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木头公仔(附光盘)
内容
编辑推荐

李敬泽这样写道——看吧,她是怎样地挥霍才华。它讲述的是纯情、凄美、温暖的爱情故事,用简洁的文笔来凸显人性的天真与原罪、无常和绝望……给人华美、凌厉,诡异,历史与现实的混沌与迷茫;虚构与传奇,残酷与温暖,传统和现代在她的书中融合一体。正如李敬泽认为的那样——“这是比任何其他书都更锐利、更精确地展示了这一代人的经验和灵魂之复杂性的书”。

目录

李敬泽序>>看吗,她是怎样地挥霍才华

传奇

 小龙房间里的鱼

 风月故事

 蝴蝶

 士兵卢伟

 九三年

 我们曾经这样学会爱情

宿命

 纵是花样年华

 寻找名叫幸福的街道

 木头公仔

 出走

 弟弟

艳情

 艳情与宿命

 柳上惠和下雨的夜晚

 流星雨

 萧条时期的爱情

 丝袜女郎

 地下铁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流言

 麦丽素

 成默

 我有打碎一个玻璃杯子

后记>>这个夏天的旅行

附录1>> 敦煌

附录2>> 民谣歌词

试读章节

丝袜女郎

夏天快到的时候,我会用十元钱买回一打丝袜。

所有的丝袜都是一模一样的,不分左右,丢了哪一只都无所谓,穿哪一只也无所谓。洗了立刻就干,没有性别之分。这是丝袜的好处。

当衣服脱干净的时候,我寻思了一下要不要把丝袜也脱了。

后来没有来得及脱。

反正什么都还是要照原来的样子穿好。

从老居民楼里出来,到了街上,人还是一样的多,和我一样,穿戴整齐。这是京城里最繁华的一带。

很多人在街上围着看蹦极。挂钩一放开,人就飞速往上弹,到了很高处,落下。我尖叫起来,捉住旁边的男人。看见那个在空中被折腾的胖男人紧闭着眼,张着嘴。忽然就高兴起来了,就大声笑。

他不动声色,毕竟天天见。他l米84,对我而言,实在是太高。但是我喜欢,也不管是否适合。

我盯着他的眼睛看。眼睛太小,睫毛太短,等于没有。脸上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但是没有一点点的温情。天,真是好。我一头往他怀里钻,抱着他有点发胖的六十年代的腰身。他大我九岁,长得像唱戏里的奸臣。我们见过一次面,在电话里聊过一次天。他喜欢教育我,无非是欲望可以和感情分离。无非是证明这真的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他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已经有很多人这么劝我。大家都很懂道理。第一个我是信的,第二个、第三个我就不信了。难道真理不是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吗?

你就是这么勾引女孩的吗,也太没有水平了。我耻笑他。

是啊。他也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水平。毋庸置疑,我是喜欢你的,但是要我做你的男友,然后和你发生感情,这是不可能的。

难道人和人之间是不需要相互驯服的吗?要一起做一些事情,度过一些时光,或者什么也不用做,也不说,然后,在分手的时候,才会觉得忧伤。

可是你怎么能够说服六十年代的人呢?他会画画,会用八轨机自己录小样,会和外国人做丝绸生意。可是他依然是没有才气的,因为他根本就不会驯服别人。

我后来才明白自己才是天才,天生的才华横溢。可后来我浪费掉自己的资质,那是我自己的事情。那是不可挽回不可避免的。正如北京的春天,只是短短的十几天而已,过去就是过去了。

初夏的晚上,在学校黑黢黢的路上走着,会有陌生的男孩子回过头来,叫你。

他把你随身听的耳塞摘下,把他的诗集往你手里塞,然后就匆匆走了。腋下夹着一把雨伞,因为不知道会不会下雨。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长成一个还算美丽的女人,可是青春已经消失殆尽,就像是年少的才华,刚刚意识到就已经消失。

