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编著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彩绘版)》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前的社会生活,是作家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顾。然而他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回顾过去,而是为了引起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作品通过儿童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的现实,揭示了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南方社会闭塞、沉闷、死板的生活,对畸形的教育制度、宗教的虚伪可笑以及小市民的贪婪愚蠢等,都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鞭挞。作者借汤姆之口说出"宁愿在舍伍德森林做一年草莽英雄,也不愿当一世美国总统",反映了他对平庸守旧的社会生活的极度厌恶,和对自由理想世界的向往。
《汤姆·索亚历险记(彩绘版)》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汤姆·索亚历险记(彩绘版)》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的天真烂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做出了种种冒险活动。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汤姆,汤姆——”
波莉姨妈叫唤了好几声,也没有听见回答。她想:汤姆这孩子又在玩什么花招呢?她又把眼镜推到眼睛上面向近处看看,又把眼镜拉到鼻子尖上。从镜片上面向房屋里四处瞧瞧,哪里也没有汤姆的影子,就咕哝道:
“好吧,我敢打赌你要是给我抓住,我就要……”
波莉姨妈以为汤姆又藏到床下面了,就拿着扫帚在床下乱捅了一阵,却把歇在床下的猫咪赶了出来。
波莉姨妈走到门口,向种番茄藤的院子里张望,还是没见到汤姆,波莉姨妈知道汤姆肯定躲在附近,便假装朝远处高声喊叫:
“汤姆——你这讨——债——鬼呀!”
这时,波莉姨妈听见身后有轻微的响声,她回过身去,正好抓住了汤姆的上衣,一看汤姆的嘴脸,她就后悔刚才怎么没想到汤姆就藏在碗橱里。
“你刚才又到碗橱里干什么了?”
“姨妈,我没干什么呀。”汤姆把手放在背后。
“没干什么?你偷吃的果酱还在嘴角糊着哩!说了多少回你就是改不了,这次可别怪我不客气了。”波莉姨妈扬起棍子在汤姆头上晃动着,仿佛就要打下来。
“啊!您背后是什么呀?姨妈!”
波莉姨妈忙转过身去,汤姆立刻冲出门去,翻过高高的木板围墙就逃跑了。
波莉姨妈站在那里,愣了一会儿,然后发出一阵轻柔的笑声。
“这该死的孩子,我怎么一点儿也没有长进呢?他已经跟我耍过好几回花招,我现在不该提防着点儿他吗?俗话说得好,老家伙学不会新名堂。可是,哎呀,他一天换一个花样,你怎么猜得着他要耍什么花招呢?他好像知道,我要恼透了才会发脾气。他也知道,他只要把我哄过去,惹我笑一阵,就什么事也没了,我舍不得打他。我对这孩子没有尽到责任,这是大实话,上帝知道。《圣经》上说,孩子不打不成才。我明知道我是在加重我们俩的罪孽和痛苦。他给魔鬼迷了心窍啊,可是,他是我死去的亲妹妹的孩子,可怜的小家伙,不知怎么的,我就是下不了手揍他。每次饶了他,我就觉得良心上过不去;每次揍了他,我这老太婆的心都快要碎了。算了,今天下午他说不定又要逃学,明天我非罚罚他,让他干一天活儿。礼拜六叫他去干活是太狠心点儿,人家的孩子都放假了啊,而且他最讨厌干活,可我不得不对他尽点责任,要不然会毁了这孩子。”
果然,汤姆没有去上学,他玩得很开心。他晚饭前回到家里,刚好还有时间帮黑人孩子吉姆锯第二天烧的木柴,劈引火柴——起码还有时间给他讲讲自己的冒险事儿,而吉姆在这期间干了四分之三的活儿。汤姆的弟弟(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他的同父异母弟弟)席德干完了他的那一份(捡劈好的木柴片)。席德是个文静的孩子,既不爱淘气,也不会捣蛋。
到吃晚饭的时候,波莉姨妈又开始绕圈子问汤姆一些事,想套出汤姆实话来。
“汤姆,今天上学可是很热呀?”
