思是把第一个出生的儿子称为“鼻子”,用的就是“初始”的意思。因此,最早的祖先、创始人就被称为“鼻祖”。

为何称新婚卧室为“洞房”

“洞房”一词最初的含义并不是指新婚夫妇的卧房。《楚辞·招魂》云“容修态,洞房些”。意思是幽深的内室里,满是面容姣好、仪态优雅的女子。这里的洞房指的是幽深而又豪华的居室。

从幽深的居室到新婚的卧房,洞房的词义转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两汉时期文学作品中的洞房,沿用的仍是《招魂》中的本义。值得注意的是,汉代的洞房仅限于在宫廷闱苑中使用,所指大都是王宫贵族们富贵奢华的居所。魏晋南北朝时期,洞房仍旧与普通人的婚姻无关。陆机《君子有所思行》中有“甲第崇高闼,洞房结阿阁”一句,仍然是写极奢华的。北周时,庾信《三和咏舞诗》曰:“洞房花烛明,舞馀双燕轻。”此处的洞房首次与花烛“携手”,但却不是描写新婚之夜。

从唐代开始,洞房频频被用来指代男女欢爱的处所,借以描叙“闺情”。此时的洞房终于走出了宫廷贵族的高墙,进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了,但洞房还不是专门指新婚卧房的词汇。盛唐时佛教流行,洞房还曾用来指僧人的山房,王维有“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投道一师兰若宿》)的诗句。

从盛唐到中唐,洞房渐渐由它的本义生发开来,引申为新婚卧房。比如“洞房有明烛,无乃酣且歌”(刘禹锡《苦雨行》),“新妍笼裙云母光,朱弦绿水喧洞房”(顾况《宜城放琴客歌》),还有朱庆馀那脍炙人口的名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闺意》)。此后,洞房就慢慢变为新婚夫妇卧房的专称了,“洞房花烛夜”也成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了。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词语溯源/历史之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史天地杂志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604719
开本 16开
页数 1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22
CIP核字 2013200424
中图分类号 H13-49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58
144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