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多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著作成千上万,但因研究者的个性及对文本研究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论点的创造性和特殊性”。
《名家解读红楼梦》主要收录了当今国内红楼梦研究领域的名家有关红学研究的自选集。其中包括冯其庸、李希凡、周策纵、林冠夫、胡文彬、吕启祥、白盾等著名红学家们的代表性论著。本书正是李希凡对红楼梦及中国古典小说的评论。
图书 | 沉沙集(李希凡论红楼梦及中国古典小说)/名家解读红楼梦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两百多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著作成千上万,但因研究者的个性及对文本研究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论点的创造性和特殊性”。 《名家解读红楼梦》主要收录了当今国内红楼梦研究领域的名家有关红学研究的自选集。其中包括冯其庸、李希凡、周策纵、林冠夫、胡文彬、吕启祥、白盾等著名红学家们的代表性论著。本书正是李希凡对红楼梦及中国古典小说的评论。 目录 自叙 第一辑 古典小说人物创造漫谈三题 性格、情节、结构和人物的出场 ——谈古典小说史几个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 第二辑 《三国演义》和为曹操翻案 历史人物的曹操和文学形象的曹操 ——再谈《三国演义》和为曹操翻案 《三国演义》里的关羽的形象 一个忠贞、智慧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 第三辑 《水浒》的作者与《水浒》的长篇结构 《水浒》人物的英雄形象及其他 《水浒》中宋江的悲剧形象和义军的悲剧结局 附:略谈《水浒》评价问题 ——读张政烺先生的《宋江考》 第四辑 《西游记》的主题和孙悟空的形象 猪八戒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 《西游记》的演化及其神话浪漫精神的特色 神魔皆有人性,精魅亦通世故 ——再谈《西游记》与社会现实 第五辑 《红楼梦》与明清人文思潮 神话与现实 极摹人情世态民之歧 ——市人小说、世情书与《红楼梦》 虚实隐显之间 ——漫话大观园的艺术创造 艺术境界中的“生活境界” ——论《红楼梦》中场面描写的特色 围绕着“老祖宗”…… “勘破三春景不长” ——元、迎、探、惜与《红楼梦》的悲剧结构 说“情” ——浅析贾宝玉的“情不情”与明清启蒙思潮 “冷月葬花魂” ——论林黛玉的诗词与性格 “……俺只念木石前盟” ——论宝黛爱情悲剧与黛玉之死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沉沙集(李希凡论红楼梦及中国古典小说)/名家解读红楼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希凡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2631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2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80 |
出版时间 | 2005-02-01 |
首版时间 | 2005-02-01 |
印刷时间 | 2005-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 |
丛书名 | |
印张 | 16.6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