人其实是要慢慢等待和慢慢驯服的,只是我们都已经没有机会了。

当只剩下脚上的一双丝袜时,我确实感到有点羞耻。

但是已经不需要犹豫了。一个年长你九岁的男人,会替你安排一切。他胸有成竹。

我抚摸着他的头发,轻轻地叫他的名字,正如多年前,我叫爱人的名字。那么轻,几乎就要掉下眼泪。天一亮,我就会自动离开。  

在外面。有另外的世界。走下昏暗的楼梯,出了这个旧居民楼,走出巷子,在那个转弯口。突然地,你就会看见高楼、商厦、行人和无数的时尚美女,繁华和喧嚣向你呼啸而来。

P199-201

序言

   李敬泽序>>看吧,她是怎样地挥霍才华  

吴虹飞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样本:一个人如何挥霍她的才华。

在谈论她的挥霍行为之前,必须谈谈她的才华。在众多写手涌现的今天,作为艺术家的写手确实不多见,我知道吴虹飞是一支摇滚乐队的主唱,这支乐队叫“幸福大街”,她一直带领着它在北京的原创酒吧里孤军奋战,5月份刚刚出了一张名为《幸福大街》的CD,这张cD很长时间一直装在我的电脑里,但由于某种神秘的原因它就是放不出来,所以,我无法领会吴虹飞作为摇滚歌手的才能,我在心中想象她的歌声,我做了艰苦的努力,最后终于,在烟雾弥漫、乱七八糟的地方,一个古怪的声音升起,很尖、很薄,飘忽不定,锐利混乱,令人心慌……

后来,我读了这本书,这本书使我觉得我的想象不甚离谱,我看见这个人——我假定这本书里那个唱摇滚、狂爱巧克力和麦丽素、面容清淡的女子就是吴虹飞,我看见她出没在如下场所:

图书馆、大学生宿舍、超市、小饭馆、酒吧、大街、魏晋南北朝、租金低廉的地下室、阴郁的江南小城、腾空而起的飞机、中学、童年时的一所国营工厂、安徒生的丹麦、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 

——这是一个缺乏统一性的世界,它不自洽,每个场所都在各自漂移,在这个世界底部你想象不出有一个普遍的基础,严格地说,它们不是一个世界,而是很多世界的碎片,就像把十几个不同的瓶子同时打碎,碎成一地狼藉。

于是你就看到了吴虹飞的特殊姿态:她机灵诡诈地在跳跃着,她永远在此地反对此地,在彼地怀念此地,她永远要做梦但永远要机警地把自己从梦中叫醒,那种时候她又伤感又冷酷,还有一种无畏的自嘲;她沉醉于背叛——更好听的说法是“反叛”,但“反叛”有对象感,还有庄严的愤怒,而背叛则怀着一种窃喜——我们终于骗过了这个世界、也使自己不至成为傻瓜。

坦率地说,吴虹飞和我对世界有很不相同的看法,和我的六十年代出生的许多同龄人一样,我渐渐倾向于相信,世界傻,我也傻,前者是判断,后者是选择,在经历了愤怒和怀疑之后,我需要一个立足点让我继续愤怒、继续怀疑,也就是说,我需要最低限度的“确信”,否则我自己将无以成立。

所以,看了吴虹飞的惊险表演我不得不感到惊叹:这真是够狠的一代,她根本就不需要立足点,她从来就是跳跃的舞者,她不打算停,世界和生命对她来说就是“不停”。

——我用了“一代”这个词,由此透露了对另一代人的想象与偏见,那是“70后”或“80后”,那是他们大张旗鼓地自我言说和界定的一代,他们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啊,没有任何一代中国人像他们那样骄横地肯定了青春在所有人类价值中的绝对地位,他们让你觉得在这个年头做一个中年人是一件令人惭愧的事,这个金光闪闪的世界以及它的更加金光闪闪的未来属于他们。

当然,除了黄金之外,我不相信任何看似金光闪闪的东西,因此对这一代人为自己想象出来的背景我抱有深刻的怀疑,也因此我对吴虹飞那种“华丽一荒凉”的美学有深刻的印象:她永远在华丽中荒凉着,在荒凉中华丽着。

像张爱玲?是的,看这本书你就知道,吴虹飞刻意地向张爱玲致意:《传奇》、《流言》、《艳隋》、《宿命》,但当张爱玲和吴虹飞坐在一起时,你想象一下那个情景,那是怪异的:张爱玲有一种浩大的东西,张爱玲有山河岁月,张爱玲的底子是华丽,而吴虹飞的底子是荒凉,张爱玲的宿命庞大而沉重地降临,如恐龙灭绝,而吴虹飞的宿命是荒原上一只小动物的命,每时每刻都危机重重。

因此,她不能停,她不能止于爱不能止于不爱,不能止与死不能止于生,不能止于快乐不能止于痛苦,不能止于身体不能止于灵魂,不能止于梦不能止于现实,不能止于此刻也不能止于过去或未来。

