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恋倾城一世忧伤(张爱玲传)
内容
试读章节

故 园

母亲黄逸梵一走,原来只是养在外面的姨太太,便都堂而皇之地被接到家里来了。一时间,里里外外、进进出出的都是姨太太的姐妹,一双小儿女全交给了保姆。好在保姆们都比较尽心,把两个小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使他们似乎忘了母亲离去的哀伤。

但是,那种骨肉分离的场景,在张爱玲心里,是永远都不能忘记的。

那一日,母亲黄逸梵即将登船远行,衣装打扮俱已齐全。一件镶着亮片的绿色衣裙,更显得这位妇人丰盈靓丽。是年,黄逸梵已经二十八岁,在当时,别说这么大年龄且有儿有女的女人出洋会被视为异端,就是如张茂渊那般的女孩子出国留学,也是不多见的。黄逸梵大约是想到了自此要抛下一双儿女,亦想到了那个新鲜世界的茫茫无知,她忽然俯身在竹床上哭起来。这一哭,便无法自抑,肩膀抖动,身上那些衣服的亮片也随之颤动,在爱玲小小的眼睛里,那些亮片与泪水一般闪闪发光。

必须得有人提醒黄逸梵,再哭,就耽误启程了,用人悄悄把爱玲推上前去:“去告诉婶婶,说时间不早了。”——那时候爱玲名义上是过继给长房伯母的,所以叫自己的妈妈为婶婶,但是,她也从未叫长房伯母妈妈。

张爱玲依言说了,黄逸梵却还是哭。爱玲果杲地看着母亲,看她身上那些亮片,如同玻璃里倒映的海。

母亲终究还是走了,那一年,张爱玲四岁,弟弟张子静三岁。

母亲走了,父亲忙的是他的外务,还有与姨太太抽大烟,与酒肉朋友玩闹。

爱玲当时跟的是一个姓何的女佣,弟弟子静跟的是一个姓张的女佣,他们分别称为何干、张千——长大后的爱玲回忆起来,觉得这称呼颇为时髦,从写作者的角度来讲,像一个个玲珑别致的笔名。印象中,张千一直比何干更得意,因为她带的是男孩,而何干带的是女孩。这样男女有别的灌输让爱玲颇不服气。

弟弟张子静是个体弱多病的男孩,长相却非常漂亮。高鼻梁与长睫毛,如他留洋而去的妈妈复刻下来一般。大家由此宠他的多些,相应地,他就更娇气,更馋一些,看到什么都要吃。哪怕病中,他也惦记着吃松子糖。为了断了他的念想,家人把黄连掺在糖里给他。吃了一口,他啃着拳头哇哇大哭,他们又抹了一些黄连在他拳头上,这下,小子静哭得更惨了。

爱玲自小脾气不算太好,这从她烦躁时总揪住何干脖子上松弛的皮肤,抓得皮破血流可见一斑——所以,她一直不服气张千的强势。张千于是骂她说:“就你这脾气只能住独家村!”意思是她脾气坏,谁都不可能跟她合得来。张千又从爱玲抓筷子的手指预测到爱玲以后应该嫁得远远的,说她弟弟也不希望她回来。爱玲气急,根据所谓筷子抓得近嫁得远的理论,把手指移向筷子上端,故意给张千看。

“抓得远当然嫁得远。”小姑娘哪是大人的对手啊,张千一句话气得爱玲说不上话来。

在张爱玲笔下,金耳的小花瓷罐里盛着弟弟爱吃的松子糖,旁边还有个装痱子粉的搪瓷蟠桃,黄红色的,它们都被放在梳妆台上。有一次,爱玲看到张千把一个柿子放进梳妆台的抽屉,大概是想把生柿子“醂”一下,熟了再吃。但这一放,就给忘了。爱玲倒是记着,隔两天就去看一眼,可是出于之前与张千的斗争,那种幼小的奇异的自尊心令她无法开口提醒张千。最后那个柿子化成了一摊水,为此爱玲惋惜了很久。