“对呀,姨妈。很热的。”
“那你有没有想去游泳呢?”
其实,汤姆已经游过泳了,但他察看姨妈好像并没有发现,就装着没事一样地说: “没有呀,姨妈——唉,不大想去。”
波莉姨妈很温柔地把手搭在汤姆背上,其实是想摸摸汤姆的衬衫是干的还是湿的,好判断汤姆是否游过泳。她发现汤姆的衬衫是干的,就说:
“现在回家了,再也不热了吧。”波莉姨妈以为自己的真实意图汤姆没发觉,心里很得意。
可是,汤姆已经看清风向,马上就采取了行动:
“姨妈,放学路过抽水机的时候,同学们在那里喷水玩,您瞧,我的头发被水淋湿了,到现在只怕都没干哩。”
波莉姨妈发现自己错过了一个证实汤姆游泳的证据,这个回合失败了。于是,她又想出一个招数。
“汤姆,如果你没游泳,就不会拆掉我缝在你衣领上的线对吧?解开你的上衣扣子。”
汤姆早做了准备,大方地让姨妈看了缝得好好的衬衫领子。
姨妈虽然为自己没捉住汤姆的把柄感到有几分失望,但也为汤姆没逃学去游泳感到高兴,就拍了拍汤姆的肩膀,让他去干自己的事。
P1-2
当繁忙的工作和紧张的学习使我们精神崩溃时,当杂乱的交际和膨胀的信息使我们情感麻木时,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一块永恒的净土来涤荡心灵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历史的沉淀在咏唱:到书里去吧!高尔基说:“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们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经历了时间和空间的凝练而不改其本质的文学名著,能让我们从中找到一个广阔的精神世界,与伟人展开心灵对话。
处于人格形成期的青少年,选择阅读文学名著的意义尤为重大。文学名著深刻的社会意义、思想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引导作用。在这里,我们可以跟随鲁滨逊去荒岛冒险,用智慧和勇气挑战困难;在这里,《爱的教育》温情感人,带我们直面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较量;在这里,有历史人物风云际会,气壮山河;在这里,看新旧时代的变迁,感悟人生与命运的抗争。这其中的乐趣自然是无穷的,而在阅读的同时学会思考和判断,又能走上美与真理之路。
丛书针对学生读者的需求,以新课标语文教学为导向,结合多位专家学者的意见,精心评选了30部中外经典汇编成集。具体特点表现如下:一、针对性。涵盖历史、科学和艺术等领域的作品,可以满足中小学生对知识全面性的要求。对于篇幅较长的作品,在保留原著的语言特色和思想情感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浓缩,既能满足学生读者对知识的渴望,又不会占用正常的课内学习时间。二、趣味性。传统绘画风格的写实性插图,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易观察到的事物,激发阅读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三、实用性。书中详列了作家生平简介、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手法鉴赏、思想情感解读等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强化语文学习。
读好书如饮甘露,文学名著的魅力是言之不尽的,值得读者用心去体会、去发现。希望读者朋友们能有所收获,从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我喜欢马克·吐温的作品,特别是《汤姆·索亚历险记》,谁会不喜欢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他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
——海伦·凯勒
解读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件愉快的事,可以看到这位被鲁迅先生称为“讲笑话的好手”的文学大师,如何通过他的文学幽默点穿生活的真相,他当时“大话”自己的作品可以流传30年,可一百多年过去了,他的作品仍在世界范围内流传。
——秦文君
他是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在美国土生土长,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语言进行创作,在他身上欧洲的东西一点都看不见,封建文化最后一条碎片都不剩了。他是地方的、西部的、又是美国大陆的作家。
——V L.派灵顿
一个人通常于十至十二岁左右时就熟知这本书——《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国文学批评家鲁滨斯
在苏联,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亮贝利·费恩历险记》。
——美国苏联文学专家第明·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