她很像一个孤儿一在这本小说里她至少是半个孤儿,父亲的形象是模糊的,而母亲则被爱恨交织地谈论,实际上,早在吴虹飞之前,那些七十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的笔下,这个事实就十分触目:父亲普遍缺席,这在精神分析的角度上提供了一个关于世界之残缺的惊人的集体例证——这个孤儿惊恐、快乐、机灵、赖皮,她的背囊里有成吨的火柴,点燃,然后熄灭。

吴虹飞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她的才华:她的敏感、乖戾,她对经验的尖锐分析,她那种亦此亦彼的无穷机变,她那种迅疾的节奏和锋利的口齿,她看着外面、看着自己时那种跃跃欲试而又仓皇欲遁的复杂神情。

这一切都使得这本书成为一本奇怪的书,一本不着调的书,一本令人不知道应该赞赏还是应该恼怒的书,一本在我看来比任何其他书都更锐利、更精确地展示了这一代人的经验和灵魂之复杂性的书。

这也是一本挥霍才华的书,这个人,她极其耐心而又极其不耐心地在长达六七年的时间里写下一个又一个片断,她把她的才华挥霍于零散和断绪的即兴书写,她散漫轻率地对待她的洞见、奇想和警句,她让我想起那个名叫布考茨基的美国怪人,后者一生都在为一个念头战斗,那就是千万不能让写作变成工作,写作是挥霍生命的一种方式,它是为了证明生命的“不停”;所以,吴虹飞似乎从未想过赋予那些片断逻辑和整体性,从未想过让出没在这部书中的那个人有固定的名字、面貌和生活目的,她宁可让她不确定,让她谁也不是,让她无可选择地自由下去。

由此可见,吴虹飞对才华这件事与我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才华是要做成一件东西,它有一种自我完成的目的性,而吴虹飞则认为才华像风,风的目的就是挥霍,挥霍是她的才华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她的才华的本质。

那是一种乖戾的挥霍,这里有一种荒凉和恐怖,也有一种血腥的华丽。

书评(媒体评论)

  张爱玲的底子是华丽,而吴虹飞的底子是荒凉,张爱玲的宿命庞大而沉重地降临,如恐龙灭绝,而吴虹飞的宿命是荒原上的一只小动物的命,每时每刻都危机重重。

        ——文学评论家、《人民文学》副主编李敬泽

有韵的诗歌和无韵的才气,不断引诱着吴虹飞向天堂的远方走,然而怜悯又总是把她打回人间。无中生有、朝不保夕、学院式的不解风情、宿命、衰老、死亡、徒劳、等待……通气、善良、幸福、纯洁、忠诚、健康、自信、歌唱?……

             ——北京大学博士濮岚澜

她写所有不安全的东西。饥俄、贫穷、卑贱、挣扎,她从中细心地挑拣出那些让人心碎的瞬间,那个不说我我要的小女孩,那个举着两个热馒头追车的父亲,那些涎着脸、到处蹭钱,蹭吃,蹭地的乐人朋友,那个在孤独时想不出为什么会被男友摒弃的女人……

            ——作家、记者南嫫

这个极端渴望物质但又级端贫穷的小女生,其实正是时下无数普通女生的写照。她透过文字与她的读者达到了一种沟通与共谋。

            ——作家翩若

月亮夸张不如太阳公公,含蓄不如星星小姐,正如阿飞姑娘倾诉只让你勃起同情,炫耀却让你心生爱怜,阿飞姑娘的放浪形骸让你微笑摇头却无大碍,阿飞姑娘的痴情顽固让你心猿意马却也无奈。

            ——网络作家董事长

她的乐队不是朋克也不是金属,不是死亡,不是歌特,不是说唱;她的文风和她的乐队相似,不是下半身、不是琼瑶、不是张爱玲、不是王小波也不是新周刊,它任性乖戾、凶猛、脆弱、矛盾重重,同时和那些谦卑的工匠一样,隐忍、细致并且勇于负责。

            ——诗人、学者、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姜涛

小龙的房间既没有天也没有地,既没有外界也没有人群,笼罩在晦暗中的不过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女人隐秘而曲折的情欲。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种狭隘是以一种崇高的、强烈扩张的方式呈现的,让人并不觉得是到了一个巴掌大的小地方,而误以为是踏进了像蛮荒世界一样的宽广、宏大、奇诡的境地。

            ——乐评人李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木头公仔(附光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虹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34761
开本 32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5-11-01
首版时间 2005-11-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48:57