这些事情,让爱玲自小便对男女平等的问题有了模糊的认识。而有些事情是天生不平等的,比如弟弟美,而她不美。漂亮的脸蛋长在了男孩子身上,家里人都替张爱玲惋惜。长辈们跟子静打趣说: “把长睫毛借我用用好不好?”他一口回绝。听到旁人说某某人的太太长得美,他也会反问: “有我好看吗?”这时候,大家反要一起取笑他的虚荣。

其实除了美,弟弟其他地方都不如爱玲。他不如爱玲活泼,没爱玲那般聪明会说话,也不能像爱玲一样画一手惟妙惟肖的画。他暗地里也是忌妒姐姐的,常常把她的画偷来,在上面画上两道黑杠子,或者索性给撕了。爱玲知道了,也不气,没了父母的疼惜,弟弟毕竟是她最亲的人啊。何况在玩的时候,一向都是爱玲做头领,弟弟可是甘心俯首称臣的。

……

P10-12

书评(媒体评论)

张爱玲的《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中央研究院院士 夏志清

张爱玲当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文字风格很有趣,像是绕过了五四时期的文学,直接从《红楼梦》、《金瓶梅》那一脉下来的。

——白先勇

文坛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这样的女子。

——李碧华

目录

壹 旧日华章

 家世

 故园

 家事

 才情

 嗜好

贰 上海迷梦

 动荡中的家庭

 俗世里的哀伤

 早慧间的兰心

 藩篱中的逃离

 自由里的不安

叁 善

 竺

 初渡香江

 青春作伴

 书香岁月

 战乱时光

 沦陷之后

肆 传奇之光

 享受市井之声

 开始卖文之路

 作品接连出世

 出名要趁早呀

 上海滩女作家

伍 低到尘埃

 相交又相识

 临水双照影

 岁月待静好

 多情空余恨

 红尘戏中戏

 人间不了情

陆 浮沉别离

 挨骂

 奋起

 离开

 争议

 挚友

柒 他乡岁月

 拜见胡适

 相识赖雅

 再结连理

 贫病交加

 相携共度

捌 浮世悲欢

 命运莫测

 生离死别

 再上巅峰

 孤岛之末

序言

1995年,两个影响世界的华人女性相继离开:一个是风华绝代的歌手邓丽君,一个是才华倾世的作家张爱玲。这个本就平淡的年份,因两个香消玉殒的灵魂而变得分外感伤。

倏忽之间,张爱玲已经离开20年了。

张爱玲出生于1920年的上海,倘若活着,已近百岁。生活这袭锦袍,外在的华美,内里的虱子,皆已看透——其实,年轻的她就已经做到了,如果活到现在,则当是另一种境界了吧?

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她的作品,仿若在一块深沉苍凉的麻布上,绣起了层层的花团锦簇,那逼人的光芒,绝不单纯是一针一线的时光所造就。那是刻在骨子里的符码,推及情绪、感受与思想。世人眼中茫然的一切,在她横平竖直的文字里,色、香、味俱全。

生活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她的故事,注定无法逃离一个动荡陆离的背景,但是对每个现代人来说,她打开的那扇窗却并不遥远。那时的月光,一直照彻现在,悬在我们的头顶。

张爱玲的不同寻常,承袭了家族的风云过往。作为李鸿章的后人,虽生于没落时代,但先辈的盛名与家族诗书礼仪的熏陶却非虚妄,加之与父母之间特殊的关系,自幼隐忍小心的童年。皆是她体内喷薄而出的才情的催化剂。

于是,自《茉莉香片》《倾城之恋》《金锁记》开始。张爱玲悲凉中藏着妖娆,喧嚣中挑起冷寂,在那个本来就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年代里,她如同一面招展的旗帜,渐成一派,令世人瞩目。

天才多有怪癖,张爱玲也不例外。她孤高傲世,她特立独行,她揣摩遍世间珍物却还视钱财为心头所好;与心爱的姑姑相依为命但财帛毕清;即使你看她百般不顺眼,她亦不会迎合你。

