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说墙(摄影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由七篇清雅入心、回味悠远的美文所组成。书本从古至今,由浅入深地对墙的沿革变化、类别特征、功能性质及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底蕴等方面进行了别具匠心的描述,并辅以一百七十六幅各种墙的照片,图文并茂,情趣盎然,读来既可了解墙古色古香的背后所隐藏的经典掌故,亦能深刻领会墙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内容推荐

七篇清雅入心、回味悠远的美文,从古至今,由浅入深,对墙的沿革变化、类别特征、功能性质及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底蕴等方面进行了别具匠心的描述,辅以一百七十六幅各种墙的照片,图文相谐,情趣盎然。读来既可了解墙古色古香的背后所隐藏的经典掌故,亦能深刻领会墙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试读章节

公元前221年,秦国歼灭六国,统一天下。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统一度量衡、开辟驰道统一车轨道路宽度时,六国修筑的长城与城河、城墙成了秦王朝统一中国的障碍,因此,秦始皇下令“堕坏城郭”、“夷去险阻”,在全国范围内丌始拆毁各国城墙与长城的工程。但是,由于北方匈奴不断兴兵骚扰中原,对新建立的秦王朝是严重的威胁,秦始皇决定在北方大规模修筑长城,将秦、赵、燕等国的北部长城连接为一体,形成了秦代的万里长城。

《史记·蒙恬传》说:“始皇二十六年……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荻,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迤而北。”秦将蒙恬在修长城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善于利用山川形势和六国长城,做到“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缮之”是对六国长城和边塞城墙的一次全面建设和修缮工程。

由于万里长城工程浩大,秦始皇发30万士兵、民夫和囚犯到边关修筑城墙,在繁重劳役和皮鞭下,全靠人力筑城,在崎岖的山岭上和烈日之下,死者不计其数,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在了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

秦长城对于防御匈奴入侵的作用是巨大的。贾谊《过秦论》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万里长城成了捍卫中原的屏障,防御了胡人南下骚扰与入侵。

秦王朝建立以后,秦始皇拆城墙杀豪俊,收天下兵器于咸阳,铸为十二金人,断华山为城,因河水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豁,固若金汤,金城千里,东有函谷关,南有唬关、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以为可以成万世基业。然而,虽有高城深池,但是在严刑峻法暴政之下,已失人心。陈涉位不及六国之君,兵不及九国之师,以一戍卒揭竿而起,使秦王朝天下一统的大业毁于一旦。

西汉初年,匈奴乘汉王朝政权立脚未稳,经常越过长城南下骚扰,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率军,越过长城主动出击。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出云中以西至陇西……于是汉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而为固”。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又在阴山以北修筑外长城,使疆域进一步扩大。《史记·匈奴列传》说:

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障列亭至庐朐,而使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屯其傍……

外长城以列城、障塞、烽燧为防御工事,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沿燕山山脉,越内蒙古自冶区迤逦而东,直达黑龙江以西,全长近一万公里,是我国古代所修筑的最长的长城。外长城在汉代以后逐渐倾圮荒废,但其遗址至今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仍然随处可见。

古长城的修筑,往往利用自然山川,依悬崖峭壁而修筑,形成外侧陡峭、内侧平缓的墙体,这样既便于施工时,依托山体高下而建,又可以在作战时依高凭险,拒敌于高墙之外。汉代修筑长城的材料也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就地筑墙。汉元帝时,郎中侯应对此日:长城“非皆以土垣也,或因山岩石,木柴僵落,靳谷水门,稍稍平之”。《后延汉简》说:“汉长城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由此组成了一个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加上汉军“烽火候望精明”,从此匈奴“希复犯塞”,为匈奴最终统 丁汉创造了条件。尔后,随着匈奴奴隶主势力衰微,匈奴势力逐渐西迁,不再成为威胁中原地区的军事力量。代之而起的是鲜卑、柔然、突厥等少数民族。南北朝时期,北方王朝并不能有效地管理柔然和突厥所据有的区域,因此长城还继续起着中原屏障的作用。北魏和北齐对长城作过大规模的修筑。北魏于423年,曾在东起赤城,西至五原的区域内修缮了两干多里的长城。550至559年,北齐又自山西大同至山海关修筑长城三千余里。同时,又在长城以内修了_道城墙,叫“重城”;在西面还筑了一道南北方向的长城,以防御北周的进攻。

隋代统一中国,也有修筑长城之举。《隋书·文章记》载:“开皇元年四月,发稽胡修筑长城二旬而罢”;“六年二月丁亥,发丁男十五万修筑长城,二旬而罢。”

唐朝建国以后,国力强盛,在一百多年时间内政治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行政管辖所及,远达阴山以北很远的地方,因此,终唐之世,无修筑长城之举。

宋、辽、金、元各朝,除了金代为了防止蒙古族的袭击,曾存与蒙古族相接的地带修筑过长城,其位置在黑龙江上游兴安山脉之间的明昌旧城和西起黄河河套、东至混同江畔的明昌新城,在这两道长城以外,大部分的长城已不再具备战略作用,因为南宋偏安于杭州,南宋君主无志于收复中原,辽为契丹族、金为女真族、元为蒙古族人统治。在此期间,除了个别关隘仍派兵把守、稍有修葺之外,对长城的修筑工程就少之又少。

明朝的形势则与唐代大不相同,其时,北部有蒙古势力的残余,东北又有女真政权的崛起,这两个威胁迫使明王朝建国伊始(1368年),就把修筑长城作为当务之急,派遣大将军徐达修筑居庸关等处的长城,前后历时一百多年,工程质量很高,大部分以砖石筑墙,砌在山峰脊梁险要之处,至今仍然大部分保存完好,这道以秦长城为基础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全长一万二千七百多里,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后所修筑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历经两干多年的修建,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象征。人们以“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形容长城的英雄气势,赞美长城的雄姿。

余秋雨先生考察了古希腊、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以后,在《千年一叹》中,对于长城这样写道:

中华民族的第一图象是长城,那也只是自己的篱笆和护墙而已。开始修筑时只是为了防范,但在里边住了千百年,也就渐渐养成了群体心理。消极的,是太封闭,积极的,是不远征。

这次沿路看了那么多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远征军的城堡、战壕后便想,等这次旅行到达终点,我要向长城敬个札,因为我终于明白它的基本含义是安分守己。如此庞大的文明一直采取这个态势,实在是人类文明的一大幸事。

长城是静穆的,也是伟大的。它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但是,人类文化又是交融的,世界不会由于一道长城而隔开。中国成语中有“自毁长城”,语出南朝宋大将檀道济。檀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将军,军功卓著而被汉奸陷害,檀道济冤死以后,北魏大举进攻南宋,随之南朝宋灭亡。

历史上由于奸佞当道、谋害忠良、自毁长城的事非此一例,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可谓是拱卫大宋江山,志在收复中原的长城柱石,但奸相秦桧只需“莫须有”三字,便可毁岳家军之长城。宋亡于元,明亡于清,都不是长城不坚,而是在于人心叵测。时事使然,人心既是长城。正所谓众志成城。如若奸佞当道,纵然有雄关险阻,万里长城,又复何用。

然而,长城毕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充满了阳刚之气的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长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宏大的工程,闪耀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光辉。

P50-6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说墙(摄影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尹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31489
开本 32开
页数 1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
出版时间 2005-04-01
首版时间 2005-04-01
印刷时间 200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15
144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