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毛泽东视野中的中国农民问题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中国的农村问题,以及中国农村经济和变革中的农民着手,深入细致地描述了毛泽东这位来自农村、崛起于农村,为农民问题倾注了毕生心血,同时又将农村问题理想化的历史巨人。

本书通过对毛泽东几十年中推动整个中国农村经济变革的系统考察,较为准确地展现了毛泽东对中国农民的感情和理想。

目录

绪章:读不懂毛泽东,理不清当代中国农民问题(代序) 1

第一章 永恒的旋律 1

第二章 “天翻地覆慨而慷” 21

第三章 让“小生产绝种” 107

第四章 “到了黄河也不死心” 191

第五章 历史的延伸 249

新章 遗产与超越 265

结束语 让农民自己代表自己 335

附录 343

后记 361

试读章节

  在毛泽东第一阶段推动和领导的农村经济变革中,首先就是除以封建土地制度为核心的整个农村旧有生产关系。(一)一个"平"字

如何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度,根据各国的国情,无疑可以确种形式。在俄国,列宁认为:"农民希望把土地从地主那里夺过加以平分,这不是乌托邦,而是革命,完全符合革命这个词的最严最科学的含义。"他又说"平均使用土地的口号具有民主进步、主革命的意义",但民主革命"至多只能实行有利于农民的彻底重分土地的办法"。

毛泽东认为:中国耕地的~70%~80%为仅占农村人口10%左右的地主富农所有,中农人口占20%,土地也只有15%,而占人口70% 的广大贫雇农,则只有5%~10%左右的土地;③平分土地不仅是广大贫雇农的要求,中农也是"赞成"的和"需要"的,因为"平分时,中农中一部分土地不变动,一部分增加了土地,只有的一部分富裕中农有少数多余土地,他们也愿拿出来平分,这是因为在土地平分后, 他们的土地税的负担减轻了"。④他断定,

平分土地的方法在土地革命中能团结农村户数的92%、人口的90%,得到全体农村劳动人民的支持,"能够最彻底消灭封建余孽,能够直接动摇私有制"。⑤那种认为:"平分要损及中农的说法是不对的。"⑥因此,"在消灭封建和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下。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这是最彻底地消灭封建制度的一种方法"。"是完全适合于中国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的"⑦,是"最得多数群众的拥护的"⑧。P40

后记

我对农民和农村经济的研究开始于20多年前。当时,近百年的中国农村经济变革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邓小平支持和推动的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已全面启动并初见成效;中国农民的命运和农村经济改革的新选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全新态势也给我们的传统思维提出了许多崭新的问题和需要重新探索的未知。作为一个近现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者,理应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会点上,像关心历史一样关心现实。20多年来,我为释疑与探索未知的强烈刺激所吸引,农民和农村经济问题的研究成为我生活的重要部分。在生活中,包括与人闲聊、看电视,甚至饭桌饭后家人间的谈笑,我都总是将话题与我的研究联系在一起,以致常被人们笑称为"三句话不离本行"。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是把这种乐在其中的艰辛劳动看做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显赫的收获,也能心平气静地继续耕耘,我的研究与生活本身已紧紧相融。其间,我出版与发表的论著虽不多并又不太合于学术主流,但却得到了国内外同行学者的理解、肯定与认同;同时,农民和农村社会经济问题研究耗费了我20多年的主要时间,因而减少了对妻子与家庭应有的关怀;借拙作付梓之际,我要对所有支持与帮助过我的师长与国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特别感谢我的爱人杨丽琼和儿子温靖20多年来对我的理解以及为支持我的研究工作所做出的奉献。  中国农民丰富的社会实践与历史创造是本书认识与观点生长的源泉。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则需要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丰富的实践中加以修正和完善。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正是千百万农民群众实践的现实需要,促使人们投入农民和社会农村经济问题的研究。拙作注重在比较研究中吸收学界最新成果的同时,立足走出书斋,将自己的视野投向中国火热的农村社会经济改革大潮。在多年的农村实地调查与学习考察中,农民那勤奋自励、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宽厚的胸怀,农民那热情的接待、无私的支持以致免费的茶水或便饭招待,则是拙作得以形成的最为宝贵的精神支撑和物质支持。因此,我要感谢在江西、福建、广东、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省农村实地调查中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所有农民朋友,同时,还要感谢在收集和查阅资料时给我提供方便和照顾的省、市、县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各级政协文史资料室的专家与朋友们,感谢江西财经大学领导对我的理解、支持与鼓励!  拙作许多论点的完善直接来源于师生间争鸣讨论时闪现的思想火花,很多的论述直接形成于解答学生、朋友质疑时进行的逻辑思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人只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好多的教训"(陶行知)。教师是我重要的社会角色,教书是我重妻的工作,和学生平等相处,共同探讨,教学相长,不仅使我获益匪浅,而且也使我乐在其中。正是师生间教与学的相融,使本书超过了我个人可能达到的水平,为此,我要感谢所有曾参与我几十年教学与研究讨论的所有同学们。而本书能够较快完成出版,则要特别感谢我在福建师大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汪忠列。他以其与我似乎有同样家庭背景和对农民的真挚感情随我进入近现代史尤其是农民问题的学习与研究,并逐步加入我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之中。他在帮助我完成本书新增章节和全书稿件的整理校订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本书的出版还要特别感谢江西人民出版社辛康南先生给予的支持和付出的辛勤劳动。        作者  2004年暑期于江西财经大学校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毛泽东视野中的中国农民问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温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31291
开本 32开
页数 3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04-12-01
首版时间 2004-12-01
印刷时间 200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图书小类
重量 0.39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841.64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03
14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