世人皆知,出名要趁早,这恰是张爱玲的名言。她的才情也的确自少年便锋芒毕露,直至青年,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她的阅历很少,但那个时代的一切似乎自会与她交涉——胡兰成对她的评价,一相识便彼此仿若惊为天人,故一句道破天机。他们两个人在的地方,世人只有一半去得,另一半,无论如何也到不了。

这样的爱情,与其说是张爱玲自情窦初开时便埋下的追逐,不如说是命中注定的一场惊天动地!与他相谈,欲仙欲死;与她对座,惊动灵魂。那些时日,谁都不曾辜负。

仿佛应和了张爱玲那些故事的影子——她的故事里。人物追求着新鲜与爱,可大多数最终却不得不坠入或流离或悲惨的结局——她与胡兰成亦无法逃开。

有人说,张爱玲自小缺乏疼爱,所以遇见胡兰成那般有手段、有才气的男子,便爱得一发不可收拾,而把自己低到了尘埃里——所以,便给了胡踏雪成泥的机会,令张苦恋至决绝;也有人说,胡本来一介布衣,生就贫苦,与大家出身的张爱玲自然格格不入,只不过仰慕张作品与生活里新鲜的精致,以及惊世的情态而已,他们的相恋注定只是一场不会久远的伴随。

但斯人已逝,无论怎么样的猜测,代表的都是观者自己的注解。我们也许能读懂她的作品,却不一定能透见她的人生。这一棵特立独行的植物,顶着旁若无人又自省自护的花.纵使颠沛流离,也不改最初的颜色。

到了后来,张爱玲远渡重洋,与年长她许多的美国人赖雅结婚。在遭遇写作瓶颈的日子里,这是一种喜乐安定的感情.与之前和胡兰成的惊天动地相比,是另外一番光景。而进入这个时期的张爱玲,再也不是那个昂首挑眉、高高在上的风情女子,而是一个贴身伺候垂暮老人的中年妇女。生命华美就此倾覆,只剩下困窘与压力,她不得不俯下身子,受命于生活。

命运的起伏,高至凌霄,低入泥塘,张爱玲都尝遍了。她并无惊讶与闪躲,因为她的眼睛、她的文字,从一开始便钻透了人生——她活在尘世,但却与尘世隔了一层。

爱情是张爱玲笔下曼妙的题材,却只是她人生时节里不多的潋滟,命运的注脚。有了这样一份鲜明的映照,我们才得以更加理解她笔下那些女人与男人悲凉的一生里,偶然照进的清光与艳色,它们如同亘古不变的月,在世相与人性的深处埋伏,偶露峥嵘。

在市声纷乱的今日,我邀你一起再度走近张爱玲。我述说的是我看到的她,希望你看到的——是她昨日的人生里,照见的今世。

彼时的月亮路过,抬起头,是今日的光。

内容推荐

苏尹的《一恋倾城一世忧伤(张爱玲传)》分为八个大篇章讲述了张爱玲一生的故事,从父辈的婚姻着手,简述之后引入张爱玲的诞生,随后将影响张爱玲性格形成的成长历程进行了重点叙述,使读者能较好地理清思路,而后在张爱玲的青年以及中年时期抓住感情与才华这两个主题进行重点叙述,将其成名始末以及在此期间经历的感情生活完整展现。在末期,也将张爱玲晚年的曲折生活与心理状态进行了比较到位的叙述。作者文笔优美,言之有物,绝不同于普通编著书稿。

编辑推荐

命运的起伏,高至凌霄,低入泥塘,张爱玲都尝遍了。她并无惊讶与闪躲,因为她的眼睛、她的文字,从一开始便钻透了人生——她活在尘世,但却与尘世隔了一层。

爱情是张爱玲笔下曼妙的题材,却只是她人生时节里不多的潋滟,命运的注脚。有了这样一份鲜明的映照,我们才得以更加理解她笔下那些女人与男人悲凉的一生里,偶然照进的清光与艳色,它们如同亘古不变的月,在世相与人性的深处埋伏,偶露峥嵘。

希望你在苏尹的《一恋倾城一世忧伤(张爱玲传)》里看到的——是她昨日的人生里,照见的今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恋倾城一世忧伤(张爱玲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611939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4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2015225058
中图分类号 K825.6=7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6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